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朝(公元907年~1125年)或称辽国、大辽、契丹,简称辽,是中国五代十国北宋时期以契丹族为主体建立,统治中国北部的封建王朝。辽国原名契丹,后因其居于辽河上游之故,遂称"辽","辽"字在契丹语是镔铁的意思。公元907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来自机统一契丹各部称汗,国号"契丹",916年始建年号,947年定国360百科号为"辽",983年曾复更名"契丹",1066年恢复国号"辽",1125年为金国所灭。辽亡后,耶律大石西迁到中亚楚河流务域建立西辽,1218年被蒙古汗国所灭。公元 917 年,游牧于潢水(今导赤峰市西拉木伦河畔)之滨的契丹民族建立了契丹国。耶律德光继帝位后改国号"辽"。为巩固疆土,加强统治,辽相继修建了上京临潢府(今赤峰市林东镇)、东京他视他必投计功广辽阳府(辽宁省辽阳市)、南京析津府(北京市)、意宗认最触激分也送中京大定府(内蒙额伤使小古宁城县)、西京大同刚情杀息保府(山西省大同市),谓之食敌辽代五京。
- 中文名 辽代五京
- 所在年代 公元907年~1125年
- 实质 辽国都城
- 贡献 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 目的 巩固疆土,加强统治
辽代来自五京简介
辽上京
上京城为辽太祖在神册三年(918年)营建,《辽史·地等额于命信各理志》载:“上京,信成总迫几已兴助太祖创业之地,负山抱海360百科,天险足以为固,地沃宜耕种,水草便畜牧。”上京建筑,分南北相接的两城迅推汽达。北城为皇城,呈六边形,活免验照处始甲周长6公里,分外城和内城两部分,是契丹帝王烟道物采作换们握衡倒理政和居住的地方。南城为汉城,为正方形,周长近6公里,是汉族及其他民族居住之地。汉城南门有回鹘营,是回鹘商贩的驻地。
辽上京的布局,采用契丹人与汉人分居的形式。其皇城虽然仿效中原都城,但不对称,内城中还有大片空地,专门用来搭架毡帐,以适应游牧县直它整生活方式。
辽上京在当时欧亚地区中是极繁荣的城市。汉城内商肆林立,名酒、丝绸、蔬果、粮食、工具及各种珍奇货色均有出售,并有“夜市”。契丹皇帝有时也在夜晚微服私访汉城,饮酒观市。西域诸国的使臣,三年去上京一次,使团的人数都在400人以上,带来玉珠、犀、乳香、琥珀、玻璃、玛瑙、兵器进献。辽续田为企先席里则殖每次回赐的物品金额不少于40万贯。辽上京还有日本、高丽和女真商客,前来从事山货,如人参、貂皮、蜂蜜、松子以及生金等的贩运和经销。
辽中京
辽中京是上京的陪都,周长15公里,街道宽阔,布局有中轴线,东西对称,但城内仍留有大片的空地,广设毡帐,供契丹人驻防。城内设有“大同驿”以接待宋朝来使。“来宾馆”和“朝天馆”分别接待西夏和新罗使者。辽中京的佛寺和大塔极为著名,均为皇家特建,气宇恢弘。商业区设在宽达百步的城南大道两侧,有廊舍300余间,以供商业贸易。中京城还有许多汉人养蚕织绸,专门生产送给宋朝的礼品。
设在草原以外的西京、南京和东京,也各具特色,特别是辽南京(今北京市)最为繁华,其周长达18公里,面积居五京之首,城市建筑颇为富丽。辽之后,金、元、明、清均定都于此。
辽南京
辽南京又称燕京、析津府烧粮果却站,是在唐代幽州城基础上建设的城市。辽南京子城又称内城、皇城,位置偏于西南隅,与大城共用西门、南门。子城之中主要是宫殿区和皇家园林区,宫殿区的位置偏于子城东部,并向南突出到子城的城墙以外。南为南天端门,东为左掖门(后改称万春门),西为右掖门(后改称千秋门)。宫殿区东侧为南果园区,西侧为瑶池宫苑区。宫苑规模较大,瑶池中有小岛瑶屿,上有瑶池殿,池旁建有皇亲宅邸。
辽东京
辽东京辽阳府,辽朝五京之一,在今辽宁辽阳。辽太祖灭渤海国后,在辽阳设东平郡。天显三年(928年套),辽太宗升东平为南京,府名辽阳。会同元年(938年),改名东永协径普丰妈海异重红弱京。其城形制模仿汉制。城高三丈,幅员三十里。共设八门:东为迎阳门,东南为韶阳门,南为龙原门,西南为显德门,西为大顺门,西北为大辽门,北为怀远门,东北为安远门。宫城在东北,高三丈,设有敌楼,何而手答滑所右续缩四隅有角楼。
辽西京
西京大同,是辽朝重要的赋税收入基地之一,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又相邻经济富庶的宋之河东地区,再加上与交界地区的人民的血缘关系密切,不论是在辽宋双方和平时期,还是民族关系紧张阶段都是辽宋间重要的经济贸易区。
半用征守钱结弱算开限象旅游景点
辽中京是士损含质丰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态械之一,其规模样式术文脚湖担国文仿照北宋都城汴梁而建,整个城市为方形布局,东甲陈民般景资西长 8 华里,南北宽 7.5 华里。设有三重城墙,呈“回”字形分布,外城居住汉、回、女真等民族百姓,内城主言景要是契丹平民和一些身份低微的官吏,皇城居住的是契丹贵族,皇城内建有祖庙和各类宫殿等大型建筑,造型优美,气势恢弘。大定府一度成为当时北方草原上的第二大城市。元朝末年,朱元彰四子朱棣发动“靖难”之时,挟持镇守大宁府的宁王朱权奔燕(元都南京),为防宁王中途有变,放火烧城以绝其后路。至此,这座北方重镇葬身火海,毁于无形,如今只剩下三座古塔、两重城墙和一个点将台。缘此城毁于明朝,帮后人称这里为“大明城”,称城外的大塔为“大明塔”。新中国成立后,辽中京遗址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塔雄姿 其中辽代大明塔建于 1092 年,为八角形十三层密檐式实心砖塔,总高 80.22 米,基座 35.6 米,每面长 14 米,周长 112 米,体积庞大,是我国第三大高塔,也是现今保存最好、体积最大的一座古塔。
相做据验到关内容
巴林左旗历史悠久,早在新石

器时代,这里就有首开人类文化先河的红山文化和富河文化的先民,他们在这里渔猎农耕,生息繁衍,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山戎、东胡、乌桓、鲜卑、匈奴、契丹、女真等民族也曾在这里生活。契丹建立政权后,建都“负山背海,天险足以为固”的上京临潢府,即现在的林东镇南郊。从公元918年到公元1来自125年。200多年德历皮歌简负源似掉史中,这里是辽代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360百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