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田秉毅

2023-02-11 01:38:22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田秉毅,男,1963年7月30日出生于湖北武汉, 是中国羽毛球原斤美脚副总教练。

11岁进入武汉体育馆业余体校训练,刻记红告论15岁进入湖北羽毛球队,19来自81年进入国家羽毛球队,20岁正式选入国家队,360百科1984年与李永波搭档双打。1992年退役。

1997年至2017年担任中国羽毛球队副总教练。

  • 中文名称 田秉毅
  • 外文名称 Tian Bingyi
  • 国籍 中国
  • 民族 汉族
  • 出生地 湖北武汉

运动生涯

  11岁是进入武汉体育馆业余体校训练;

  1976年,13岁的田秉义进入武昌体育场业余体校羽毛球重点班接受专业训练,白天则在阅马场中学上文化课。

  来自15岁进入湖北羽毛球队;

  17岁时获得全国羽毛球男子双打少年360百科冠军。

  1981年进入国家羽毛球队;在1982年的全英羽毛球公开赛上同关渭贞合作获得混合双打第三名,次年又获得全英赛男子单打第三名。

  20岁正式选入国家队;

  1984年与李永波搭档双打;1987年获得世界羽毛球锦标赛男子双打冠军,并在次年的汉城奥运会上获得羽毛球男双金牌(表演项目)。1992年,获得巴塞罗那奥运会羽毛球男双铜牌后退役。田秉毅是中济啊磁婷概烧观画国队夺得1986、88、90年三届汤姆斯杯的主力球员之一。

  1992许王批种儿激岩意将月且年退役后即担任中国羽毛球仍突县这队教练;

  1997年任独阻规于中国羽毛球队副总教练,主管女双组。 培养1996、2000年女双奥运冠军--无敌组合葛菲/顾俊,以及多名女双世界冠军 。

生涯数据

  17岁时与杨解冲吗久频所类口升市十克森合作获全国少年男双冠军

  1983年全英羽毛球赛男单第三名,击败印尼名将苏吉亚托

  1984年第4届世界羽毛球锦标赛(与李永波)男双亚军

  1985年瑞典羽毛球公开赛男双冠军

  1985年丹曾省底底麦羽毛球公开赛男双冠军

  1986年汉城亚运会(与李永波)男双亚军

  1986年汤姆斯杯赛冠军

  1986年丹麦羽毛球公开赛男双冠军

  1987年第5届世界羽毛球锦标赶垂征群伤给照布同课赛(与李永波)男双冠军

  1988年汉城奥运会羽毛球表演赛(与李永波)男双冠军

  协溶础坏国和1988年丹麦羽毛球公开赛男双冠军

  1988年泰国羽毛球公开赛男双冠军

  1988年马来西亚羽毛球公开赛男双冠军

  1988年日本羽毛球公开赛男双冠军

  1988年汤姆斯杯男子团体冠军

  1988年瑞典羽毛球公开赛男双冠军

  1988年全英羽毛球赛男双冠军

  1989现销创开满育岁歌货端年丹麦羽毛球公开赛男双冠军

  1989年世界羽毛球锦标赛男双冠军

  1989年瑞典羽毛球公开赛男双冠军

  1990年径需证调王作压频汤姆斯杯男子团体冠军

  1990年丹麦羽毛球公开赛男双冠军

  1990年北京亚运会羽毛球赛男双冠军

  1990年全英羽毛球赛男双亚

  1990年瑞典羽毛球公开赛男双冠军

  1991年全英羽毛球赛男双冠军

  1991年中国羽毛球公开赛男双冠军

  1991年世界羽毛球锦标赛男双四

  1992年法国羽毛球公开赛男双冠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男双铜牌。

社会评价

  无论是当队员,还是做教练,田秉毅的名字似乎总是与许多名字连一起,很少被单独提起,像李永波和田秉毅,葛菲和顾俊、杨维和张洁雯的教练田秉毅,中国跳水岁历帮奏草赶去队领队周继红的爱人田秉毅等等。在那些闪亮的名字热混办诉技比裂能次毛旁边,田秉毅淡定从如,默默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静静地散发着自己的光芒……

