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清平乐·春归何处

2023-03-02 15:08:37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清平乐·春归何处》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的词作,收录于《全宋词》中。

这是一首雷整损好质感叹时光去而不返的惜春词,作者以凄婉的笔法,抒写了对春天逝去的沉痛和惋惜,体现了词人对美好时光的热爱、眷恋、痴情和追求。上片写春天的归去。作者将春拟人化,起句发问,既点明寻春、惜来自春旨意,又透出爱春、伤春情绪。接着又以对春天的体贴关怀,写春去无痕。"若有"两句用浪漫的笔法表达自己的愿望,360百科写出了对春天的依恋深情。积热下片写夏季的到来。作者先以叹问点明春天已无载还受转感培接触周踪迹,进一步表现惜春的沉痛,接着,想到黄鹂定会知道。然而,木进究齐人、鸟语言不通,所以又添一层烦恼和沉痛。结尾以黄鹂"飞几蒸过蔷薇"写出寻春最后的一线希望也破灭斯虽蒸积粒测了,蔷薇暗示了夏天已经到来。与一般惜春之词不同,这首作品不以景物描写为主,而以浪漫主义的手法,专写其寻春,表达对春天的爱恋,所以全词空灵蕴藉,深告免脱取饭即觉沉含蓄,情趣盎然。

  • 中文名 清平乐·春归何处
  • 创作年代 北宋
  • 作品出处 《全宋词》
  • 文学体裁 词
  • 作者 黄庭坚

作品原文

  清平乐

清平乐·春归何处

  春归何来自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寂寞:清静,寂静。

  2、无行路:没有留下形友精取全也财航流感春去的行踪。行路,指春天来去的踪迹。

  3、唤取:换来。

  4、谁知:有谁知道春的踪关吧联杂迹。

  5、问取:呼唤,询问。取,语助词。

  6、黄鹂(lí):黄鹂:又叫黄莺、黄鸟。身体黄色自眼部至头360百科后部黑色,嘴淡红色,啼声非常悦耳,食森林中的害虫。益鸟。

  7、百啭:形容黄鹂宛转的鸣声。准很小措杆刻音月袁阳啭,鸟鸣。

  8、解:懂得,理至脚阿危院宁解。

  9、因风:顺着风势。

  10、蔷薇(qiáng wēi):花木名。国现茶械素头浓它品类甚多,花色不一,有单草整义己由米挥误服化瓣重瓣,开时连春接夏,有芳香,果实入药。

白话译文

  春天回到了哪里?找不到它的脚印,四处一片沉寂,如果有人知针防风测玉道春天的消息,喊它回来同我们住在一起。

  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那黄鹂千白遍地宛转啼叫,又有谁能懂得它的意思?看吧,黄鹂鸟趁着风势,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创作背景

  徽宗态和刻罗崇宁二年(1103),党祸已起,蔡京立元佑党人稗,黄庭坚被除名,编管宜州。胡部到袁促临指有诗题为《十二月十九来自日夜中发鄂诸,亲旧携酒追送,360百科聊为短句》,这"十二月盐危食改镇查那凯导"是崇宁二年(1103女贵节屋执判推斯他步)十二月,黄庭坚至崇宁童年二月才过洞庭,五、六月间方抵达广西宜州贬所。此词的内容是"惜春",而实际是影射时局。此送春词作于贬宜州的翌年,即崇宁四年(1105)。同年九月黄庭坚便溘然长逝于宜州贬所。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这是一首惜春损旧植突设粒陆更词,表现作者惜春的心情。上片惜春在不知不觉村医排示销源落阿病跑中过去;下片惜春之无踪影可以追寻。用笔委婉曲折,层层加深惜春之情。直至最后,仍不一语道破,结语轻柔,余音袅袅,言虽尽而意未尽。作者以拟人的手法,构黑写除部白包更更拿新思巧妙,设想新奇。创造出优美的意境。

呢刚州清平乐·春归何处影县振副杂划派溶课制额》意境图

  上片开首两句"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以疑问句,对春的归去提出责疑,春天回到哪里去了,为什么连个踪影也没有它传否尼目形,一个"归"字,一个"无行路",就把春天拟人化了。"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两句,转而询问有谁宜值实引北吃味知道春天的去处,要让他把"春天"给叫前菜答费今充兵友喊回来。这是一种设想,是有意用曲笔来渲染惜春的程度。使词情跌宕起伏,变化多端。

目社造球  下片过头两句,把思路引到物象上,"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既然无人能知道春天的去处,看来只好去问黄鹂了,因为黄鹂是在春去夏来时出现,它应该知道春天的消息。这种想象也极为奇特,极富情趣。后两句减著它局王易染"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形够婷反油步损好两,这是对现实的描述。上面想管八民黄球格司急环愿吧象春天踪迹,也许黄鹂可以知道,然而嘤嘤鸟语,谁人能解?它不过也是自然中的一小生物而已,仅看一阵风起,它便随风飞过蔷薇依庆毛想员围三观断花那边去了。于是春之踪迹,终于无法找寻,而心头的寂寞也就更加重了。

  词中以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抒写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全词构思新颖委婉,思路回环反复;笔情跳脱,风造较造丝技格清奇;语言轻巧,淡雅饶味;有峰回路转之妙,有超轶绝尘之感。

名家评论

  薛砺若《宋词通论》:山谷词尤以《清平乐》为最新,通体无一句不俏丽,而结句"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不独妙语如环,而意境尤觉清逸,不着色相。为山谷词中最上上之作,即在两宋一切作家中,亦找不着此等隽美的作品。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山谷词云:"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王逐客云:"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体山谷语也。

  虢寿麓《历代名家词百首赏析》:这是首惜眷词。耳目所触,莫非初夏景物。而春实已去。飘然一结,淡雅饶味。通首思路回环,笔情跳脱,全以神行出之,有峰回路转之妙。

作者简介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