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葡萄褐斑病又称葡萄斑点病、褐点病、叶斑病和角斑病等,是由葡萄假尾孢菌和葡萄座束梗尾孢引起、发生在葡萄上的一种病害。主要危害植株中下部叶片。
葡萄褐斑病分布于中国各葡萄产区。多雨年份和管理粗放的果园易发生,特别是葡萄采收后忽视防治易引起病害大量发生,造成病叶早落,削弱树势,影响产量。
葡萄褐斑病防治方法有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两种;因地制宜采用抗病品种。秋助坏盾食供难穿时雷后彻底清扫果园,烧毁或深来自埋落叶,减少越冬病源。葡萄生长期注意排水,适当增施有机肥,增强树势360百科,提高植株抗病力,生长中后期摘除下部黄叶、病叶,以利于通风透光,降低湿度。
- 中文名称 葡萄褐斑病
- 外文名称 Grapevine brown leaf spot
- 别名 葡萄斑点病、褐点病、叶斑病和角斑病
- 病原 葡萄假尾孢菌和葡萄座束梗尾孢
- 为害作物 葡萄
病原特征
葡萄褐斑病病原菌为葡萄假尾孢菌和葡萄座束梗尾孢,是真菌。
葡萄假尾孢菌(Pseudocercospora vitis (Lev.) speg.),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原菌分生孢子梗从寄主的气孔长出,3-35根束生,孢梗束基部结合紧来自密,上部较松散,分生孢子梗细长,淡褐色,有0-3个隔膜,基部膨大,上端稍呈屈滕状,顶端着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淡黄褐色,360百科倒棍棒形,直或略弯基部较宽,基端平切,上部渐狭小,顶端稍钝,有油滴,1-8个隔膜。在PDA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非常缓慢。菌落正面初为黑褐色,菌丝厚密,后期菌落中央高,灰褐色,质地坚硬,有渗出物,菌落边缘黑褐色,不平滑基质背面黑色,产孢量特别少。
葡萄座束梗尾孢(Cerrospora roesleri (Catt) Sacc.),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在表皮下形成,由直径35-50微米的子座中伸出。呈圆柱形,直或稍弯曲,暗褐色,有数个分隔,分生孢子梗大小(46-92)微米×(3.5-4.5)微米。和大褐斑病菌比较,分生孢子梗较疏松,不结成束。聚跳青钱革请地花局苏培分生孢子圆筒形至长椭圆形,暗褐色,有1-4个分隔,大小(18.5-58)×(4-7)微米。
为害症状
葡萄褐斑病
葡萄针广对宜圆居诉所各杂孙褐斑病主要危害植株中下部叶片。褐斑病有大褐斑和小褐斑2种。
大褐斑病由葡萄假尾孢菌引起,直径3-10毫米。 大褐斑病主要为害叶片,侵染点发病初期呈淡褐色、不规活耐威引再则的角状斑点,病斑逐渐扩展,直径可达1厘米,病斑由淡褐变褐,进见而变赤褐色,周缘黄绿色,严旧皮爱还后黄重时数斑连结成大斑,边缘清晰,叶背面周边模糊,后期病部枯死,多雨或湿度大跑时发生灰褐色霉状物。有些品种病斑带有不明显的轮纹。
小褐斑病由葡萄座束梗尾孢霉、葡萄明针尾孢霉引起,在叶片正面病斑初为褐色小点,后扩大为圆形或椭圆形褐色病斑,直径为0.2-0.6厘米,多为0.2-0.3厘米。病斑中央褐色至棕褐色,有稀疏的同心轮纹,病健交界部分明显,病斑边缘暗褐色,微隆起,其外缘常有水渍状环,直潮湿时常在病斑中央出现灰褐色至黑褐色霉状物,似小颗粒状往华沙直打,此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叶背病斑为椭圆形至不规则形,边缘不明显,病害发生严重时病种团跟等斑常相互连合,导致叶片部分或全部变黄,提前枯死脱落。
分布范围
葡萄褐斑病在中国各葡萄产地多有发生,以多雨潮湿的沿海和江南各省发病较多,一般干旱地区或少雨年份发病较轻。
侵染循环
病菌分生孢子寿命长,可在枝蔓表面附着越冬,借风雨传播,在高湿条件大席至频杆九照深下萌发,从叶背面气孔侵入,潜育期约20天。中国北方多在6月份开始发病,7-9月份为发病盛期,多雨季节可多次重复侵皇大空料染,造成大发生。在中国江苏、浙江、上海有2次发病高峰,第1次在6月承停刚握份,第2次在8月份。叶片上产生的分生孢子最多,1个病斑常有1000多个分生孢子。
流行规律
寄粮买括吗肉二主抗性:品种间抗病性差异很大。高感品种有喀什哈尔、和田红、玛瑙等;中感品种有:玫瑰香、小红玫瑰、吐鲁番红,美洲圆叶葡萄等;抗临令法病品种有水晶、巨峰、无核白、巴格员说随触黑距重写已来等。马奶子葡萄则为免疫品种。
发生条件:植株生长来自中后期雨水多时病害流行。浇水杂教啊铁始计厂管一太多,田间湿度大,管理粗放,喷射赤霉素,枝叶旺长,荫蔽潮湿或生长衰弱,结果太多,黄化病严重,氮肥太多,枝叶嫩,都促使病害加重。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因地制宜采用抗病品种。秋后彻底清扫果园,烧毁或深埋落叶,减少越冬病源。葡萄生长期注意排水,适当增施有机肥,增强树势,提高植株抗病力,生长中后期摘除下部黄叶、病叶,以利于通风透光,降低湿度。 通过摘心、修剪、绑蔓、中耕除草等措施改善园区透光通风条件。夏季排除积水,降低周围空360百科气湿度。多施有机肥,控制氮肥用量。保持园区清洁,尤其秋后,收集病叶集中深埋,消灭传播源。
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喷50队自送提%消菌灵可溶性粉剂脱推远量较草1500倍液,或1:0.7:200倍波尔多液,或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400-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800倍液,或5打氢待阳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隔10-15天喷1次,连续防治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