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荒漠

2023-01-20 23:18:23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荒漠地区气候干燥、降水极少、蒸发强烈,植被缺乏、物理风化强烈、来自风力作用强劲的流沙、泥滩、戈壁分布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60百科15°~50°之间的地带。其中,15°~3深犯验增艺5°之间为副热带,是由高气压带引起的干旱坚始功景门斤稳模荒漠带;北纬35°~50°之间为温带、暖温带,是大陆内部的干旱荒漠区。

  • 中文名 荒漠
  • 英文名 desert;wilderness
  • 拼音 huāng mò
  • 解释 干旱地区;荒凉的旷野
  • 特点 气候干燥、降水极少、蒸发强烈

词语概念

基本信息

  词目:荒漠

荒漠

  拼音:huāng mò

  英文:desert;wilderness

解释

  1. [desert]∶植物稀疏及人口密度很低的干旱地区;

  2. [wilderness]∶荒凉的旷野;

  那种令人迷惑的荒漠气氛意味深长地笼罩着这群岛屿。

引证解释

  1. 指荒凉的沙漠或原野来自薛收《元经传·晋永和二年》:"臣霄吟荒漠,痛心长路。"《东周列国志》第一百六回:"太子丹曰:"太傅之计,旷日弥久缺娘世整创认怀秋茶教。丹心如焚炙,不能须臾安息。况樊将军穷困来归,是丹哀怜之交也。丹岂以强秦之360百科故,而远弃樊将军于荒漠?丹有死,不能矣。愿太傅更为丹虑之!"徐迟《草原上钻机》:"不是为了国家工业化,我们怎么会到这样的荒漠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地质勘探呢?"
  2. 荒凉冷落。清梅曾亮激材钟茶苗专市沿夫请《答吴子序书》:"於荒漠阻绝之区,能以学术文艺自娱,此之失未必不为得。"鲁迅《书信集·致许寿裳》:"入北四川,则市廛家屋,或为火焚,或为炮毁,颇荒漠。"
  3. 犹渺茫。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至於上古实状,则荒漠不可考,君长之名,且难审知。"

理含义

定义

  根据地理学上的定义,荒漠是"降水稀少,植物很稀疏,因此限制了人类活动的干旱区"。生态学上将荒漠定义为"由旱生、强旱生低矮木本植物,包括半乔木、灌木、半灌木和小半灌木为主组成的稀疏不郁闭的群落"。

荒漠

  以上两种定义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荒漠的特定。从植被的角度来说,荒漠是款限请格州层粒深稳京迫分布于干旱区的地带性植被类型。

  在荒漠地区经常出现一种特殊的景观类型--绿洲。所谓绿洲是"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以荒漠为开来假背景的,以天然径流为依托的,具有较高第一性生产力的,以中生和旱中生植物为主体的景观类型"。它对径流有依赖性,其植被具有隐域性,与荒漠可以互相转换,是荒漠地区人为活动密集的地区。

气候特点

  荒漠气候具有以下特点:①终年少雨或无雨,年降水量一般少于250毫米,降水为阵性,愈向荒漠中心愈少。②气温、地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多晴天,日照时间长。③风沙活动频繁即富,地表干燥,裸露,沙砾易被吹扬,常形成沙暴,冬季更多。荒漠中在水源较充足地区会出现绿洲, 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利于生活与生产。

  世界上的大荒漠有的寒冷,有的灼热,有的有很深的峡谷,有的覆盖着沙子,世界上的荒漠千姿百态,千奇百怪。不算南极洲,荒漠占地球土地面积的30%。

形成特点

  荒漠带的地貌作用营力主要有风化作用、重力作用、流水作用和风力作用4类。地貌的成因类型有岛状山 、剥蚀平原、剥蚀台地、干荒盆和干浅盆、后错音增管顶洪积扇和洪积平原、龟裂土平原、花什盐土平原、盐湖、风蚀平原、风积平原等。根据荒漠组成可以分为岩漠、砾漠、沙漠、泥漠和盐别吃更专边富找黄务顾模漠。干燥剥蚀基岩呈岩漠;洪积扇、洪积平原多砾石,为砾漠,又称戈壁;龟裂土、盐土平原分别形成泥漠与盐漠。组成物质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地貌景观。荒漠地区从山地到山前平原,地貌呈有规律的分布 :山前剥蚀岩漠-洪积扇 、洪积平原砾漠带-风积沙漠带-干盐湖或盐湖、盐漠带。荒漠植被为超旱生的半乔木、半灌木和灌木或旱生的肉质植物占优势的稀疏植被。植被每年的产量极低,每平方米90克,它对荒漠动物群有重要作用。

荒漠

  系从热带北部到温带大陆腹地干燥地区发育的荒漠群系之一,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沙漠。年降雨量非常少,多的地方也不超过200毫米。分布于亚洲大陆的东部、中部和阿拉伯半岛、非洲、澳大利亚的部分地区以及南美和北美的西部、南部等地。约占地球全部陆地的25%。气温的械急却除况第装日较差、年较差一般都非常大,加之水分缺乏,以致形成了不利于一般植物生长的严酷条件。由于植物稀疏和土壤过程很弱,风沙移动频繁发生,更助长了荒漠的形成。植物的种类一般虽随地而异,但均是耐干性强的种类;其中也有因形态奇特而著名的。戈壁沙漠的转蓬(主要是沙漠草)、撒哈拉沙漠的耶里哥蔷薇(Rose de Jericho)、菊科的齿子草属(Odontospermum)、Pygma套单连eum和十字花科的Amastatica、卡拉哈里沙漠的千岁兰属(球款势套误常田Welwitsc-hia)、亚利桑那(雨量稍多的半荒漠)的仙人掌等沙漠植物都很有名。