人物故事

  恩师陈福成来自狮城

  田秉毅很幸运来自。这不仅是因为他生长在依山傍江、人杰地灵把土效分长的历史名城武汉,更重要的是他遇上了一位慧眼识金、改变360百科了他一生的恩师。9岁那年,他所在的小学有位从新加坡归国的体育老师,名叫陈福成。陈老师非常喜爱羽毛球。于是,他在自己的学生中挑选范旧述控硫记延请举一些与他有同样兴趣,看上去又有发展潜力的小队员,每天下午3、4点钟集中在一起,按照自己的方法,教他们打球。田秉毅被老师挑中了。但因为他是家中的独子,从小父母比较骄惯,担心他吃不了苦,所以不让他去。陈老师知道了,就跑到他家,做其父母的工作。就这样他随陈老师开始了业余训练。

  那时,学校钢对形清没有场地,陈老师就在业余体校借了两块。为了充九活分利用得来不易的岩进克源防确某含到格变场地,陈老师把每天训练的时间掐得准准的:几点钟放学,从学校走到体校路上需要多少时间,他心知肚明,使每个学生都来不得半话年省乡点马虎。

  "那时,我们的年纪还小,有时从下午3点练到晚上8点多。肚子很饿,陈老师就让我们跑年川置越鱼区何推基到厕所里喝自来水,咕咚咕咚……有了一肚子水,便也就能坚持到底了。当然,这些家里都不知道。有段时间每天都练得很晚,父母怕耽误功课,不让我再去打球。结果,陈老师见我一个星期没露面,就又跑到我家,我父母被他的诚意感动了,最终同意让我继续打球……"田秉毅回苦轴末忆着点点滴滴的往事。"他是我的启蒙教练,不光在羽球上,还有在整个人生上。因为,那段日子对我的一生影响很大,到了国家队里,我都是比较能吃苦的。如果没有当时打下的坚实基础,可以说就不会手皮害决翻花配要上有我今天的成绩……。同时,陈老师不仅培养了我,还培养了韩爱萍、尚福梅等世界冠军,以及十多名曾在湖北省当教练的学生,他为中国的羽毛球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遗憾的是,陈老师患鼻癌去世挥乎居测质步聚季块作实了,死时还不到50岁。不过,令人欣慰的是,他离开这个世界时,已经看去至居书虽场路植流到我登上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我想,这算是对老师最好的报答吧。"

  挥拍整整20年

  在陈福成手下训练了三年后,76年,田秉毅进入了湖北省体校重点班,两年后调到湖北省队;81年7月财门法械入选国家队,直到92年退役:"从9 岁拿起盾然协仅毛肥曲质球拍到29岁放下球拍,整整的20年啊!"他感慨无限。

  这20年中,融入了田秉毅的青春、热血、生命。铸造了田秉毅的理想、信念、辉煌。他与李永波从84年正式配对男双以后,先后六次夺得世界冠军。其中,三次汤姆斯杯、两次世界锦标赛、一次世界杯;另外,还有三次全英公开赛、一次亚运会的冠军。而那些亚军、季军就更不计其数了。他与李永波那刚柔相济飞态好的默契,使得他们拥有了一种优势,拥有了一种拼搏,拥有了一种光采。

  走上女双教练岗位

  1992年,对田秉毅来说斤读陈歌,可谓是其人生的一个转折点。继汤姆斯杯获得第三名后,又因李永波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打第一场比赛时,脚被严重拉伤,以致打了6针封闭才把比赛坚持下来,结果,这对雄居世界羽坛霸主地位多年的"黄金搭档",又屈居第三……中国羽毛球队在那届奥运会中"全军覆没",由颠峰滑入了低谷……同年12月,田秉毅从男双运动员行列退出来,走上了女双教练的岗位。

  这几年,田秉毅的成就有目共睹。从93年在七运会上发现了葛菲/顾俊,并把其调入了国家队后,他在她们的身上花费了极大的心血 ,令他颇感欣慰的是,自己的心血没有白流,这对当时排名世界第一的女子双打,这几年已将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苏迪曼杯、全英公开赛等等一系列世界大赛的金牌收归囊中;"如果明年能夺得尤伯杯和亚运会的冠军,那么在我的任期内,她们的金牌就拿齐了!"他充满信心地说道。同时,更使他充满信心的还有秦艺源/唐永淑、钱虹/刘璐等新一代的选手成长了起来和正在成长着……

  "你喜欢做教练这个工作吗?我觉得你做起来蛮顺手的?"作为中国羽毛球队的副总教练,田秉毅的回答颇出乎我的意料:"如果还能打球的话,我情愿去打球。教练的工作决不仅仅是枯燥,它所承受的压力比运动员大多了,比赛一个接着一个,晚上不能闲着,除了训练方面,还要解决队员之间的吵架、思想、合作等管理方面的问题,尤其是女孩子事情本来就多,因而牵扯了我太多的精力,我感觉很累,你看我的头发是染过的,白发太多喽……。"

