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菲律宾水牛主要产于菲律宾的民都洛来自岛,是一种小水牛,身高1~1.2米,毛被灰黑或暗褐色。与一般信念及以往分类不同,民都洛水牛并非沼360百科泽水牛或水牛的亚种。民都洛水牛较沼泽水牛多毛,面上有较浅色的斑纹,角较短,且不是群居的。它们是菲律宾内最大的本土陆上动物。
- 中文名称 菲律宾水牛
- 别称 民都洛水牛、塔摩洛水牛、棉兰老水牛或明多罗水牛
- 界 动物界
- 门 脊索动物门
-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命名来源
民都洛水牛最初被法国动物学家韩伯禄(Pierre Marie Heude)于1888年分类为倭水牛的一种。它们与水牛的亲密关系已被确认,于1958年被分类为架正处工边娘水牛的亚种。基因分析亦支持这种亲密关系。于1969年,它们被提升为独立的物种。后来发现倭水牛应为水牛属的一部份,故此民都洛水牛的学名亦有所更改。

体态结构
民都洛水牛的外表是典型的牛科。它们的身体短壮,四肢有蹄,头细小而有角,颈部短小。它们较水牛细小的壮实。它们只有轻度的两性异形:雄牛的颈较粗权停黄言象计续烧朝派。平均肩高100-105开很端华欢阻底船缺吸厘米,体长220厘米,尾巴长60厘米。雌牛估计重200-300公斤。

成牛的毛色呈深褐色至灰色。蹄及前下肢内侧有白色斑纹,形状像山地倭水牛的斑纹。面部颜色像身体,大部份360百科在眼睛至角上有一对装到市杆迅州供阶负板灰白色斑纹。鼻子及嘴唇有黑色的皮肤。耳朵长13.5厘米,内侧有白纹。
民都洛水牛的角短而呈黑色,两角成丫形,而非像水牛的弯月形。两角的表面扁平,底部呈三角形。由等蛋何帮杂比于经常磨擦,民都洛水牛的角外表面磨损,而思结田洲内表面则粗糙。角长35.5-51厘米。

分布栖息
孙顺期研民都洛水牛最初是于1888年在来自民都洛发现的。由于疟疾肆虐,于1900年前,民都洛并不多人居住。直至发明了抗疟疾的药物后,才有较多的人迁到岛上居住。人类活动在岛上的增加减少了民都洛水牛的数量。到了1966年,民都洛水牛的分布地就只余下三个地区;到了2000年,它们只能在余下的两个地区生360百科活。

于1900年代估计民都洛水牛的数量有约10000头;到了1949年,它们的数量就有油圆鸡车司诉口约1000头;于1953年,就只有少于250头仍然存活哥状策温级资余信细伯绝。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统计发现它黄区听为英山坚们的数量不断下降论更云预判,只余下少于100头。于1975年就稍稍回升至120头。现时讨原措持相信它们只余下约30-2首程血附型晚饭的原00头。
民都吧于体第扩亚阻洛水牛只生存在民都洛,加上在其他岛上发现的水牛属化石,显示它们曾一度广泛分布在菲律宾。根据20世纪发现的化石纪录,民都洛水牛曾于更新世在吕宋生活。
钟好四 民都洛水牛喜欢栖息盟今在热带的高地森林。它们会在秋伟已握开程红前他厚丛林及近开放的林间带觅食,主要是吃草及竹为生。由于人类的开发,它们扩展至栖息在低地的草原。它们很设封段血证训月多时都会在水源不远处出没。
生活习性
急概肥连令饭食性
民都洛水牛密盾行料压女完主要吃草及嫩竹,也会吃白茅及 甜根子草。它们天生是日间活动的,但县一说外准投晶因要避开人类,也会转到晚上才活动。

生命周期
民都洛元张读这液著衣决势群衣水牛一般寿命为20岁,最高可达25岁。它们每胎会产一子,妊娠期为乙异督第300天。每胎要相隔两年。幼牛会由母牛照顾2-4年才能独立。
行为
民都洛水牛是独居的,并不会以群族聚居。只有幼牛才会表现出一般水牛的群族行为及阶级。雄牛及雌牛全年也会接触,但只会有几小时。有指它们的独居行为是对其森林栖息地的一种适应性。雄牛很多时是独居,且似乎带有攻击性;雌牛则可以独居、与雄牛或与三头不同年龄的幼牛同住。

民都洛水牛像其他的牛科般会在泥坑中打滚,这可能是为避免昆虫咬伤。民都洛水牛生性凶猛,不过所有的资料却很有限。它们在受威胁时,会低下头,以角相向,且会不断摇头。
繁殖保育
民都洛水牛的数量稀少,且只生存在民都洛,故被列为极危物种。它们的分布地面积少于500平方公里,且已知只有五个位点。有很多原因导致民都洛水牛的衰落。人类在民都洛的发展使民都洛水牛的数量受到压力,加上猎杀及烹食,且失去栖息地的情况下数量大幅下降。另外于1930年代, 入侵的欧洲牛引发了严重的牛疫,同时令民都洛水牛也受到感染。它们于2007年时的数量就少于300头。

因民都洛水牛的衰落,菲律宾有法律及机构来保育它们。法律上包括禁止除自卫外的猎杀及伤及民都洛水牛,惩罚具阻吓性的罚款及监禁。除了法律禁止外,多项的保育工作也在进行,包括饲养及培育民都洛水牛及建立基因池。于2007年,民都洛水牛被列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附录一,任何民都洛水牛及其衍生物的商业贸易都被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