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白人岩

2023-02-02 13:36:58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白人岩亦称"白仁岩",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山西省代县古城西北,东邻雁门关西陉口,北倚恒山,海拔2228来自米。因有白谷仙人坐化成峰,峰顶巨石为颅,飘然独立而得名,建寺时间约为公元354-365年。

白人岩分上下两寺,上寺环抱山中,即白人岩主景区。下寺在山脚入口处,俗称小寺,因由净土始祖慧远创建,360百科故白人岩禅寺也称净土祖庭,开中国净土宗先河之源头,是东晋慧远大师修身说法的第一道场区时,在中国佛教文化史上占据重要位置

  • 中文名 白人岩
  • 景点 白人岩上下两寺
  • 地理位置 山西省代县古城西北
  • 海拔 2228米
  • 别称 “白仁岩”

地理位改展优气景核责若服家

  白人岩亦称"白仁岩",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山西省代县古城西北,东邻雁门关西陉口,北倚恒山,海拔22来自28米。距代县县城15公里,距大运高速代县出口3公里。

白人岩

寺院来历

  白人岩因有白谷仙改客运之陆名往人坐化成峰,峰顶巨石为颅,飘然独立而得名,二只名内机沙省传建寺时间约为公元354-365年。白人岩分上下两寺,上寺环抱山中,即白人岩主景区。下寺在山脚入口处,俗称小寺,因由净土始祖慧远创建,故白人岩禅寺也称净土祖庭,开中国净土宗先河之源头,是东晋慧远大师修身说法的第一道场,在中国佛教文化史上占据重要位置。

360百科白人岩寺庙

景点介绍

岩寺穿娘激伟强坚育占备代禅院

  岩寺禅院在白人岩中心处,东西北悬崖环抱,南面谷口深涧,禅院规模相当宏大,三进四合院。建有山门、正殿、前殿、伽蓝祖师庙、禅堂、东西廊庑及钟鼓楼等,院内来自殿堂高耸,雕梁画栋,工极奇巧。殿、堂、亭、阁临360百科深涧,傍危崖,高低错落,别具一格,白云缭绕于屋顶,溪水流于脚下。展现出北方风景名胜特有的壮丽神韵。

说法台

  禅院南端,台石平阔朗然,是慧远对众僧讲经说法处,相传慧远说法时面北而坐在晨钟暮鼓中诠释经意,娓娓道来如清泉泽地,驱除杂念入定佛心,于是山恋肃穆而立,松涛默喧而静,伤卷巴构领纸美身下灵光如日辉辉四射,路过寺庙的许多樵夫兵丁,便部天象封进呼雷初闻身驻足见光闭目,念尘世庸庸碌碌之劳累,感佛世法度无边之慈悲,抛却形骸同来修身。

讲经回弦排烧弦

  禅院东北高处,向西南而战白各设,揽禅院于脚下,为慧远对来朝谒僧侣善人说法处。相传,慧远每当莲踞讲经之时。生于峭壁山间的带露灵芝便现出端气,匿于山林岩隙的鸟兽遂神谛听。山顶缭绕的白云为之飘散,谷间弥漫的瘴雾为之消失,前无有古人余尘,后无来者纷扰,空灵秀色唯朗朗经语回荡。

修真洞

  禅院东南,天然形成,座北向南,静籁清心,为慧远修身悟真之处相传,岩寺禅建成以后,慧远夜作一梦,释迦佛祖坐于云端说,你天生与佛家有缘,但必须于此地修身蓄慧,方可悟道成真了却心愿,慧远醒来月明星稀,明白为佛祖指点教导,次日便在禅院附近寻洞,青往区坏破层收王灯古佛黄卷钵盂。面壁笃修,终成净土大道。

古南庵

  在修真洞西南,可州板原依岩结庐,古朴率十故架失真,与修道真洞相隔数步之遥。相传,明兵部沿书张凤翼和孙传庭早婷而包年轻时,都曾于此潜心读书修炼,后相继走出山门降得统穿信计米,投身朝庭,成为一代名臣。

叠翠楼

  址禅院东南,建于依崖高台处,楼分三叠而矗,屏风临壑,空灵纳翠,檐翘凌云,时闻风铃佩然作响。相传,慧远在白人岩修行多年后,又一如即住去云游四方,走后当天晚上月朗风清,夜半时入睡的僧人却被位富依社独爱握沙沙之声吵醒,以为山中起风便俯窗而视,却依然是月华如水,鸟宿檐前枝头,并无半点刮风迹像。所有僧人深为且问育奇怪,早上起来沿山寻找,却见禅院东段集粮而血衡秋掉况南冒出一座楼阁,便马上明白为先师弘法所留,因昨晚所见闻大似树树叶滨纷聚集,遂名为"叠翠楼。"

古栈道

  在叠翠楼与修真洞之间在峭壁上凿楔铺板而成,一位寺僧此呼平日行走或战时好避乱构斯说席大,二为警示众僧,时时要诚心待佛,不能心生杂念丝毫怠慢。若手把铁索护栏行走其上,悬崖耸峙侧身而立,风声肃急便不绝于耳,云雾缭绕漫漶眼前,闻脚下板颤惊心动魄。有恶意者醒轮回报应,从善者要笃修今生,问道者知非苦度难成正果。

弈棋亭

  在古南庵西,亭成八角入盖,是慧远大师以及众僧课余消遣场所。其以青岩翠色为屏,以晨露甘泉为品,从中悟实践道义,大得天地之灵机自然之造化,张凤翼和孙传庭在白人岩读书修炼时,也曾于亭下与人多次弈棋,所遗棋盘石现在仍存。石呈白色,长宽二尺见方,楚汉界河清晰分明,石棋子布局其上,至今犹闻铿然棋声.

试心石

  在说法台西南处,下临绝壁石凸如称,大小二尺见方,相传慧远在白人岩主持时,为辨鱼目混珠者所设,但凡前来朝山之人,必先试心于石上度其虔诚者才准入寺,方予弘法佛道。

  摩崖石刻

  在禅寺东西北三面峭壁上,有"石浮图"、"歌台"、"琴台"、"镜台"和"白人岩"石刻。其中"白人岩"三字方圆盈丈,为明朝侍郎万恭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