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菲律宾蛤仔

2023-02-12 08:23:51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菲律宾蛤仔通常又称杂色蛤,是贝壳类海产品,来自隶属海洋无脊椎动物中的软体动物门,双壳纲,帘蛤目,帘蛤科,中文360百科名名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南方俗称花蛤(huage),光亮宪状眼卷辽宁称蚬子(xianz普福复反雷烟教线厂i),山东称蛤蜊(gala),英文名:short necked clam。花蛤广泛分布在我国南北海区,它生长迅速,养殖周期短,适应性鲁起思零即写货就强(广温、广盐、广分布),离水存活时间长,是一种适合于人工高密度养殖的优良贝类,是我国四大养界关概宁许委普殖贝类之一。

  • 中文名 菲律宾蛤仔
  • 学名 Ruditapes philippinarum (Adams & Reeve, 1850)
  • 别称 砂蛤、杂色蛤、蛤仔、蚬子、砂蚬
  • 二名法 Ruditapes philippinarum
  • 界 动物界

基本介绍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帘蛤科,地方名:砂蛤、杂色蛤、蛤仔、蚬子、砂蚬子、蛤多尽式绝家就度行蜊、花蛤。是一种海产拉复议植生编总传小型双壳贝类,壳坚厚、卵圆形来自、极膨胀、壳高、壳长比例不一,小目面宽,呈椭圆形或略成梭形,韧带长且极突出,贝壳前缘稍圆,后缘略呈截形。大多栖息在潮流畅通,风浪较小,有流水注入的砂泥底质的内湾滩涂的中、底潮区、广温、广盐,主要食料为硅藻、重轻藻等,雌雄异体,一年成熟。中国南北沿海均有出产。舟山海域亦有发现。360百科其中辽宁、山东产量较大。栖息在担怀美求刑费核架助位编低潮带及数米深的泥沙海底。其个体虽小,但味道鲜美,肉可鲜食,亦可加工成蛤干,五香线响调对二殖效风面蛤仔,是价廉味美的大众化食品。活蛤也是出口创汇的水产品。产品大量出口日本等东南亚国家。声斯双球啊延川状宁模与缢蛏、牡蛎和泥蚶一起被称为中国传统的“四大养殖贝类”。

形态特征

外部形态特征

  (一)贝

  一般壳长2.5~3.5厘米。表面颜色多变,与栖息底质有关。一般为深褐色或灰黄色,杂有彩色斑纹。生长纹和放射肋均细密。贝壳呈卵圆形。壳质坚厚,膨胀。壳顶稍突出,稍向前方弯曲。小月面宽,椭圆形或略呈梭形,盾面梭形。韧带长,突出。贝壳前端边缘椭圆,后端边缘略呈截形。贝壳表面灰黄色或深褐色,有的具带状花纹或褐色斑点,花纹长,不规则。壳面有细密的放射肋,顶端极细弱,至腹面逐渐加粗,与同心生长纹交错形成布纹状。壳内面灰黄色,略带紫色。铰合部细长,每壳有主齿3枚,左壳前2校与右壳后2枚顶端分叉。放射肋细密,位于前、后部的较粗大,与同心生长轮脉交织成布纹状。贝壳表面的颜色、花纹变化极大,有棕色、深褐色、密集褐色或赤褐色组成的斑点或花纹。贝壳内面淡灰色或肉红色,从壳顶到腹面有温体云2~3条浅色的色带。

菲律宾蛤仔

  (二)外套膜

  蛤仔左、右两片外套膜除在背部愈合外,还在后端和腹面愈合,并形成出、入水管。水管壁厚,末端生有触手,下方的入水管比上方的出水管略长。

  (三)足部和闭壳肌

  足位于身体前腹面,较发达,呈斧刀状,两侧扁平。足内有发达的腺体。足基部有前、后缩足肌附于前、后闭壳肌的内侧。前闭壳肌呈卵圆形,后闭壳肌呈针末圆锥形,较发达。

内部构造特性

  蛤仔的内部构造分为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生殖系统和神经系统等。

  (一)消化系

菲律宾蛤仔

  唇瓣位于鳃的前方黑口甲约,左右各1对,共4片。口位于前闭壳肌上方,后接一短小的食道。胃全部为消化腺所包围。消化腺左右各一个,由许多一端封闭的白色小管组成,开口于胃的两侧和前下方。自胃向后延伸至足前端有一晶杆囊,内有一条紫褐色透明的晶杆,肠由胃的后部伸出,前端粗盐比大,后端细小,总长度约为体长的2倍多,肠管由胃后方伸出后先偏向右侧盘旋数次,再绕过胃后方钢令取一,继续下行沿内脏块边缘形成“U”字形,上行于胃后失伯方,末端即为直肠。直犯间本的品判程的富速肠穿过心脏延行至后闭壳肌的后下方,开口即空案素伯志内助为肛门。

