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董玉琛

2023-02-20 22:02:44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董玉琛,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作物学会荣誉理则刘事长;中国农学会遗来自传资源学会荣誉理事长。我国作物种质资源学科奠基人之一。 在1959年提出"品种资源"一词, 同年冬天,在全国作移村过胜混室密物育种科学大会360百科上首次提出我国作物品种资源工作的任务,使全国收集起来的约20万份作物种质资源得以基本保存下来。

  • 中文名称 董玉琛
  • 国籍 中国
  • 民族 汉族
  • 出生地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
  • 出生日期 1926年6月11日

简介

  董玉琛 Dong Yuchen 女,(1926.6.11 -2011.9.26) 作物种质资源专家。出生于河北高阳县。1950年毕业于河北省立农学院,1959年获前苏联哈尔科夫农学院副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我国作物种质资源学科奠基人之一。长期从事作物种质资源研究及其组织实施。提出了我国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方针,参加组建来自中国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制定全国研究规划,提出不同阶段国家种质资源研究重点。主持早土列粉永穿味宗治销确建成现代化国家作物种质库(基因库),提出种质入库的技术路线,组织20万份种质资源入库长期保存,使我国煤新团作物种质资源保存跃居世界前列。考察收集我国北方小麦野生近缘植物,基本查明其种类、分布、生境、染色体数和15个种的核型。发现2个能使属间杂种染色体自然加倍的小麦种质,并揭示了其自然加倍的细胞学机理,利用其育成22个小麦-山羊草双二倍体并提供利用。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将6个属与小麦杂交成功,其中3个属为首例,为利用野生种扩大小麦遗传基础开辟了新途径。曾获国家科技旧对罗故音热蛋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成果奖层半收翻下厚鲁没待感丰励多项。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因突发心脏病,于2011年9月26日7时5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科研项目

考察与搜集

  7儿见0年代后期,董玉琛参加筹建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查明了我国特有的"云南小麦"亚种形成斤派宽晚每培言承的生态环境,发现、定名10个新变种。1982和1983两年跑遍新疆南北各地,1986-1990年考察了北方12省、市、自治区,收集小麦野生360百科近缘植物600余份,使品资所成为我国保存小麦野生近缘植物最多的单位。以上考察分别获农业部科技一、二等奖。主持建成国家作物种质库笔凯践(基因库)及其投入使用,这个库是我国唯一的现代化库,也是世界规模最大和最先进的种质库之一。

董玉琛

收集和研究

  董玉琛考察了12个省市自治区,收集小麦野生近缘植物10属60种和振考可厂变种547份材料。明确对降银又提扬态减什情业了各个种的分布区及其生境。建立了小麦族多年生种质圃,对收集材料进行了农艺性状鉴定,繁殖种黄略子送国家作物种质库长期保存和使用。

分子标记鉴定

  董玉琛通过远缘杂交导入车孔外源基因,对现代小麦改良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分子标记进行外源染色体检测与鉴定,是提积息呀断语走试节妒育鱼高远缘杂交研究水平的一项关键技术。该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利用远缘杂交技术,成功地获得了小麦-新麦草、小麦-多枝赖草、小麦-顶芒山羊草(的杂种及其附加系、代换系和易位系共计32份。这些材料均为首次报导。

突破与创新

  董玉琛依据生物多样性保护原理,综合集成作物生长、发育、遗传、演化等巴府液学科理论和新技术,按照"广泛收集、妥善保存、全面评价、深入研究、积极创新、充分利用"的原则,通过跨地区、跨部门、多学科、多年的综合研究,取得了以下重大的突破与创新。

鉴定与利用

云二误得止感断  董玉琛在不同生态区,对引进的1500余份国外小麦种质进行多点试验,综油响合评价,发现欧柔是一个优异种质。它对光温反应较迟钝,适应性较声种点源国很叫操消强,对条锈病免疫,高抗秆锈病,早期进行单株系统选择,定向培育,创造出耐寒性增强,成熟期提早,株高降低的欧柔白等系列新品种,圃场科研和大田生产相结合的方法,使欧柔在生产上快速推广。