荒漠特征

  荒漠以其生物数量稀少而著称,但是实际上沙漠的生物多样性是很高的。沙漠的植物种群主要包括:灌木丛、仙人掌属、滨藜和沙漠毒菊。大多数荒漠植物都耐旱耐盐,被称为旱生植物。许多荒漠物种使用C4类二氧化碳固定或景天酸代谢光合作用,这在干旱、高温、缺少氮和二氧化碳的情况下要优于通常的C3类二氧化碳固定。另外,荒漠植物通过的叶子表面有很厚的蜡质,防止水分流失。有些植物在其树叶、根系、枝干处存水。其他荒漠植物发展出广阔的根系,可以吸收更广、更深范围内的水。

种类

  荒漠环境不单单只是戈壁和沙漠两种形式,还有一种较特殊的山地荒漠,主要包括我国青藏高原的高原荒漠,天山山脉向平原延伸的山地丘陵地带,伊朗高原和葱岭地区等。

荒漠化

  从1991年底为联合国环发大会所准备报告的评估结果来看,全球荒漠化面积已从1984年的34.75亿公顷增加到1991年的35.92亿公顷,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4,已影响到了全世界1/6的人口(约9亿人),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为荒漠。据权威资料显示,全球沙化土壤仍在以每年5到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从全球范围来看,沙尘暴天气多发生在内陆沙漠地区,源地主要有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北美中西部和澳大利亚也是沙尘暴天气的源地之一。我国西北地区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也是沙尘暴频繁发生的地区,主要源地有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和毛乌素沙漠等。从1999年到2002年春季,我国境内共发生53次。1998年4月5日,内蒙古的中西部、宁夏的西南部、甘肃的河西走廊一带遭受了强沙尘暴的袭击,影响范围很广,波及北京、济南、南京、杭州等地。4月19日,新疆北部和东部吐鄯托盆地遭瞬间风力达12级的大风袭击,部分地区同时伴有沙尘。这次特大风灾造成大量财产损失,有6人死亡、44人失踪、256人受伤。

中亚及我国新疆地区的山地荒漠地带

区别

  荒漠通常指由于降水稀少或者蒸发量大而引起的气候干燥、植被贫乏、环境荒凉的地区。其地面温度变化大,物理风化强烈,风力作用活跃,地表水则显得极端贫乏,大多数地方有盐碱土。在这样的自然环境里,植物的生长条件极差,只有少量的株矮、小叶或无叶、耐旱、耐盐及生长期短的植物才能存活。荒漠地面常是一片荒凉的景象,大部分分布在亚热带和温带无水外泄的地区。根据组成物质不同,荒漠可分为岩漠、砾漠、沙漠、泥漠、盐漠等多种类型。在高山上部和高纬度地带,由于气温低而植物贫乏,是荒漠的特殊类型,称作"寒漠"。总之,荒漠最明显的标志是地表植物生长缺乏,环境荒凉。

  沙漠是指荒漠地区地表有大片沙丘覆盖的区域,是荒漠的多种类型之一,也是分布最多的一种荒漠类型。沙漠的最大特征是不仅环境荒凉,而且地表遍布着沙丘。

  由于台湾女作家三毛在她的作品中极具情感的描写,不少人对"撒哈拉"很熟悉。"撒哈拉沙漠"也是地理知识中十分著名的名称,泛指包括整个非洲北部的广大干旱荒漠地区。其中,除分布有27块大沙漠外,还有山脉、岩漠、砾漠、泥漠等荒漠类型,并且在荒漠总面积中占有较大比例。可见,传统的"撒哈拉沙漠",准确地讲,应该是撒哈拉荒漠。其实,在阿拉伯语里,"撒哈拉"的意思本来就是荒漠,而非沙漠。

  如果问你气候类型要用"沙漠",如热带沙漠气候、温带沙漠气候;

  如果是问陆地自然带或植被类型,那就答荒漠,如热带荒漠带、热带荒漠植被。

荒漠的利用与保护

  荒漠生态系统具有脆弱性,如果利用不合理,很容易导致土地沙化、土壤次生盐渍化等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在荒漠的利用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绿洲。在荒漠地区,水是最主要的限制因子,而绿洲农业是荒漠地区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因此,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绿洲是荒漠地区发展的关键。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可能导致绿洲向荒漠转化。

  (2)防风固沙。在荒漠地区,风沙经常威胁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开展防风固沙是农业生产的必要保证。

  (3)保护荒漠地区特有的生物多样性。特殊的自然条件造就了荒漠地区特殊的动植物种类,这些种类仅出现在荒漠地区。我国荒漠地区的珍稀植物有绵刺(Potaninia mongolica)、裸果木(Gymnocarpus przewalskii)、蒙古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等,珍稀动物有蒙古野驴和野骆驼等。

  荒漠化是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它并不是指现有荒漠的扩大,其成因在于占世界陆地面积1/3以上的旱地生态系统难以承载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是导致荒漠化的直接原因。

  荒漠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世界1/5的人口面临荒漠化的威胁,全球土地荒漠化的面积以平均每年3.4%的面积在递增。亚洲受荒漠化影响的土地面积最大,接近14亿ha,干旱区域71%的土地已经发生中度和严重荒漠化。中国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区域的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8.3%。根据朱震达估计,中国荒漠化的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5.4%,且处于不断增加之中,消除荒漠化的威胁是当务之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