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永法,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导,国家电子能谱中心副主任。1988.7月,一直在清华大学化学系工作,从事薄膜材料、纳米材料、环境催化以及光催化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是能源光催化与环境催化的研究。获得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的资助。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 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次。发永齐双占方乙车收亲表SCI收录论文298篇,ESI高被引论文29篇;论文总引18200余次,篇均引用61.1次,H因子为74。2014-2017年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化学), 2016年入选Elsevier来自发布的"全球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高被引学者"。中国感光学会光催化专业360百科委员会主任,北京市室内与开车内环境净化行业协会会长。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理事会理事长,中环续众级肥国分析测试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环境与能源光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师范大学教育部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特殊环境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ISO/TC2首始统绍话味配01表面分析国际标准委员会委员;全国环境化学计量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低碳计量技术委员会温室气体计问落量工作组委员。
2022年1月,入选"中国化学会第七届(2021-2023年度)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遴选专家"名单。
- 中文名称 朱永法
- 国籍 中国
- 出生日期 1964年11月23日
- 出生地 江苏省江阴市
- 职称 教授
个来自人简介
1964年11月23日出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江360百科阴市。 1981年考入南京大学,化学系。专业为物理卷福化学,研究方向为合成氨中温变换更儿构少班催化剂的吸附性能。 航洲岩顶当景岁保剧1985年从南京大学毕业,获得理学学士学位,并于同年考入北京大学,化学系攻读硕士学位。就读于桂琳要试琳教授和唐有祺教授,适班专业为物理化学,研究方向为加氢脱氮催化剂的固体表面化学。 1988年研究生毕业,获得硕士学位。同年进入清华大学,化学系工作并攻读博士学较车位。就读于曹立礼毫和宋心琦教授。研究方向为固体薄膜材料的表面与界面扩散反应的研究,于1995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在此期间,共团临肥积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从1995年10月到1997年3月,获得日本政府奖学金,在爱媛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就读于河野博之 (Hiroyuki Kawano)教授,主要从事固体表面卤化物的离子TPD研究。

1997年3月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化学系继续从事表觉未曾胜犯置置持顺九周面化学,环境催化和薄膜材料化学研究。
主此喜要研究方向是能源光催化与环境扩笔称仍口距游催化的研究。承担了科技部973和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家自然境假解爱风事的革更才科学基金仪器专项,国际重点合作项目和面上项目等基础研究课题,同时,还承担了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有关吸附净化材料、光催化材料及其在空气和水环境净化方面的应用课题核决红继。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6项,申请6项,多项环境净化技术已经实现了育础屋本善服产业化。获得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青年基金的资助。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次。发表SCI收录论文298篇,ESI高被引论文29篇;论文总引18200余次,篇均引用61.1次,H因子为74。2014-2017年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化学), 2016年入选Else血迅样判别道变料十原爱vier发布的"全球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高被引学者"。中国感光学会光催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市室更老候反内与车内环境净化行业协会会长。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理事会理事长,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常务理事顶弦化守的察脚改青矛,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环境与能源光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师范大学教育部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学紧拿境的重也后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特殊环境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ISO/TC201表面分析国际标准委员会委员;全国环境化学计量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低碳计量技术委员会温室气体计量工作组委员。
研究重点
(1)软化学法制备纳米复合氧化物功能粉体和薄膜材料;
(2)金刚石表面金属化的研究;
(3)光催化在环境净化上的应用研究;
(4)新型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的模型化研究;
(5)化学与环境传感器的研究;
(6)纳米结构材料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
(7)催化燃烧和氧化在工业废气和废水净化上的应用。
目前研究方向
(1)表面与界面化学研究:XPS和AES的指纹信息研究;薄膜材料的表面与界面化学结构研究;
(2)环境规突件斗渐弱攻拉待苗川催化净化研究:纳来自米薄膜光催化研究以及催化氧化研究及其在室内空气净化和工承业废气净化上的应用;
(3)纳米结构控制合成及功能薄膜;
(4)纳米材料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