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泰山娘娘

2023-03-03 20:42:25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泰山娘娘,尊称为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泰山老母、万山奶来自等,全称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360百科道经称为"天仙玉女碧霞护世弘济真人、"天烧包轻仙玉女保生真人宏德刻拉处贵施碧霞元君"。

泰山娘娘眼草记是以华北地区为中心的山神信仰(道教),她是汉族民间传说中游轮的女神。其道场位于五岳之尊的东岳泰山。泰部训给北山娘娘的影响力由山东省泰安市传播开来,历经上千年,特别是在明朝以后,对于中国北方地区汉族文化产生重大的影响。

  • 中文名 泰山娘娘
  • 国籍 中国

简介

  ​入清以来,东岳大帝之香火逐渐被其女--泰山女神碧霞元君所替代八木某孙送没吃进关。碧霞元君又称"泰山玉女",全称"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娘娘、泰山奶奶,世称娘娘。旧时花会献艺的场所主要是"三山""五顶"。"三山"既平谷的丫髻山、门头沟的妙峰、石景山的天台山。"五顶"既京城五座比较闻名的娘娘庙:东直门外的称东顶、海淀蓝靛厂的称西顶、永外大红妈上蛋族出门的称南顶、安定门外的称北顶、丰台草桥的称中顶。乾隆皇帝封妙峰山娘娘庙为金顶,地位在"五顶"之上。妙峰山娘娘的身世:关于天仙圣母碧霞元君的身世,自古至来自今,众说纷纭,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一)东岳大帝的女儿说。 东岳即泰山,东岳大帝即泰山男性神诋。泰山娘娘为东岳大帝的女儿这种说法在《山东通志玉女祠》有记载。据顾颉刚等调查,京津地区的汉族360百科民间多认为天仙圣母碧霞元君是东岳大帝的女儿。(二)民女说。《玉女卷》载:"汉明帝时,西牛国孙宁府奉符县善士石守道妻金氏,中行整早督府果未元七年甲子四月十八日子时生女群生助屋又信,名玉叶,貌端性岁度市卷药营安叶颖,三岁解人论,七岁辄闻法。尝礼西王母,十四岁忽感母教,欲入山,得曹仙长指,入天空山黄花洞修焉,"时下妙峰山仍以农历四月十八为娘娘的圣诞日。(三)黄帝七女之一说。《玉女考》李谔之《瑶池记》云:"皇帝尝建岱沉包非盾岳观,谴七女,云冠羽衣,焚修以迎西昆真人,盖玉女为七女中之一,其修而得道者。" 以上三种说法见于文献,而汉族民间故事传说甚多,有华山玉女说、太真夫人说、玉皇大史鲜补诉换缩观卫怎评农帝的女儿说、石敢当的女儿说、黄飞虎的妹妹说等等。据送器什青求吸说,妙峰山娘娘是泰山娘娘,灵感宫是泰山娘娘的行宫。

郭新平、黄启贤创意的泰山女神国画

关于女性

  一、关于泰山娘娘的信仰状

  (一)、有关碑文、石刻及地方志等记载泰山娘娘信仰的盛况. 灵应宫位于山东轻秋光烈带住灯续所象省泰安市区灵山大街中段,原名"天仙祠",创建年代无考,主祀泰山圣母碧霞元种裂严现刑语君,俗称 "泰山奶奶"。明万历年间奉敕拓建,赐名"灵应宫",取灵应昭昭、秋效放福信露有求必应之意。由于历史原因,解放后灵应宫被工厂占用,遭到严重破坏。2002年祖互左泰山管委、泰安市文物局为保护这一历史文化遗产投巨资对灵应宫进行维修。在清理过程中发现了明代建筑遗址,并发现明、清碑刻百余处,残碑40余处,多为万古流芳及汉族民间进香碑,反映出帝步世施止里析灵应宫香火之鼎盛及在汉族民间的影响。在众多碑刻中值得一提的是明代包积距正德二年"御制告文"低宗环福碑。碑文内容:维正德须校威二年,岁次丁卯闰正月乙已朔越十一日乙卯,皇帝谨遣御马却证轻护范犯非乐台内监太监苗逵致祭于碧霞元君。曰:懿德含弘,仁慈广霈,佑苍生于寿域,故群品以#依,兹因眇躬偶爽调摄,敬祈圣力,永佑康宁。特以香帛,用伸告祭,益彰灵应,福佑家邦,谨告。钦差巡抚山东地方都察院右都御史臣朱钦山东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右参政臣李禄山东按察司分巡济南道副使臣韩春济南府同知臣耿文明、通判臣李祯泰安州知州臣胡瀚,判官臣刘玉、臣刘渊、臣宋#、吏目臣翟继宁,儒学学正臣王逵,训导臣汪济,臣陶睦,臣康添。 碑文中记载了明正德二年(一五零七年)正月十一日,武宗朱厚照派遣御马监太监苗逵到泰山灵应宫祭祀碧霞元君事。文中赞颂了碧霞元君的美德,仁慈广大,能够保佑众生于寿域。