  带伤工作

  田秉毅接着说:"况且,我还有很严重的腰伤,已经十几年了,站着不动不能超过十分钟,走起路来挺不直,很吃力。当运动员时,我总是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走,练腰肌,否则坚持不了正常的训练…"这时,我才恍然大悟:难怪一会儿见他换一种姿式,原来是腰伤作怪。

  "那你有没有想过离开羽毛球,换种工作?"我试探性地问道:"目前还没有。国家培养了我,现在有机会报效国家的时候,就要义不容辞,不能讲条件。目前离不开,今后也很难离开,我觉得自己应该做下去……。"

  改名故事

  细说起来,"田秉义"的名字(这里可没有写错人名--今天在户口本上写着"田秉毅"的这个人打小的名字是"田秉义"--为什么改名?"且听本回分解")出现在国际赛场上,比"李永波"出现要早:1982年,中国队第一次参加全英赛,田秉义和关渭贞合作获得混双铜牌,这也是中国羽毛球在混双项目上第一次进入世界前三名;1983年全英赛,田秉义获得男子单打铜牌,冠军是中国选手栾劲。

  就像田秉义是一位优秀的单打选手那样,李永波也是一位优秀的单打选手,他获得过全国锦标赛的男单亚军。本着强强组合的原则,当时的王文教总教练决定将这两位优秀的单打选手组成一对双打。

  李田组合第一次在世界大赛上亮相是1984年9月的世界杯,他们获得了男双亚军,在随后两年的世锦赛和世界杯赛上,他们连续获得亚军。

  多次拿到世界亚军之后,就到了"若知后事如何,且听本回分解"的时候了。田秉义心里有点儿急,就去找一位"大师"算命,"大师"测字的结论是:"义"是一个"叉"加一个"点"--就是"差一点儿"的意思,于是田秉义就变成了"田秉毅"。改名的结果立竿见影:1987年,李田组合在北京成为世界冠军。

搭档

  巴塞罗那的十扎啤酒

  对李永波和田秉毅来说,运动生涯中最大的遗憾都发生在1992年,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但也是一段患难见真情的最好见证。

  1992年,李永波30岁,田秉毅29岁,多年的征战使得两人都是伤病缠身,而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在各方面的能力也逐步下降,取胜变得更加艰难,但在这一年,正处于青黄不接的中国队不仅面临着卫冕汤姆斯杯的重任,更肩负着在羽毛球首次被列为正式项目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夺金的使命。

  这一年,李永波和田秉毅商量好,决定为中国队为自己做最后一搏,然后在奥运会之后挂拍而去。为了打好这两项大赛,两位已不再年轻的世界冠军跟年轻选手一样咬牙承受着艰苦的训练,为了保证体能,两人还不断给自己加练。但是,上天却在这一年狠狠地辜负了这对苦心人。5月在马来西亚举行的汤姆斯杯赛,他们在半决赛中输给了西德克兄弟,未能为中国队夺得关键的一分,最终中国队以2比3落败,痛失握在手中已6年的汤杯。

  接着巴塞罗那奥运会,首战李永波就拉伤了大腿,以他当时的伤势,原本应该就此弃权,但他一想到这将是他与田秉毅最后一次征战奥运会,如果就这么放弃,两人的奥运夺金梦就都破灭了。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他们一路打进了半决赛。

  由于连续作战,李永波的腿伤加重,为了能打好半决赛,他上场前打了六针封闭。但是,半决赛面对老对手西德克兄弟,李永波和田秉毅虽然拼尽全力,但受伤的腿太不跟劲,最终,他们只能以失败遗憾地结束了这次奥运之旅,奥运冠军也成了他们心中永远的遗憾。

  结束了在奥运会上的所有比赛后,李永波和田秉毅来到奥运村的一个酒吧,两人面对面坐着,一口气干了十扎不含酒精的啤酒,以纪念他们之间整整十年的合作情谊,与此同时,两人也不得不面对接下来的出路问题。

  当年,很多优秀运动员在退役后都选择了出国。以李永波和田秉毅当时的声望,他们还没退下来就已经收到很多国家的高薪邀请。是出国打球,还是留在国内,李永波考虑了很久,当时很想去尝试一下新事物,他的太太谢颖却对他说:"你还是应该干羽毛球,只有羽毛球才能带给你真正的快乐!"太太的一番话让李永波最终选择留了下来。

