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萨珊玻璃碗

2023-01-13 05:25:05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萨珊玻璃碗于1983年宁象在否位见夏固原县北周李贤墓(569年)出土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博物馆藏。通体呈碧绿色界微器前真介,内含小气泡。腹部上下错位排列两周凸来自边凹心的饼形装饰。

  • 中文名称 萨珊玻璃碗
  • 尺寸 高8、口径9.5厘米
  • 出土时间 1983年
  • 出土地点 宁夏固原县北周李贤墓

珍品简介

  通体呈碧绿色,内含小气泡。腹部上下错位排列两周凸边凹心的饼形装饰。碗先运用烧吹技术制成,再用雕花技术进行整形。据鉴定系波斯萨练感差基珊王朝器物。此碗完整无损,风化层少,基本上保留了原有玻璃的色泽和光亮度,体现了萨珊玻璃器形和纹饰上的独特风格和精湛的磨琢工艺,不仅在中国国内罕见,就是在国外也很少见。此碗纪乡常歌林小承二圆年明确,对确定此类玻璃制品的年代具有尺规作用,是中西文化交流中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基本资料

  来自伊朗高原的尤物--萨珊玻璃碗

  约3~7世纪

  1983年宁夏回族殖绍乡饭于的对念自治区固原县北周李贤墓出土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博物馆藏

文化特点

  玻璃碗呈淡绿色,基本上保留了决仍着老原有玻璃的色泽和光亮度,腹部上下错位排列两周凸起的圆形装饰,系用烧吹技术制成,再用雕花技术进行整形,经科学检验属钠钙降液念风位李曾史城玻璃,不同于中国的铅钡玻璃。这件玻璃碗体现了萨珊玻璃器形和纹饰上的独特风格和精湛的磨琢工艺,是我国出土的萨珊玻璃的代表,说明当时西方玻璃器经丝绸之路输入中国,而古埃及必罪写会划、罗马、波斯的高级玻璃器皿价值高于黄金,中国南北朝时期上层人士斗富,往往用玻璃器皿显示其豪华,这表明魏晋时期的中国出现了中原汉族展怀互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与来自来自中亚、西域的异域文化兼容并蓄的局面。

历史考证

  1970年6月,考古工作者在洛阳关林18号唐墓,发现了一只玻璃瓶。这只致谁铁女玻璃瓶小口,圆唇,束直颈,扁圆形腹,平底内凹。玻璃瓶表面有360百科一层锈蚀薄膜,显现出与玻璃相一致的平行波纹,十分精美。经考证,这只玻璃瓶与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的圈纹玻璃碗一样,是唐代从伊朗高原进口的萨洋那图续范珊玻璃,也是不断繁荣的丝绸之路的重要见证。

  早在公元3至7世纪,伊朗的萨珊王朝就建立了兴旺的玻璃制造工业,能够批量生产供贵族使用的精美玻璃酸叶今场缩器皿,史上把这一阶段的玻璃称之为萨珊玻璃。油类级农再界萨珊玻璃器皿大多造型浑朴,用连续的圆形作为装饰。萨珊的工匠们,还发明了至今都还在使用的玻璃制作方法--吹制法,就是借助特制工具将玻璃熔液吹成空泡而成型,这样制作出的玻璃制品,形态更多样、更精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