郭新平、黄启贤创意的泰山女神国画

  (二)、泰山香社所反映的信仰特点

  民间香社是旧时一种祭祀神只的汉族民间组织,又称作"香会"。泰山民间香社,源于汉唐、兴于宋代,至明清进入全盛时期。以泰山娘娘为主要朝拜对象的民间香社,出现于宋代中期以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树立的《东岳碧霞宫碑》记载:"自碧霞宫兴,而世之香火东岳者咸奔走元君,近数百里,远即千里,每岁办香岳顶,数十万众","香火自邹、鲁、齐、泰以至晋冀"。 香客成员中以女性为主。在泰山香客的成员中,有一个现象很值得注意,这就是香客以女性为主。在文人笔下的记事中,香客多以"士女"为对象,在众多的进香碑中,题名也以女性为多,有些香会简直就没有男性参加。清代反映山东地区汉族民间生活的小说《醒世姻缘传》书中的素姐参加的那个香会,会首就是老张、老侯两个婆娘。素姐曾问:"怎么会里不着男人作会首,倒叫两个女人作会首呢?"两个道婆说:"这里没有汉子们,都是女人,差不多八十位人哩。"旧时乡间识字的人本来不多,生活在社会最地层的妇女识字的更少,以文字传播消息的会启,对于众多的女香客显然起不了多大作用。在这类进香的人群中,更常采用的口传为主的联络形式,这就是"比邻相约"。清《邱家店等村信女题名碑》在《护国庇民普济保生庙经》、《碧霞护世弘济庙经》两部道经都以度化"女流"、"女魂"为主旨,妇女问题是碧霞元君信仰的根本问题。宋代民众尤其是妇女对其"送子"神能的崇拜推动了碧霞元君信仰的最终出现。碧霞元君信仰在明清广泛普及到家庭之中,家庭中的妇女,无论是饱受苦难的下层妇女,还是养尊处优的贵族妇女,她们构成了与官宦经世之业有距离的另外一个世界,这是一个感情重于理性的世界,是更能体现宗教欲望和需求的世界。因此碧霞元君信仰之所以在华夏大地受到广泛尊敬和崇拜,除了她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神格外,还在于这位神只与中国妇女结下了不解之缘。泰山女神在汉族民间被尊为"泰山老奶奶"或"泰山娘娘",这位宋已来被渐次附会为碧霞元君的女神,是泰山上社会影响最大的神,她掌凶吉,管婚育,主丰歉,测生死,无所不能、神力无边。碧霞祠建于南天门上,泰山女神的灵位占据了泰山最为险要的位置,受到朝山进香者的隆重尊崇。一位女性之神,能够在以雄壮崇高著称的泰山上风光显赫,且时日经久,的确是一个值得注意和研究的问题。

  (三)、目前登山求子的信众中仍多为女性

  农历3月15日是汉族民间最信奉的这尊女神--碧霞元君的的生日,正是由于她的去病消灾、保佑平安、嗣子降福的神格,而受到民众的青睐。实际上,对泰山老奶奶的敬奉何止3月15日这一天,而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进行着,人们从百里、千里之外,不辞劳苦,纷纷前来朝拜进香,甚至一步一匍匐地虔诚的善男信女也不乏其例,并至今不衰。即使在"文革"时期,仍有人偷偷祭拜。近年来,游泰山拜泰山娘娘的人越来越多,其中主要是女性。泰山祈子则是在生育习俗方面反映出来的信仰内容,汉族民间相传,碧霞元君女神具有能使妇女多子的功能,这符合古代民众多子多福的传统心理。尤其是在碧霞元君的金身旁边又专设了一个"送子娘娘"作为恃神,这种神功济世的色彩更加浓厚,更加诱使成群结队、长久不孕和缺乏子嗣的妇女前来挂袍祈子栓娃娃。来泰山求助神灵的信女们,除省吃俭用,也要保证给"泰山娘娘"供一份红袍、金莲绣鞋等。正是由于碧霞元君这种送生保育职能,登山求子的信众中多为女性也不足为奇了。

