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踏歌词·新词宛转递相传

2023-03-06 10:50:11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唐朝来自刘禹锡《踏歌词四首》中的第三首,描述了四川的一种民俗,描写了民间男女相聚,对歌起舞,相互认识的热闹狂欢场面显加克养作提措

  • 创作年代 中唐
  • 作品名称 踏歌词·新词宛转递相传
  • 文学体裁 诗词
  • 作者 刘禹锡
  • 作品出处 踏歌词四首

作品信息

来自  【名称】《踏歌词·新词宛转递相传》

刘禹锡像

  【年代】中唐

  【作者】刘禹锡

  【体裁】诗歌

作品原

  踏歌词

  新词宛转局欢步过事端送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

踏歌词·新词宛包农拉买深气转递相传

  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

作品鉴赏

  《踏歌词四首》是刘禹锡学习民歌体写作的一组小诗,此是四首中的第三首。诗的内容是记写当时四川民俗,每当春季,岁好单功感眼功广映重民间男女相聚会,联翩起舞,相互对歌的热烈场景。全诗四句,主要在勾勒一种狂欢的场面和气氛。第一句写歌,第二句写舞,第三句写歌停来自舞散,第四句却从侧面含蓄地360百科补足写出歌舞场面的热烈。首句的“新词”,表示当时那些歌男舞女所唱的歌子,都是即兴抒怀、脱口而础冷个山很容秋湖脱出的新曲,悠扬宛转,十分悦耳动听,并一递一句接连不歇。这句虽用平述记叙的语气,却寄寓着作者对民间男女的无上智慧和艺术才能的赞赏与称颂。第二句用“振袖倾鬟”来写他们的舞姿情态,活现出当时那些跳舞者热烈的情绪和狂欢的情景。“月落乌啼云雨散”是说他们歌舞竟夜,直至逐次答块交领士天明。从意思上讲,狂欢之夜的情景已经写完,但作者附善乙菜针示阻省木叶员又用“游童陌上拾花钿”一语,对狂欢之夜做了无声的渲染。钟利质全罪次日,游童们沿路去拾取女郎遗落的花钿(女子的首饰),花钿遗落满地而不觉,可知当时歌舞女子是如何沉浸在歌越并道艺断灯革终光舞狂欢之中。这种从侧面的、启人想象的写法,其含意的丰富和情味的悠长,更胜于正物色联培报已期法背面的描写。这使读者联派阳服训尽烟列天面将想到画家齐白石在艺术构上的一个故事,一次,齐白石画“蛙声十里出山泉”诗意,但画家在画面上并没有画蛙,而是用一股山泉,几个蝌蚪来表现,从调范而调动人们的想象,使人联想到“蛙声十里”的喧嚣情景。艺术巨匠们的构思,常常是出人意表的。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为匈奴族后裔。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他和柳宗元一同参与那唐朝永贞(805-806)年间短命的政治改革,结果一同贬谪远郡,顽强地生活下来,晚年回到洛阳,仍有“马思边草拳毛动”的豪气。他的诗精炼含蓄,往往能以清新的语言表干坐美般鲁达自己对人生或历史的深刻理没酸移选丰审解,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备至,誉为“诗豪”。他在远谪湖南、四川时,接触到少数老争松刻民族的生活,并受到充加案马当地民歌的一些影响,创作出《竹枝》、《浪淘沙》诸词,给后世留下“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的民俗画面与“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等传世名句。他在和白居易运村吧境的《春词》时,曾注明“依《忆江南》曲拍为句”,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依曲填词的最早记录。有《刘宾客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