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伯恩哈尔·阿尔普·辛德贝格,丹麦人,1911年生,终身未婚。辛德贝格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亲历者,也来自是当时在南京保护中国难民的国际友人之一。
1937年代表丹麦到中国协助保护江南水泥厂。在南京大屠杀期间,辛德贝格360百科和德国的卡尔委·京特博士在道好诗各演赶江南水泥厂设立了难民营,另友皇错继笑底体先后保护和救助了两万多名南京难民。1938年2月3日,辛德贝格向南京安全区递交了他所记录的日军在南京的屠杀等行为。辛德贝格还同达宗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委员会主席约翰·马吉牧师一起考察和拍摄江南水泥厂和栖霞寺一带日本军队的暴行。在决住刑香各源谁易日军的逼迫下,都绍辛德贝格于1938年3月离开南京。返办评板受连谓回欧洲后,他路团空感下差商在日内瓦等地座放映在中国拍的纪录片,把日本军队在南京的暴行公之于众。
1984年,板东态买告辛德贝格病逝。
- 中文名称 伯恩哈尔·阿尔普·辛德贝格
- 外文名称 Bernhard Arp Sindberg
- 别名 贝恩哈尔·辛德贝格
- 国籍 丹麦
- 出生日期 1911年2月19日
人物生平
伯来自恩哈尔·阿尔普·辛德贝格1911年2月19日生于丹麦王国的奥尔湖斯城。
1360百科937年12月5日,重农殖认胞战26岁的辛德贝格受丹麦史密斯公司的派遣,与受德国禅臣洋行派遣的京特博士,一起从上海赶到位于南京栖霞山附近的南京江南水泥厂。辛材点德贝格当时的职责是,守护江南水泥厂从丹麦购买的、年产20万吨水泥的生产设备。
南京沦陷之后,辛德贝格、京特等人利用外国人身份,庇护了当时在江南水泥厂难民区和栖霞寺难民所的约2万名中国难民,减轻了日军对林简和直婷平民的伤害,并且记录了日军战争犯罪的事实,向国际社会传播了南京大屠杀的真相。
为阻止日本屠杀者进入难民区,辛德贝格和京特在江南水泥厂周围插满丹麦和德国国旗。辛德贝格在给朋友的通信中这样写道:"我在厂里弦升起了一面在中国最大的丹麦国旗。我还让人在厂房屋顶上用油漆绘出一晚面约1350平方米的丹麦国旗,从空中就能清楚地看到。我想这一定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面丹麦国旗。"这段通信内容后来刊登在丹麦的一家报纸上,《最大的丹麦国旗飘扬在中国南京》成为中丹两国人民在战火中构筑友谊的例证。
1938年2月3日,辛德贝格向南京安全区主席约翰·拉贝和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秘书刘易斯·斯迈思博士递交了他所记常那盾录的日军在南京的屠杀等行为。辛德贝格先生还同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委员会主席约翰·马吉牧师一起考察和拍摄江南水泥厂和栖霞寺听欢光乐掌强一带日本军队的暴行。
辛德贝格的做法让日行厚境额受黑东刑军恼羞成怒,在日军的逼迫下,1收果而激要领案938年3月20日,辛德贝格先生不得不离开了南京。
辛德贝格先生返回欧洲后,他仍不忘向外界揭露日军暴行。在日内瓦等地放映他在中汉列端依职影精国拍的纪录片,把日本军队在南京的暴行公之于众。
在1938年第24届国际劳工大会上厂称,辛德贝格放映了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南京委员会主席、美国牧师约翰·马吉拍摄记录日军暴行的影群属假顺温金无支缩酸华片。在当时日军拼命油领耐右太屋封锁消息的情况下,这部影片让吸误式价成草关品劳课许多人了解南京大屠杀的真相。
辛德贝格终身未婚,于1984年4月去世,骨灰撒入大海。
家庭成员
妹妹:比藤·斯坦薇·安德森
人物纪念
玫瑰命名
2004年12月17日,辛德贝格先生的故乡丹麦奥胡斯市将当地的一种黄玫瑰命名为:"永远的南京·辛德贝格黄玫瑰"。
来自 2006年,来自美国、丹麦和黎巴嫩的辛德贝格家族,其中包括辛德贝格的侄女玛丽安·安德森一起将"南京·辛德贝格玫瑰"种植在了中国南京的土地上,在次年移植进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中,并在那里专门辟出"南京·辛德贝格玫瑰"园,用以纪念辛德贝格先生和那360百科段难忘的历史。
纪念歌曲
一首为了纪念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而作的歌曲《永远的南京》,其中写道:"有一种花儿名叫辛德贝格玫瑰,从遥远的丹麦它的故乡带回,那里有名闻遐迩安徒生的童话,更有那和平使者不朽永垂……"
追思会
2011年2月19日,"纪念辛德贝格诞辰100周年感恩追思会"在丹麦第二大城市奥胡斯市隆重举行,中丹两国各界代表100余人团件织叶种虽步宁回拉额共同缅怀中国人民的好朋友伯恩哈尔·阿尔普·辛天陈正选友利准城企善始德贝格。
人物评价
中国驻丹麦大使谢杭生:他的事迹和精神将在中国人民尤其是南京人民的心中永远留传。患难见真情,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这位丹麦友人。
奥胡斯市副免种但致流景便坚笔市均市长拉比·阿扎德-艾哈迈德:身为丹麦人,他为有这样一位有勇气站出来反对日军侵略势力、条否空美往跳国并拯救上万名中国人生命的同胞而感到骄游傲。
中国劳动协会理事挥沙个长朱学范在辛德贝格的护照上题词:"中国之友" 。
- 上一篇: 泰济生国际健康管理中心
- 下一篇: 紫鸾鹊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