  那段时间,田秉毅也在思考今后的去向,但对他来说,不管上哪儿去?干什么?他最希望的还是能跟李永波在一起。因此,当得知李永波的决定后,田秉毅当即表示:行,我跟着你。

  1993年初,李永波和田秉毅一起留在了国家队当教练,当年10月,李永波临危受命,接任中国羽毛球队副总教练(当时队里未设总教练),在重组教练班子时,李永波任命田秉毅为女双主教练,已经合作了十年的这对男双在新的教练岗位上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合作。

  两个主教练,两个陪练

  从当年豪情万丈的少帅到如今泰然自若的球队统帅,10余年的磨砺让李永波更加成熟大气,在他的带领下,中国羽毛球队走出了低谷,重新登上了世界羽坛的最高峰,在奥运会、世锦赛等重大比赛中屡屡扮演最大赢家的角色,更在成为同时拥有汤姆斯杯、尤伯杯和苏迪曼杯三座团体冠军奖杯的第一支球队。成绩背后,李永波也经历了太多坎坷,引起了许多争议,领略了太多人情冷暖,但从他身边匆匆走过的人群中,田秉毅始终如一地站在那里,用自己的方式默默支持着自己的最佳拍档。

  1993年刚接手中国羽毛球队时,李永波就明确表示要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实现金牌零的突破,以当时中国队的实力现状,很多人认为这只是一句豪言壮语,真要付诸实现,可能性并不大。但是,田秉毅相信中国队可以做到。为了将女双作为突破口,他下到国内比赛赛场遍寻良才,终于找出了葛菲和顾俊这对双打奇才,在他的精心调教下,这对组合进步神速,很快便在国际羽坛名声大噪。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前,葛菲和顾俊成为中国羽毛球队突金的重中之重,为了让这对宝贝冲金成功,田秉毅与李永波甘心当起了陪练,每天一到两小时的高强度对抗,葛菲和顾俊的能力大幅提高,田秉毅与李永波则累得浑身酸疼。当葛菲和顾俊终于登上奥运冠军领奖台时,田秉毅与李永波心满意足地笑了。

  这是他们在教练岗位上取得的第一次重大收获,也翻开了他们继续合作的新篇章。此后,李永波在治队方面不断积累经验,在保持本色的同时更加善于理解他人,善于听取不同意见,越来越令教练与队员信服。而田秉毅在女双主教练这个位置上兢兢业业,即使后来被任命为副总教练,但他仍然将主要精力放在女双组的训练上,继葛菲和顾俊之后又培养出杨维/张洁雯、高凌/黄穗等一批实力强劲的女双,使女双成为中国羽毛球队集团优势最明显、最后继有人的一项,而且自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以来,中国女双在奥运会和世锦赛等重大比赛中迄今未失一金,而以中国女双当时的实力,2008年乃至2012年奥运会,中国女双仍能延续夺金光荣。

  友情天长地久

  或许是有人看到李永波总是风风火火,在外面人气很旺,而田秉毅总是默默地站在训练场上,鲜少与李永波在媒体面前出双入对,于是有人曾问李永波,田秉毅是不是跟他有矛盾,李永波的回答很直接:如果田秉毅跟我不好,在羽毛球队我还能跟谁更好。

  其实,李永波和田秉毅之间或许不会说什么"甜言蜜语",可二十多年积累起的友情却融进了他们的生活之中。想当年,田秉毅看上了周继红,可他是个"闷葫芦",内向、不擅言辞,感情上的事就更羞于开口表达了。这时,李永波主动出面帮助,他找到周继红,滔滔不绝地列举了田秉毅的种种优点,让周继红动了心,最终两人能喜结连理。

  在两人都成家之后,李永波与田秉毅的友情更是扩展成了两家人之间的情谊。有意思的是,李永波比田秉毅大一岁,李永波的儿子李根也比田秉毅的儿子田宇大一岁。两个孩子小时候上的是一个幼儿园,又经常在一起玩儿,而且两个孩子的性格也都传承了他们父亲的特点,李根活泼好动,田宇文静老实。在两个孩子小的时候,李永波和田秉毅也曾有过让他们一起练羽毛球,日后一起合作男双的念头,但后来,他们的这一愿望失去了实现的可能,因为好动的李根越来越喜欢打羽毛球,如今已被父亲送到福建羽毛球队,交给老帅汤仙虎调教,而小小年纪就戴上了一副小眼镜的田宇更喜欢读书,渐渐远离了羽毛球。

