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软木画

2023-02-21 19:43:36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软木画,又称软木雕、木画。 中国传统民间雕刻造至亚些雷事做短识工艺品。主要产于福建福州。它是一种"雕"、"画"结合的手工艺品。色调纯朴,刻工妈话模丝针脚互益精细,形象逼真,善于再现中国古代云石果亭台楼阁,园林景色,使人观后如身临其境。运用浮雕、圆雕、透雕等技法,区轻精雕细镂成花草树木亭台楼阁、栈桥船舫和人物,再用通草作成白鹤、孔雀、糜鹿等鸟兽,根据画面设计,粘在衬纸上,配制成立体、半立体的木画,装在玻璃框里,就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品。其中借鉴中国园林"框景"的手法,构图新颖别致,画面层次分明,色彩古朴典雅。

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中文名 软木画
  • 批准时间 2008年
  • 非遗级别 国家级
  • 遗产编号 Ⅶ-90 
  • 遗产类型 传统美术

发源阶段

软木画

  软木画问世于本世纪初,发源福州东郊西园村。相传在辛亥革命后的1913年来自,有人从德国带回一帧类似“木画”的作品。当地民间雕刻艺人陈春润、州叶小封批吴启棋、郑立溪等深受启发,遂在福建工艺传习所工读时,用从西班牙、葡萄牙及阿拉伯进口的栓皮栎树的木栓层作主要原料,把这种质地轻、松、富有弹性且纹理细润的软木切削成薄片,运用中国各种传统雕刻技法,以刀代笔,用手工加以精雕巧镂,制成纹理纤细的复杂画面,并利用画框内有限的空间,使景物的形象立体化,安排上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各种亭360百科台楼阁等。软木画色调古雅纯朴,形象逼真,孔掉款机婷连缺城建画面犹如宋人笔意,意境深邃,远奥高古,清奇可爱春吗好静红克剧照,具有“丛山数百里,尽在一框中”的艺术效果。软木画品种繁构斤鱼育啊当见里多,有雄伟壮观的屏风、挂屏、大摆件、小摆件以及与实用结合的产品、旅游纪念品等,达二三百种规格,检马曲玉位台四五百个花色品种,作品行销全国各地及欧美、日本、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辉煌时期

软木画

  福州软木画产生于1914年功我就,由福州民间艺人吴启棋首创。巧匠们利用软木质地轻软、纹理细密、色调柔和的特性,运用传统的民间雕刻技艺,以刀代笔,将软木精心雕镂成中国画式的亭台楼阁、花草树木等零部件,再根据创作需要,将这些零部件有机组合成一幅完整的景观,将中国民间精湛的雕刻技艺与中国绘画优美而深远的意境巧妙结合,软木画由此得名。 软木画曾经一度辉煌。

  吴启棋创造软间市急确益容已自短木画后便回到家乡福州西园出王改材准村开设手工艺作坊,西园村人竞相学艺,软木画由此成了西园村人的经济来源之一。解放前,福州软木画已经畅销海外,曾在世界博览会展出。 建国后,作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民间手工艺品种,软木画工艺的发展一直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和支持。朱德、董必武和郭沫若等领导及社会知名人士曾亲临软木画的主要生产单位福州工艺木画厂参观。邓小平同志在参观软木画后留下“民间艺术精品”的题词。

  这段时间,软木画创作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曾数次蝉联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最高奖金杯奖,一些优秀作品多次被选中装饰北京完孩手散显洋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和台湾厅,还有一些作品被作为外交国礼走向世界各地。 软木画不仅在文化方面体现出了自己的价值,还在经济方面做出了贡献。改革开放初期,软木画畅销五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产值高达50云识00万元以上,是上世纪其右握酸让财河80年代福建省外贸出口创汇率最高的产品之一。

衰落阶段

木画

  然而好景不长,在短短几年内,软木画二降说复律车级特除地子急转而下,工厂相继倒闭、大师抓族封刀休艺、人员下岗改行来自,软木画行业陷入了从未有过席始照克大端续的困境。

  黄世钦师傅1972年进福州眼求东光销刻交否过民站工艺木画厂,一直工作到1但眼山999年工厂倒闭,亲眼见证了福州软木画从辉煌到衰败的历史。他介绍说,上世纪80年代日皇动青末90年代初,由于中国的外贸市场遭遇“寒冷的冬季”,主要依赖出口的软木360百科画自然也遭受重创。1988年仅福州木画厂的出口额就突破500万元大关,可1990年,出口额却跌至20多万元。加之一些生产厂家和细攻操践十何经销商急功近利,为了保住成本,偷工减料、粗制滥造,并且相互压价,导致一大批质量低劣而任拉引程甚帮态的产品充斥市场,对软木画令包区补界无识群容的信誉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同时杨妈量无层,有关职能部门没有及护里星议时对软木画的生产经营予以有效的监管,从而丢掉了市场。说到这,黄师傅沉痛地叹道:“艺术软木画蜕变成了引尼德说正念江湖软木画。”

