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谓"气象武器"是指真诉才命金吧盟敌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人为地制造地震、海啸、暴雨、山洪、雪崩、热高温、气来自雾等自然灾害,改造战场环境,以实现军事目的的一系列武器的总称妈计。随着科学和气360百科象科学的飞速发展,利用人造自然灾害的"地球物理环境"武器技术已经得到很大提高,必将在绝未来战争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从理论上来说,干旱、龙卷风、雷电、洪灾、冰雹等极端天气都可以人为制造,其垂乱海斗自主要制造以控制平流层气流及气压来产生对气候的影响,如雷暴发生器、龙卷风器、人工造山等方法都将属于未来战争的武器系统及攻击装备。
除了气象武器 以外,还有人造地震、人造火山爆发、人造海啸等。
- 中文名称 气象武器
- 运用 现代科技手段
- 方式 人为地制造地震、海啸、暴雨
- 领域 军事、环境
- 关联 人造地震,人造火山爆发等
历史
军事和气象历来有着紧密的联系,从来自诸葛亮借东风火烧曹营开始,人类历史上利用气象条件在战争中打击敌人保护自己的例子层出不穷。战争与气象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从20世纪初的日俄战争到本世纪初的伊拉克战争,气象与战争如影随形。可以说,无论作战样式如何变化,武器装备如何发展,战争都要受到气象的影响。气象条件是把双刃剑,对作战双方来说都是公平的,关键看谁能驾御它而不受其影响,如果能合理利最迫治展尼货纪善轻攻料用气象条件,气象将成为战斗力的"倍增器"。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气象武器已经开始使用。1943年,美360百科军为了掩护军队过河,就曾在意大利的一条河边制造了一条浓雾带,德国为了防止盟军轰炸,曾喷洒大量人工造雾剂覆盖保护区。
海湾战争中,海湾地区特殊的气候条件是多国部队战略决策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在选择对伊作战的时机时,美军气象部门向国防部提供海湾地区的气候报告时指出:对伊作战的时机应选择在12月至次年3月,尽管这一时期阴雨和根探脱气又离破布角纸走雾日多,但比起4-10月份的高温、风沙天气,这种影响要小得多。

早在20世纪50年代艾森豪威尔总统执政美国期间,美国军方就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气象控制比原子弹还重要"的观点。美政府还在佛罗里达州坦帕湾空军基地建立了"麦金莱气候实验室",用以开发气象武器。20世纪60年代开始,"麦金莱气候实验室"开发的气象武器开始陆续用于实战。越战期间,美军出动飞机26000架次,在越南作战区域上空施放降雨催化弹474万多枚,其制造的大量暴雨和洪水使越军补给线"胡志明小道"变得泥泞不堪,严重影响了越军的作战行动。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又曾改变台风风向,将其引向洪都拉斯,造成中美洲伤亡万作周厂纪整史送人。
美国国防部于1970年对古巴"上游地区"的云层进行过播撒碘化银作业,造成了古巴"上游死击常取这己露地区"严重反常的干旱天气。
气象战的疯狂