  (二)呼吸系统

  鳃为主要的呼状投书程鲜吸器官,共4片,左右各1对。外鳃叶比内鳃叶短而钝,前端起始于内脏越表快块中部;内鳃叶前端接近于唇瓣。内、外鳃叶在背资台温他欢苦件敌用缘愈合,形成鳃上腔。此外,外套膜和唇瓣上的血管,亦有辅助呼吸的功能。

  (三)循环系统

  围心腔位于内候雷京七了所脏块的背侧,壳顶后方。心室位于找松架议临属决可具满围心腔中,由前、后2束放射肌肉支持着;心室腹面两侧各有心耳1个。清洁的血液自鳃和外套膜等流经心耳,进入心室,从心室前、后分出2条动脉:前行1条派生出血管至外套膜、鳃基部、闭壳肌;后行1条分出许多分支通到足部、唇瓣和口缘等处。动脉管和静脉管之间由血窦衔接,属开放式循环。

  (四)排泄系统

  肾脏为主要的排泄器官,呈三角形,左右各1个,位于围心腔的后下方,为淡褐色海绵状。其前端与围心腔相通,后端开口于鳃板基部附近为肾孔,排泄物由此送到鳃上腔,然后排出体外。

  (五)生殖系统

  蛤仔为雌、雄异体,但外观上难以区分雌、雄。成熟的生殖腺包围在消化管周围,开口于肾孔的前方。精巢呈淡黄色或淡粉红色,且表面分枝状网纹粗而明显;卵巢则呈乳白色。

  (六)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不很发达,神经节呈淡黄色,分为脑神经节、脏神经节和足神经节。各神经节,彼此以白色的神经连索相连。平衡囊一对,位于足神经节上方,司平衡功能。

生活习性

栖息环境

  蛤仔大多栖息在风浪较小的内湾、且有适量淡水注人的中、低潮区,但盐度较高的沿海岛屿和数米深的潮下带,也偶有发现;栖息底质,以含砂量为70%~80%的砂泥滩数量最多。在含砂量很少的泥滩和含泥量极少的砂地来自或砾石地带,虽也有发现,但数量甚少

生活方式

360百科  蛤仔是以发达的斧足,挖掘砂泥营穴居生活的。涨潮时,升至滩面,伸出水管进行呼吸、摄食和排泄等活动;干潮后或遇到外界战算在解北地阻培食刺激时,则双壳紧闭,或依靠足的伸缩活动,退回穴底,在滩面上留下两个靠得很近的由出、入水管形成的孔。

  蛤仔的穴居深度,随其个体大小、底质组成心会适和季节的变化而有所不同。个体小的、底质较软的或水温较高的季节,穴居较浅;而个体大的、底质较硬的或在寒冷的冬季,则潜状赶象爱块医候利可关被入较深。但总的说来,穴居深度一般多在3~15厘米左右。

对水质的要求

  1.水温

须散班冷天顶突位一  蛤仔属于广温性的贝类。在自然海区中,水温在0~36℃范围内,均能适应。当水温围含虽做氧磁否打站际为5~35℃时,生长正常,而其中以18~30℃生长最快。蛤仔的适温上限为43℃,当水温升至44℃时,死亡率达50%;当水温升至45℃切六阳时,则全部死亡;而当水温下降到0℃时,鳃纤毛停止运动,摄食停止;当水温下降到零下2~3℃时,经3周,死亡率达10%。

  2.盐度

  蛤仔对海水比重的变化,也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比重为1控别静脸历矿.004~1.027时,生活正常,风为如客烧星出而其中以比重为1未旧.015~1.020时生长最好谈标态走石。在河口附近而又没有防洪堤的内湾养殖区,常伴随着山洪暴发而发生蛤仔大量死亡的现象,这不仅是因为海水比重的急剧下降,而且更主要的是洪水带来了大量镇子轮合的泥砂,使海水长时间处于混浊罪著要汽快转绿味状态,影响了蛤仔的呼吸和摄食的缘故。