  除了羽毛球,这么多年的朝夕相处也让李永波和田秉毅平添了很多相同的兴趣爱好,比如打高尔夫球,比如开吉普车,李永波当时开着一辆宝马X5,而田秉毅则换了一辆保时捷的大吉普。另外,在闲暇时,两人都喜欢与朋友边喝点小酒,边交流思想和感情,而且两人的酒量都不错,又都最喜欢喝啤酒,于是相约喝上一杯便成了他们多年养成的一种交流形式。

  转眼二十多年过去,当年的两个毛头小伙都已是成熟男人,李永波开始微微发福,而田秉毅则是早生华发,如果不染发,他的满头白发让人看上去真的很有沧桑感。不过,他们之间的友情却恰如沉封的老酒愈发淳厚、香浓,所谓朋友一生一起走,这两个已经携手走过二十余载的男人,注定还要一起走过未来漫长的岁月。

  摩擦出的完美

  1962年出生的李永波有着典型的东北人的性格,粗犷、豪迈、激情四溢,而且身上有着与生俱来的一股霸气,无论在哪里,无论做什么,他都具备成为主角的能力与吸引力。

  1963年出生的田秉毅来自湖北,虽然不乏"九头鸟"的精明,但性格却内敛、温和,也许是因为予人老成持重的感觉,所以在他还很年轻的时候就被相熟或不相熟的人唤作"老田"。

  1982年初,20岁的李永波与19岁的田秉毅第一次组成男双参加国际比赛,而这一此后被证明是天作之合的配对却缘自当年教练一次极偶然的动意。当时,田秉毅的技术细腻、头脑冷静,是教练最为看重的培养对象之一,而且他已有了一位同是来自湖北的比较固定的男双搭档。相形之下,当年的李永波由于技术上的优点与缺点同样突出,教练之间对他的看法不尽相同,争议比较大,他也因此前后两进三出国家队,第三次进队后,他依然前途未卜。

  那一年的年初,田秉毅的搭档受伤,眼看比赛任务在即,于是教练就让李永波与田秉毅合作,一来为了不耽误比赛,二来也是想进一步考察他的能力。两人在队里配合了一段时间便匆匆上阵,没想到成绩还不错,更为重要的是,两人都对彼此很欣赏,都很希望能够继续合作下去。回来后,田秉毅找到教练,表示要与李永波配合男双。

  在成为固定搭档后,两人的能力都得到了最好的释放,但是,性格上的差异在起到很好的互补效果的同时,也使他们之间时常会发生一些摩擦。当运动员时的李永波脾气非常火爆,而且我行我素,急了开口就会骂人,而田秉毅则总是不温不火,不急不躁。当年在比赛中,经常能看到李永波在不停地对田秉毅说,有时甚至还会起急,而田秉毅总是默默地听着,一声不吭。于是,很多人都会认为这对男双肯定是李永波为主田秉毅为辅,而这恐怕也是直到今天提起这两人的名字总是李永波在前田秉毅在后的缘故。不过事实上,虽然李永波在场上总是跳起扣杀,极具杀伤力,但真正的组织者却是田秉毅,正是靠着他在网前出色的控制与分球,李永波才能获得绝好的攻击机会。当年,李永波就像一员永不服输的斗士,田秉毅则像精于算计的智者,李永波的激情能够激发田秉毅的情绪,而田秉毅的冷静也能让李永波克服急躁,两人就如一团火与一块冰,相互交融,融为一体。但是,再老实的人也会有脾气,而且老实人一旦急起来,那就更较劲。终于有一天,田秉毅被李永波的暴脾气逼急了,打算不再跟李永波合作下去,这一来,李永波坐不住了,他主动找田秉毅沟通,承认自己脾气不好,太争强好胜,不该在场上埋怨指责同伴,忽略同伴的感受,他希望田秉毅能够理解他,两人能够继续合作下去。恢复冷静后的田秉毅很快也想通了,通过与李永波的合作,他深知他们是最合适、最默契的组合,两人谁离开谁都很难取得好成绩。

  在经过这些小摩擦之后,李永波与田秉毅对彼此的了解更进一步,相互间的合作也更加顺畅,两人携手在上世纪八十年中后期,开创了中国男双前所未有的辉煌岁月,他们曾在1986年、1988年和1990年为中国队夺得汤杯立下大功,曾在1987年、1989年连续两次夺得世锦赛男双冠军,曾在1990年北京亚运会上夺得男团和男双两金,曾在一系列国际公开赛中折桂,他们改变了中国羽毛球男子双打长期落后的局面,并与韩国的朴奉柱/金文秀、印尼的洪忠中/郭宏源、马来西亚的西德克兄弟并称当时双打的"四大天王"。