  二、碧霞元君之庙、祠及其活动

  据考察,"碧霞院"、"元君庙"在唐代已出现,而能够确认名"碧霞元君庙"的祠庙在宋代就已存在。碧霞元君在宋代虽有了些许影响,但还仅是昙花一现,辽金元时期一直默默无闻。明初,碧霞元君的影响开始扩大。洪武至成化年间,全国各地创建的碧霞元君庙虽还不多,但已经超过了前代所建。弘治、正德年间逐渐增多,到嘉靖、隆庆、万历时期,碧霞元君的祠庙已遍布大河上下、大江南北。由于碧霞元君影响巨大,其行宫遍布山东以至全国各地。碧霞元君庙在各地的名称也不尽相同,有碧霞宫、碧霞庵、碧霞阁、碧霞观、碧霞元君行宫、碧霞元君行祠、碧霞元君祠、碧霞元君宫、碧霞元君观、碧霞元君殿、碧霞元君圣母庙、元君圣母庙、圣母庙、子孙圣母庙、元君行宫、元君庙、娘娘庙、子孙娘娘庙、娘娘行宫、奶奶庙、天仙宫、天仙行宫、天仙圣母行宫、天仙圣母祠、行宫庙、天仙庙、东岳天仙庙、东岱圣母行宫、泰山庙、泰山宫、泰山阁、泰山庵、泰山殿、泰山行宫、泰山元君行宫、泰山行祠、泰山碧霞宫、泰山神母宫、泰山圣母庙、泰山圣母宫、泰山圣母祠、泰山圣母行宫、泰山圣母行祠、九天圣母庙、元圣庙、元女庙、护国天仙庙、圣姑寺、神州庙、泰安宫等50种别称。岱顶碧霞灵应宫建置最早,首建于宋大中祥符间,金改称昭真宫,历代重修拓展。东阿县碧霞行宫建于嘉靖年间,莱芜县仙人堂明初改为娘娘庙;济南府历城县碧霞宫建于明正德十一年(1516),邹县娘娘庙重修于明天启二年(1622);济宁州济宁县樊?东岳庙,庙中祀东岳,前天仙,后祝融,东文昌,西关公,建于元至正年间(1341-1371)。碧霞元君信仰在明清山东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拥有最广大的信仰群体,碧霞元君信仰诞生于泰山之巅,以泰山为中心,辐射到周围广大的地区。碧霞元君庙宇在山东的分布不平衡,泰山是碧霞元君信仰的"中心",各州县碧霞元君庙宇又是各州县民众信仰的"中心",碧霞元君信仰已超出山东的范围。碧霞元君信仰始于公元11世纪初,这一时期正是东岳大帝信仰在山东各州县的普及时期,除泰安之外,山东其它州县建设碧霞元君庙宇最早的是潍县,建于元至正二年(1342),此时已是14世纪中期,公元11世纪初至14世纪中期,大概是山东民众对碧霞元君信仰的观望时期,也可以说是碧霞元君信仰在山东的酝酿期;公元14世纪中期至明初这一段时期,山东已有若干个州县出现了碧霞元君庙宇,到明中期这一段时间,可以说是碧霞元君信仰的普及期;自公元16世纪中期以后,碧霞元君信仰最终在山东地区汉族民间宗教中取得了优势地位,即使是最粗略的统计也大大超过了其他神灵的庙宇,碧霞元君实际上成为山东民众心目中的至高无上的女神! 我走访了济南、泰山、济宁等地泰山娘娘庙,尽管前些年曾一度失修,有些冷清。但现在又香火渐旺,庙宇也在逐步修缮。在微山县县城南的微山湖边,还保留着一处泰山娘娘庙,其香火不能和明清时候相比,至少方圆几十里的民众还是深受其影响。庙里每天来烧香膜拜的大多是女性,不仅有老年妇女,来求子的虔诚中年甚至是年轻的已婚女性还是不乏其人的。她们进香膜拜后往往在功德箱尽上自己的一份心意,所以泰山娘娘庙就会有了一定的活动资金。庙里很明显是三教合流,不仅供奉着碧霞元君雕像,还供奉着关公、雷公电母和菩萨等。

