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让·亨利·杜南

2023-02-08 03:23:16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让·亨利·杜南(法语:Jean Henri Dunant,1828年5月8日-1910年10月30日),瑞士商人和人道主义者,红十字会创办人,来自后人尊称他为"红十字会之360百科父"。1859年于出差途中目睹了索尔弗利诺战役的后果,后在自己的著作《索尔弗利诺回忆录》中记录了这段经历,书中的设想最终促成了1863年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直创必怎检自慢活会创立。1864年的《统同大提防英做日内瓦公约》也是以杜南的思想为基础。1901年他和法国人弗雷德里克·帕西获得了首届诺贝尔和平奖。1910年10月30日逝世。

  • 姓名: 让·亨利·杜南
  • 外文名: Jean Henri Dunant
  • 别名: 亨利·杜南
  • 国籍: 瑞士
  • 出生日期: 1828年5月8日

人物简介

若燃  亨利·杜南 (Henry Dunant) 于1828来自年5月8日出生于瑞士日内瓦,是一位议员的儿子。从小受人道主义思想的熏陶,十分关心老弱病360百科残和社会底层的穷苦人。1859年6月,这位年青的银行家偶经意大利北方的索弗利诺镇,恰逢拿破仑三世指挥的法兰西-撒丁岛联军与奥地利军队战斗的最损画室量亮剧件后阶段,他亲眼目睹尸横遍野的战场上,无数的伤员在不停地呻吟、叫喊。由于缺少医护人员,大部结教分伤兵得不到应有的护理。 富有同州察良婷离皮曾情心的杜南为这种惨象所震惊。他立即到镇上动员和组织居民救护这些伤兵。186长请规旧并2年11月,杜南把这次亲身经历写成《索弗利诺的回忆》一书,在日内瓦发表。他在书中强烈呼吁人类不要战争,在战时有必要不分你我,向敌对双方派出救护团体。1863年2月,由他发起在瑞士日内呢动瓦成立了一个伤兵救护国际委员绝土坏林医香铁取紧区会,即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同年1附清过准爱象站介0月,欧洲16国的代表在日内瓦举行国际会议,决定在各国成立红十字组织。为表示对杜南和他的祖国的敬意,会议决定以瑞士国旗图案红底白十字相反的颜色与图案--白底红十字作为红十字会的通用标志。

  1864年8月,红十字会在日内瓦再次举行会议,签署了第一个《训临乎司志元富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境遇之日内瓦公约》,即红十字会公约。从此,红十字会正式得到国际公约的承认和保护。由于宗教和历史等原因,一些伊斯兰国家类似的组织采用红新月或红狮和太阳作为标志。

  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都是同一性质的志短非裂愿的救护、救济团体,在世界上被认为是一个超越国界、超越时空的非政治、非宗教的人道主义团体。初创时旨在在战时照顾伤员,后成为一般地预防灾难、救菜组装少爱济难民的机构。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成立了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在国际上,它们的联合组最逐它织是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协会。

  亨利·杜南开创的红十字事业为人类和平与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然而他却为此耗尽了自己的资财,沦为老人济贫院的病人。1896年当人们在济贫院发现他,并了解他是国际红十字组织奠基者的身世后,人们把世界上最崇高的荣誉赐予这位慈爱的老人。1901年他获得了首次颁发的诺贝尔和么青跟妒演站游素信脱运平奖。1910年10月30日杜南离开了人世。

红十字会

  红十字运动起源于战场救护。瑞士人亨利·杜南是红十字运动的创始人。

帮率创志不念维赵台情系  1859年6月24日,亨利·杜南途经意大利北部小镇索尔,弗利诺正赶让口雷错包黑钢积上法国、撒丁国联军与奥地利军之间的一场战役。战场上尸横遍野,死伤让眼环害杨些师验场者达4万多人。杜南立即组织当地居民抢救伤兵、掩埋尸体……。

  战争结束后,亨利·杜南写下了《索尔弗利诺的回忆》。在书中他描绘了战争的悲惨情景及想对伤员进行救援但又力不从心的遗憾和不安。他在书中提出两项重要建议:一是在各国成立伤兵救护组织;二是召开一次国际会议,研究制定保护伤兵和伤兵救护组织权益的国际公约。杜南用热情和人道精神震憾了人们的心灵,在欧洲赢得了广泛的共鸣。

  瑞士的日内瓦公共福利会选出了以亨利·杜南等五人组成筹备组。1863年2月17日,委员们在日内瓦召开了首次会议,由此"五人委员会"(即后来的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前身)成立了。

  杜南把钱和时间都用到了他的事业中,跋山涉水获得大多数欧洲各国政府的赞同。1863年10月26日至29日在日内瓦召开了有16个国家30位代表参加的会议,宣布成立"日内瓦委员会",通过了一些决议。1864年8月8日至22日,在第二次会议上有12个国家签署了《1864年8月22日关于改善战地陆军伤者境遇之日内瓦公约》(又称《日内瓦第一公约》),同意保证卫生人员中立,加快物资的使用,并通过特殊标志----白底红十字,正式承认国际红十字会。1867年在巴黎召开了第一届国际红十字大会,1880年"日内瓦委员会"更名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平经历

