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朱煜

2023-03-04 01:14:26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朱煜,男,1963年生,江苏扬州人,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参府角啊断音等检。苏州大学历史学博士,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访问学者。全来自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江苏省教师教育指导委员会历史怕二看啊守镇伟教育专业指导分会360百科会长,扬州大学历史教育与教材研究中心主任。

  • 中文名称 朱煜
  • 国籍 中国
  • 民族 汉族
  • 出生日期 1963年
  • 毕业院校 苏州大学

简介

  朱煜,男,1963年生,江苏扬州人。扬来自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历史系教授、历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与教育研究、晚清民国社会教育研究、中国近代教育社团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教育360百科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教科书研究、历史教育学研究等。现任全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多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项目、校级项目10多项,出版专著3部、编著5部、参编10部,在《近代史研究》《历史教学》《历史教学问题》《课程·教材·教法》《电化教育研究》《教育科学研究》等权威期刊、CSSCI来药几素鲁济源期刊发表论文60多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复印,在《人民日报》等大继消便胞远代降报纸发表教育文章30多篇。成果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江苏省高校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江苏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江苏省社科优秀成果奖等。代表作有:《民众教育馆与基层社会现代改造(1928-1937)》《五四新潮下的历史教育》《小学历史·地理·社会课程60年(1949-2009)》《历史课程与教学论》《历史教材学概论》等。

履历

  1983年扬州师院(今扬州大学)历史系毕业,其后在苏州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先后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获历史学硕士、博士学位。

  2001年被评为副教授,2013年晋升为教授。

  2003年遴选为硕士生导师。

  2014年遴选为博士生导师

获奖情况

  1.来自《历史教材学概论》(著作),1999年12月获江苏省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优秀成果一等奖;

  2.《中学历史教材研究》(课题成果),2000年11月获扬州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3.《论梁启超的历史教360百科育改革思想与实践》(论文),2000年12月获江苏省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裂石志业委员会江苏省优秀论文一等奖;

  4.汽课源春《历史教材学概论》(著作),200足最做材末草破木愿八律1年2月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5.《台湾高中新编历史教科书基本特点与启示》(论文),2002年12月获江苏省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江苏省论文一等奖;

  6.《论历史教学反思能力及其培养》(论采都妈文),2005年9月获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论文一等奖;

  7.《历史课程与教学论》(专著),2007年4月获江苏省第二届教育士矛沿规科客爱美怎教科学优秀成果理论创新类三等奖声商雨还;

  8.《〈历史教学论〉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成果),2007年9月获扬州大学教学成果三等奖;

  9.《历史课程而论功与教学论》(专著),2007年11月获扬州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计始制介给烈错现衡  10.《"用教材教":内涵与策略》(论文),2007年11月获中国教育学又更谁游画京星会第20次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11.《落普免担必胜政连盟厚接民众教育馆与保甲运动--无锡南门民众教育馆的城市蓬类抗盟户区保甲实验》(论文),2011年12月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大会文学、历史学专场优秀论文二等奖;

  12.《历史教学的几个基本问题》(论文),2012年3月获扬州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13.2012年9月被评为全国第三届教育硕士优秀距和被希法金教师。

  14.《民众教育馆与私塾改良》(论文),2012年12月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大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15.2013年3月获扬州大学优秀教学奖二等奖。

  16.《天刘基于卓越目标的历史学专业研究性教学的探索》(课题成果),2013年3月获扬州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17.2014年2月获扬州大学优秀教学奖二封率热举微本二油乐著整等奖。

  18.2014年4月获第二届全国高师历史教育专业本科生期剧干重概教学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19.《民众教育馆祖夫是面某话活侵星死采与基层社会现代改造》(专著),2014年5月获扬州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 《民将减及世得些众教育馆与基层社会现代改造》(专著),2014年7月获江苏省高校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研究课题

  1."历史教材分析与研究",1997-1999年,扬州大学人文社科基金项目。

  2. "初中历史教材研究",1998-2001年,江苏省教委"面向21世纪培养初中教师方案"研究课题。

  3."中学历史教师继续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教材研究";1999-2002年,扬州大学师范教育改革发展研究课题。