  时至今日,软木画行业的市场销路依然打不婷微须营降严独易督形开。就拿发源地西园村来说,据福州西园软木画协会会长吴传福介绍,在20世纪80年代福州软木画的鼎盛时期,西园村90%以上的家庭从事软木画生产,就连邻村岳峰村也有近50%的家庭从事这一产业,从业人员高达15000人。歌还们友搞而现在的福州西园软木画协会与福州西园软木画研究技术发展中心里头,多半是些老艺人,年轻人很少,软木画面临着传承中断的危险。

振兴之路

软木画

  作织剧装为福州市工艺美术行业的主管部门,市工艺美术研究发展中心的有关人士认为,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下,除了政府部门在政策法规、组织机构、资金投入、寻找商机及人才培养等方面要予以积极扶持外,这一传统民间手工技艺只有走向市场,才会有发展和壮大的机会,才能走向真正的振兴。

  吴芝生是软木画老艺人中唯一在行业整体衰败以来一损船官粮手直坚持创作并同时探索、践行市场化的人,他自创了一个软木画创作中心。他认为,软木画的生产经营单位首先要结合民间工艺美术自身的规律,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科学的经营管理机制,组建一支懂得现代经营管理屋劳复出服安损城、了解民间工艺艺术的人才队伍。

  其次,软木画技艺必须加大形式、内容、用途及技艺等方面的创新,因为单纯以鉴赏和收藏为目的的消费群体毕竟狭小。吴芝生和他的创作中心对软木画的外观形式、表现内容、创作题材及点缀装潢等方面都进行了创新和改进,以跟上时代潮流和人们的审美情趣。比如说,他们改变了传统软木画的外框总是黑色的套式,采用深绿色、褐色等多种颜色装饰,使风格多样化。同时,他们将软木画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结合起来,比如在笔筒上贴上软木画等,有利于打开软木画的市场销路。再者,软木画要积极地去寻找市场、开拓市场。吴芝生就曾积极地利用在全国各地召开博览会、展销会的机会去推广产品,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2005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福建省名优产品博览会上,吴芝生的软木画工艺品十分畅销,产品一卖而空,后续订单纷至沓来。他还在北京、武汉和广州等地开办经销点,并以旅游景点为题材创作软木画,借旅游文化来推广软木画工艺品。吴芝生认为,软木画必须积极打造一个品牌,以此提高软木画产品的知名度。而在人才培养方面,不防打破传统的师徒传授的模式,尝试走“院校派”道路,吸纳艺术院校的人才,并争取让学校在课程的设置上跟软木画企业的需求对接,让学校为企业培养所需人才,以全面提高软木画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和艺术素质,从而提高全行业的整体技艺水平。

艺术特点

软木画

  软木画,又称软木雕、木画。民间雕刻工艺品。主要产于福建福州。它是一种“雕”、“画”结合的手工艺品。色调纯朴,刻工精细,形象副真,善于再现中国古代亭台楼阁,园林景色,画中有诗,使人观后如身临其境。运用浮雕、圆雕、透雕等技法,精雕细镂成花草树木亭台楼阁、栈桥船舫和人物,再用通草作成白鹤、孔雀、糜鹿等鸟兽,根据画面设计,粘在衬纸上,配制成立体、半立体的木画,装在玻璃框里,就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品。其中借鉴中国园林“框景”的手法,构图新颖别致,画面层次分明,色彩古朴典雅。内容大多反映山光水色、名胜古迹和花草虫鱼,有200多个规格、400多个花色品种。工精艺巧,形态逼真,而且具有轻便、不变形、不脱胶、抗腐蚀等优点。国内外一些人士把它与脱胎漆器、寿山石雕同誉为福州工艺“三宝”。现福州软木画有五百多种花色品种,产品远销三十九个国家和地区,有的产品陈列于首都人民大会堂福建厅。