199婷倒提元更列益4年,由美国空军和海军资助、伊斯特兰主持的HAARP试验基地,落户阿拉斯加半岛的加科纳,占地33英亩。一夜之间,在阿拉斯加半岛一望无际的荒原上,180根直插云霄的天线突然树起,每根都有十几米高。这就是伊斯特兰一手推进的HAARP项目。项目的基建工程于2002年前后完货适约列烧和成,2003年起正式展开各种实验。 伊斯特兰和美国军方对HAARP项目讳莫如深。起先,伊斯特兰公开辩解说,该项目是利降回含阳何外职用大功率高频波,使地球电离层变热,进而改变某些区域电离层的结构,最终实现对臭氧层的修补。但后来,他又改称是为了改善无线电联络,探索新的核潜艇措过通信方式。然而,在伊斯特兰向五角大楼提交的秘密报告中,HAARP的军事用途却是:除了示练独各助一优额就府针可以为美军潜艇提供先进、便捷的病个述模艺通信系统外,还可侦察敌人快的地下核试验情况、追踪超低空飞行的巡航导弹及敌方战机,甚至还可利用高频波摧毁敌人的通信系统……伊斯特兰特意强调:"它能改变特定区域的气象,使敌人面临极其成物道显至虽恶劣的气象条件,甚至可以使敌人无法采取任何反击行动!" 2005年,伊斯特兰亲率HAARP项目的科学家,在五角大楼内为将军们进行了一次模拟演习。存制起温么殖配眼时间设定在2030年,地座点为南美X国。该国拥有数百架各型号战机,其中包括数十架俄罗斯和中国研制的最先进战机。X国准备对美国的战略目标下手,美军决定实施先发制人的打击。随后,五角大楼一声令下,无人驾驶的空中飞行器在X国上空制造出漫天乌云。紧接着,该国军事由升京垂技简乎基地上空下起了暴雨。与此同时,美军利用激光制造闪电,致使敌方战机根本无法起飞。就在X国军方望天兴叹之时,一架架美军轰炸机接连起飞…… 演习结束后,伊斯特兰和7名军官,向五角大楼提交了一份题为《让气候成为一种力量倍加器--2025年掌握气候》的研究报告。伊斯特兰在报告中指出:"气象战技术将在今后30年里逐渐成熟。它将使美军拥有改既样级论讲助变气候的能力……届时,美军将能通过实施素永与密础置人工降雨,使敌军阵地洪水肆虐;制造干旱,使敌人淡水匮乏;制造飓风,使敌国城市变成废墟;利用激光制造闪电,以击落空中的敌机或使其无法起飞;利用微波把热量传到大气中,干扰敌军的通信及雷达系统……" 看着这份报告,五角大楼的将军们给伊斯特兰起了个绰号:"气象战教父"。

痴迷"呼风唤雨"
很明显,这种程度的龙卷风可以让一支陆军部队完全丧失战斗力。
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伊斯特兰,从小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科学天赋"。1956年,他考入麻省理工学院,专攻物理学。7年后,这个来自"牛仔之乡"的小伙子,又在哥伦比亚大学拿到了物理学博士学位,并随即被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聘为"Q机器项目"主管。尽管没有任何工作经验,4名助手也都是在校研究生,伊斯特兰还是让人惊叹地只用了3年时间,就捣鼓出一项碱土金属的提纯新技术。 消息不胫而走。不久,伊斯特兰被美国核能委员会"挖"走,出任可控热核研究项目主任,负责四个国家实验室的研究、协调工作。又过了一段时间,美国FUSION系统公司开出更高的价码,将他邀至麾下,命其出任公司首席技术官。上任不久,伊斯特兰便因发明紫外线灯而名闻全球…… 慢慢地,五角大楼注意上了伊斯特兰,特别是他那个"不起眼"的发明专利--地球大气层新式测量法。由于内容过于艰深,这项技术发明后鲜有人问津,就连伊斯特兰自己也没太在意。可有一天,五角大楼突然给他打来电话:"我们听说你发明了测量地球大气层的新方法,来跟我们一起工作吧,这项专利的最大用途只能是气象战。"于是,伊斯特兰征得他的雇主--"大西洋里克菲尔德公司"的同意,到五角大楼做起了兼职科学家,开始参与一个极度机密的计划--气象战计划。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在'大西洋里克菲尔德公司'任首席顾问,整天琢磨的只是如何有效开发阿拉斯加的天然气。那时候,我对气象战一无所知,更不清楚我的专利与气象战有什么联系。"谈起与气象战结缘的经历,伊斯特兰说,"通过五角大楼军官们的讲解,我才意识到,气象在战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伊斯特兰初进五角大楼之时,没有人敢向他透露美军的整个气象战计划,但他还是了解到,美军早就有了"呼风唤雨"的方案:上世纪60年代,美国在佛罗里达建立了"麦金莱气候实验室",专门研发气象武器,并在越南战争中投入使用。1977年,美军又为气象战的专项研究投入了280万美元。次年,联合国通过了禁止一切涉及环境与气候试验的法案,美国政府被迫于1979年中止了所有相关试验。 但伊斯特兰知道,实际上,20年来,美国从未停止对气象战的研究。 1994年6月,伊斯特兰供职的"大西洋里克菲尔德公司",将公司所有的专利技术及合同,转卖给了一家名为"E-系统
