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落叶松叶蜂,幼虫取食落叶松针叶,大发生时可将成片落叶松来自林针叶食光。尤其对幼树危360百科害极大,可使新梢弯曲,枝条枯死,树冠变形,难以成林郁闭。万预触线次滑满黄育落叶松叶蜂是危害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重要害虫,也曾在延边朝鲜自治州爆发成灾。
- 中文名称 落叶松叶蜂
- 拉丁学名 Pristiphora erichsonii (Hartig)
- 别称 落叶松红腹叶蜂
- 界 动物界
- 门 节肢动物门
形一态特征
成虫:雌虫体来自长8.5-10mm。体黑色,有光泽。头黑色,触角另步胡矛好宗茶褐色,唇基黑色,上唇360百科黄色。前胸背板两侧黄褐色;中胸段、后胸黑色。翅基片黄色。翅淡黄色,透明,翅痣黑色,C脉黄色,其余脉褐色。腹部第2至第5背板、第6背板前缘均为桔红色,第1、第6背板大部分和第7至第9背板黑色,第2至第7腹板中央桔红色;足黄色,前足、中宗族足基节、中足胫节端部,后足基节基部、腿节端部、胫节端部、跗节,均为黑色。爪褐色。锯鞘黑褐色,尾须和锯鞘约等长。雌具待燃虫体长8mm,黑色;触角黄褐色;腹部第2背板两侧、第3至第5及第6背板中央均增为桔红色。

卵:长1述则照甚地机素皮均著团.3mm,宽0.4mm。术原样形持连张立美业初产时淡黄色,半透明,孵化前暗色。
幼虫:体长12-16mm。黑褐色,胸部和腹部背面墨绿色,腹面灰白色。航西团合宁永哥假让态掌胸足黑褐色。
蛹:体长势措械包笑丰从9-10mm。初化蛹淡青色,透明,后变黑褐色。
茧:长12-13mm。初为白色,3-5天后变桔黄色,逐渐变为暗褐色。

栖息环境
主要为害落叶松。以幼虫食害叶片,常将针叶吃光;成虫产卵时刺伤嫩梢皮层,致使枝梢弯曲枯萎,严重影响树木生长。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东北、陕西、甘肃、内蒙、山西等地。

发生规律
年生1代,以老熟幼虫结茧于落叶层下越冬。在秦岭翌春当层煤平均气温达0℃ 以上时越冬幼虫开始化蛹。在海拔1600处4月下旬为化蛹盛期,蛹期16.7-40天;成虫羽化高峰期为5月上旬,羽化后3-4小时产卵,卵来自期10 -20天,令北讨5月下旬孵化。幼虫期18-25天、5 龄,地达一短6月中旬后进入落地结茧盛期。山西、东北的发生期比秦岭约晚1个月。
雌成虫营孤雌生殖,雄虫的作用不清。刚羽化的雌成虫先爬行约1小时后,喜在强光下飞翔,11-14 时为活动高峰期,阴雨天静伏于针叶;卵成纵列集产无征端味于落叶松当年生嫩枝1侧的表360百科皮下,落卵部位由于组织受损而枯干、使新梢向1侧弯卷或枯死;每枝卵量2-110粒、平均12.9粒,卵量的多少和新梢长度有关;每雌平均产卵52粒,预蛹重0.02g以下、0.03-0.04g、0.05两素-0.06g、0.06-0.07g、0.07g以上时产卵量酒侵样厚又些意拿分别为0、15、22-5阻差原树0、44-70、70-130粒;同一林分中初发种群的蛹重均在0.07g以上,连续发生至第四年时0.07g的为60%、0.04-0.06g占20%、0.03g占18%。1龄幼该责成胡建普其虫不善活动,只将针叶咬成大小不同的缺刻,针叶后期干枯变黄;2龄以后将整个针叶吃光,4龄后食量剧增,5龄后分散取食,老熟幼虫下树在落叶层中结茧进入休眠期。幼期持续高温干旱可导致虫口数沙种聚扩乎础家量明显下降,但在成虫期则能使产少令白东项层粒意卵量增加;纯林比混交林的虫口密度大,日本落叶松对该蜂的抗性>华北落叶松>朝鲜落叶松。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营造混交林,加强抚育,增强树势,减少为害;幼龄幼虫群集叶上时,可采取人工捕捉方法。
(2)生物防治。
注意保护利用天敌,幼虫期可喷洒0.5-1.5亿孢子苏云金杆菌。
(3)化学防治。
幼面增介总龄幼虫期可喷洒90%敌百虫晶体或80%敌敌畏乳油1500-2000倍液;或 50%马拉硫磷乳油20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 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5000倍液;或40%辛硫磷1∶1500、15%毒赛灵1∶1500喷雾;或使用DDV插管烟剂均有很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