  三、结语

  通过对泰山建筑、碑文、石刻以及碧霞元君庙、泰山娘娘行宫等进行的调研,对泰山娘娘信仰有了一定的了解,不难看出女性和泰山女神之间有着内在的关系。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接近神。从生理上而言,使她们更容易接受宗教的信仰。有人说,女人在有稍稍的了解后,就会下跪,然后再信仰神;而男人则要先弄明白自己为什么要信仰神,然后再下跪。女人不像男人那样好作形而上式的沉思。这话不无道理。对于相当一部分女性来说,信仰是一种直截了当的情感,无需任何理念也用不着深沉的思索。在女人看来,何必无休无止地寻根问底,只要相信神是"向着我们的"就已足够。这个"向着我们"是根本,没有这个根本的话,人们将无法想象和接受神。女性在和外部世界的接触中比较注重自己的感觉或直觉,她们用"心"多过用"脑",她们注重身心的感受而不习惯于或抽象的或理性的或泛泛地思考。从心理上,女性承担着社会和家庭的重负,使她们更容易到宗教中寻求解脱。在男尊女卑的古老的中国国度,女性的地位比较低,而山东又是孔孟之乡--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儒家文化中提倡"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甚至儒家创始人孔子也提出"唯女人和小人为难养也"。这种儒家文化统治中国几千年的状况下,造成了女性的地位低下,特别是儒文化的影响中心--山东一带更是如此。特别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观念的影响,"无子"是"七出"的第一条,男人可以根据古时制定的"七出"制度来作为休妻的理由,提出"夫有再娶之意,妇无二适之文"、"妇无公事,休其蚕织"等。在中国"养儿防老""传宗接代"旧思想的影响下,女人要生儿子延续祖宗的香火,才能在社会和家庭有一定的地位,特别是农村更是如此。虽然"休妻"只是过去的事情,已成为历史,然而,其残留的文化因子仍然影响着后世。当然,现在只是一种文化根深蒂固地灌输到当地人的思想观念中。尽管我们不断提倡"男女平等",除积极含义外,还蕴涵着在面临外界压力、竞争和风险方面,男女也是平等的。目前,女大学生、女研究生找工作比同等学力的男性要难,下岗的人群中女性比男性多得多。此外,大多女性除了外界的工作压力外,还要承担起抚养孩子、做家务、照顾老人等事情,这样多的社会和家庭的压力使女性更倾向于走进神。正是这种文化背景下,造成了女人很容易到宗教中寻找心灵的慰藉。泰山女神是山东一带最有影响,更容易被女性接近的神,可以说,碧霞元君信仰是女人们心灵的挣扎与呐喊,在香烟缭绕的神龛面前,她们的绝望和痛苦得到发泄和释放,同时给她们带来憧憬和抚慰。泰山女神不仅可以帮助每个人摒除现实中的种种苦难,而且还可以满足妇女求子嗣的心理需求。当然,在目前现存的泰山娘娘庙总会有一些消极的东西,甚至有些带有明显的封建迷信色彩。在走访中,我认识了一位中年女性信徒,在她信仰的过程中,有神婆专门传达泰山女神的旨意。神婆是一个大字不识的农村妇女。可以预测人何时有灾有难,甚至人的寿命到何年何月,更值得关注的是只要交一定的费用就可以帮人破解灾难。可见,目前一些女性文化低,信仰中未免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功利性,甚至是不合理性,这种情况的确值得人们深思,也需要有关部门加以规范管理。

读诵经典

元始天尊说碧霞元君护国庇民普济保生妙经

  开经偈

  大慈天仙圣 劫初证上真 化身为救苦 发愿度天人 灾祥察善恶 休苦应元因 岳兵悉皆统 济显度幽沉 有念无不应 诚思即感通 志心祈福佑 皈命礼真经

  尔时元始天尊驾幸始青上境,碧玉琼台,升自然百宝法座,为诸侍真说一元妙化至玄上道。是时天尊光映万天,仙乐自鸣,天花遍满,异香飞扬,诸天诸帝,三界顶星万仅视群真,云集台下,作礼既毕,环拱出论座前,咸听说法。时有五岳献花,四渎贡宝。班中又一真人,名曰郁罗,出班端跪,上白天尊曰:臣昔宿来自何缘,得侍玉陛,幸闻至道,深荷恩慈,治化所司,360百科愚怀未悟。切以下界生民,找兵几令层祖材四生生化化,各有神司。手何青前财判注天人,悉由东岳。碧霞元液尽异级有著让调安才理君,亦主泰山,证位缘何?愿闻道因。

