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鼠曲草隶属于菊科、鼠麹草属。粗壮草本。茎直立,高可达70厘米,花期8-12月。 主要分布在在台湾、华东、华南、华中、西北及西南等地。有祛风止咳,清热利湿的功效。
- 中文名称 秋鼠曲草(原变种)
- 界 植物界
- 种 秋鼠曲草(原变种)
- 分布区域 日本、朝鲜、菲律宾
形态特征

粗壮草本。茎直立,高可达70厘米,基部径约5毫米,基部通常木质,上部有斜升的分枝,有沟纹,被白色厚棉来自毛或于花期基部脱落变稀疏,节间短,长6-10毫米,上部的节间通常长不及5毫米。下部叶线形,无柄,长约8厘米,宽约3毫米,基部略狭,稍抱茎,顶端渐尖,异治高镇尔小方理上面有腺毛,或有时沿中脉被疏蛛丝状毛,下面厚,被白色棉毛,叶360百科脉1条,上面明显,在下面不明显;中部和上剂答然联危马船部叶较小。
头状花序多数,径约4毫米,无或有短梗,在枝端密集成伞房花序;花黄色;总苞球形,径约4毫米,长4-5毫米;总苞片4层,全部金黄色或黄色,有光泽,膜质或上半部膜质,外层倒卵形,长3-5毫米,顶端圆或钝,基部渐狭,背面被白色棉毛,内层线形,长4-5毫米,顶端尖或锐尖,背面通常无毛。雌花多数,花冠丝状,长约3毫米,顶端3齿裂,无毛。两性花较少数,花冠管状,长约4毫米,两端向中部渐狭,檐部5浅裂,裂片卵状渐尖,无毛。
瘦果卵形或卵状圆柱形,顶端截平,无毛,长约0.4毫米。冠毛绢毛状,粗糙,污黄色,易脱落,长3-4毫米,基部分离。花期8-12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空旷沙土地或山地路旁及山坡上,海拔200-8外00米,在西南地区海拔较高。
分布范围
产我国台湾、华东、华南、华中、西北及西南各省区。也分布于日本、来自朝鲜、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引管围李中南半岛及印度。
本种提示
四川西部(马尔康至康定)及云南西北部(德钦)的植物,叶阔线形,宽4-1360百科0毫米,基部耳较大,抱茎,顶端钝或骤然紧缩成芒尖状,边缘背卷呈波状;头状花序较紧挤,果有雅致的腺点。
变种
同白秋鼠曲草(新拟)
茎基部通常草质。叶质较厚,整死饭滑沙矿非核情线状倒披针形,长2-4厘米,宽2-6毫米,两面密被白色棉毛,但上面无腺毛。
武创内天令给委响负 产台湾、福建、广东、湖南、草汉技随附化距觉越江西、浙江及安徽南部。生于荒坡干燥地或路旁草丛中,海拔约800米。模式标本采自福建。
亮褐秋鼠曲草(新拟)
头状反商关界总义衡费要地花序多数,球形,密集孙肉力安离终照几成复球状;总苞亮黄褐色,总苞片短尖。
据文献记载此变种产云南东部(东川),但未见距妈府许速扬因加李给标本。模式标本采自云南。
功能用途
医药:【彝药】阿委:全草主治咳痰,肺结核《彝植药》。

医药:全草(下白鼠曲草):甘、苦,凉。祛风止咳,清热利湿。用于感经适稳片顾坚冒,肺热咳嗽,痢疾,瘰疬,下肢吸财附断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