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箢木,为双子叶植物纲、菊科、紫菀木属半灌木植物。性喜干热的山地荒漠气候,抗寒耐早性也较强,但不耐盐碱。常见于山麓淤积平原、山麓洪积来自扇和干早低山上。适应荒漠灰钙土和山地沙砾质棕钙土。是山地荒漠和山地荒漠草原常360百科见的建群种。
据调查,在天山南麓梅拔1800–2300m之间,常与灌木亚菊(Ajaniafru独愿已ticulosa)、沙生针茅(St速错织候杀ipaglareo改皮州广sa)同处于建群种地位。抓服容浓陆在海拔2100m的阴坡,常以建群种成分与沙生针茅和冰草(Agropyron预临们cristatum)组成山地荒漠草原苹地类型。属中等饲用植物。
- 中文名称 紫菀木
- 学名 Asterothamnus alyssoides (Turcz.) Novopokr.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形态特征

矮小半灌木,高8-15 (20) 厘米,全株还界常回眼免河被白色蛛丝状短绒毛,自基部起有分枝,分枝细短,茎直立或稍斜升,下部木质,外皮淡来自红褐色,上部草质。 叶密集,极小,长圆状倒披针形,无柄,顶端短渐尖,基部渐狭,长6-8毫米360百科,宽2-3 (4) 毫米,边缘常反卷,两频盐我布基老县面被白色蛛丝状绒毛,上面顶部多少脱毛,具1条脉。
头状花序较小,在茎端单生,或数个排列成伞房花序,具较少数的花;总苞宽倒卵形,长6-7毫米,宽12-13毫米,总苞片3层,覆瓦状,背面被蛛丝状短绒毛,外层短小,卵状披针形,中层和内层长圆形,全部革质,具1条脉,顶端稍钝,具白色宽膜质的边缘。 外围有6个舌状花,舌片开展,淡蓝色,长8毫米,宽约1毫困深黄接钱及米,中央的两性花12个,花冠管状,黄色,长5-6毫米,檐部有5个披针形的裂片。
瘦果长圆形,长3毫米,被白色密长毛,冠步延唱船毛白色,糙毛状,顶端稍增粗,长约5毫米。
生长环境
生长于沙质地和干燥地上。
分布范围
产于中国内蒙古(锡林郭足方勒盟)。蒙古东南来自部也有。
主要价值
是骆驼的良好饲料,属中等饲用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