"的神秘公司。 没有人清楚"E-系统"的真正背景,人们只知道,这家公司专门与美国中央情报局、国防情报局做生意,年合同额高达18亿美元。 "E-系统"立即对伊斯特兰委以重任,让他全面主持"高频主动极光研究项目"(HAARP)计划。这个打着"和平研究"旗号的计划,实际上却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危险、最疯狂的武器研发计划之一,而且得到了美国空军和海军的大力资助。
"末日武器"的挑衅
美军"呼风唤雨"几十年 多场战争用气象武器
气象战,其实就是对局部天气施加人工影响,以便创造对己方有利、对敌方不利的战争条件,来赢得战争的胜利。
人工降水、人工造雾和消雾、人工防雷电、人工影响台风等,这些技术既可以作为民用,同时也是气象战中常用的手段。
在气象战的历史中,有规模地将人工影响局部天气技术用于战场,发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二战中有了较大发展。而美军钻研"呼风唤雨"术的气候实验室,迄今已有近50年的历史。
在二战期间,美军曾多次进行气象战。其中,一些美军机场经常因天气原因而雾气重重,战机难以起降作战。美军就在跑道上点火驱雾,成功地为战机起降作战提供了方便。
1943年9月,美国第五集团军用飞机播撒造雾剂,在意大利沃尔图诺河上制造了一条约为5000米长、1600米宽的雾层,成功地掩护了部队渡河。1946年11月,美国青年工程师谢菲尔和冯尼格特分别试验成功了人工降雨,为人工影响天气的研究开辟了新领域。
上世纪60年代初,长达10年的越战开始。1967年初,侵越美军为了阻止胡志明部队利用胡志明小道向南方游击队运送补给,秘密实施代号为"突眼"的气象战行动。美国空军第54气象侦察中队不时出动战机,在胡志明小道上空播散催云剂,人为造雨,导致一些地区洪灾发生,补给线上的一些桥梁被冲垮,许多路段遭淹。美军整个空中造雨工程一直进行了7年,耗资达2100多万美元,给越南游击队的后勤补给造成很大困难。
据美国《空军》杂志报道,在冷战结束以来的几次战争中,拥有世界最强全天候作战能力的美国空军大打气象战。海湾战争于1991年1月17日打响前,负责全球空中气象情报搜集的美国空军气象局向海湾地区派出了一支由500人组成的气象部队,成为最先部署海湾地区的美军部队之一。在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美国空军首次使用不受天气影响的新型卫星制导炸弹,获得很大成功。
在美军平时的训练中,同样利用气候实验室来制造"逼真"的场景。风雨雷雹、酷热和严寒等等,美国可以随时制造出不同的天气,为部队进行适应性训练提供条件。
国际公约已明令禁止;美仍搞最大型气象武器。
多年来,美军一直进行大气层作战研究。其中,在北太平洋的阿拉斯加地区,美军大力开发"高频主动式极光研究项目"(HAARP),试图利用高频电磁波束控制高层大气。美军称,这是国家反导系统的一部分,如果俄罗斯或其它国家洲际导弹空袭美国本土,就会在北极地区上空电离层遭到美军强大电磁波束拦截,电子制导系统就会因过热而烧毁,洲际导弹将无法继续飞行。美军声称,该项目符合国际有关规定,并非气象武器项目。
1975年,美苏开始就禁止改造气象用作军事作战问题进行谈判。1976年10月10日,联合国明确提出"禁止军事上或者任何其它敌对性利用环境改造"条约。1978年10月5日,该条约正式生效。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再次肯定禁止改造气象用于军事条约的内容及其意义。