  3.溶解氧

  万积引蛤仔在溶解氧为1毫克/升松级冷的海水里,就能正常生活。因此,正常海水的溶解氧含量,都能满足蛤仔的生活需要。但若海水被严重污染,溶解氧含量连续处于0.5毫克/升以下达10天左右,就会导致蛤仔死亡。

  4.耐干旱能力

  生活于潮间带的蛤仔,耐干旱能力较强,耐干出时间与蛤仔个体的大小、气温高低以及是否通风等有关。

繁殖方式

蛤仔

  在山东沿海的繁殖期为6~10月,繁推怕沿核北好供呼识住殖盛期在7~9月,水温为17.5~25.5℃。蛤仔的生长速度较快,当年繁殖的个体在入冬前食渐势业财史承创零壳长可达5毫米,1龄个体壳长1吸东装据探跳极事2毫米左右,2龄个体壳长23毫米左右。商品规格为20~40毫米。蛤仔的养殖方式与文蛤基本相同,可参照进行。菲律宾蛤仔生长与野生蛤仔在生长规律上基本一致,春末至秋初(4~9月)是其主要生长期,10月份后蛤仔进入缓慢增长期,在11~1月生长甚微,3月份后蛤仔又开始进入快速生长,底播蛤仔较野生蛤仔生长慢。1~3龄期间个体生长速度较快,1龄、2龄体重分别增长3.88g和4.02g,1~3年龄段生长速度与年龄成负相关,随着年龄的增大生长放缓。1龄幼蛤放苗后生物量增长的周年变化与其个体生长变化规律一致。对于不同年龄段,1龄生物量增长最快,2龄由于死亡率提高,使生物量增长缓慢。1~3龄软体部所占的比重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大,软体部生长速度快于贝壳;软体比重、干出肉率和肥满度周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4~9月相关指数均较高,其中6月份蛤仔质量最好。5~6月份是菲律宾蛤仔的繁殖期,这不同于福建蛤仔和胶州湾野生蛤仔。在自然海区,温度是影响菲律宾蛤仔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蛤仔生长体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由个体生长特性分析,3龄为最佳采捕年龄,从生物量上分析,采捕2龄蛤收益最高;6月是最佳的捕获季节。

营养成份

菲律宾蛤仔

  每100克含 可食用部分46克 热量(千卡)45

  维生素E(毫克)0.51 蛋白质(克)7.7 胆固醇(毫克)63

  脂肪(克)0.6 钾(毫克)235 碳水化合物(克)2.2

  钠(毫克)309 膳食纤维(克)0 钙(毫克)59

  维生素A(微克)23 镁(毫克)82 胡萝卜素(微克)2.3

  铁(毫克)6.1 视黄醇当量(微克)87.2 锰(毫克)0.39

  硫胺素(毫克)0 锌(毫克)1.19 核黄素(毫克)0.13

  铜(毫克)0.2烟酸(毫克)1.9磷(毫克)126

  维生素C(毫克)0 硒(微克)77.1

食疗功效

  花蛤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的种类组成及配比合理; 脂肪含量低,不饱和脂肪酸较高,易被人体消化吸收,还有各种维生素和药用成分。含钙、镁、铁、锌等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可作为人类的营养、绿色食品,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蛤肉以及贝类软体动物中,含一种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作用的代尔太7—胆固醇和24—亚甲基胆固醇,它们兼有抑制胆固醇在肝脏合成和加速排泄胆固醇的独特作用,从而使体内胆固醇下降。它们的功效比常用的降胆固醇的药物谷固醇更强。人们在食用蛤肉和贝类食物后,常有一种清爽宜人的感觉,这对解除一些烦恼症状无疑是有益的。

  中医认为,蛤肉有滋阴明目、软坚、化痰之功效,有的贝类还有益精润脏的作用。所有人都可以吃。高胆固醇、高血脂体质的人以及患有甲状腺肿大、支气管炎、胃病等疾病的人尤为适合。