  制作软木画的原料,主要是产自欧洲西班牙、葡萄牙及阿拉伯等地的栓皮栎树。软木有不透气、不透水、不起化学作用等优点,同时又具有质地轻软、不易燃、抗腐蚀、耐磨和富于弹性,有细密的天然纹样、色调纯雅的特点。 为了将软木切成不同薄片,近百年来软木画艺人发明、制作了许多因材施艺的工具,大大小小算起来有数十种之多。软木画看起来似乎只是轻松的案头工艺,可做起来真不容易,比如一幢楼阁,窗棂、椽子、柱子等都细若发丝,密密的屋瓦也不足一厘米,而松树的松丝更是细超发丝。制作软木画,要经过选材、雕刻、拼接、装框等工序。软木画妙在运用“以小观大”的艺术手法,“丛山数百里,尽在一框中”。产品有平面浮雕多层次的壁挂、双面座立透屏等。最近在欣赏软木画和漆粉绘结合上创制出情趣横溢的花瓶木画、烟具木画、大屏风、围屏、挂联等品种。

开山鼻祖

软木画

  吴启棋——中国软木画开山鼻祖,福州郊区新店乡西园村人。

  宣统二年(1910年),启棋入福建工艺传习所雕刻班学习木刻。民国3年,福建巡按使许世英从德国带一片软木风景画片,交给当时“工艺传习所”的师傅陈春润仿制。陈春润便与吴启棋、郑立溪等人一起研究,用福州水松根代替“软木”,雕刻成各种花、草、树、山,按中国画稿,粘贴在厚纸板上,制成中国的第一件“软木画”,觉得特别精巧雅致。吴启棋在“传习所”3年毕业后,即改木雕生产为软木画生产,在总督后(今省府路)开业,风行国内外。民国25年文学家郭沫若特别致信吴启棋,表示十分赞赏他的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启棋回西园村组织“软木画生产小组”,以后又改为“生产合作社”。1956年6月,吴启棋以其软木画参加“福建民间美术博物展览会”,获奖,11月,又在“福建省民间美术工艺第一届老艺人代表大会”上作关于软木画生产问题的专门发言。

  1957年吴启棋逝世,年64岁。他的传人有吴学宝、陈锟、陈庄等。

福州软木画

  福州软木画与寿山石雕、脱胎漆器并誉为福州工艺美术“三宝”,福州软木画是我国独一无二的民间工艺品种,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浓厚的民族特色在世界艺术之园中占有一席之地。

  福州软木画产生于公元一九一四年,由福州民间艺人吴启棋首创,至今已有百年历史。据传,公元一九一四年,当时的福建巡按使许世英从国外带回了一片圣诞风景贺卡,并把它交给当时的福州工艺传习所的总传习师陈春润、木雕技师吴启棋、郑立溪等民间艺人共同研究。后吴启棋发现此贺卡所用材料与用作海轮上救生圈衬垫的木材一致,经查明,此木材是一种产于欧洲地中海沿岸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栓皮栎树的木栓层,又俗称软木。在吴启棋的带领下,福州民间的能工巧匠们利用软木质地轻软、纹理细密、色调柔和及易于用刀的特性,运用中国传统的民间雕刻技艺,以刀代笔,将软木精心雕镂成中国画式的形态各异的亭台楼阁、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等零部件,再根据创作题材的具体需要,将这些零部件有机地组合成一幅完整的景观,从而使得中国民间精湛的雕刻技艺与中国绘画那优美而深远的意境巧妙而完美地结合起来,软木画由此得名。软木画不仅能在大至方丈或小至盈尺的范围内向人们展示一幅完整的景观,甚至能够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在同一个画面中表现出“四季同一春”的理想境界,在令人惊诧之余,又使人赞叹不已。有国际友人惊讶地将软木画赞誉为“东方艺术珍品”。