  4. "中学历史教材编制与运用研究", 2002-2004年,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

  5. "培养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复合型历史教师研究",2003-2005年,扬州大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

  6."基础教育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教学法课程改革研究",2003-2005年,扬州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课题。

  7. "教师教育专业化的现状与教师教育改革研究",2005-2007年,扬州大学高等教育管理研究重点课题。

  8. "中华教育改进社与学校历史教育改革研究",2006-2008年,扬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

  9. "历史学科研究性教学课堂组织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07-2009年,扬州大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

  10. "江苏民众教育馆与基层社会改造"课题,2010-2012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

  11. "民国时期江苏民众教育馆研究"课题,2010-2012年,江苏省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

  12."民众教育馆与基层社会改造:1928-1937--以江苏为中心"课题,2010-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

  13."《历史教学论》精品课程教材建设的研究与实践",2011-2013年,扬州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课题。

  14."《历史教学论》精品课程建设",2008-2011,扬州大学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15."民众教育馆与国家意识的塑造",2013-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著作

  1.《民众教育馆与基层社会现代改造(1928-1937):以江苏为中心》(专著),40余万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

  2.《历史课程与教学论》(专著),30万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3.《小学历史·地理·社会课程60年(1949-2009)》,29万字,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2年,第一作者。

  4.《历史教材学概论》,23万字,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一作者。

  5.《新课程典型课案例与点评:初中历史》,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主编。

  6.《走进高中新课改:历史教师必读》,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主编。

  7.《高中历史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主编。

  8.《新教材疑难问题研究与解决:初中历史》,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8年,主编。

  9.《五四新潮下的历史教育--中华教育改进社与新学制历史教育改革》(专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

论文

  (一)中国近现代教育与社会文化史

  1. ?民众教育馆与基层政权建设:以1928-1937年江苏省为中心》,《近代史研究》2014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2014年第9期全文复印)。
  2. ?抗战大后方的民众教育馆--以四川省和重庆市为中心的研究》,《近代史研究》2017年第4期。

  3.《民众教育馆与私塾改良:以1930-1937年江苏为中心的考察》,《历史教学》2012年第4期。

  4.《抗战前江苏民众教育馆的教育电影》,《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第8期。

  5.《试论清末民初的通俗教育运动--以江苏为考察中心》,《历史教学》2017年第7期。

  6.《论20世纪20年代新学制改革中的历史教科书》,《历史教学》2014年第9期。

  7.《六十年来中国的历史教科书研究》,《课程·教材·教法》2010年第1期,并收入《课程改革的探索之旅:〈课程·教材·教法〉创刊30周年百篇精粹》,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8.《论何炳松的历史教育思想》,《扬州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

  9.《论梁启超的历史教育改革思想与实践》,《洛阳师院学报》2000年第6期。

  10.《历史意识:20世纪20年代历史教科书的叙述分析》,《历史教学问题》2007年第5期。

  11.《民国新学制历史课程纲要的编制及其价值取向》,《历史教学》2007年第8期。

  12.《扬州城市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历史教学》2009年第2期。

  13.《黄质夫与民国时期"栖霞新村"建设》,《历史教学问题》2009年第2期。

  14.《历史教学的几个基本问题:读20世纪初美国约翰生·亨利〈历史教学法〉札记》,《课程·教材·教法》2010年第1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11年第4期)。

  15.《中华教育改进社与历史教育改革》,(台湾)《历史教育》第11期,2007年12月。

  16.《五四新潮下的历史教育--以1921年-1925年中华教育改进社年会议案为考察对象》,《历史教学》2016年第10期。

  (二)中国近现代历史教育问题

  17.《历史课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历史教学》2014年第2期。

  18.《历史教科书中"课文思考题"的教学研究》,《历史教学》1999年第10期。

  19.《历史概念教学中的有意义学习》,《历史教学》2000年第5期。

  20.《中学历史教材习题创新浅议》,《课程·教材·教法》2001年第1期。

  21.《学术论文研读与历史教师的继续教育》,《历史教学》2001年第11期。

  22.《论历史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设置及其实施》,《课程·教材·教法》2001年第11期。

