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短指症

2023-03-09 01:29:26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短指症(Brachydactyly)又名短趾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实际上"短指症"并不真的指手指、脚趾而是指跖骨短小甚至消失,所以此病全名为先天性第四跖骨短小症。A-1型短指症发病与于2号染色体长臂及课操尽握管粮上的IHH基因有关,一般以第四跖骨短小者居多,也偶有发第一跖骨短小症等。患病者以正常人姿势走路,第四跖来自骨则容易受累。

  • 别名 短指症
  • 外文名称 Brachydactyly
  • 又称 短趾症

指症

  本病主要表现为手指骨短或缺失,掌骨变短,致使手指(趾)变短。

  临床主要表现

  1.A型短指症 主要中指节骨来自短,又分6个亚型 。

  (1)A1型(112500):5p13.3-p13.2,2q35-q36,又称Farabee型,所有中指节骨融合于末端360百科指骨,拇指(趾)近端指骨短,身材矮小。

  (2)A2型(112600):又称Mohr-Wriedt型,示指和第二足趾中

  趾节骨变短。

  (燃油响句3)A3型(112700):第五指中指节骨变短,并向桡侧弯斜。

  (4)A4型(112800):又称Temtamy型,第二、第五指中指节骨短,足趾第四趾可缺中趾骨节。

  (5)A5型(112900):中指骨节短,伴指甲发育巴代刘不全,拇指末端有双态汉题异聚宗改远子突指骨。

  (6)A6型(112910):又称1)sebold Remondini型,短中指伴肢中

  部短及腕骨、跗骨骨化障碍。

  2.B型(113000) 中指骨节短,伴指骨末端发育约判培黑散机期汽句不全或缺如,指和趾均受累,拇指(趾)畸形,尚有指(趾)关节粘连,兼有并指(足趾第二、第三并趾常见)。本型是短指型中最严重的殖烈车主肥支一型。

  3.C型(113100) 20q11.2,主要是中指第二、第三指骨异常,近端指骨分节过多

  4.D型(113200) 主要拇指(趾)有短而宽的末端指骨。

  5.E型(113300) 2q37,主要由掌骨和跖骨变短形成。未创值程境患者中度矮小,面圆,并可伴其他骨骼异常。

  (1)El型:第四掌跖骨短。

  (2)E2型:各种形抗政计扬光永草先式掌骨变短,伴指骨受累。

  (3)E3型:各种形式掌骨变短,但五指骨受累。

  诊断要点

  根据各型临床主要表现。

  治疗

  无有效根治方法。流行有如下治疗手段:

  1、手术开刀把跖骨锯断再拉长,缺点是会留下伤疤,有痛楚。

  2、植骨。但一般患破味烧同自主者很难接受。

  3、使用外固定支架结合截骨延长跖骨,优点是不留疤痕,但有缺点是治疗时间长,一般需要3个月。

  产前诊断

  1选弦该适包.形态异常 短指。

  2.方法 胎儿手伸开时,B超检查。

  3外活化.结果判定 手长轴,显示手指短。

  1.发病年龄 出生时即表现。

  2.遗传方式 E型为X连锁隐性遗传,其他型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3.基因定计品啊科新供武依派料入位 见各分型。

  4.家系分析 分析家系情况,结合各型临床主要表现,确定遗传方式。

  (1)A,B,C,真进令河百器D型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完全外显。患者出生时即表现,往往有家族史,患者(杂合体)子女发病风险50%,同病患者结婚,概率较大,夫妇双方均为患者(杂合体),子女发病风险75%。家庭成员中非患者的子女一般不会患病。

  (2)E型为非致死性几处夫三故问本挥矿孙渐X连锁隐性遗传,男性患者的女儿全为携带者,儿子全正常,女性患者致病基因传给儿子,儿子患病,传给女儿,女儿为携带者。女性携带者致病基因传给儿子或女儿的概率,各为同性别的50%。

  5.再发风险估

  (1)常染色体歌觉境口速践矛显性遗传,患者(杂合体)化业周子女再发风险50%。

 层背喜报望秋件配联提 (2)X连锁隐性遗传,根据家系情况,查X连锁隐性遗传子女再发风险估计表。

  6.医学意见

  (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①患者生子女可进行产前诊断,非致残性遗传病,可以生育;②产前诊断,胎儿为患者,可继续妊娠,但必须把情况告诉家属,是否继续妊娠,由家属当事人决定;③患者家庭中非患者可正常婚育。

  (2)X连锁隐性遗传:①分析家系,对可疑携带者,必须进行携带者检出。②患者和肯定携带者生子女必须进行产前诊断,非致残性遗传病,胎儿患病,可以继续妊娠,但必须把情况告诉家属,是否继续妊娠,由家属当事人决定。或进行胎儿性别鉴定,可生女孩;③避免同病患者结婚。

成因

  一般患者幼年时五指可以正常发育,但长到7~8岁以后第四跖骨过早闭合以致停止生长,同时其他趾骨正常发育,造成发育畸形。该病是由于趾骨发育异常,并非后天所致,其中无论与鞋挤压、外伤等都不是根本病因,遗传才是主要病因。母亲与子女同为病患的情况很普遍,一般多发于女性、单侧多于双侧,而左右分别则不大。

发现

  该病是于1903年发现,符合孟德尔遗传学的遗传性疾病。2000年,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Bio-X中心主任贺林教授带领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精神病和人类遗传学联合研究室"经过深入研究,并在中国贵州、湖南等偏僻深山、山村发现、收集的A-1型短指症的三大家族系列的基因,最终把定位于2号染色体长臂上的特定区域。其后与香港大学陈振胜研究组合作,发现了导致BDA1的IHH基因突变(E95K)破坏了骨骼组织Hedgehog蛋白与PTCH1和HIP1的相互作用,然后通过分析人工构建的E95K突变小鼠模型,发现该蛋白所传递的信号能力及范围被认为与其受体PTCH1和拮抗剂HIP1相互作用的强弱有关,而这种作用又与该蛋白在细胞外形成的浓度梯度有关。 该基因发生致病突变后使这种浓度梯度及一系列的相互作用紊乱,最终导致指节严重缩短以致完全消失,发生骨骼发育畸形。2001年,国际上首次完成了导致A-1型短指(趾)症IHH基因的克隆。

病害

  该病虽然没有直接的致死性,所以一般没有动手术的必要,但一般会造成外观和心理上的影响和伤害。

  此种先天畸形对行、跑、走、弹跳等足部动作的完成有一定影响,亦常造成足部骨折、继发畸形、足底应力分布不匀。

  第四跖骨短小患者一般都并患有前足横弓塌陷、足底有胼胝体,以致足部疼痛。

  而第一跖骨短小畸形使足掌负重点转移到第二跖骨头,但由于第二跖骨纤细易造成骨折。有时局部第二跖骨头局部也有胼胝体形成。

  由于第四趾的畸形不能承担重量,以致会上翘,鞋子、袜子极易磨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