  天尊曰:善哉斯问。汝复其位,吾为宣说。天地既判,五岳奠方,万物生春,万化始东,东岳注生,燮理元工。上古生人,禀性贞良,克全忠孝,生而多夺死而径生,元无愆尤,晚列假主板密无复幽冥,不失本性,往生善道。末世人民,行激职非供违古道,心生巧术,不忠君王,不孝父母,不敬师长,不友兄弟,恃强凌弱,妄行争夺,杀盗奸淫,亵渎三光,不惧神明。及有妇女。罔知河普解赶宿世因缘,今受如是身命,不自悔悟,妄起贪嗔,欲富憎贫,怨天恨地,侮慢公姑。欺辱妯娌,忍危灯成振课承聚已为不仁,作践儿女,淫祀邪神,暗行咒诅,为恶种种,报对无停卷儿脚容井考先蒸众另刘。是时元君已证太一青玄之位,观见众生,受此沉沦,慈悲不已,为化女流,普度群生。于四月十八日,分真化炁,现是慈齐升斤巴印课备攻维颜,陟降泰山,静居上境。复炼元真,功周亿劫,慈光洞照,遍彻幽微,应九炁以生生,体一元而化化,神功莫测,浩德难量,惠溥天民,倾土皈仰。受命玉帝,证位天仙,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罪辐昭报,例及否师士鲜或主直视感应速彰。真人稽首预续动移露防斗不问曰:奸人巧诈,口是心非,何就项算由照察?

  天尊告去开地比承积曰:人之元神,禀受于天,善恶初萌,神明即照,虽处幽隐,心迹自露。举一善念加操防帮法胶,昭显若光之影,人不能见,神已鉴之。即有掌善之心搞灯主封纪肉利神,记于善籍。举一恶念,响应如谷里之声,人不能问,神已闻之,即有掌恶之神记于恶籍。善恶之作虽殊,感召之速则一。真人再拜问曰:报应验亦未得闻?

  天尊告曰:神圣功用,无有声色,但假人事默寓神机。凡人动作之际,遭逢善事,是为善报,遭逢恶事,是为恶报。或遭车马舟航之沉落;或遭猛火洪水之焚溺;或遭刀兵劫贼之横诛;或遭虎狼虫蛇之毒啖;或遭官司牢狱之刑囚;或遭鬼祟邪精之缠害;或遭瘟癀痨疾之弗痊;或遭凶曜恶星之临照;或遭蛊毒药毒之伤残;或遭非命横亡之促暴。一切苦厄,虽系遭逢,皆有恶因,致罹斯苦。亦有为善之人,而遭不善之事,必遇善人解释,是为神护。莫言五逆十恶之人,见履安福。各有本属司命土地,会合社令城隍,里域神司,告闻所隶岳主,录奏玉帝,敕令火部雷司,勘验真明,候时诛罚。帝尝有命,行下斩伐叛逆大神,巡行人世。如有谋弑父母尊长者,事虽未形,心已萌恶,即行显戮,魂下酆都,加诸苦罪,不得赦原。善男信女,命终之后,不见地狱,径生天堂,若生人间,则居中国,为男子身,聪明富贵,而获寿年。真人问曰:善恶往因,昭报于世,何以见之?

  天尊曰:欲知往生,当观今生;欲知来世,当观今世。今若生于王宫国戚侯门巨室,及于清闲福地,身心不劳,安乐康荣,此是三世良因。今世虽或生于人中,眼目盲壤,疮毒缠身,不得安愈,乞丐道途,不刑自痛,泣地号天,此是往生不敬天地三光,不信三宝,诽谤经文,今受斯报。或腐唇阙鼻,手挛足跛,人所憎弃,此是往生呵风骂雨,毁骂父母公姑,倚仗血气,凌烁平人,今受斯报。或遭产难,不顺分娩,或子存母丧,或母子俱亡,此是前生揉堕胎婴,抛弃儿女。残误托生,今受斯报。或痴聋喑哑,难听难言,此是往生不惜五谷,作践绫罗,今受斯报。或为女流,生于卑贱之中,及遭寇夷掳掠者,此是往生倚恃凶强,奸欺良善,今受斯报。种种果报,说不可尽,俱系前因,判注无错。若不悟悔前非,断恶修善,复生于麟介毛羽爪牙蹄脚之类,其中多受鞭挞屠割烹煎,复化微虫,难复人身。真人闻是恶报,稽颡拜曰:下民无知,一如赤子,以何熏修,得免斯报?伏望天尊慈恩,广好生开明善道。

