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清崇陵

2023-02-20 00:55:40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崇陵是清德宗光绪皇帝爱新觉罗·来自载湉和孝定景皇后(隆裕太后)的合葬陵寝,位于清西陵泰陵的东北面面约4公里的金龙峪,是中国历代皇帝陵寝中的最后一座。宣统元年(1909年)破土兴建,民国二年(1913年),光绪皇帝360百科入葬,民国四年(1915年)竣工。民国二站厂率伤十七年(1938年)被盗。在1980年6月,清西陵文物管理处组织对其保护性清理。同年9月,向游人开放。

崇陵的建筑物数量与规春故于云调突场离模,完全依照同治粒预初胜维帝的惠陵。建还务持筑工巧,陵园仪树中有罕见的罗汉松和银松。地棉都管宫中合葬着光绪帝和置玉根孝定景皇后,东边的崇陵妃园寝埋葬着瑾妃和珍妃。

  • 中文名称 崇陵
  • 外文名称 Chongling
  • 地理位置 保定市易县清西陵景区内
  • 气候条件 温带季风气候
  • 开放时间 11月1日-3月31日 08:30-17:00 4月1日-10月31日 08:00-17:30

实用信息

  票信息

  门票:30元/成人

  清西陵联票:122元/成人

交通信息

  北京方向

  长途汽车:北京莲花池客运站每天早晨6:00开始有发往易县的客车,每隔2血的0分钟一趟。到易县再转乘去西陵的客车。

  自驾车:沿京石高速公路南行,至高碑店下道,折西沿112国道经高碑店、涞水、易县达清西陵。

  天津方向

  长来自途汽车:每日早6点、8点、11:30分、12:30分由天津西站地铁站乘开往易县方向的长途汽车,到易县后再转乘小公共去清西陵。

  自驾车:1.沿津保高速公路达徐水后,上京石高速公氢根占路北行,到高碑店路口下道,向西沿112国道经高碑店、涞水、易县360百科达清西陵。2.由天津出发,沿112国道经霸州苗消源、高碑店、涞水、易县达清西陵。

  石家庄方向

  火车:由石家庄火车站乘火车高碑店下车,转乘高席机训号绝系游碑店至易县的汽车,再乘小公共汽车达清西陵。

  公共汽车:由石家庄火车站附近的长途汽车站乘"石家庄---保定"的客车,从保定转乘"保定---易县"或"保定----涞源"、"保定----西陵"的公共汽车可达清西陵。

  自驾车:从石家庄出发,沿京石高速公路北行至高碑店路口下道,折西沿112国道经高碑店、涞水、易岁新告小移见左县直达清西陵。

  山西方

  火车:从山西乘"山极同赵一厂孔鲜李西--北京"的火车,到保定或高碑店下车,再转乘去易县或清西陵方向的公共汽车即可语阳受边求达清西陵。

  自驾车:1.从太原出发,沿石太高速公路至石家庄转京石高速路,到高碑店路口下道,折西沿112国道,经高碑店、涞水、易县达清西陵。2.从大同出发,沿津同公路天津方向行驶,经涞源、紫荆关达清西陵。

主要景点

  清崇陵的建筑物数量与规模,完全依照同治的惠陵。虽不如雍正、嘉庆的陵墓那样庞大,没有大碑亭、石像生等建筑,但它除继承清代建通战低油令陵规制,参照咸丰帝定陵、同治帝惠陵的风格外来自,又吸收了古代建筑技术的某些精华,仍具有它的特色。整个陵寝根据守卫和祭祀的需要,建筑了五孔桥、巡房、牌楼门、神厨库、三路三孔桥、朝房、班房、隆恩门、燎炉、配殿、隆恩殿、三座时家门、石五供、方城、明楼、宝顶、地宫。隆恩殿木料均为异360百科常珍贵的铜藻、铁藻,质地坚硬无比,用这种木料制作一把普通太师椅,重量竟高达百余斤,所以隆恩殿被誉为"铜梁铁要效春与告手柱",且梁架之间增加了隔架料,既能托顶,又使殿内更加美观。隆思殿内的四根明柱,底部有海水江涯图案,柱身为一条金龙盘绕向上质硫乙湖权,较其它帝陵的宝相花更加富丽堂皇。殿内彩绘鲜丽,殿前的龙凤石,雕刻精巧,有立体感。因崇陵建成距今时间不长,保存比较完整。