  软木画这一手工艺品种自它产生后便迅速发展,还曾经一度辉煌。软木画的创始人吴启棋在创造软木画之后便回到家乡福州西园村开设手工艺作坊,先是在家族亲友中收徒传艺,后来西园村人竞相学艺,软木画还由此成了西园村人的经济来源之一。在解放前,随着软木画的畅销,它就已远播海外,逐渐为海外华侨及外国人士认识和赏识。软木画曾经参加过世界博览会展出,并因此受到当时留学海外的郭沫若先生的极大关注,郭沫若先生还曾写信勉励软木画的创始人吴启棋。建国后,作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民间手工艺品种,软木画工艺的发展一直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和支持。朱德、董必武和郭沫若等领导同志及社会知名人士曾亲临软木画的主要生产单位—福州工艺木画厂参观。朱德委员长曾为软木画亲笔题词:“巧夺天工”邓小平同志也曾在参观软木画后留下了题词:“民间艺术精品”。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扶持下,软木画创作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曾经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最高奖金杯奖,福州西园软木画第二代传人吴学宝还曾经被评为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一些优秀的软木画作品还曾多次被选中装饰北京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和台湾厅,其中就包括吴学宝大师创作的《土楼奇观》、《鹭岛风观》和《泉州东西塔》等。软木画工艺品还曾作为对外友好交往的使者,带着中国人民的友谊和对世界和平的企盼远赴海外,走向世界各地,为中国的对外交往做出了贡献。软木画不仅在文化方面体现出了自己的价值,还在经济方面做出了建树。这一点在改革开放后体现得尤为明显。改革开放初期,软木画生产一派繁荣,大批量的出口外销为国家创汇,销往五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产值曾高达五千万元以上,一度是我省80年代外贸出口创汇率最高的产品之一。 福州软木画创始于民国初期,由福建工艺传习所木雕技师利用热水瓶的软木塞为材料,以薄利刻刀细心雕刻简单的浮雕山水图景,粘贴在衬纸上作为贺年片,这是最早期的软木画产品。后经吴启棋、郑立溪、陈春润三位通力合作,不断改进技艺,二三年后发展为运用中国画构图,将软木画雕刻的亭台楼阁、花草树木粘贴在绘以远山近水的衬纸上,配上玻璃框,成为富有创意和工艺技巧的平面木画产品。民国五年(1916年),木画产品从创始初期的小型纸板贺卡发展为平面薄雕挂框,在生产加工的刀法技艺上更加精细,由“面、划、切、雕、挑”发展为“凿、琢、行、转、打、锉”;画面也更加讲究远近透视、层次深度,此间又经过吴启棋等人的多年研究,半立体浮雕软木画挂框问世,为木画产品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950年,在南昌举办的工艺品展览会上,艺人陈锟创作的《南昌百花洲》、《庐山白鹿书院》等半立体小型木画获得特等奖。1953年,国家文化部来闽征集参加全国民间工艺品展览会作品,木画艺人们创作的《红军过雪山》、《天安门》、《莫斯科大学》、《克里姆林宫》等半立体木画征选参展,后选送出国展览。

  1956年陈锟创作的《颐和园》大型半立体木画作品,以其布局严谨,薄雕细镂、清新素雅的特色,在福州市地方工业名牌货展览会上获得名牌货奖,并在福建省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会上获一等奖。同年11月,立体木画《北京天坛》被国家邮电部作为“明信片”的装饰。

  1962年,木画艺人陈庄、陈朗运用圆雕、透雕技法原理,大胆构思、精心设计,首创圆罩型山水立体木画,这是木画艺术的一次飞跃,引起国内外市场的关注,销量猛增。1979年福州工艺木画厂和福州工艺美术总厂生产的软木画同获福建省优质产品奖,福州市地方品牌产品奖。1980年获国家轻工业部优质产品奖,同年工艺木画厂生产的软木画以榕树牌注册商标,1983年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银杯奖。1986年,该厂老艺人吴学宝采用“玻璃衬景”新技法创造《万里长城》作品,层次丰富、远山近景清晰、工艺制作富有创意,荣获福州市第一届工艺美术如意奖大赛会特等奖。

  陈庄创作的《人物》四面挂框,构思新颖,人物形神兼备,获得福州市第一届工艺美术如意奖特等奖。1988年,榕树牌软木画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金杯奖,1989年福州工艺木画厂为香港华润艺林公司制作高2.5米、宽3.65米的大型双面木画《园林华润》,画面轮廓清晰、层次分明、虚实相间,体现木画工艺精雕细镂、玲珑剔透的特色,为传统工艺品与现代大型建筑相结合的一种新尝试。当年获福建省工业博览会金杯奖。

  1990年,榕树牌软木画获得全国首届轻工业博览会金牌奖。1994年福州木画厂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制作2.6米×2.6米大型木画《鼓浪风光》,从俯视、散视的角度,用圆雕、浮雕等技法,把海上花园厦门鼓浪屿的秀丽风光表现得淋漓尽致。另外一幅2.6米×2.6米的大型木画《土楼奇观》,大胆吸收众多土楼结构特点,加以创新融汇,把誉为世界民居建筑奇葩的福建永定土楼荟萃于画面之中,产品极为雄伟壮观,气势磅礴。这两件产品的成功制作,是福州工艺木画厂汇集创作设计、制作工艺精华的结果,是木画艺术史上的一次大突破。此间,福州工艺木画厂作品选送到北京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台湾厅陈列,产品远销世界各地。从1995年下半年至1997年,因市场变化,福州工艺木画厂销量开始下降,工厂基本处于半停产状态。1997年8月停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