然而,有美国物理学家认为,HAARP项目是世界上最大的电离层改造工程,也是世界上最大气象战武器,可以人为操控当地天气,破坏其它国家飞船和运载火箭的飞行,扰乱其它国家的通讯往来。俄罗斯《真理报》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虽然在联合国禁止研制气象武器条约上签字,但阿拉斯加美军电磁拦截工程明显是利用科学研究的幌子或者是以双重技术为掩护进行军事项目开发。
最重要的是,联合国条约并没有禁止改造气象为商用服务。多年来,美国一些公司一直进行改造气象的民用研究和试验。然而,一旦需要,民用气象改造成果随时可以转为军用。从1987年到1993年,美国公司在北达科他州进行了"造云项目"试验。1998年,美国气象协会承认,他们一直在进行闪电方面的研究。美国空军气象战研究小组顾问、菲利普斯实验室资深科学家巴恩斯认为,闪电可直接用于军事。其中,激光闪电棒可引发空中闪电,造成敌方战机或者洲际导弹等飞行器的破坏,有利于美军机载激光武器的开发。
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感叹说,技术使一切成为可能,气象改造技术可延长一个地区的干旱或暴风雨。
秘密研究核辐射雨
增强原子弹杀伤力
美军认为,在未来战争中,气象战仍将是重要的作战部分,随时可以影响战争的进程,甚至结局。一旦作战一方人为制造暴雨,对方地面装甲部队就可能无法行进,战机可能无法飞行,导致战局的扭转,一方就可能走向战败。美国政界一些人甚至认为,与其使用导弹等现代化武器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不如使用气象武器减少人员的伤亡。
据美国媒体披露,美国空军曾于冷战结束后拟订21世纪气象战规划,它就是"2025年全范围控制计划",企图设法通过气象战确保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处于领先地位的能力。1997年3月,巴恩斯在一次座谈会上透露说,空军的未来气象战规划认为,开发军事应用的气象控制系统的风险"极高",然而,"太空给予我们新的场所,技术给予我们新的机会",气象开发拥有"巨大的军事潜力",可以在前所未有的程度上控制战场。
据美国有关文件显示,美军曾有人提议使用原子弹进行气象战:在暴风雨催生系统或者云中引爆原子弹,以形成辐射雨,产生比正常核爆炸还要大的辐射污染区,对敌方造成更大范围的杀伤。

原理
人工影响天气之所以在某种情况下能够实现,是因为大气层中存在着巨大的能量和各种不稳定因素,如果掌握了这些不稳定因素的变化规律,在一定有利时机和条件下,通过人工催化等技术手段,对局部区域内大气中的物理过程施加影响,用较少的能量去"诱发"它们,就会发生巨大的能量转换,使天气向着人们预期的方向发展。

实际上,人工影响天气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催化剂选型、作业方法选择,到天气的监测预报,缺一不可,而且各项工作都要做到准确无误。即使是这样,在万里晴空的天气下,也很难做到人工降雨,对于一些系统性的强天气,比如大暴雨、大暴雪、台风等,人工影响天气的作用就显得微乎其微了。
作用
获取气象资料
气象雷达、气象卫星是最重要的现代探测手段,它与常规气象观测互为补充。天气雷达一般用于探测热带气旋,雷暴、飑线等强对流天气系统,以及实时监测与之相伴的暴雨、冰雹、龙卷风等灾害性天气的强度、位置和移动情况。气象卫星搭载了红外扫描只编劳辐射仪、微波辐射计、电子摄像机等多种遥感仪器,对地球及大气层实施被动式的遥感探测,来自能获得大范围连续的360百科气象要素。除上面所讲的探测手段外,人们还在飞机、远洋船舶上搭载气象观测仪器,获得非常规气象资料,弥补以初吗光连核频必包上探测手段的不足。在批先井战争条件下,敌方会最大限度地封锁气象情报,这时可用气象侦察飞机、无人驾驶的大负留众排附几能气探测遥感飞机、下投式探空仪和空投式自动气象站等手段来获取目标区的气象信息,甚至向目标区派遣气象小分队携带野战气象仪收集目标区的气象情报

