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松花江放船歌

2023-03-08 08:03:08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松花江放船歌》这首诗是康熙岩奏经斗但2二十一年(1682)春末夏初,清朝圣祖块没脸践行利晶每皇帝玄烨松花江所作。玄来自烨时年29岁。年轻的皇帝亲临边陲,在松花江的惊涛骇浪中视察水师、舰船,鼓舞东北军民反击沙俄侵略者360百科的斗志,即兴写下了反映松花江沿岸的锦绣河山、北国风光的诗篇。

  • 作品名称 《松花江放船歌》
  • 外文名称 无
  • 作品别名 无
  • 作者 清朝圣祖皇帝玄烨
  • 创作年代 康熙二十一年(1682)春末夏初

全诗

  松花江,江水清,

  夜来雨过春涛生,

  浪花叠锦绣縠明

  彩帆画鹢随风轻,

  箫韶小奏中流鸣,

  苍岩找浓翠壁两岸横。

  浮云耀日何晶晶?

  乘流直下蛟龙惊,

  连樯接舰屯江城。

  貔貅健甲皆锐精,

  旌旄映水朱缨,

  我来问俗非观兵。

  松花江,江水清,

  浩浩瀚瀚冲波来自行,

  云霞万里开澄泓。

词介绍

  《松花江放船歌异划克曾阶》共十五句,每三句诗为一段,可分成五个自然段落。全诗没有热闹的铺排,用白描手法再现了三百年前充满战斗气息的松花江春色,丰采华茂,情景支毛映交融。

  第一段写了时间、季节、地点,清澈的江后审水卷着波涛,北国春江景色宛如织就五彩画卷的锦缎,闪烁耀眼,深深地触动了皇帝万般情思。(縠,hu)

  第二段首先描写了江中画意;继之,将波涛之声比作箫韶之乐,激情满怀;随后,将视线基怕医又下听烈供由江中飞向江岸,将娓娓诗情引向捍卫河山的凌云壮志。(鹢,yi)

  第三段描写战胜强敌的决心,含蓄地将沙俄喻为浮云。皇帝俯视涛涛江水,展望两岸苍翠青山,仰望朝霞远映的我合华货长空,以无比乐观的精神,坚定而又豪迈地自问自答:北面飘来的几朵浮云怎能遮掩太阳的光辉!

  第四段为全诗的高潮,我军披坚执锐、健儿枕戈待旦,宣示了必与来犯之敌血战到底的决心。 "我来问俗非观兵"一句,是全诗的主题。 "问俗",当然是这次东巡的目的,正是根据这次"问俗"所了解到的情况,皇帝主持进行了战备部署,采取了有力措施,团结东北各族人民,把矛头一致对准了侵略者。(貔貅,pi xiu 旄,mao)

  最后当送衡况妈绝球教严一段是开头一段内容的呼应,也是全诗的结尾,通过再次对松花江壮美自然景色的描写,歌颂了强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纵观全诗,起首三句,雄浑而有气魄,二至四段,写画鹢、箫韶、苍岩、翠壁、浮云、骄阳、樯舰、健甲、旌旄、朱缨……都是从正面用粗勒的笔触,顺情成章,没有生硬拼凑的痕迹。结尾句,复又扣住"松花江,江水清"这样一句朴素的民歌体的字句,音节响亮360百科,给人一唱三叹、流连忘返的印象。此诗艺术上虽然可能失之细腻,形式上略嫌疏浅;但感受真实,情绪壮怀激烈,是来自生活的真情实感,如同销种又到找临笔下生花,滔滔汩汩,奔泻余食阻分程倒导而出,一气呵成。是一曲三百年前松花江河山壮丽、整军备战的赞歌,为我们今天展开了一幅生动、真实,别开生面的历史画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