  崇陵地宫是清西陵唯一开放的皇陵地宫。地宫是拱券式的石结构建筑,整个地宫有隧道1条,石门4道,券9道(隧道券、闪当券、罩门券、明堂券、穿堂券、金券各l座,门洞券3座),金井l个哪听比够冲封环展打往眼,龙须沟2条,漏眼14个,墓待片道全长63.19米,面积349.95平方米,空间2170.61立方米。地宫内金券是九券中最大的一个,是地宫的主体建筑,高大宽敞,券顶四周、海墁全部是青白石结构。每道石门顶上都装有重达十几吨的铜管扇,既能支撑门上的巨石,又能使高3.52米的巨大沉重的石门开讲杨屋关自如,石门之上还有用整块的青白石雕成的石门面跑按毛还样温研呼楼,八扇石门上,浮雕有造型生动的菩萨立像各一尊,菩萨的立像,高1.间慢高关河织99米,神态庄严,气势威武

  穿过第四道石门进入金券,金券高大宽敞,是地宫的主体建筑,东西长12米,南北宽7.2米,高8.95米,全部用青白玉石构筑而成。宝床上放置有光绪皇帝和隆裕皇后的棺椁。光绪居中,隆裕居左,梓宫四周有十六块绘有五彩山水云龙的龙山石,夹住梓宫边角。两座梓宫皆为内棺外椁的形式,光绪帝棺木周身朱红涂漆,雕有镀金的藏文和梵文经咒以及万字不到头的底饰纹案,隆裕皇后棺木顶盖上雕有金凤一只,挺立山岩,展翅欲飞,旁边云团朵朵,脚下海浪涛涛,山花灼灼。金凤头上雕有九尊菩萨坐像,整个画面布局紧凑,造型优美,刀法玲珑,线条细如发丝,五彩涂金屋车红会配,是具有高度水平的木雕艺术品。光绪帝的棺内有围锦十三层,其中一层为升龙、彩云和寿山福海图案,一层为明黄底行绣绿色团花图案,其他十一层均用金粉写有梵文经咒,机头处有"杭州织造臣舒麟"等字样的陀罗尼缎,彩缎锦色为蓝、紫、红三种。隆裕皇后棺内仅有围锦三层,均以紫色,写有金粉梵文经咒,帝后两棺底层,均垫有灰白色灰土,上覆紫色香粉

发展历史

背景简介

  光绪帝在位期间,清王朝已经贫弱到即将崩溃的边失标织措据缘。不甘作亡国之君的光绪皇帝,在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推动下,发动了一场意在图强自立的变法运动,即戊戌变法。但变法触动了以慈禧为代表的上层顽固派官僚的利益,皇帝和太后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最终慈禧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政变,伯茶兴市握并数放纪绞杀维新党人。变法失败后,光绪皇帝被慈禧软禁在瀛台,慈禧再次独揽大权。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目故地)十月二十一日,光绪皇帝在瀛台涵元殿辞世,第二天,慈禧太后也死去。有人推测,慈禧惧怕自己死后,光绪皇帝会重掌朝权,因此在自己死去之前先将光绪害死。

选址

  金龙峪原名魏家沟,同治年间改名为九龙峪,此处为一处风水宝地,但此地是一处弃地,先后4次被遗弃:

  1. 乾隆皇帝在乾隆四年为其子永琏(端慧皇积一风件乐太子)选择陵地时曾选择此处,后来抛弃。
  2. 道光皇帝也曾选择此地为陵地。
  3. 咸丰皇帝在清西陵选择了村歌金龙峪和龙泉峪两处宝地,但后来选择了龙泉峪。
  4. 慈禧太后为同治帝选陵是选择了清西陵的金龙峪和清东陵的双山峪,但后来慈禧太后破坏了乾隆皇帝立定的昭穆之制,将同治帝钱发家某假易翻控的陵地选在了清东陵的双山峪。

  最后金龙峪被定为光绪皇帝陵地。

景况

地宫被盗

  1938年秋,一股不明身份的武装人员窜进崇陵,他们从方城月牙城罩壁前撬开墁地的砖石,凿开地下城砖,掘一深洞,透过月牙石影壁下的土层再往上翻挖,便进入了地宫的隧道券。

  这些人对崇陵的结构很熟悉,盗掘起来亦很内行。他们不像孙殿英那样,遇到石门和阻碍用炸药硬崩,而是用松杆木片拨开各道石门的自来石,进入金券。

  他们用斧头把光绪帝梓宫正面砍开一个直径约3尺的圆洞,把光绪帝的尸体拖到棺外,再盗走棺内的随葬品。隆裕太后的梓宫是从上面宁丁开了盖子,盗走随葬物。而且,把册宝箱也打碎了,盗走了里面珍贵的玉册和宝玺。有人听说,这伙人把盗来的金银珠玉器皿文物卖给了京西八国教会,换得了五百套棉军装。

  在清官档案中存有光绪帝随葬品的清单,主要的随葬品当时都被盗了。其中有绿玉佛手簪、绿玉葫芦、大东珠、饭块珠、珍珠、小飞珠、各色宝石、各种名贵皮毛、绸缎料衣服袍褂等等,计100多件。其中还有许多没上帐的。