军周觉错用简看事气象预报
人干法美们对气象预报一定十分熟悉,每天都要收听收看天气预报以决定我们的日常生活。但波药加逐相兰照军事气象保障中的气象预报与我们熟悉的面向公众气象预报相比,从保障对象、预报内容和预报精度都有很大区别。军事气象预报是军事气象保障的重要组成培息树移服需司讲神部分,现代军事行动是海陆空等多军种参加的联合作战,不同的武器装备,不同的作战任务、不同的作战样式,都有它最适合的气象条件,预报的内容和要求都有编穿很大不同。因此军事气象保障工作十分复杂,既要有保障某个军兵种独立作战的能力,又要有保障战区各军兵左种合同作战的能力。
特点
一是在一定天气条件下进行;二是在局部地区进行,影响相关的天气区;三是人 工作业必须接近有利天气区,这在双方交战状态张房措下会受到影响;四是多采用催化剂进行作业。

但据1981年4月1 日英国《卫报》报道,英国经过13年的秘密研究,突破了传统的施放催化剂影响局部天气的框框,从调节大气 基本结构的思路出发,通过人工调节对流层中静电屏蔽层的密度来决定气团的运动,从而实现对天气和气候的 控制。据称,它可以控制5000公里范围内的天气,而且成功率超过93%。
气象武器和气象战十分隐蔽,人工影响天气所造成的后果与自然天气变化浑然一体,难以分辨;而且在某时、某地对天气施加的影响效果,可能在几小时甚至几天以后在距作业区很远的地区才表现出来,人们很难发 现其与人工作业之间的联系满上状尔唱于计强减着。因此,气象战可在敌方毫无觉察界装老中达到战争目的。但气象武器也有不足之处,如 不能区阶保还采敌支镇片量月衡别对待攻击对象,参战人员和平民、交战国和中立国,有时但坐苗甚至连己方和友军部队的行动也会大受影响 。
类型
温程茶育室灯难大迅九压炸弹
温压炸弹是美国国防部降低防务威胁局在2最明负课孔行济斯罗002年10月组织海军、空军、能源部和工业界专家,利用两程个月时间突击研制的,并成功应用于阿富汗战场。温压炸弹爆炸时能产生持续的高温、高压,并大量消耗目标周围空气中的氧,打击洞穴和坑道目标效果显著。除去用温压炸弹打击洞穴、坑道和掩体等狭窄空间目标外,美国海军陆战队还计划利用便携式温压炸弹打击城市设施,包括建筑物和沟道等。
制寒武器
美军曾在距地面17公里的高空试验引爆一颗甲烷或二氧化碳炮弹等制寒武器,爆炸后的炮弹碎片遮蔽太阳,天气骤然变得异常寒冷,这足以将热带丛林中的敌人活活冻死。
高温武器
通过发射激光炮弹,使沙漠升温,空气上升,产生人造旋风,使敌人坦克在沙暴中无法行驶,最终不战自败;其钢制弹壳内装有易燃易爆的化学燃料,采用高分子聚合物粒状粉末,以便提高武器系统的威力和安全性;爆炸发生时会产生超压、高温等综合杀伤和破坏效应。这种炮弹既可用歼击机、直升机、火箭炮、大口径身管炮、近程导弹等投射,打击战役战术目标,又可用中远程弹道导弹、巡航导弹、远程作战飞机投射,打击战略目标。
热压气雾武器
2009年底,英军正研制一种利用热浪、压力和气雾打击目标的精确打击武器。这种武器运用的是先进的油气炸药原理。这种武器在撞击后弹体燃料会马上被点燃,从而产生大量的浓雾爆炸云团,通过热雾和压力摧毁建筑物内的目标,并且能够在很大范围内杀伤敌人,在目标区域内的敌人很快会被压力压死、气雾憋死。
云雾炮弹
这种炮弹又叫燃料空气炸药炮弹,通常使用环氧乙烷、氧化丙烯等液体炸药,将其装填在炮弹内,通过火箭炮或迫击炮发射到目标上空。第一代云雾炮弹属于子母型,即在母炮弹内装3枚子炮弹。每枚子炮弹装填数十公斤燃料空气炸药,并配有引信、雷管和伸展式探针传感器等。当母炮弹发射击到目标上空后,经过1~10秒钟的时间,引信引爆母炮弹,释放出挂有阻力伞的子炮弹,并缓缓地接近目标,在探针传感器的作用下,子炮弹在目标上空预定的高度进行第一次起爆,将液体炸药混合,形成直径约15米、高约2.4米的云雾,将附近的地面覆盖住,经过0.1秒的时间,子炮弹进行第二次引爆,使云雾发生大爆炸。云雾炮弹已经发展到第三代,其性能又有较大的提高,使用的范围也更加广泛。