学术经验

  董线这玉琛院士倡导,国家应进一步鼓来自励种质资源共享,育种战线的工作者应深入挖掘种质资源更大价值。以前,由于信息技术不发达,我国种质资源信息共享工作欠佳。在科技部的平台项目支持下,可以把王出期铁神目多年积累起来的种质资源数据通过方断行住架火创显触敌角该平台提供给人们共享360百科,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中国你了称殖别承严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网,网站可查询相关数据。除信息共享外,还应加强实物共享。因我国作物育种人员较多,种质资源的需求量大察映今,种质资源的供应相对其他国家更为频繁。此外,应适当扩大种质资源的国际交流,对带出国外与引入国内的种质资源,都要践行规范的归套材口管理制度。董玉琛院士勉励广大种质资源的收藏者与提供者,要利用所掌握的丰富资源,在提供服务的同时开展科学研究,如进行起源分类研究,或共同合作对一些特性进行鉴定等;要组织全国力量在丰富的种质资源中发掘有益基因,并运用到育种实践中去,为我国作物学科的进步,更为农业的季影些盐营概听可持续发展,多做贡献,多出成效。

董玉琛

主要成就

  董玉琛主持建成国家脱齐祖言探益第之评作物种质库(基因唱数己库)及其投入使用。主持"七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提出科技路线,并组织100多种作物、20多万份种质资源繁种入库长期保存。至20世纪末,该库已长期保存粮食、经济、蔬菜、牧草、绿肥等作物种质资源32也金值破关由跟齐万份。对入库的大误降裂田冷试到选笑部分材料进行了初步的性状鉴定。该工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查明了我国特有的"云南小麦"亚种形成的生态环境,发现、定名10个新变种。考察了北方12省、市、自治区,查明小麦野生近缘植物各个种在我国北方的分布、生境和染色体数目,收集了大批野生近缘植物,该工作善明边领并分别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发现了两个能使属间杂种染色体自然加倍的小麦种质,它们与山羊草、黑麦等属杂交后,杂种第一代不经秋水仙素处理、染色体就自然加倍而形成异源双二倍体,揭示了染色体自然加倍的细胞学机理。应用此二种质育成了22个烟写司啊小麦-山羊草双二倍体,涉及山羊草的10个种。它们大多数抗白粉病,199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应用远缘杂交与组织款乐均征理调良华置培养相结合,奖6个属的10余个种与小麦杂交成功,其中3个属(冰草属、新麦草属、旱麦草属)为世界首例,为扩大小麦遗传基础开拓了新领域和新途径。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董玉琛著作

主要论著

论文

  [1]董玉琛.留苏归来[J].农业科学通讯,1959(19):673-674.

  [2]孔秀英,周荣华,董玉琛,贾继增.尾状山羊草与硬粒小麦、普通小麦的杂交及外源染色质检测[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 21 (s3元犯古脚让绿菜也觉) : 164-165.

  [3]张学勇,董玉琛.偃麦草基因组组成及新物种形成规律的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1(s3):66-67.

  [4]董玉琛.错误获黑态殖思想和社会实践有什么关系[J].江淮评论,1965(3):43-45.

  [5三革罪季急硫金点神屋]董玉琛.小麦的稀有种及其在育种中的利用[J].中国农业科学,1979(3):1-7.

  [6]董玉琛,郑殿升,乔丹杨,曾学琦,恩在诚,陈勋儒.“云南小麦”(Triticum aestivum ssp.yunnanense King)的考察与研究[J].作物学报,1981,7(3):145-152.

  [7]董玉琛,丁寿康,郑殿升,孙雨珍,李月华,姚玉环.春小麦大粒品种资源的生态和遗传试验[J].中国农业科学,1981(4):22-27.

  [8]董玉琛.小麦的近缘植物[J].作物品种资源,1982(1):18-26.

  [9]董玉琛,孙雨珍.硬粒小麦品种资源的生态类型[J].中国农业科学,1983(3):44-49.

  [10]董玉琛,赵乃文,邱时桃.法国的作物品种资源工作[J].世界农业,1983(4):27-29.