地宫所葬人物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九位皇帝。父亲醇亲王奕譞,生母叶赫那拉·婉贞为慈禧皇太后亲妹。在位三十四年,年号"光绪"。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1875年1月),被两宫皇太后立为帝,起初由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光绪七年(1881年)慈安太后崩逝后由慈禧太后一人垂帘。光绪十五年(1889年),载湉亲政,此后虽名义上归政于光绪帝,实际上大权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在载湉亲政后发生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光绪帝极力主战,反对妥协,但终因朝廷腐败,而以清朝战败告终。痛定思痛,他极力支持维新派变法以图强,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但却受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反对。光绪帝打算依靠袁世凯牵制住以慈禧太后为首的这一股势力,但反被袁世凯出卖,从此被慈禧太后幽禁在中南海瀛台。整个维新不过历时103天,故称"百日维新"。政变后大权再次落入慈禧太后手中,对外宣称光绪帝罹病不能理事,实将他幽禁于西苑瀛台,成为无枷之囚。

  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月二十一日,光绪帝暴崩,享年38岁,庙号德宗,谥号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葬于清西陵之崇陵。

  隆裕(1868年2月3日-1913年2月22日),叶赫那拉氏,满洲镶黄旗人,名静芬,小名喜子,封一等承恩公副都统叶赫那拉·桂祥之女,是光绪的表姐。光绪十四年(1888年)被慈禧太后钦点成婚,次年立为皇后,并在婚期过后住进东六宫之一的钟粹宫。

  民国二年正月十七日(1913年2月22日),隆裕太后在西六宫之一的长春宫病逝,享年46岁。上谥曰孝定隆裕宽惠慎哲协天保圣景皇后,中华民国政府以国丧规格处理丧事,与光绪帝合葬崇陵(河北易县清西陵)。

妃园寝所葬人物

  恪顺皇贵妃(1876年2月27日-1900年8月15日),即珍妃,他他拉氏,户部右侍郎长叙之女,满洲镶红旗人,光绪帝妃,光绪后妃之中最受宠爱。 《国闻备乘》:"惟珍妃生性乖巧、讨人欢喜,工翰墨,善棋,日侍皇帝左右,与帝共食饮共乐,德宗尤宠爱之"。

  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13岁的他他拉氏与15岁姐姐被入选宫中,分别封为瑾嫔、珍嫔。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慈禧太后六旬万寿,二人加恩得晋妃位,同年又因忤逆慈禧,以"习尚浮华,屡有乞请"之名被褫衣廷杖,并降为贵人,次年复升为珍妃。

  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八月,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太后强词借口带走珍妃不便,留下又恐其年轻惹出是非,有辱皇家颜面,将其投井杀害,年仅24岁。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清政府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联军撤出京师,慈禧回銮。慈禧回宫后见珍妃所投之井依然如故,便命人将尸骨打捞出来,装殓入棺,葬于阜成门外恩济庄太监公墓南面的宫女墓地,以"贞烈殉节"的名义掩世人耳目,并追封为贵妃。慈禧死后,摄政王载沣将珍妃的死因从"投井自杀"改为"被崔玉贵投入井中溺亡"。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隆裕太后驾崩后,珍妃姐姐瑾妃尚在,此时已被尊为端康皇贵太妃,下令将珍妃迁葬回清西陵崇妃园寝,并在珍妃井北侧的门房为她布置了一个小灵堂以供奉珍妃的牌位,灵堂上悬挂一额纸匾,上书"精卫通诚",颂扬珍妃对清德宗的一片真情。

  温靖端康皇贵妃(1874年-1924年),即瑾妃,他他拉氏,原任户部右侍郎长叙之女,满洲镶红旗人,是光绪帝仅有的三位后妃之一。瑾妃有一妹,同为光绪帝妃,即珍妃。光绪十四年(1888年),在光绪帝的选后大典上,瑾妃和妹妹珍妃同时入选,成为光绪帝的妃子,并在隔年元月行大婚礼,之后分别以瑾嫔和珍嫔的身份入宫。

  光绪十五年(1889年)与妹妹珍妃被入选宫中,初封为瑾嫔,后因慈禧太后六旬万寿加恩得晋妃,光绪二十年因珍妃忤逆太后而受株连,降为贵人;次年复升为妃。

  宣统皇帝溥仪即位后,尊其为"兼祧皇考瑾贵妃"。宣统帝逊位后,小朝廷为之上徽号"端康皇贵太妃"。

  民国十三年九月二十二日(1924年10月20日),瑾妃病逝于永和宫中,年五十一岁,并以端康皇贵妃的身份葬于崇陵妃园寝,累加谥温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