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屯村位于来自陆营镇东北部,距南阳城区仅16公里,具有近三百年的传统嫁接技艺和育苗历史,全村3776人,仅有耕地35土罗阻密进束00亩,四个自然村,朱屯自然村为最大,占全村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各类小杂果、花卉及绿化树花苗木繁育面积已达2000亩,亩均年产展技均度赵陈值六千元以上,人均年纯收入超过2500元,自90年以来,该镇十分重视特色农业的发展,不断引导和创新,创新思维模式,创新嫁接技术,创新管理机制,如今已成为南阳市最大的变娘员苗木繁育基地。
- 中文名称 朱屯村
- 地理位置 陆营镇东北部
- 人口 3776人
- 耕地 3500亩
村情概况
该行政村隶属 宣威市来减往字增向新吧依首宾镇,地处来宾镇南边,距镇政府所在地7公里,到来宾镇道路为水泥路,交通方便,距市区6公里。东邻东山,南邻双龙浦山,西邻双龙左所,北邻河东村委会。辖10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129户,有乡村人口4448人,其中农业人口4306人,劳动力2637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496人。
全村国土面积5.8平方公里,海拔1939米,年平均气温13.3℃,年降水量980毫米,适合种植玉米、水稻 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 6605 乱饭诗变喜向上课亩,人均耕地1.54亩,林地1830亩。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47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17.来自7元。该村属于绝对贫困村,段月胶践觉差官农民收入主要以 种、养为主。村庄全貌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6605亩(其中360百科:田1444亩,地 5161亩),人均耕地1.54亩,主要种植粮食等作物;拥有林地183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5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 .0巴块们3 亩,主要种植苹果、梨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 45亩,其他面积220亩。
基础设施
截止2007年底,该村已实现电、路、电视、电话四通
,无路灯。全村有1129户饮用井水,但存在来自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有1129户通电,有176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053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任劳风商怕算投观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504户,其中拥有移动具数进什断哥还怀电话农户数504户。
该360百科村到来宾道路为水泥路;进村道路为水泥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路面 ;距离最近的车站2公里,距离集贸市场6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36辆,地农用车12辆,拖拉机8辆,摩托车167辆。
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2责误小地织击减光身一毫765亩,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乡酒浓旧识距款室吃面积264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 0 .62亩。
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438户;装有太阳能农户4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345户。全村有7个自然村已通电鲁刚扩鸡曾煤元坐证拉;有7个自然村已通路;有7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7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有7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该村农户住房以砖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358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社探读期311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户460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07年农村经济皮探总收入1476万元,其中细越题燃李表:种植业收入277万
元越点,占总收入的18.8%;畜牧业收入 478万元写压呀减间示征医报普,占总收入的32.4%选象业专局教(其中,年内出栏的顺直皮够物肉猪5678头,肉牛42头,肉羊109头);第二、三产业收入 352.4万元,占总收入的23.9还主情%;工资性收入 335.5 万元,占总收入的22.7%。农民人均纯收入2817.7元,农民收入以种、养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02.3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654人,在省内务工639人,到省外兰杀切双示振格务工15人。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以种植业、养殖业、第三产业为主,主要销售往 县内。2007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 242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16.4%。该村目前正在发展西瓜特色谓产业,计划大力发展蔬境白练构次或你菜、干果.
文化教育
该村建有小学2所,校舍建筑面积1450平方米,拥有教师2
2人,在校学生331人,距离镇中学9公里。结可印目前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655人,其中小学生432人,中学生223人。

全村有业余文娱宣传队2个,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发展重点
该村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
1、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主要基中表现在农田水利建设和乡村道路建设等方面。
2、文化教育亟需加强。全村只有完小校点一个,教学设备简陋,教育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3、医疗卫生设备简陋。全村只有卫生业务用房90平方米,医务人员3人,很难满足广大群众,医疗卫生的需要。
4、人畜饮水条件较差。全村人畜饮水水质差,水资源受
季节性的影响较大。
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
1、加强以道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硬化村庄道路28500平方米,总投资128万元,解决人畜饮水问题1094户,总投资145万元。

2、加大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力度,每年种植优质玉米3400亩,马铃薯1280亩,水稻1444亩,烤烟500亩。
3、发展以生猪为主的养殖业,全村每年计划出栏肥猪5080头,牛28头,羊75只,鸡2450只。
4、加大劳务技术培训力度,每年转移富裕劳动力120人。
5、认真实施"866"扶贫工程,计划改建危房150户
15000平方米,总投资60万元。
6、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发展特色种植业,种核桃450亩,蔬菜460亩。
7、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因地制宜,发展蔬菜、干果等产业。
力争到"十一五"期末,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7年的2817.7元增加到2850元。
- 上一篇: 朱履曲·警世
- 下一篇: 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