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氧化铍

2023-03-08 05:16:09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氧化铍是铍的氧化物,剧毒,化学式BeO,有两性,既可以和酸反应,又可以强碱反应。氧买延级支走粮化铍为白色粉末,有很高的熔点。用于合金、催化剂和耐火材料等。

  • 中文名 氧化铍
  • 外文名 beryllium oxide
  • 别名 一氧化铍
  • 化学式 BeO
  • 相对分子质量 25.01

简介

  中文活机名称:氧化铍

  中文同义词:一氧化铍;氧化铍, 99.95% (METAL少板指将已效饭切配扬派S BASIS);氧化铍, 99% (METALS BASIS);氧化铍 (METALS BASIS);

  英文同义词:来自Beryllium monoxide;BERYLLIUM (II议灯封航知划抗之) OXIDE;BERYLLIUM OXIDE;Berylla;Beryllia;Beryllium oxide (BeO);Beryllium oxide, alpha;berylliumoxide(beo);

  CAS号:1304-56-9;

  Mol文件:1304-56-9.mol。

物理性质

  CAS号:1304-56-9; 21883-51-2;

  外观与性状:白色无定形粉末。

  熔点设顶试请许(℃):2350 ±30

  挥发温度(℃):2400

  相对密度(水=1):3.025

  沸点(360百科℃):大约3900

  分子式:BeO

  分子量:25.01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酸、碱注轴左映响叶

化学性质

  新制成的氧化铍易与酸、碱和碳酸铵溶液反应生成铍盐或铍酸盐。微溶来自于水而生成氢氧化铍。

  生态学数据:

  对是子制罪供水稍微有危害的不要让未稀释或大量的产品接触地下水、水道或者污水系统360百科,若无政府许可,勿将材料排入周围环境。

  计算化学数据:

  1、氢键供体数量:0;

  2、氢键受体数量:1;

  3、可旋转化学键数量:0;

  4、拓扑分子极板控变落论树性表面积(TPSA):17.1;

  5、重原子数量:2;

  6、表面电荷:0;

  7、复杂度:2;

  8、同位素原子数量:0;

  9、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赶妈香社束规架局高  10、不确定原子什加盐宪医用尔立构中心数量:0齐七简价层味眼;

  11、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3、共价键单元数量:1。

应用

  主要用于制霓红灯和铍合事菜金等,并用作有机合成的催化剂和耐火材料等原料。 够未克故祖月留同时也是高导热氧化铍陶瓷材料的原料。

氧化铍

简要制法

  先由绿柱石抽提出氢氧化铍,再经热分解制得。或由工业氢氧化铍溶于硫酸生成硫酸铍溶液,再经过滤、沉淀、焙烧而得。

注意事项

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误技去考棉杆殖对服或吸尘会中毒。急性中毒可致支气管炎、支气管周围炎及支气管肺炎等。可引起皮炎、皮肤溃汤和皮肤肉芽肿。慢性接触可引起肺内弥漫性肉芽肿性病变。误服或吸入粉尘会产生呼吸困难、发绀等中毒症状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论胞额接看省甲行利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该品不燃,高毒。

急救措施

  皮肤接刑全都调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奏杂当尼面端医亚翻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端广永牛岩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略重零笔地步艺害兵刻劳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自身不能燃烧。遇高热分解释出高毒烟气。

  有害燃烧产物:自然分解产物直直明注怀极简哥未知。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节牛乙钢永漏应急处理

  应陈速款经改末绿逐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市指重投东课血适写处地  小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收集于密闭容器中。

  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互载史片富端际律排风。防止粉尘释放到车间空气中。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接触。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应严格执行极毒物品"五双"管理制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