人工消云、消雾武器
人工消云、消雾是指采用加热、加冷开播撒催化剂等方法,消除作战空域中的浓雾,以提高和改善空气中的能见度,保证已方目视观察、飞机起飞、着陆和舰艇航行等作战行动的安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军曾使用一种名为"斐多"的加热消雾装置,成功地保障了2500架次飞机在大雾中安全着陆。1968年,美军为保障空军飞机安全着陆,曾使用过人工消雾武器。
人工控制雷电
人工控制雷电,是指通过人工引雷、消雷的方法,使云中电荷中和、转移或提前释放,控制雷电的产生,以确保空中和地面军事行动的安全。人工控制雷电的方法有:利用对带电云团播撒冻结核,改变云体的动力学和微物理学过程,以影响雷电放电;采用播撒金属箔以增加云中电导率,使云中电场维持在雷电所需临界强度以下抑制雷电;人为触发雷电放电,使云体一小部分区域在限定的时间内放电。
太阳武器
这是一种利用太阳光来消灭敌方的武器。实际上利用太阳光作为武器,早被使用过。1994年,俄罗斯卫星曾在轨道上安放了一面镜片,镜片的反射光在夜间擦过地球,这说明如今的技术已经能够在4万米高空集中镜面反射光。据计算,聚集的热源中心温度可达数千度,可以毁灭地球上的一切。这种武器也很有可能出现在新世纪的战争中。
化学雨
化学雨武器是从早先的气象武器演变过来的一种新型武器,在海战中的作战效能尤为明显。它主要由碘化银、干冰、食盐等能使云层形成水滴,造成连续降雨的化学物质和能够造成人员伤亡或使武器装备加速老化的化学物质组成。该武器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永久性的,一类是暂时性的。永久性的化学雨武器主要用隐形飞机或其他无人飞行器运载,偷偷飞临敌国上空撒布,使敌军武器加速腐蚀,进而丧失作战能力;而暂时性的化学雨武器主要是使敌部队瞬间丧失抗击能力,它由高腐蚀性、高毒性、高酸性物质等组成。
海啸风暴
提起海啸,人们无不为之胆战心惊、毛骨悚然。自然界中,海啸是由风暴和地震所引起的。据有关材料记载,1965年夏天,美国在比基尼岛上进行的核试验激发了军事科学家们研制海啸武器的浓厚兴趣。那次核爆炸中,在距爆炸中心500米的海域突然掀起60米高的海浪,海浪在离开爆炸中心1500米之后,高度仍在15米以上。这一试验表明,未来的海啸武器如运用于海战,将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巨浪
对于军舰和海洋设施以及登陆作战来说,风浪是一种不可小视的重要因素,巨大的风浪常常导致舰毁人亡,军事设施毁坏。因此,利用风浪和海洋内部聚合能使大洋表层和深层产生海洋潜潮,从而造成敌海军舰艇、水下潜艇以及其他军事设施的倾颠和人员死亡。军事科学家认为,巨浪武器还可用于封锁海岸,达到遏制敌军舰出海进攻之目的。不过,到目前为止,真正引起巨浪的方法未问世,只是引发了一些小浪级的浪涛,这也算得上是巨浪武器运用成功的前兆。
现状
2010年国际公约禁止作战双方使用"气象武器",但一些国家一刻也没有停止夺取"制气象权"的竞争,其中美国等西方国家尤为活跃,在美军报告《天气-战斗力的倍增器:2025年拥有天气武器》中,明确将气象分析与技术列为重点发展的武器技术之一,并预测其作战力量有望于2025年在一个中等范围(小于200平方公里)内控制战场天气。

1998年,英国在沿西海岸向大气层输入电能,使对流层中的镁原子电离产生一个密度可变的静电屏蔽层,以控制气团的运动,从而尝试对半径5000公里范围内天气的人工控制。
据英国《焦点》月刊报道,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军收集、整编了全世界上千个机场的气象资料,并定期修正。美军先后投资进行过数十个秘密的气象研究项目,其中包括制造地震的"阿耳戈斯计划"、制造雷电的"天火计划"和在飓风周围实施人工降雨以改变风暴方向的"暴风雨计划"等。可以预见,人工影响战场天气技术会在未来战场中越来越多地得到应用,以人工影响天气为主的气象武器,必将是未来战争中的一枚"重要棋子"。
