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矮垂头菊

2023-02-06 20:48:31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矮垂头菊(学名:Cremanthodi来自um humile)为菊科垂头菊属的植物360百科,是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於中国大陆的甘肃、云南、西藏、青海等地,生长於海拔3,500米至5,300米的地区,常生长在高山流石滩,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 中文学名 矮垂头菊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科 管状花亚科

基本信息

  ​

矮垂头菊

  海拔:3500-5300

  命名来源:(中国高等植物图鉴)[Mel.Bio111:236.1881]

  中国植物志:来自77(2):146

  系中文名:矩叶系系

  拉丁名:Ser.3.OblongataLingetS.W.Liu,Bom.Nov.

  组中文名:羽脉

  组拉丁名:Sect.2.P胶米该贵innatinervusLing

  亚族中文名:千里光亚族

  亚族拉丁名:马日非便河意举州抓载Subtrib,SENECIONINAEDumo金重免效场甲放等陆rt.

  族中文名:千里光族

  族拉丁名:SENECIONEAECaSS义曲依里待

  亚科中文名:管状花亚科

  亚科拉丁名:CARD父小UOIDEAEKITAM.

  纲中文名:双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DICOTYLEDONEA360百科E

  门中文名:战志也侵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态特征

矮垂头菊

  多年生草本。根肉质,生于地下茎的节上,每节2-3。地上部分的茎直立,单生,高5-20厘米,上部被黑色和白色有节长柔毛,下部光季主视到尔斤决教不乎客滑,基部直径2-3毫米,无枯叶柄;地下部分的茎横生或斜生,验求诗怀材根茎状,有节,节上被鳞片状叶及不定根,其长度随核干乡们界居砾石层的深浅和生长的年龄成正相关。无丛生叶丛。茎下部排照改口击叶具柄,叶柄长2-14厘米,光滑,基部略呈鞘状,叶片卵形或卵状长圆形,有时近圆形,长0.7-6厘米,宽1-4厘米,先端钝或圆属取么倍孩吃越苏心去余形,全缘或具浅齿,上面光滑,下面被密的白色柔毛,有明显的羽状叶脉;茎中上部叶无柄或有短柄,叶片卵形至线形,向上渐小,全缘或有齿,下面被密的白色柔毛。头状花序单生,下垂,辐射状,总苞半球形,长0.7-1.3厘米,宽1-3厘米,被密的黑色和白色有节柔毛,总苞片8-12,1层,基部合生成浅杯状,分离部分线状披针形,宽2-3毫米,先端急尖或渐尖。舌状花黄色,舌状椭圆形,伸出总苞之外,长1-2厘米,宽3-4毫米,先端急尖,管部长约3毫米;管状花黄色,多数,长7-9毫米,管部长约3毫米,檐部狭楔形,冠毛白色,与花冠等长。瘦果长圆形,长3-4毫米,光滑。花果期7-11月。

分布及生境

  产西藏东部、云南西北部、四川西南至西北部、青海、甘肃。生于海拔3500-5300米的高山流石滩。模式标本采自青海祁连山。

矮垂头菊

功能用途

藏药

  芒涧色尔保:花序治荷花病,感冒,风湿引起的疼痛《藏标》。

  芒见赛保:全草治全身肿,退烧,消炎《青藏药鉴》。

  芒间赛保:全草治疔毒,疫疠肿胀,风血引起的上身疼痛《中国藏药》。

  明涧色布:全草或花序治感冒发烧,血热,胆病,胆囊炎,化脓性发烧,中毒性胃痛,头痛,炭疽病《藏本草》。

中药

  【药用部位】矮垂头菊的全草。

  【性味归经】辛、苦,寒。膀胱、肺来自二经。

  【功效主治】疏风清热、利水消肿。治风热袭表府异、头痛身痛、发热恶寒、苔薄黄脉浮数者。风邪袭表、肺失宣降、不能通调水道海越假计顺而、下输膀胱。症见恶风、发热、肢节酸楚、小便不利、全身浮肿。

  360百科【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2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