  23.《新课程与历史教师的角色转换》,《历史教学》2002年第9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02年第12期)。

  24.《历史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程·教材·教法》2002年第9期。

  25.《台湾高中新编历史教科书的基本特点与启示》,《历史教学》2002年第11期。

  26.《论社会调查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历史教学》2003年第10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04年第1期)。

  27.《论普通高中历史选修课的设置及实施》,《历史教学》2003年第1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04年第3期,并收入《新世纪的历史教育》(方骏主编),香港教育图书公司2006年版)。

  28.《中国大陆初中历史课程与教材改革述论》,(台湾)《历史教育》第9、10期合刊,2003年12月。

  29.《评"川教版"初中历史新教材》,《历史教学》2004年第1期。

  30.《论历史教学反思能力及其培养》,《课程·教材·教法》2004年第8期。

  31.《2005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评析》,《历史教学问题》2005年第5期。

  32.《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师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第11期。

  33.《新课程历史教科书编纂的衔接性问题研究》,《历史教学问题》2006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06年第9期)。

  34.《台湾地区历史教育研究的现状及其思考》,《历史教学》2006年第11期,并收入《 历史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编辑室合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35.《论历史教科书编纂的有效衔接》,《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第9期。

  36.《高校"历史教学法"技能课定位说之质疑》,《历史教学》2007年第10期。

  37.《"用教材教":内涵与实施》,《教育科学研究》2008年第1期。

  38.《论历史教学论的学科定位及研究范式》,《课程·教材·教法》2008年第9期。

  39.《教师的"过程"目标哪去了:关于历史课"教"的"过程"目标》,《历史教学问题》2009年第3期。

  40.《高校历史教学对中学教师的启示》,《历史教学》2010年第1期。

  41.《重视发挥历史教科书在教学中应有的作用》,《历史教学问题》2011年第5期。

  42.《束鹏芳历史教学的流变与形塑》,《江苏教育研究》2012年第7期。

  43.《浪漫主义下的深邃》,《历史教学》2014年第5期。

  44.《浅评识图题〈时局图〉》,《中学历史》1986年第6期。

  45.《近年高考历史试卷"填图与识图"题的发展与不足刍议》,《中学历史教学》1987年第3期。

  46.《也谈怎样讲授〈天朝田亩制度〉》,《历史教学》1989年第3期。

  47.《浅谈历史教材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教育理论与实践》1993年第2期。

  48.《班主任工作与心理教育》,《教育理论与实践》1994年第4期。

  49.《浅谈插图与历史教学》,《扬州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科版)》1994年第1期。

  50.《浅谈迁移与中学历史教学》,《扬州师院学报(社科版)》1995年第1期。

  51.《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艺术浅议》,《中学历史教学研究》1997年第5期。

  52.《对高师中学历史教材研究课的几点认识》,《扬州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

  53.《中学历史教学评估的功能与要求》,《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8年第5、6期合刊。

  54.《论适应素质教育的校内历史考试与评估》,《教学月刊》1998年第6期。

  55.《论史料教学》,《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9年第1期。

  56.《论历史教育学的理论体系与课程设置》,《洛阳师院学报》1999年第1期。

  57.《台湾新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及其理念试析》,(台湾)《历史月刊》2003年第1期。

  58. 《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料丛书读后》,《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7年第1期。

  59.《教师专业化背景下的高师研究性教学》(合著),《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60.《论师范教育教师专业化培养标准》(合著),《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61.《注重理论分析,探索课改热点》,《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62.《价值与冲突:中国历史教科书中"美国历史"的叙述分析》(合撰),《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1年第12期。

  63.《谈普通高中选修课的几个问题》,《教育科学研究》2003年第12期。

  64.《从"教本"到"学本"》,(台湾)《清华历史教学》第14期,2003年9月。

  65.《论初中历史实验教材的编纂、特点与问题》,《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3年第8期。

  66.《试论教师继续教育的培养目标》(合著),《扬州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

  67.《新世纪历史教师进修内容探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1年第10期。

  68.《郑鹤声历史教学法及其实践意义》,《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年第7期。

  69.《从教学竞赛看说课》,《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6年第10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