  3.1早期经历

  杜南在1828年5月8日出生在一个日内瓦的加尔文派家庭,他的父亲Jean-JacquesDunant和母亲AntoinetteDunant-Colladon都是生意人,他是长子。他的家人都是非常虔诚的基督教徒,这对他有重大影响,在生活中,他的父母都极力强调做人的价值,他的父亲积极帮助孤儿和被释放的罪犯,而他的母亲则帮助病人和穷人。

  杜南成年后亦信奉基督教,他18岁时加入了日内瓦的来自社会慈善机构。次年,与朋友攻指病采论一起,创立了"星期四协会",一名青年男子说,他们经常开会研究圣经和帮助穷人,他花了很多空闲时间从事监狱探句随访和社会工作。

  1852年11月30日,他创建了"日内瓦基督教青年会",三年360百科后,他参加了在巴黎的会议,专门讨论成立国际组织。

  1849年,21岁时,杜南因为糟糕的成绩被迫离开学院,他去了一家典当行当学徒。圆满结束学徒生涯后,他进入了一家银行成为一名雇员。 游历了北非与西西里,这给他带来了一些财富与企业经营的经验。

  3.2阿介于把布冲村改尔及利亚

  1853年,杜南去了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和西西里,对转让和倒闭的公司,他尽量"收购"。 为了取得土地与水权,他前往意大利北部的伦巴底,打算直接向正在当地率军打仗的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提出申请计划。尽管缺乏经验,但他成功地完成了任务。灵感来自旅行,他写下了第一本书,叙述了在突尼斯的经历,出版于1858年。

  3.3苏法利诺战役

  在1859年6月24日,杜南途经苏法利诺,正好遇上法国、萨丁尼亚联军正在对奥地利作战,双方死伤惨重,战场上都是无人照顾的伤兵。迪南先生亲眼目睹该惨状值齐高丰判尽介鲁担氢,为伤兵乏人照顾、辗转致死而感到震憾。因此他自愿地组织一支平民队伍,在近四万具尸体中抢救伤患,为无数受伤士兵在战场上无人给予基本医疗,并且自费购买必要的物资。

  3.4创立红十字会

  1859年7月初杜南回到了日内瓦的途后,杜南决款倍定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一本名为执边正封高么手良原UnSouvenirdeS情花殖史通陈olferino(《术证商贵整然苏法利诺回忆录》,1862朝蛋乙久年11月8日出版)的书。当中建议设立一个民间中立较快法刑官的救援组织,以便在般院话让工洋新团慢合某战争发生时,能及时救助在战场上受伤的伤兵。出版后,迪南二友元牛比谁绝宜怎周游欧洲各国来推展他的想法,他的提议得到了法国大专代阳材民钟土草作家雨果的声援,甚至连拿破仑三世都赞同他。后来日内瓦公共福利协会主席古斯塔·莫瓦尼埃(Gustave Moynier)注意到了这运相报席破曾以防本书,并在1863年2月9日的会议中提出来讨论。随后他们组织了包括杜况境失南与莫瓦尼埃在内的五人小组鸡待轻来开始进行研究杜南的构想的可行性。

  在1863年10月,14个国家参加了由委员会在日内瓦组织的会议,以讨论如何照顾受伤的士兵。但由于因为莫瓦尼埃对削弱他的领导地位所作的"努力",这时的杜南只是一位挂名的领导人。一年后,由瑞士议会组织的外交会议促成了有12个国家签署的第一个《日内瓦公约》。这次杜南也仅负责安排与会者的食宿问题。

  依几括在1864年有12个国家签署了该文件,成为国际红十字会和首个日内瓦公约的基础。

  3.5被遗忘的时期

  迪南后来都在忙着红十字会与其它的人道救护事业,还推广成立类似世界图书馆的机构,因此没空管理自己的企业,而且最后那个水权也没拿到,因此在1867年宣告破产。由於他的公司牵涉太多人,此后他在日内瓦已经没有朋友,甚至连莫瓦尼埃都在想尽办法抢取迪南应得的名利。

  在1867年3月,他离开家乡日内瓦,并说在有生之年将不会返回。

  在1867年8月25日,他辞去秘书长,并于9月8日完全脱离委员会。在1864年就成为委员会主席的莫瓦尼埃对杜南的被驱逐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1868年2月,杜南的母亲去世。他同时被"日内瓦基督教青年会"开除。

  移居巴黎后杜南过着清贫的生活,却仍继续推行自己的人道主义思想和计划。在普法战争(1870至1871年)期间,他创立了共同救济协会,不久后又创建秩序和文明共同联盟。他认为应当讨论裁军问题,并搭建一个国际法庭来调解国际冲突。后来,他又为建立一个世界图书馆而努力,该想法在将来的项目中得到反映,例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在继续推行和宣传他的想法过程中,他进一步忽略了自己的个人状况与收入,致使税务增加,并被熟人和朋友躲避。尽管他被奥地利、荷兰、瑞典、普鲁士和西班牙的国家红十字会任命为荣誉会员,却几乎被红十字运动的官方发展所遗忘,即使该运动正迅速扩展到新的国家。

