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清代邮政邮票

2023-01-23 03:41:35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清代邮政邮票指清代海关试办邮政和国家邮政发行的邮票。从1878年发行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起至1911年辛亥革命前为止,清政府先后以"大清邮政局"、"大清国邮政局"、"大清国邮政"和"大清邮政"等铭记,共发行普通邮票、纪念邮票、欠资邮票、快信邮票以及限西藏贴用邮票共计27套真防也益更

  • 中文名称 清代邮政邮票
  • 年代 清代
  • 时间 1878
  • 对应 辛亥革命前为止

简介

  清普1 海关大龙邮票

  清普害革多汉天父整力际渐1.1大龙邮票(薄纸)

  清普1.2大龙邮票(阔边)

  清普1.3大龙邮票(厚纸)

  清普2 海关小龙邮票

  清普2.1小龙邮票(毛齿)

  清普2.2小龙邮票(光齿)

  清普3海关小龙小字改值邮票

  清普4海关小龙大字改值邮票

  清普5慈禧六十寿辰小字改值邮票

  清普6 慈禧六十寿辰大字长距改值邮票

  清普6.1初版慈禧六慢动科要十寿辰大字长距改值邮票

  清普6.2再版慈禧六十寿辰大字长距改值邮票

 硫另干际 清普7慈禧六十寿辰大字短距改值邮票

  清普7.1初版慈禧六十寿辰大字认常教短距改值邮票

  清普7.2再版慈禧六十寿辰大字短距改值邮

  清普8慈禧六来自十寿辰改版大字短距改值邮票

  清普9红印花改值邮票

  清普10日本版蟠龙360百科、跃鲤、飞雁邮票

  清管议官手察轴苦画晶江普11伦敦版蟠龙氢朝迫液该政良占害、跃鲤、飞雁邮票

  清普11.1伦敦版有水印蟠龙、跃鲤、飞雁邮票

  清普11.2伦敦版无水占秋手头左策不天查印蟠龙、跃鲤、飞雁邮票

  清纪1 慈禧寿辰纪念邮票

  清纪2 宣统纪念邮票

  清欠1 伦敦版蟠龙改作欠亲金势争资邮票

  清欠2 伦敦版第一次急宣欠资邮票

  清欠2伦敦版第二次欠资邮票

  清快1 一次快信邮票

  清快2 二次快信邮条提济载

  清快3三次快请题班式改款信邮票

  清快4四次快信邮票

  清快5五次快信邮票

  清快6六次快信邮票

  清快7七次快信邮票

  清藏1 限西藏贴用邮票

  伦敦版蟠龙对剖

  1.福州对剖票

  2.重庆对剖票

  3.长沙对剖票

发行历史

段留序办乐友画  清代末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秋查呢械刻无厂邮政和邮票事务,不论海关试办还是大清邮政官局,实际上一直由把持中国海关的一批外国人所每其另每走实破心策划、操办和经营井侵几绍。但清代邮票在设计风格上连宗体洲临方鲜接整植建还是力求体现中国文化的特色。制版印刷方面认真精细,质量较高。多套邮票采用雕刻以至双色套印技术,使用特制的水印纸印刷,均有效地防止了邮票的伪蒸称它条纪货千正景造仿制。同时,有些铁护杀该负斤位步洋员利用职权之便,在监印和加盖改值邮票时故意制造了一系列人为的错异变体,如所谓"红印花八宝"、万寿票的"四复八倒"和日本石印蟠龙五角异色票等。

  1896年3月20日,清光绪帝批准正式开办国家邮政,把邮政从海关内分离出来。

  在海关兼办邮政时期所发行的邮票,面值是以银两计算,清代国家邮政开办以后,恰逢清政府币制改革,把原按海关白银(关平银)计算的两、分、钱、厘、毫改为银元制,以元、角、分计算。当时规定银一两合银元一元六角或制钱一千六百文。

  1897年1月,大清国家邮政开始发行使用新面值的邮票。在筹印新的邮票的同时,将库存"海关小龙"邮票、"万寿"纪念邮票及红色印花税票加盖暂作"洋银"(注一)面值。

  在最初加盖时,阿拉伯文数字是相当于小五号的字,这样加盖出来的邮票,通称"小字"改值邮票,如"小龙加小字"、"万寿加小字"。因"小字"不够明显,后来将阿拉伯文数字改为相当于五号的字,通称"大字"改值邮票,如"小龙加大字"、"万寿加大字""小龙加小字"与"小龙加大字"邮票。

  "小龙加小字"改值邮票是比较常见的。由上海海关造册处承盖,黑字。版模高17毫米,英文面值数字在汉文面值以下,相距2.5毫米。被加盖票均为"海关小龙"光齿11专度,从未见有毛齿111/2度票。

  约1896年底至次年2月发行。

  1981年10月,在北京举行的"日本集邮家水原明窗先生中国邮票藏品展览"会上,除展出"北海票"一套外,还有"北海票"5分全张一枚,全张40枚,分两格,每格横4枚直5枚。

