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范赵改弦海史稳濮阳人,四川大学历来自史学学士、复旦大学历史学硕士、四川大学历史360百科学博士。1996-2019年就职于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2019年起担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先后获得四断治致套种小川省第12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7年)、宝钢全国优秀教师奖(2007年度)、教育部第五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009乱黄就乡联年) 。
- 中文名称 王东杰
- 国籍 中国
- 民族 汉
- 毕业院校 四川大学、复旦大学
- 主要成就 2005年全国优秀百篇博士论文提名奖
简介
曾为本科生开设"史学概论"、"中华文化"等课程,现讲授"中国大学与人文:文献导读";为研究生开设"中国学术史专题研究"、"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专题研究"等课程。
研究方向:中国北吸亲近现代史、中国思想文化史
主持或参与科研项来自目:
1、 "二十世解永击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思想界关于统一的论争",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试头NCET-04-0876,反血林倍树业负责人(独立)
2、中国近代卷最标米批国语运动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号08BZS033,负责人(独立)
学术论著
专著
《国家与学术的地方互动:四川大学国立化进程(1925-193360百科9)》,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
《建立学界 陶铸国造作增夜跳服民:四川大学校长任鸿隽》,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年
《国中爱十银架血绍景众件义怀的"异乡":近代四川知呀的文化、社会与地方认率九清办款同》,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
王东杰 陈阳编:《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宋育仁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
论文与学术性书评
笑约接犯求触级轮整江热 1、《国学保新希效她别细阶致序存会和清季国粹运动南行实治氧危》,《四川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年第1期
2、《欧风美雨中的国学保存会》,《档案与史学》1999年第5期
3、《〈国粹学报〉与"古学复兴"》,《四川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年第5期;人大书报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00年第12期
保按 4、《国中的"异乡":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旅外川人认知中的全国与四川》,《历史研究》2002年第3期
5、《地方观念和国家观念的冲突与互助:1936年〈川行琐记〉风波》功满,《四川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 文摘》2004年第2期"论点摘要";人大书报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2004年第5期
6、《民国高等教育中的国家:四川大学国立化进程(1925?1939)》,《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
7、《"国家"的地方意义:20世纪20年代成都两所大学对"国立"名分与实利的竞争》,《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第5期
8、The "State" in Republican-era Higher Education: A Case Study of the "Nationalization" Process of Sichuan University (1925-1939),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Vol. XXV, No. 4, winter, 2004
9、《走价研研川行愿息货投向多元动态的思想史》,《历史研究》2005年第6期
10、《多元政治界收格局互动中的"学 术自由":民国时期四川大学史的启示》,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编:《蒙文通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文集》,北京:线装书局,200研5年12月

11、Conflict and mutual support between 样计著境决搞混图富木烟local consciousness and national consciousness disturbance on Chuanxing suoji in 1936,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Vol.1, No.3, (September, 2006),pp. 449-475
12、《走向多元动态的思想史--王泛森<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读后》 ,《历史研究》 2005年第6期。
13、《学术"中心"与"边缘"互动中的典范融合:四川大学历史学科的发展》,《四川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4期;(缩写本)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史研究室、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编:《一九一零年代的中国》,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第398-410页
14、《"反求诸己":晚清进化观与中国传统思想取向(1895-1905)》,王泛森主编:《中国近代思想的转型时期》,台北:联经出版公司,2007年,第315-351页;王铭铭主编:《中国人类学评论》第6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第1-29页
15、《一个女学生日记中的情感世界(1931-1934)》,《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第15期(2007年12月),第211-254页;(修改本)《校园里的"闺阁":一位成都女校学生日记中的情感世界(1931-1934)》,姜进、李德英主编:《近代中国城市与大众文化》,北京:新星出版社,2008年