  温馨提示:花蛤等贝类本身极富鲜味,烹制时千万不要再加味精,也不宜多放盐,以免鲜味反失,贝类应经吐沙、熟透后食用。花蛤等贝类性多寒凉,故脾胃虚寒者不宜多吃。

药用价值

蛤仔

  蛤仔:<中华本草>

  出处:《东北动物药》

  拼音名: Há Zǎi

  来源:为帘蛤科动物菲律宾蛤仔及杂色蛤仔的壳和肉。

  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可采捕,一般在退潮后,用耙网于海底捕捞。捕得后,煮熟取壳晒干。肉随取随用。

  化学成份:含碳酸钙,磷酸钙,碳酸镁,贝壳硬蛋白(conchiolin)和含微量重金属(铜、汞、钼、铋、锡等)。

药理作用:

  1.延缓衰老作用,杂色蛤水提取物明显降低小鼠肝组织中过氧化脂质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皮肤和尾腱中羟脯氨含量,具有显着的延缓衰老作用。

  2.抗肿瘤作用,该提取物对肉瘤180、艾瘤腹水型和肝癌实体型具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3.降压作用,菲律宾蛤仔肉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4.性味:味甘;咸;性寒

  5.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臁疮;黄水疮

  6.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煅存性,研末撒。

养殖技术

池塘准备及投苗

  1.养殖池的选择

  根据菲律宾蛤仔的生态习性,选择养殖池最好为软泥底或半沙底,且进排水畅通,水质无污染,水质肥沃,海水盐度在15-25之间的,面积40-100亩均可。

  2.清淤消毒

菲律宾蛤仔

  将池塘的池水排干曝晒,用推土机将池内淤泥及沉积物清除池外,对连续多年养殖造成淤积和底质较硬的池底,用拖拉机进行旋耕,暴晒,再用拖拉机翻耙疏松底质,增加通透性。投放菲律宾蛤仔苗面积占池塘面积40%左右。然后进水,通过潮水和太阳曝晒,使腐殖质加快分解,从而达到松软底质目的,以适应菲律宾蛤仔的生长。在放苗前一个月施用30-50克/米3的漂白粉进行消毒及杀死池中的敌害生物。

  3.进水施肥

  培养基础生物饵料消毒后,开始选择大潮汛进水,进水时闸门要挂60-80目的锥形筛绢网,预防敌害生物进入,首次进水30-40厘米后,开始肥水,每亩施用2千克碳酸氢铵;0.5千克过磷酸钙均匀地全池泼洒,以培养基础生物饵料,为以后蛤仔的生长,提供新鲜可口的饵料

  4.苗种放养

  1)放苗时间菲律宾蛤仔苗最好控制在4月初。因蛤苗越早播,穴居越深,便于混养对虾、海蜇等其他品种。

  (2)播苗密度蛤仔混养,播放苗密度以稀一些为好,规格2000粒/公斤,每亩播放20万-40万粒。播放时蛤仔苗要播在蛤床上。为以后投对虾饵半;打好基础,对虾苗投放2-3厘米大棚苗,亩放苗量为2000尾。

  (3))蛤仔播苗方法用舢舨或穿潜水衣将蛤仔苗均匀地散播在蛤床上。

养成管理

  1.在养成期间要注意观察池塘内的饵料生物密度,确定换水量。如果池塘换水量过小或对虾超负荷养殖会引起池水富营养化,造成蛤仔窒死,如果前期肥池不好,自然海水又较瘦,池水透明度会过大,会引起丝藻、浒苔等繁生,到高温季节,这些海藻又沉人海底,使蛤仔窒息死亡。因此,如发现生物饵量不足时,要及时肥水,每亩可施用尿素1千克,过磷酸钙0.5千克。施肥肥水,最好在小潮汛进行。

  2.池塘水深要适宜。适当地增加池水水深有利于提高池塘载虾量,但是集约化养虾、封闭和半封闭养虾模式的实施,会使池底有机物质沉淀物增多。光线较弱,还原能力较强,基础生物饵料分布就相对减少,池水越深这个问题愈突出,而蛤仔又生长在池底层,水太深会相对减少流速,对对虾、蛤仔生长都不利。因此,控制调节池水水深很关键,不能认为池水越深越好,一定做到因地制宜。

  3.在养成后期,换水量要加大。蛤仔是固定的被动摄食,蛤仔的大量摄食会引起局部缺饵,如果加大换水量,局部缺饵的情况就可以得到缓解。有条件的池塘每潮换水量最好能达到池水的100%以上。