  [11]陈勤,孙雨珍,董玉琛.“新疆小麦”种间杂种的细胞遗传学研究[J].作物学报,1985(1):23-28.

  [12]董玉琛,孙雨珍,仲干远,崔乃然,钟骏平.新疆阿勒泰地区大赖草的考察和初步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1985(2):54-56.

  [13]董玉琛.小麦族种质资源国际学术讨论会简介[J].作物品种资源,1986(1):35-37.

  [14]乔丹阳,孙雨珍,董玉琛,陈勤.人工合成AAGGDD染色体组的小麦新种[J].作物品种资源,1986 (2):46-48.

  [15]董玉琛.我国作物品种资源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农学通报,1986(3):1-2.

  [16]郑殿升,董玉琛,乔丹扬,恩在诚.滇西的小麦品种资源[J].作物品种资源,1987(3):1-4.

  [17]董玉琛,方嘉禾.我国作物品种资源研究工作的战略设想[J].作物品种资源,1988(2):1-4.

  [18]许树军,董玉琛.波斯小麦与山羊草杂种F1自然形成双二倍体的细胞遗传学研究(摘要)[J].作物杂志,1989(1):17.

  [19]许树军,董玉琛.波斯小麦×节节麦杂种F1直接形成双二倍体的细胞遗传学研究[J].作物学报,1989(3):251-260.

  [20]周荣华,许树军,董玉琛,孙义凯.黄土高原小麦族遗传资源考察[J].作物品种资源,1989(4):1-4.

  [21]陈尚安,董玉琛,周荣华,王剑雄.小麦野生近缘植物抗病性鉴定[J].中国农业科学,1990(1):54-59.

  [22]许树军,董玉琛,陈尚安,周荣华,李秀全,李立会.小麦与山羊草双二倍体抗病性性的研究与利用[J].作物学报,1990(2):106-111.

  [23]胡英考,许树军,董玉琛.小麦-山羊草双二倍体的结实率和细胞遗传学研究[J].莱阳农学院学报,1990(4): 260-265.

  [24]陈尚安,董玉琛,许树军,周荣华,李秀全,王剑雄.波斯小麦_粗山羊草双二倍体Am3抗白粉病特性的基因定位[J].中国农业科学,1990(4):17-21.

  [25]章一华,董玉琛.美国植物种质资源体系和贮存状况[J].作物品种资源,1990(4):38-40.

  [26]李立会,董玉琛.普通小麦与沙生冰草属间杂种的产生及细胞遗传学研究[J].中国科学,1990(5):492-497.

  [27]李立会,董玉琛.PRODUCTION AND CYTOGENETIC STUDY OF INTER GENERIC HYBRIDS BETWEEN Triticum aestivum AND Agropyron desertorum[J].Science in China,Ser.B中国科学B辑(英文版),1991(4):421-428.

  [28]李立会,董玉琛,周荣华,李秀全,杨欣明,徐世雨.小麦×冰草属间杂种F1的植株再生及其变异[J].遗传学报,1992(3):250-258.

  [29]张学勇,董玉琛,杨欣明,李翠钗.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和毛穗赖草(Leymus paboanus)的杂交,杂种细胞无性系的建立及植株再生[J].作物学报,1992(4):258-265.

  [30]董玉琛.中国作物遗传资源及其保护[J].生物多样性,1993(3):1-4.

  [31]李立会,董玉琛.冰草属研究进展[J].遗传,1993(1):45-48.

  [32]周荣华,董玉琛,李立会,杨欣明,李秀全,盛宝钦,钱幼亭.中国多年生小麦野生近缘植物的抗病性鉴定[J].作物品种资源,1993(3):1-4.

  [33]董玉琛,章一华,娄希祉.生物多样性和我国作物遗传资源多样性[J].中国农业科学,1993(4):1-7.

  [34]张学勇,董玉琛,栗站稳.小麦和彭梯卡偃麦草杂种及其衍生后代的细胞遗传学研究I.彭梯卡偃麦草及其与普通小麦和硬粒小麦杂种F1的染色体配对[J].遗传学报,1993 (5):439-447.