  "万寿加大字长距"与"万寿加大字短距"邮票

  "万寿加大字"邮票分两次发行。

  1897年2月发行者为"万寿加大字长距"邮票,所以称之为"长距"是指汉文"暂作洋银XX"与阿拉伯数字相距2.5毫米者。

  同年5月上旬发行者为"万寿加大字短距"邮票,所以称之为"短距"是指汉文"暂作洋银XX"与阿拉伯数字相距5毫米者。

具体描述

  "小诗沉脚他信具守龙加大字"改值邮周机甚迅酸票是我国早期邮票里较为少见来自的;它的产生原因,集邮界有这样一种说法:用来加间我盖的"海关小龙"邮票,除一部分是邮政当局库存的外,多数是由各地邮局退交回来的。广东省南端北海县(现属广西省)距上海路程遥远,曾故族当退回的邮票到达时,已在1897年3月以后,这时已经改用"大字"加盖改值了。这批在"海关小龙"邮票上加盖"大字"者,由于原票是来自北海县,因此360百科俗称"北海票"。这种说法来源于棉加义,他曾说:"北海为1896年时分局最远者,故迟至1897年3月之后,始形胶难顶油经实支将所存之票寄回上海加盖,其时加盖'小字'及'大字'长距之时期均过,故付诸第三期之短距离加盖,此票加盖后,并无一枚寄回北海,且未在他处使用,市上所见用过之品,均为请求销印者。"不过,棉加义所说是否可靠,多年来被许多邮学家怀疑,首先加盖用的原票是不是来自北海县,没有确切的证据;其次按他的说法,"北海票"似乎未正式发行,但是周今觉藏有一个由芜湖寄味间烧选往德国的实寄封,上面贴着全套"北海票",邮戳日期为1898年2二代月。德铿曾说:"由芜湖寄往德国的实寄封秋称胡含是我经手办的,共两件,一件请作松衣甲担心矛农每友人寄还给我,藏在我的究发钢金念扬流防片邮集中,还有一件后来落在周今觉先生处。"他又说过:"'北海票'原票实在与北海没有关系,完全是费拉尔弄的玄虚而已,棉加义对邮票并无特殊兴趣,因此他所说的不一定十分可靠。"还说过:"'北海票'是费拉尔有意加盖的,并曾贵因争放寄到汕头和北海两地的邮局,请求销印。"德铿这段话说刘是出了"北海票"产生的又一个原因,但是确切与否,仍然有待证实。

  所见过的销印"北海票",均为北海和上海两地的邮戳,尚未见过汕头或其他地方邮戳销印者。经前人研究,用北海邮局大圆形邮戳销印的"北海票",也并非把"北海票"寄到那里去销印的,因为大圆形邮戳是从1897年5月起才开始发交各处邮局使用的,所以销印"北海票"是在上海,趁大圆形邮戳未发出之前干的。

  关于"北海票"的发行数量,在邮学界也争论多年,周今觉所编的《华邮图鉴》中引用了《P,J、G、马准世百攻刑形实沙曾皇B》邮刊的记载,为每种带钢死皇还部宽织一千枚(此数字的来源待考)。棉加义的记录为1分票109枚、2分票54枚、5分票159枚,这些数字与井旧应怕木学做某解谓护现存数量不符,已知的2分票存在数量早就超过5查带染印改巴4枚。假定每种都是-千枚。棉反烟带率交加义的记录也正确,有可能棉氏数字是邮局的实际出着石众排售数量,其余则被私人所垄断,那么就应该出现5分票最少,2分票最多的局面。然而,后来集邮界的情况恰恰相反,5分票易得,2分票却较少,由此看来"北海票"的发行数量,三种面值肯定不同,估计5分票最多。"北海票"的确切发行数量有待进一步考证。

  "北海票"的加盖字为黑色,版模高度"暂作洋银壹分"者为16.5毫米。"暂作洋银贰分"和"暂作洋银伍分"两种为15.5毫米。阿拉伯文面值数字与汉文面值数字相距1.5毫米。全套三枚:1分洋银盖于1分银票2分洋银盖于3分银票、5分洋票盖于5分银票。

  "万寿加大字长距产邮票加盖是,"万寿"小型票全张240枚。加盖全张是80枚,四格平列,每格横4枚直5枚;"万寿"大型票的加盖全张是50枚,后印的"上海版万寿"邮票面值九分银一种也没有对倒情况,不必再裁下一行。先盖小型票,后盖大型票。加盖字黑色。

  这次"大字"加盖以"上海版万寿"邮票为主,但远道邮局迟送上海造册处的"日本版万寿"邮票也同时一并加盖,只是数量很少,其中以面值12分银"暂作洋银1角"一种新票尤为罕见。

  "万寿加大字长距"邮票,原票分"上海版"与"日本版"两种。全套各九枚:1/2分洋银盖于3分银票、1分洋银盖子1分银票、2分洋银盖于2分银票、4分洋银盖于4分银票、5分洋银盖于5分银票、8分洋银盖于6分银票、1角洋银盖于9分银票、1角洋银盖于12分银票、3角洋银盖于24分银票。

  "万寿加大字短距"邮票也分两种,盖于"日本版万寿"邮票上者,全套九枚,面值与"长距"票相同,盖于"上海版万寿"邮票上者,全套八枚,缺8分洋银盖于6分银票一种。注一:清代银元是从墨西哥、西班牙传入的,故通称"洋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