病害敌害

  防治保持良好的池塘水质是预防病害的关键,所有的病害都是由于水质恶化引起。敌害要注意防止梭子蟹、海鲶鱼、玉螺、织纹螺等进入池内。同时,要经常注意观察赤潮和暴雨引起水质突变,这将会造成蛤仔的大量死亡。

收获

  菲律宾蛤仔经过5-8个月的养成,到11月份至次年3月份壳长达到3厘米以上,可开始收获。收获方法一般采取蛤耙、翻滩和挖捡。

   菲律宾蛤仔 - 防灾、敌害

灾害

  1.洪水:位于河口地带的海区,一旦洪水暴发,海水比重迅速下降,若洪水持续时间在一周以上,往往会导致放养在该海区蛤仔的大批死亡。

  2.台风:台风对底质稳定性较差的埕地,危害较为严重。台风或大风的袭击,大浪冲击埕地,往往造成蛤仔的流失或被砂土覆盖而致死。

  此外,位于较高潮区的蛤苗,在炎夏季节烈日的曝晒下,会导致死亡,尤其是在小潮期,在埕地长时间曝晒之后,这时若又遇暴雨,则滚烫的雨水灌入蛤仔洞穴中,往往造成蛤苗的大量死亡。

敌害生物及防除

  1.鱼类

  (1)中华须鳗(俗称尖嘴、软骨鳝)、鳝、尖吻蛇鳗(硬骨鳝)和食蟹豆齿鳗(青骨、土龙)等:为蛤仔最大的敌害。它们在福建海区,“立夏”前后侵入蛤埕大量吞食蛤苗和成蛤,炎夏退到低潮线下;秋季复又进入中、低潮区危害,秋后又退到潮下带过冬。可用2%~3%浓度的氰化钠毒杀,用量:砂泥质埕地每亩为80~120克;泥砂质埕地,每亩为150~200克;或也可用茶籽饼的浸出液撒泼除杀,每亩用量为5~8千克。

  (2)中华海鲇(油松、黄松)、海鲇(赤松):为暖水性底层鱼类,春末向河口、近岸洄游,喜食贝类,对低潮区的蛤仔危害尤为严重。可在蛤埕周围,插上红树或挂网防护。

  (3)条纹东方鱼屯等:在春季游向近岸,用其尖锐的齿咬碎蛤仔的壳,吞食其肉。可用插竹或挂网等方法拦阻。

  (4)鳐鱼:也能将蛤仔的壳嚼碎吞食,对低潮区埕地的蛤仔危害严重。可在埕地边缘放钓钩捕捉。

  此外,还有黑鲷和黄鳍鲷等敌害鱼类。

  2.蟹类:

  梭子蟹在春、秋季节侵入蛤埕,锯缘青蟹春末、夏季在蛤埕周围活动,它们常以其螯足夹碎蛤壳而食其肉,对蛤仔的危害仅次于蛇鳗类。可在退潮时捕捉,或用推网捕捉、挂网拦阻。

  3.贝类

  (1)斑玉螺(花螺0、福氏玉螺(苏螺)和荔枝螺(根螺)等:它们春秋季在中潮区、夏季在低潮区危害,用足包住蛤仔,分泌酸性液体洞穿贝壳,而后伸出吻部用齿舌啮食其肉。可用0.2%~0.3%的石炭酸泼洒埕面,迫使其出洞后捕之。

  (2)寻氏肌蛤(海瓜子、土鬼):其繁殖力较强,3~7月间在低潮区滩涂上大量出现,彼此以发达的足丝相互缠绕,覆盖埕面,影响蛤仔的正常生活,甚至会导致蛤仔窒息而死亡。受害严重时,可将其与蛤仔一起收获,利用二者比重的不同,在水中淘洗分离出上层的寻氏肌蛤后,再将蛤仔重新播种。

  4.涡虫类

  食蛤多岐虫(腐片虫),在春暖时进入蛤埕,炎夏、严冬退到潮下带,常穴居于沙蚕穴中,与沙蚕共栖于蛤埕上。危害时,用其薄片状身体包裹蛤仔,分泌黏液,待闷死蛤仔后食之。可用茶籽饼除杀,每亩用量约7千克。

  5.浒苔

  浒苔对蛤苗危害甚大。春、夏两季,常在蛤苗埕地上大量繁殖生长,不仅消耗大量的营养盐,而且附生于埕面的砂砾及苗体上,严重时会闷死蛤苗。且浒苔尸体易腐烂变质,败坏水质。可用铁线耙耙除或用漂白粉除杀。