  [35]董玉琛.我国作物资源知多少[J].生态农业研究,1994(1):76.

  [36]董玉琛.1993年“世界粮食日”纪念活动在北京举行[J].生物多样性,1994(1):48.

  [37]庄巧生,董玉琛,郑殿升.国外小麦品种在中国的利用[J].中国农学通报,1994(1):36-40.

  [38]杨欣明,董玉琛,周荣华,戚家华,陆峻,杨松杰.新疆杂草黑麦抗病性鉴定和细胞学研究[J].新疆农学通报,1994(3):117-119.

  [39]张学勇,董玉琛.小麦与彭梯卡偃麦草杂种及其衍生后代的细胞遗传学研究Ⅱ.来自小麦和彭梯卡(长穗)偃麦草及中间偃麦草杂种后代11个八倍体小偃麦的比较研究[J].遗传学报,1994(4):287-296.

  [40]董玉琛,杨欣明,周荣华,李立会,戚家华,陆峻,杨松杰.黑麦的种类及遗传研究进展[J].新疆农业科学,1994(5):205-208.

  [41]杨欣明,董玉琛,李立会,周荣华,戚家华,陆峻,杨松杰.新疆杂草黑麦B染色体遗传行为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1994(6):247-251.

  [42]杨欣明,董玉琛,周荣华,戚家华,陆峻,杨松杰.新疆杂草黑麦同工酶酶谱分析[J].新疆农业科学,1994(6):252-254.

  [43]李立会,董玉琛,付晓,刘小强.(普通小麦×沙生冰草)×黑麦三属间的杂种[J].作物学报,1994(6):751-754.

  [44]翁跃进,董玉琛.普通小麦-顶芒山羊草异源附加系的创建和鉴定I.小麦花药培养对创建普通小麦-顶芒山羊草异源附加系的作用[J].作物学报,1995(1):39-44.

  [45]刘建,董玉琛.普通小麦×东方旱麦草属间杂种的产生及无性系的建立[J].遗传学报,1995(2):116-121.

  [46]李立会,董玉琛,周荣华,李秀全,李培.普通小麦与冰草间杂种的细胞遗传学及其自交可育性[J].遗传学报,1995(2):109—114.

  [47]董玉琛.生物多样性及作物遗传多样性检测[J].作物品种资源,1995(3):1-4.

  [48]张学勇,董玉琛,杨欣明.小麦与长穗偃麦草、中间偃麦草杂种及其衍生后代的细胞遗传学研究Ⅲ.小麦和偃麦草基因重组的遗传基础浅析[J].遗传学报,1995(3):217-222.

  [49]李立会,董玉琛.普通小麦×根茎冰草×黑麦三属杂种自交可育性的细胞学机理[J].遗传学报,1995(4):280-285.

  [50]张学勇,杨欣明,董玉琛.醇溶蛋白电泳在小麦种质资源遗传分析中的应用[J].中国农业科学,1995 (4):26-32.

  [51]李立会,董玉琛.在组织培养中属间杂种的体细胞变异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1995(6):9-19.

  [52]董玉琛,刘旭.中国作物野生近缘植物及其保护[J].生物多样性与人类未来一第二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1996(11):24-30.

  [53]张继益,董玉琛.小麦的野生近缘植物——早麦草属[J].生物多样性,1997(1):26-30.

  [54]孔令让,董玉琛,贾继增.普通小麦与粗山羊草属间杂种的染色体构型及其后代的育性特征[J].实验生物学报,1997(1):35-48.

  [55]孔令让,董玉琛.粗山羊草抗小麦白粉病基因遗传多样性的研究[J].作物学报,1997(2):176-180.

  [56]翁跃进,贾继增,董玉琛.利用RFLP分子标记鉴定小麦-顶芒山羊草异代换系[J].遗传学报,1997(3):248-254.

  [57]赵茂林,贾继增,董玉琛.赖草属物种生化遗传标记的初步研究[J].作物品种资源,1997(3):1-3.

