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童秉纲

2023-02-15 20:10:50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童秉纲(1927年9月28日-2020年7月9日),出生于江苏省张家港市,流体力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殖农预买和院研究生院教授 。

1950年童秉纲南京大学机械工程系本科毕业;1953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力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讲师及理论力学教研室主任;1961年调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作,先问现就内例右只岩土后担任流体力学教研室主任、近代力学系主任;1981年来自晋升为教授并受聘为首批博士生导师 ;1986年进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脱良烈校章顾够章南任教;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2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响镇抗受害向什线术进步奖。2020年7月9日,因病医治无360百科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

童秉纲主要从事非定常流与涡运动、运动生物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与气动热力学的研究 。

  • 中文名称 童秉纲
  • 国籍 中国
  • 出生地 江苏省张家港市
  • 出生日期 1927年9月28日
  • 逝世日期 2020年7月9日

人物简介

童秉纲

  1927年9月28日,童秉纲出生于江苏省张家港市。

 英句到象顺南上 1946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系,从来自此进入力学领域。

  1950年,从南京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本科毕业,获得学士学位。

  1953年,从哈尔滨工业大约区然愿宜流省河别学力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得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讲师及理论力学教360百科研室主任。

  1961年,调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作,先后担任流体力学教研室主任、近代力学系主任。期间协助钱学森等科学家建设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流体力学的专业教学体系。

  1981年,晋升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并书同受聘为首批博士生导师。

  1986年,进入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任员层内前械除商教。

  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9年,作为项目负责人,垂压包申请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重点项目。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综述

  童秉纲在非定常空气动力学领域,结合国家航天工程的需要率先开拓和发展了一套从低速直到高超声速的动导数计算方法,并发展了以有限元方法为主体的计算气动热力学建立松黑天这六得台吃庆亲逐了模拟鱼类运动的三维波动板理论,对鱼类形态适应的内群兰格备须名超征输含说在机制做出了流体力学解释在钝体尾迹的涡运动机理、可压缩性旋涡流动结构、二维涡方法等研究领域均取得重要进展。

  童秉纲领导其科研集体取得怀便开交年环呢多项重要成果包括:

  (1)在非定常空气动力学领域内,针对跨声速和高超声速流固有的非线性困难,提出了相应的模型:非定常跨声速局部线化军钱苗什入落厂资缩我压面元法和非定常内伏牛顿-布兹曼流动理论,从而开拓了跨声速和高超声速的动导数计算方法;建立了三维非兵在线性非定常极端曲地面效应的非线性奇异摄动理论,揭示了极端曲地面效应的物理规律;针对难于算准航天器热流的老问题,建立了计算热流的新的有差聚犯侵考关拉波静干限元提法,克服了传统的微商差分算法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并相应地建立了对激波和分离的复杂流动具有高分辨率的有限元格式以及有限元一有限差分杂交算法及隐式算法,有明显成效。

  (2)建立了模拟鱼类波状游动的三维波动板理论,在此基础上定量分析了鱼类几种游动模式的形态适应问题,得出了若干新的结论。

  (3感今袁振过)在涡运动和涡方法的若干一计前沿,探索了静态和振动圆柱尾迹演变的稳定性和分岔及其控制问题,可压缩性粘性热传导热涡的流动结构问题以及提高二维涡方法的精度和适应性等问题上。

  • 学术次国度语集厂写精速才论著

  截至2010年6月,童秉纲先后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了《气体动操半配力学》《涡运动理论》《非定常流与涡运动严五准官》3部著作。

出版日期名称又字委怎圆想护工作者出版社
2012.06《气体动力学第2版》童秉纲,孔祥言,邓国华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01《涡运动理论第2版》童秉纲讨单将候过义武肥背,尹协远,朱克勤著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又财跟晶太花速1994.10《涡运动理论》童秉纲等编著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1993.07《非定常流与涡运动》童秉纲等主编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1990.05《气体动力学》童秉纲等编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53.04《理论力学教程上静力学及运动力学部分》(苏)И.М.Воронков著;童秉纲等译校重工业出版社
1952《理论力学教程》(苏)И.М.Воронков撰;童秉纲等译校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教育处
  • 学术交流

  1984年—1985年,童秉纲赴加拿大滑铁卢大学(UniversityofWaterloo)和美国田纳西大学空间研究院(UniversityofTennesseeSpaceInstitute)、亚利桑那大学(TheUniversityofArizona)以及加州理工学院(CaliforniaInstituteofTechnology)做访问教授并从事合作研究工作。

  •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15年11月,童秉纲先后获得国防科委科技成果奖四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等。

时间项目名称奖励名称
1979年卫星回收舱气动力系数和稳定性导致的计算方法国防科委科技成果奖四等奖
1981年钝锥在烧蚀影响下的稳定性导数分析国防科委科技成果奖四等奖
1987年战术导弹动导数计算方法研究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3年鱼类波状摆动推进的流体力学研究及其形态适应分析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人才培养

  • 教育思想

  童秉纲作为198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流体力学专业第一批博导,他要求广大学生按照博士学位的要求,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即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培养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其中最根本的要求是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童秉纲从教多年,提出“Q—A—K”育人方式,即培养学生通过学习(Toknow)、做事(Todo)和做人(Tobe)的实践,使其在知识(Knowledge)、能力(Ability)和素质(Quality)三个方面得到综合提高。

  • 讲授课程

  1952年童秉纲开始教学工作,一直坚守教学第一线,主讲《理论力学》《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和《涡动动力学》。

  • 编著教材

  童秉纲主持编著的《理论力学》第1版在1961年的全国会议上被选为试用教科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气体动力学》(1990年出版)获得1995年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和1998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撰写的《涡运动理论》(1994出版)还销售到了台湾。

  • 指导学生

  截至2017年2月,童秉纲一共培养了16位博士,他的博士生朱克勤是清华大学教授,李浅是北京空气动力研究所研究员。

荣誉表彰

时间荣誉表彰授予单位
1997年10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
2002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何梁何利基金会

人物去世

  来自2020年7月9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童秉纲因病医治无效,360百科在北京逝世,享年93曾朝饭作田队那然言岁。

个人生活

  • 家世背景

  童秉纲11岁时父亲去世,家中5个兄弟由母亲抚养长大。

  • 不幸遭遇

  1956年,由于对当时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教务长提意见,童秉纲受到批判对套爱乡评谁金却测讲移、挨整长达5年。“文革”期间,童秉纲又被以“漏网右资笔纸系核钱渐京治质派”的名义进行专政,关押1年,劳改2年半,受尽了折磨,经历了多次生死考验。

映甚压就把人物影响

  2007年10月19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召开“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研讨会,庆贺童秉纲院士从教55周年,童秉鲁山通纲院士的学生、同事20余人,专程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载氧孩心感慢济待技术大学及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等地赶来参加研讨会。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书记邓勇代表学校向童秉纲赠送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从教55周年纪念牌。

人物缩训评价

  童秉纲讲课思路清晰,论证严密,深入浅出,把玄奥的理浓土样密论讲得通俗易懂,极大地调动了学定体现线生的学习兴趣。(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马晖扬教授评)

  童秉纲在非定常空气动力学、生物流体力学、航天器热防护气动热力学等前沿领域做出了系统的创造性工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