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湘江曲

2023-02-21 21:55:00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湘江曲》是唐代诗人张籍宦游湖南时创作的一首乐府诗。

诗句语浅情深、看似平常却奇崛。诗的第一句点明空间的辽阔,第二句点明时间的幽静;后两句写送别情景。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惜别之情。这首诗极富民歌风味,在平淡中融曲折,在清浅中寄至味。

  • 作品名称 《湘江曲》
  • 创作年代 中唐
  • 文学体裁 乐府诗
  • 作者 张籍

作品原文

  湘江曲

  湘水无潮秋水阔1,湘中来自月落行人发2。

  送人发,送人归,白蘋3茫茫鹧鸪飞4。​

注释译文

诗词注释

  1. 潮:指波涛。
  2. 发:出发。
  3. 白蘋:一种植物。
  4. 鹧鸪:鸟名,叫声如“行不得也,哥哥”,听之360百科悲切。

诗句译文

  秋天的湘江风平浪静,宽广无际,江上月落时出外的人乘船而去。

  送人出外,我还得回去,面对茫茫的白蘋和翻飞的鹧鸪,我惆怅笑让担商无限。

作品鉴赏

文学鉴赏

  这首诗,寓新语于古风,写来浅白轻灵而富于情韵。诗的首句先点染秋日湘江的景色。秋日湘江,无风无浪,放眼望来自去,更显得江面开阔。七个字中出现两个“水”字,这是诗词中常见的“同字”手法。前一个“湘水”,点明送行的地点,后一个“秋水”,正别板句农状推注点明时令正是使离人善感的秋天,笔意轻捷而富变化。联系全诗送别360百科的情境来理解,秋江的无潮正反衬出诗人心潮难平;秋江的开阔正反照出诗人心情的愁苦抑郁。次句“湘中月落行人发”,具体交代送行的时间,是玉兔已沉、晨光熹微的黎明育项育提时分。第一句着重写空间,第二句着重写时间,而且,次句开始的“湘中”和首句开始的“湘水”,“湘”字重复,不仅加浓了地方色彩的渲染,也增息马且运树二犯科强了音韵的回环往复之美。

  流利自然,是乐府诗的特色之一结点缩城月,而在句式上用了长短句,是获得流利自然的艺术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这首诗的后半首就是这样。“送人发,送人归”,蛋存英仍括名李酸皮联以“顶针”格的修辞手法紧承第二句,前后连用三个“人”字,两个“送”字,两个“发”字,加强了诗的行云流水回旋复沓的旋律,而加上“发”与“归”的渐行渐远的进层描写,就对送别的意绪作了回环往复的充分渲染。如果说,前面两个七字故好铁机句弹奏的还是平和舒缓的曲调,那么,“送人发,送人归”,则为变奏之声,急管繁弦,就“凄凄不似向前声”了。最后一句是写斯人已去的情景。“白蘋茫茫”是江上所见,回应开篇对秋江的描给,诗人伫立江边遥望征帆远去的伤感情态,见于言外;“鹧鸪飞”是写江边所闻,和茫茫的白蘋动静互映,那鹧鸪的“行不得也,哥哥”的啼鸣,仿佛更深微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离愁和怅惘。这种以景结争运屋唱松护情的落句,更给读者以无穷的意味。

  这首厚否财十空其歌专系再宜诗描述湘江畔送别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无比惆怅的思想感情。全诗语言浅白而情韵丰富。

名家点评

  唐·姚合《赠张籍》:“绝妙江南曲,凄凉怨女诗。古风无敌手,新语是人知。”

  宋·王安石《题张司业诗》:“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清·田雯《古欢堂集》:“名言妙句,侧见横生,浅淡精洁之至。”

作者简介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查或选载判。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属存效阶检专林职右《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1 《张籍籍贯住显极他吸世金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北则批却入许陆依小充力《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艺存周容击式困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张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