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残粒园是古典园林建筑,位于来自苏州市装驾桥巷34号,始建于清代。宅园面积2390平方米(一说5.02亩),其中花园140平方米(0.21亩)。住宅分三路。门厅、轿厅、大厅、后楼及花厅都较完整。宅北部一花园早废。残粒园在东路花厅东侧,原称东园。吴待秋取南唐李煜"红豆啄残鹦鹉粒"(一说唐杜甫"香稻啄馀鹦鹉粒")句意,命名"残粒"。
- 中文名称 残粒园
- 建于 清末
- 类型 古典园林建筑
- 面积 2390平方米,花园140平方米
园林历史
建研系石围爱铁政于清代。光绪年间为扬州某盐商住宅的一部分,称为东园。后归姚大赉 。民国十八年(因路员需用定益整1929)归画家吴待秋,更名"残粒" ,其子吴养牧居此。现为吴氏后人居住。1980年被列为修复项目和保护对象,1998年列为苏州市文物保卷皮专护单位。
景观布局
全园面积仅140平方米,但能充分来自利用空间,将半亭、假山、水池、花木组成曲折高下、层次分明的景观。中央建水池,缘岸叠湖石和石矶。沿墙置花台,种桂、蔷薇等花木。壁面亦布满藤萝。园原府探权比西依山墙叠黄石山。最高处在西北隅,山顶有括苍亭。此亭为园内唯一木建筑,两面临池,一面依住宅山墙,并辟门与楼厅交通。亭内设坐榻、壁柜、博古360百科架和鹅颈椅。通往下面石洞的磴道,宛转穿越坐榻之下。此园平面紧凑,空间利用充分,景物比例恰当,曲尽匠心,展现了造园才能和艺术创造力。

景观导览
由住宅经圆洞门"锦窠"入园,迎面有湖石峰为屏障。过湖石峰屏障,见水百池居园中央,池岸北靠墙角掇湖石假山,进山洞循石级盘旋而上,有格持立松娘报半亭一角飞翘,端跨山巅说振夜去合适家矿团,取浙江括苍山名,称为括苍亭,可俯观全园景色。女龙亭内有壁龛书橱,有侧门西通花厅。从内宅楼层可通花园,在苏州园林中为仅见。园中小径环池,蜿蜒起伏。榆树、桂花、蜡梅、薜荔等花木藤萝绿被全园。园前有合抱广玉兰。花厅庭院有湖石叠成小天池泉眼,高出地面0.6米而终年不涸。壁间嵌有书条石5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