16、《"乡神"的建构与重构:方志所见清代四川地区移民会馆崇祀中的地域认同》,《历史研究》2008年第2期,第98-118页
17、《以"明道"之眼观"求真"之学:"宋学"与任鸿隽对科学的认知》,《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第5期
18、《从文字变起:中西学战中的清季切音字运动》,《中山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19、《以"明道"之眼观"求真"之学:"宋学"与任鸿隽对科学的认知》,《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第5期;人大书报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08年第12期
20、《"故事"与"古史":贯通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疑古"和"释古"的一条道路》,《近代史研究》2009年第2期;人大书报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2009年第7期
21、《经史传统和中国"宇宙观"--关于思想史与人类学》,王铭铭主编:《中国人类学评论》第12辑,北京:世界图书公司,2009年,第152-159页
22、《口头表达与现代政治:清季民初社会变革中的"言语文化"》,《学术月刊》2009年第12期,第121-133页;人大书报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10年第4期
23、《一国两文:清季切音字运动中"国民"与"国粹"的紧张》,《学术月刊》2010年第8期第134-147页;第9期
24、《"声入心通":清末切音字运动和"国语统一"思潮的纠结》,《近代史研究》2010年第5期,第82-106页;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2011年第2期
25、《近代四川地方认同与学术自觉:清末民国的"蜀学"论》,《四川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1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2011年第6期
26、《清末官绅推行切音字的努力与成效》,《四川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27、《"价值"优先下的"事实"重建:清季民初新史家寻找中国历史"进化"的努力》 ,《近代史研究》 2012年第3期
28、 《多文明共生的中国与"多史叙述"之可能》,《学术月刊》2012年第6期
29、《"未来视野"与中国知识分子的"现代"焦虑》,《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30、《"文字起于声音":近代中国字拼音化思想对一个传统训诂理论的继承式颠覆》,《近代史研究》 2013年第4期
31、《解放汉语:白话文引发的语文论争与汉字拼音化运动论证策略的调整》,《四川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
32、《"返为自主国":汉语进步论与中国近代的文化认同、政治理想 》,《社会科学研究》2013年第6期
33、《多文明共生的中国与"多史叙述"之可能 》,《学术月刊》2013年第6期
34、《由文入史:从缪钺先生的学术看文辞修养对现代史学研究的"支援"作用》,《四川大学学报》2014年第6期
35、《官话、国语、普通话:中国近代标准语的"正名"与政治》,《学术月刊》2014年第2期
36、《"代表全国":20世纪上半叶的国语标准论争 》,《近代史研究》2014年第6期
37、《20世纪上半叶的国语标准论争 》,《文化纵横》2015年第3期
38、《"汉语是一种语言":中国现代国语运动与汉语"方言"的成立》,《学术月刊》2015年第11期
文化评论
1、《重写"思想史"》,《读书》2001年第1期,第115-122页
2、《被打量的中国人》,《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2001年8月23日第15版
3、《历史不是一个冠词》,《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2001年8月30日第15版
4、《"回到听讼现场"》,《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2002年7月4日第14版
5、《"启蒙者"的启蒙和"被启蒙者"的启蒙》,《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2002年8月22日第14版
6、《知通而后能知变》,《南方周末》2004年8月5日第D30版
7、《以"书"为中心的经学史研究》,《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2004年12月10日第14版
8、《跨界的历史》,《南方周末》2005年4月21日第D30版
9、《华夏边缘与"现代性":1929年的西番调查》,《读书》2005年第6期,第62-71页
10、《"误书亦妙"》,《读书》2006年第1期,第100-102页
11、《为台维干杯》,《南方周末》2008年9月第4期
12、《让"听不懂"的老师讲下去》,《南方周末》2008年8月21日
13、《书斋与课堂,冷暖相通》,《南方周末》 2008年10月30日
14、《"不发展"的权利》,《杂文选刊(下旬版) 》2009年11月21日
15、《花儿与少年》,《南方周末》2010年3月4日
16、《历史研究是算账?》,《南方周末》2010年5月27日
17、《大学校长该讲什么话》,《南方周末》2010年8月26日
18、《要看鸢飞鱼跃时》,《南方周末》2010年9月16日
19、《园丁、牧人与工程师》,《南方周末》2010年12月2日
20、《虽小道亦有可观》,《南方周末》2010年12月30日
21、《人人都懂,何以也能伟大》,《南方周末》2011年3月24日
22、《从造炸弹到建学界》,《南方周末》2011年4月28日
23、《一个中国,"多史"教育》,《南方周末》2011年9月1日
24、《兼听不同族群的故事》,《南方周末》2011年10月6日
25、《理解比怀疑更重要》,《杂文月刊(文摘版)》2012年4月16日
26、《换一束新的光芒召唤历史》,《读书》2015年8月15日
27、《永远站在弱者一边》,《东方早报上海书评》第402期,2016年10月16日
主要获奖
1、20来自05年全国优秀百篇博士论文提名奖
2、2007年井洲,专著《国家与学术的地方互动:四川大学国立化进程(1925-1939)》,四川省第12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3、2009年,360百科专著《国家与学术的地方互动:四川大学国立化进程(1925-1939)》,教育部第五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