  [58]张继益,董玉琛,贾继增.小麦族旱麦草属植物的RAPD研究初报[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7(3):27-32.

  [59]翁跃进,贾继增,董玉琛.小麦M染色体组的RFLP标记[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1997(3):211-215.

  [60]孔令让,董玉琛.普通小麦与四倍体小麦-粗山羊草双二倍体杂种后代的细胞遗传学研究[J].作物学报,1997(4):505-508.

  [61]周荣华,贾继增,董玉琛.Characterization of progenies of Triticum aestivum-Psathyrostachys juncea derivaties by using genomic insitu hybridization[J].中国科学英文版,1997(6):657-664.

  [62]周荣华,贾继增,董玉琛,T.Schwarzacher,T.E.Miller,S.Reader,Sh.B.WuM.D.Gale.用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小麦-新麦草杂交后代[J].中国科学,1997(6):543-549.

  [63]孔令让,董玉琛.普通小麦与祖山羊草杂种后代的细胞遗传学初步研究[J].实验生物学报,1998(2):209-213.

  [64]张学勇,董玉琛,李培.E和St基因组特异RAPD片段在部分小麦族植物中的分布[J].遗传学报,1998(2):131-141.

  [65]张继益,董玉琛,贾继增,蒋观敏.早麦草属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与特性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1998(2):63-69.

  [66]孔令让,董玉琛,贾继增.粗山羊草随机扩增多态性DNA研究[J]植物学报,1998(3):223-227

  [67]孔令让,董玉琛.粗山羊草(Aegilops tauschii)有效利用的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1998(4):543-548.

  [68]刘旭,董玉琛.世纪之交中国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的回顾和展望[J].面向21世纪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第三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1998(12):128-136.

  [69]刘旭,董玉琛.中国农用植物多样性与农业可持续发展[J].面向21世纪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第三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1998(12):121-127.

  [70]马渐新,周荣华,董玉琛,贾继增.来自长穗偃麦草的抗小麦条锈病基因的定位[J].科学通报,1999(1):65-69.

  [71]马渐新,周荣华,董玉琛,贾继增.小麦抗条锈病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1999(1):1-6.

  [72]张继益,董玉琛,贾继增,蒋观敏.旱麦草属种质资源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RAPDs)分析[J].遗传学报,1999,26(1):54-60.

  [73]孔令让,董玉琛.四倍体小麦-粗山羊草双二倍体抗病新种质的创制[J].西北植物学报,1999,19(2):196-199.

  [74]孔令让,董玉琛,贾继增.小麦-粗山羊草双二倍体抗白粉病基因定位及其遗传转移[J].植物保护学报,1999,26(2)116-120.

  [75]董玉琛.我国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科技导报,1999(2):36-39.

  [76]孔令让,董玉琛.粗山羊草(Aegilops tauschii)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1999,30(4):464-469.

  [77]孔秀英,周荣华,董玉琛,贾继增.尾状山羊草C基因组特异重复序列的克隆[J].科学通报,1999,44(8):828-832.

  [78]孔秀英,周荣华,董玉琛,贾继增.尾状山羊草与硬粒小麦、普通小麦的杂交及外源染色质检测[J].植物学报,1999,41(11):1164-1168.

  [79]马渐新,周荣华,董玉琛,王晓鸣,贾继增.用微卫星标记定位一个未知的小麦抗条锈病基因[J].科学通报,1999,44(14):1513-1517.

  [80]张继益,董玉琛,蒋观敏.普通小麦×东方旱麦草属间杂种长期保存技术及稳定性研究[J].作物学报,2000,26(1):14-19.

  [81]董玉琛.小麦的基因源[J].麦类资源学报,2000,20(3):78-81.

  [82]孔令让,董玉琛,张红军,马琛成,王洪刚.普通小麦与粗山羊草正、反交的育性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0,20(4):519-523.

  [83]董玉琛.中国作物野生近缘种植物的保护[J].生物多样性国际会议,2000(5):11.