破坏力
虽然早在1977年,联合国就颁布《禁止将影响气候手段用于军事目的公约》,在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再次重申了禁止研发气象武器的规定,但是,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军事强国对于气象控制技术的研究始终未曾停滞。
首先,气象武器是体现总体战思想的战略性武器。1935年,德国将军和军事战略家鲁登道夫出版《总体战》一书,指出战争不是军事领域的一维对抗,而是延伸至经济、科技、文化及社会各领域的全维度对抗。气象武器通过制造各类自然灾害,造成敌对国家农业减产、交通瘫痪、能源供应中断、民众流离失所,进而引发深重的社会危机。有鉴于此,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就提出"气象控制比原子弹还重要"的观念。
其次,气象武器具有与核生化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匹敌的破坏能力。气象武器不再是能量转换的介质,而是扮演催化剂和倍增器的作用,通过释放较少的能量,激发自然界气象变化所蕴藏的巨大能量,形成类似"蝴蝶效应"的超强释放。就毁伤范围和破坏程度而言,气象武器较传统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有过之而无不及。
再次,气象武器使用隐蔽,导致受害国追责困难。气象攻击的实施是以自然界正常气象变化作为掩护,通过隐蔽的人工催化手段对局部范围内的气象变化过程施加影响,整个作用过程与自然的天气、地质变化浑然一体,且结果具有延迟性,往往需要在几天后才能够反映出来,这些都造成气象攻击过程难以察觉。气象武器的隐蔽性,为非战争状态下国家之间的对抗提供了新的手段。
基于以上三点优势,气象武器在未来战争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是可以预期的。然而,美军却对气象武器的军事应用前景持审慎的态度,并将拥有气象武器的时间表定到2025年。由此可见,从武器试验到制式化装备部队,气象武器还需要走过一段漫长的路程。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气象武器的不可控性。气象武器以自然环境为作用对象,它的不可控性同样也可能造成连锁性的自然灾害,甚至对全球范围的地质构造和物种结构产生难以修复的影响,从而给人类的生存安全构成严峻的威胁。
可以预见,为了避免出现新的"末日武器",国际社会应当以核武器作为前车之鉴,将全面禁止气象武器从条约落实到行动。
游戏
闪电风暴为红色警戒2中超级武器系列中的一种气象武器。

闪电风暴是建了天气控制仪之后可以发出的指定攻击,然后会看见天很暗,看别人的基地,几个闪电在毁他的建筑,威力极大。
其他相关
人工影响天气与气象战争
人工影响天气可实现增雨雪、防雹、消雨、消雾等活动,且具有威力大、隐蔽性强、耗费低、效率高等特点,有力的保障了国庆60周年庆典活动和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顺利进行。论述了人工影响天气与战争,列举了气象武器的类型,分析了气象武器现状和发展前景,阐述了气象战争发展史。对人工影响天气与未来战争进行探讨,指出发达国家正在积极试验研究气象战争并在局部战争中加以应用,必将是未来战争的重要"棋子"。近年来,冰雪、地震、干旱、暴雪、沙尘、洪涝等极端天气频发,一次次反常的气象灾害给人以惊醒,也引发了一些对"气象武器"的猜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