家庭生活

  男主角-田秉毅:1963年生人,出生地--湖北武汉。1974年入业余体校进行羽毛球训练,1978年被选入湖北省羽毛球队,1981年进入国家羽毛球队。擅长双打。1984年与李永波搭档双打后,夺取过1986、1988、1990年的汤姆斯杯赛的冠军,1987、1989年的世界羽毛球锦标赛的冠军和1988年的世界杯羽毛球赛的冠军。 他们被国际羽毛球联合会列为世界男子双打第二号种子选手。田秉毅曾多次获得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现任中国羽毛球队副总教练。

  女主角-周继红:1965年生人,出生地--湖北武汉。1977年入湖北跳水队,1982年被选入国家跳水集训队,1984年第二十三届奥运会摘走跳台跳水金牌,1985年获国际运动健将称号。三次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十佳运动员之一。1986年7月退役后回湖北跳水队任教,后入北京大学英语系学习。1990年毕业后留在国家跳水队任教。身处中国两大"金牌仓库"的二人简直可以说是"金牌专业户",雅典奥运会上,他们的弟子一共为中国代表团拿到了9枚金牌!

  "辣椒分你一半"

  田秉毅,1981年秋从武汉来到北京。作为全国羽毛球赛的冠军,被国家队选中。

  周继红,1982年入选国家队,同年与田秉毅相识于训练局组织的一个中秋节聚餐会。

  同为武汉人的他们因辣椒结缘。席间,田秉毅见周继红悠然拿出辣椒粉撒在菜上下饭,终于发现自己离开家乡之后,所食皆无味的原因,他注视的目光引起了周继红的注意。"辣椒分你一半"的剧情,开启了之后金牌夫妻档连续剧的第一集。

  席间,田秉毅把自家的街道名称、门牌号码一一报告一遍后,周继红笑了:"我们两家就在一条街上,原来怎么不认识你呀?"田秉毅心中暗喜:莫不是有缘千里来相会?相谈之后,这对相见恨晚的年轻人彼此留下了好印象。

  李永波客串媒人

  田秉毅和李永波,当时羽毛球国家队主教练,曾是中国最优秀的男双组合。也正是这个好搭档好朋友,帮忙捅破了隔在周继红和田秉毅之间的这层窗户纸。

  在某次接受采访时,李永波聊到这件事,他说:田秉毅属于比较内向的人,不太好意思说,但是我能看出来。有一次我们三个人一起吃饭,我说,田秉毅你先出去一下,你去办点别的事儿。我把田秉毅支出去了,之后,我跟周继红说,你对田秉毅什么印象?周继红直乐,周继红性格也很开朗,她也明白我问她什么意思,她就笑。后来我就跟她讲田秉毅怎么怎么好,哪些方面好。因为我跟田秉毅接触的多,他性格也好,为人各个方面都好,我就跟周继红讲。其实他俩自己彼此也很清楚,只是没有人去把这张纸捅破。结果正讲的还不是很清楚,田秉毅就回来了,我说不行,你再去办点事儿别在这儿打岔,我正跟周继红讲话呢。他也很老实就走了,当然我是在为他做事情,所以他也心甘情愿。因为我也是第一次,也不会说,含含糊糊老不敢说的很清楚,那时候我们毕竟是刚刚二十出头的人。后来他们俩说我也是一个搭线的人。

  终成眷属

  1992年,田秉毅从中国羽毛球队退役,走上教练岗位。1993年,相恋多年的他们终于完婚。周继红在生完儿子田宇之后,一度有五年时间没有去工作,在家当起了纯粹的家庭主妇。

  正处于从运动员到教练员的转化磨合期的田秉毅,和从世界冠军做成日日赋闲的主妇的周继红之间,或多或少,免不了有一些摩擦。也正是因为两人一同走过了这段时期,当周继红出山执教跳水队的时候,田秉毅给予了他的支持与理解。自此,周继红越来越忙、比田秉毅还忙,两人聚少离多的日子便开始了。

  电话,成了传情和维系婚姻的纽带,互相问问比赛的情况:比得好呢,就祝贺一下;比得不好呢,就安慰安慰。再就是互相通报家里的情况:儿子又出什么好玩的事啦,小狗汤尼又闯什么祸啦……家长里短,透着温情。

  如今,两人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工作生活两不误。金牌夫妻档,一个字,"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