  他生活在贫困中,在1874年和1886年之间,他去了很多地方,包括斯图加特、罗马、科孚岛、巴塞尔和卡尔斯鲁厄。在斯图加特时他认识了图宾根大学学生鲁道夫·米勒,后来与他建立了密切的友谊。

  1881年,与斯图加特的朋友们一起,他首次到瑞士的度假村海登。

  1887年在伦敦生活期间,他开始每月收到一些远亲的资助。这使他的日常生活有所保证,同年7月,他搬到了海登,并在那里度过余生。

  1892年4月30日起,他住在由HermannAltherr医生主持的医院兼疗养院里。

  他在海登认识了青年教师威廉Sonderegger和他的妻子苏珊娜,他们鼓励他纪录自己的生活经历。Sonderegger的夫人创办了一个海登红十字会分会,杜南于1890年成为其名誉主席。

  3.6重新得到公众关注

  1895年9月,圣加仑《东部瑞士人》报主编GeorgBaumberger撰写了一篇文章记述一个月前在海登遇到的这位国际红十字会创始人。这篇名为"HenriDunant,thefounderoftheRedCross"(亨利·杜南,红十字会创办人)的文章见报后被欧洲各国报刊不断转载,引起轰动,他重新得到人们的重视与支持。他获得了瑞士Binet-Fendt奖和天主教教宗利奥十三世写来的信。由于来自沙皇寡妇玛丽亚·费奥多萝芙娜的支持及其它捐助,他的财务状况得到大大改善。 1897年,当时在斯图加特担任教师的鲁道夫·米勒写了一本关于红十字会起源的书,对官方记述作出更改以强调杜南所起的作用。该书还附上了《苏法利诺回忆录》。杜南开始与贝尔塔·冯·苏特纳通信,并撰写大量文章与著作。他尤其积极撰写女权文章,1897年还帮助仅在布鲁塞尔有过短暂活动的"绿十字"女性组织。

  1901年,他和弗雷德里克·帕西(国际和平联盟和各国议会联盟创办人)同获首届诺贝尔和平奖。关於其得奖有些争议,红十字会的创始来自杜南,可是他竟然被遗忘了。有些人建议他应取医学奖,因为那是红十字会的基本贡献。虽然晚期的杜南很贫穷,但他是他一直没有动用诺贝尔奖所提供的奖金,最后他把大部分的奖金捐给了挪威与瑞士的慈善事业。

人物逝世

  1910年10月30日晚上10时,迪南因病逝世。死后依其遗愿火葬,将骨灰埋在苏黎世;没有人送葬,更别说是葬礼。他的墓碑上没有墓志铭,只有一幅大理石浮雕:一个救护者跪在一个垂死之人的旁边,喂着他生命的甘露。 1935年,他们的儿子勒内出版了一本杜南写给他父亲的书信汇编集。

  1948年,也就是迪南逝世之后38年,国际红十字协会理事会决定把5月8日,也就是亨利·迪南先生的生日,定为"世界红十字日"。迪南在海登的时期与Susanna结婚,育有一子René。

人物陵墓

  杜南晚年贫病交加,就一直住在疗养院。日内瓦公约和红十字会的发起人让·亨利·杜南1910年10月30日逝世于海登,时年82岁。他在遗嘱中决定把他遗产的大部分捐赠给挪威和瑞士两国的慈善团体。他的骨灰盒被安葬在苏黎世的一处公墓里,确切地点不为人所知死后依其遗愿火葬,将骨灰埋在苏黎世;没有人送葬,更别说是葬礼。他的墓碑上没有墓志铭,只有一幅大理石浮雕:一个救护者跪在一个垂死之人的旁边,喂著他生命的甘露。1948年,也就是杜南逝世之后38年,国际红十字协会理事会决定把5月8日,也就是亨利·杜南先生的生日,定为"世界红十字日"。

获得荣誉

  6.1诺贝尔和平奖

  1901年,他和弗雷德里克·帕西(国际和平联盟和各国议会联盟创办人)同获首届诺贝尔和平奖。关于其得奖有些争议,但本着诺贝尔本人将奖项发给个人的遗愿,最终杜南得以获奖。在诺贝尔委员会上支持杜南的挪威军医HansDaae成功将杜南的10.4万瑞士法朗奖金存在挪威银行,以避免被杜南的债主拿去。在杜南的余生中,他一直没有动用这笔奖金,最后他把大部分的奖金捐给了挪威与瑞士的慈善事业。

  6.2名誉博士学位

  在1903年,杜南在海德堡大学医学院获得名誉博士学位。

  6.3世界红十字日

  为了表示对迪南本人的敬意并表彰东道国瑞士对会议所做的贡献,代表们一致同意,以瑞士的国旗为标志,只是颜色改为相反的白底中间一个红十字,并定名为"国际红十字会"。

  1948年,也就是杜南逝世之后38年,国际红十字协会理事会决定把5月8日,也就是亨利·杜南先生的生日,定为"世界红十字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