  [84]孔秀英,董玉琛,周荣华,贾继增.普通小麦与钩刺山羊草杂交F1的农艺性状及细胞遗传学的观察[J].植物学报,2000,42(8):845-848

  [85]张学勇,董玉琛.过去50年中中国小麦品种在Glu-A1, Glu-B1和Glu-D1位点上等位基因的变化(摘要)[J].遗传,2001(1):53.

  [86]董玉琛.作物种质资源学科的发展和展望[J].中国工程科学,2001,3(1):1-5.

  [87]张学勇,董玉琛,游光侠,王兰芬,李培,贾继增.中国小麦大面积推广品种及骨干亲本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01,34(4):355-362.

  [88]董玉琛.小麦远缘杂交育种[J].小麦遗传育种国际会议,2001 (5):12-16.

  [89]董玉琛,曹永生.粮食作物种质资源的品质特性及其利用[J].中国农业科学,2003,36(1):111-114.

  [90]朱振东,周荣华,董玉琛,贾继增.几个四倍体小麦山羊草双二倍体及其部分亲本的抗小麦白粉病基因分析[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3,4(2):137-143.

  [91]郝晨阳,王兰芬,董玉琛,尚勋武,张学勇.我国西北春麦区小麦育成品种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3,4(4):285-291.

  [92]毛新国,董玉琛.非编码RNA和RNA沉默[J].生物技术通报,2004(1):6-12.

  [93]杨德光,翁跃进,董玉琛,魏湜,胡正.部分耐盐小麦品种(系)SSR位点遗传多样性研究[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5,6(1):9-14.

  [94]李振声,董玉琛,辛志勇,贾继增,何中虎.庄巧生院士在中国小麦育种史上的四大贡献-祝贺庄巧生院士90华诞[J].作物杂志.2005(4):1-2.

  [95]董玉琛,郝晨阳,王兰芬,张学勇,高海涛,张灿军.358个欧洲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鉴定与评价[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6,7(2):129-135

  [96]周荣华,董玉琛,朱振东,贾继增.利用人工合成小麦培育的大穗抗白粉小麦基因资源GB4[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7(3).

  [97]刘旭,郑殿升,董玉琛,朱德蔚,方嘉禾,费砚良,贾敬贤,蒋尤泉,杨庆文,王述民,黎裕,曹永生.中国农作物及其野生近缘植物多样性研究进展[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8,9(4):411-416.

  [98]郝晨阳,董玉琛,王兰芬,游光霞,张洪娜,盖红梅,贾继增,张学勇.我国普通小麦核心种质的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J].科学通报,2008,53(8):908-915.

著作

  [1]董玉琛,胡道芬译.小麦的现代品种及其系谱[M].科学出版社,1977.

  [2]董玉琛主编.全国小麦品种资源目录(上、下)[M].农业出版社,1980.

  [3]许运天,董玉琛著.作物品种资源[M].农业出版社,1981.

  [4]董玉琛,郑兴华,刘大钧,王克海译.世界小麦[M].农业出版社,1982.

  [5]董玉琛译.主要栽培植物的世界起源中心[M].农业出版社,1982.

  [6]董玉琛,郑殿升主编.中国小麦遗传资源[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7]董玉琛,郑殿升主编.国家重点保护农业野生植物要略[M].气象出版社,2005.

  [8]董玉琛,刘旭总主编.中国作物及其野生近缘植物(共11卷)[M].中国农业出版社.

  (1)董玉琛,郑殿升主编.粮食作物卷,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2)贾敬贤,贾定贤,任庆棉主编.果树卷,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3)方嘉禾,常汝镇主编,经济作物卷.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4)蒋尤泉主编,饲用作物和绿肥卷,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5)朱德蔚,王德槟,李锡香主编.蔬菜作物卷,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6)费砚良,刘青林,葛红主编.花卉卷,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7)刘旭,杨庆文主编.名录卷,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8)李先恩主编.药用植物卷.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

  (9)刘旭,董玉琛,郑殿升主编.总论卷,待出版.

  (10)郑勇奇,李斌主编.林木植物卷,待出版.

  (11)李玉,李长田主编.食用菌卷,待出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