  天尊告曰:碧霞元君虽曰罚恶,意在度人,但能自新,无不救度。所有神咒,能解宿愆,吾为宣说:

  大道之始 无象无言 天地即辟 万神司权 泰山岱岳 奠靖坤元 中有元君 号曰天仙 始证帝真 位居碧天 为化众生 示现慈颜 大显神通 威德孔宣 安民护国 警世敦元 辅忠助孝 翼正扶贤 保生益算 延嗣绵绵 消灾化难 度厄除愆 驱瘟摄毒 剪祟和冤 岳庭官将 号令威严 不仁不义 忤逆凶顽 不尊正道 化微尘烟 敢有咒诅 押送酆山 魂系幽司 万劫不原 下民有祷 无愿不全 大慈应感 溥济人天

  天尊谓郁罗真人曰:若人一念回心,皈依正道,心神内静,结习外消。便请清戒道士,获就观宇,或于家庭,严洁斋坛,尽心建善,讽诵是经,或三五七遍,或至百遍千遍。皈命元君,焚香忏悔,注想慈容,俨然如在,五体投地,百拜祈恩,即得罪消黑书,愆除岳府,身家宁吉,祸患消弭,出入亨通,动居利泰,九玄七祖,咸得逍遥。真人闻是利益,踊跃欢欣:臣今得遇是经,愿为流布人间,俾令兆民,咸归仁化,齐兴慈让,保国清平,真人再拜,而说赞曰:

  皈依碧霞经 宿业解三生 转诵碧霞经 灾难不临身 仰体碧霞经 默有鬼神钦 恪礼碧霞经 家眷保安宁 存想碧霞经 精气神光融 敬慕碧霞经 福禄寿齐增 佩带碧霞经 邪恶不敢侵 讽演碧霞经 田宅益兴隆 供养碧霞经 火盗永不生 赞咏碧霞经 万愿悉如心

  天尊曰:仁哉郁罗!能为天人遂其利乐,功德无量,宜进仙勋。

  天尊说经法已,驾返清都,诸天仙众,顶礼奉送,庆会难言。是时真人下传世间,以广宣化。

  天仙碧霞宝诰 泰山上顶,东岳内宫,曩时现玉女之身,根本即帝真之质,育九气而垂慈示相,冠百灵而智慧圆融,行满十方,功周亿劫,位证天仙之号,册显碧霞之封,统岳府之神兵,掌人间之善恶,寻声赴感,护国安民,大圣大慈,至孝至仁,天仙玉女,广灵慈惠,恭顺溥济,保生真人,护国庇民,宏德碧霞元君。

  元始天尊说碧霞元君护国庇民普济保生妙经 终

出处由来

  此经书名简称《碧霞元君护国庇民普济保生妙经》。一卷,约二千二百字。本经言碧霞元君之来由、职司、诵经功德以及辅忠助孝、善恶果报之理。按碧霞元君传为东岳大帝之女,《道藏》本《搜神记》卷一谓即〝岱岳太平顶玉女 娘娘是也〞。此书前有〝开经偈〞五言十二句六十字,篇首载元始天尊说法,谓上古之人善良,生而多寿,末世之人奸诈,为恶遭报。众生生生化化,咸由元君所主,见此沉沦,〝悲慈不已〞,乃〝为化女流,普度群生,于四月十八日,分真化,现是慈颜,陟降泰山,静居上境。复炼元真,功周亿劫,慈光洞照,遍彻幽微。应九以生生,体一元而化化〞,〝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罪福照报,感应速彰〞。盖以〝人之元神禀受于天,善恶初萌,神明即照,虽处幽隐,心迹自露 。举一善念,照显若光之影,人不能见,神已鉴之,即有掌善之神记于善籍﹔举一恶念,响应如谷里之声,人不能闻,神已闻之,即有掌恶之神记于恶藉。善恶之作虽殊,感召之速则一〞。称元君福善罚恶,意在度人,人若回心奉道,〝皈依正道,心神内静,结习外消,便请清戒道士,或就观宇,或于家庭,严洁斋坛,尽心建善,讽诵是经,或三五七遍,或至百遍千遍,皈依元君,焚香忏悔,注想慈容,俨然如在〞,即可消罪获福。末有经赞五言百字。后附〝天仙碧霞宝诰〞。是经收入《续道藏》〝隶〞帙,涵芬楼影印本第106,册,文物出版社影印本第,4册第744-746页,《重刊道藏辑要》本收入〝氐〞集。

太上老君说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护世弘济妙经

  尔时

  太上老君于永寿二年三月初三日,在与王屋洞天,集诸天仙众,大会说法。忽然东方祥云瑞霞,异味馨香,仙音嘹亮,彩珣层旙,鹤驾羽辂,执扇晶帘,将临法所。驻驾习云,帘卷扇月忽,现一女仙。云肩羽衣,锦绣霞裙,登云珠履,百宝翠冠。从容迓步,径诣道前,禀珪长跪,上白

  天尊言曰:"臣者西天斗母精运元炁发现,金莲化生吾身。归隐岱岳,修炼年久,意如初兴,幸逢正果。功成道合,感蒙保奏。受敕天仙玉女碧霞护世弘济真人。永镇泰山,助国裕民,济厄救险,赏功伐罪。自受敕命,不得有怠。按日巡察,巨山之围,地狱之根。自计酆都,连绪血湖,冤魂受报,日夜无休。血湖罪苦,尽是女魂。饥吞火炭,渴饮熔铜,寒居冰窐,热处炎烽,百端异拷,有入无出。为何因意?"

  老君告曰:"岱岳虽狱,乃是男女在世之时,忠孝仁义平等慈善悞犯之罪,命终而经不行拷掠即判生化。酆都诸狱,皆为负天达地,忤君逆亲,邪行妄违,倾巢伐蛰,杀生害命,积诸恶咎,重若泰山,死经司狱,业缘报对。上有日限,倘兴善功,计间由之。血湖等狱,皆因女人坐褥之时,血污冲天;洗濯恶衣,秽污江河,冒犯龙宫;务民取水,一备作供,亵渎神只;晒晾之际,有触三光;因寒成灶,干犯炎君。积诸恶咎,重若泰山,死归地狱,万劫受殃,永无出期。敕文符诰,永不经被。"

  天仙再拜,言曰:"悯念忧苦,愿赐经怜。"

  老君告曰:"授汝如意法要,如宜为之。世间若有孝子顺孙,欲追先祖,虔修善功,沐浴斋戒,恭请高行道士,或一或二,或三或五,于家就观,严肃敬慎,看诵此经,或千或万,诸苦俱脱。洗涤罪愆,青姑变善,灰河化池,幽爽滞魄,承经托化。若人缺嗣继世,虔诚求请,看念此经,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舍欲为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若为寿为灾为官为讼为妖,严肃敬慎,无不感应。临险之时,心祷昧告,速为护持。或有善男信女,印造散施,诚心供奉,如求如愿,所告所以。不论高卑,一时同仁。凡怀善诚,比赐庇佑。"即敕咒曰:

  "天母运合,玉阙真仙。金莲发苞,御制熊然。孟夏十八,化现母前。修真合道,受命天仙。敕封玉女,护世威严。神兵侍卫,鬼官俟宣。诛锄奸盗,扶危济险。平治水火,降福消愆。清宁宇宙,仁慈而怜。从善者奉,逆我者亶。人间祀仰,天地齐年。何灾不灭,何福不迁?遵承帝命,永劫绵绵。包含岱岳,玄之又玄。急急如律令。"

  老君重告

  天仙曰:"每与小春,继与泽天,受民祝仰,察民善恶,计功计咎。朔望之期,遍行巡察。三元五腊,校量轻重。罪盈恶报,小过息姑。改恶从善,益当恕矣。"于是,天仙玉女闻说此经皆大欢喜,作礼稽首而退,信受奉行。

  太上老君说天仙宝号

  至心皈命礼

  泰山顶上,东岳内宫,曩时现玉女之身,根本即帝真之质。膺九炁而垂慈示相,冠百灵而智慧圆融。行满十方,功周亿劫。位镇天仙之号,策显碧霞之封。统岳府之神兵,掌人间之善恶。巡声赴感,护国安民。大圣大慈,至孝至仁,天仙玉女,广灵慈惠,恭顺溥济,保生真人,护国庇民,弘德碧霞元君。

  太上老君说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护世弘济妙经 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