  6.鸟类

  凫(野鸭),是一种候鸟,常成群结队地出现在滩涂上吞食蛤苗。可惊吓驱除。此外,赤潮等也在不同程度上威胁着蛤仔。一些有毒的赤潮生物分泌的毒素虽不一定导致蛤仔死亡,但却可能危害人体健康,曾发生有人食用被裸甲藻污染的蛤仔后而死亡的事例。所以,海区水质污染问题,应得到高度重视。

美食烹饪

  花蛤生活在水底,捕获之后,一般体内都存有不同程度的泥沙,烹调前要进行适当处理,使其吐出泥沙,靠海边近的地方,可用海水把花蛤浸泡10小时左右,泥沙基本上可以吐净。离海远的地方,可先用清水把花蛤洗净,再浸泡在清水中,滴上两滴香油或花生油,花蛤觉察到油香味,便张开贝壳,即把泥沙吐出,吐沙环境要保持安静,无杂音,浸水时间不可太长,一般1-2小时即可,时间过久,将有失鲜味。吐沙后再次用清水洗净便可烹调。

  花蛤的食用方法很多,但不管采用哪种方法,其火候的掌握至关重要,火候轻,花蛤不熟,火候重,则花蛤肉干缩,硬而味道不美。

  菠菜炒菲律宾蛤仔

  材料:菲律宾蛤仔1杯(200克),菠菜4~5棵,洋葱1/4个,红椒1个,海带菜高汤1/2杯,水淀粉2大匙,食用油、香油、盐适量。

  调料:葱末、清酒1大匙,蒜末、酱油1/2大匙,白糖、胡椒粉少许。

  做法:

  1 蛤仔放入盐水中,使蛤仔吐出泥,用粗盐搓洗。

  2 菠菜的根部切出刀口,撕成2~4等份,洋葱和红椒切成4~5厘米的丝。

  3 烧热的锅中放入油,炒香葱末、蒜末、洋葱,加入蛤仔,蛤仔开始张嘴后倒入高汤。

  4 汤开后放入剩下的调料和韭菜、红椒,用大火炒,用水淀粉勾芡,滴香油后装盘即可。

  炖菲律宾蛤仔蔬菜

  适宜小孩减肥的料理食谱

蛤仔

  材料:菲律宾蛤仔300克,西兰花1个,洋葱1/4棵,干辣椒1个,大蒜4瓣,清酒4大匙,橄榄油1大匙,盐少许。

  做法:

  1 蛤仔用盐水泡,是蛤仔吐出泥,再用刷子洗净。

  2 西兰花以一口大小撕开,用盐水焯,洋葱切丝大蒜切片,干辣椒切一半去籽,切1厘米长。

  3 烧热的锅中放入橄榄油,炒香大蒜和干辣椒,加入蛤仔,蛤仔开口后放入西兰花和洋葱,倒入清酒,用大火炒制,使酒精味去除。

  4 改中火盖上锅盖,煮至蛤仔全开口为止。

  砂锅酿花蛤

  材料:花蛤1斤,山东白菜1斤,盐1茶匙,色拉油2汤匙,绞肉6粒,蛋2个,姜汁1茶匙,盐1/2茶匙。

  做法:

  1.花蛤吐沙净,用刀切开而不分开。

  2.将佐料拌匀酿入花蛤中。

  3.山东白菜切成手掌大,油沸加盐炒软,放入砂锅,将花蛤放入以小火炖约15分钟即可。

  丝瓜炒花蛤

菲律宾蛤仔

  材料:丝瓜一根,花蛤150克,嫩姜1小块,铝箔纸(10厘米×12厘米)12张,酒1大匙,盐半大匙。

  做法:

  1.丝瓜去皮,先切小段再切粗条,拌入半大匙盐,在大容器内充分拌匀;

  2.嫩姜切丝,在一张铝箔纸上先放4条丝瓜,再放2个花蛤和少许姜丝后,浇点酒;

  3.将铝箔纸折成长方形纸包状,放入烤箱,以200℃火力烤10分钟,取出后打开纸包即可食用。

  懒人妙招:

  1.用铝箔纸当容器,既方便又省事,用完就扔,不必洗碗盘;

  2.可以事先做好纸包,吃的时候再烤,这样可快速完成;

  3.切勿将铝箔纸包放入微波炉中烤。

  龙井花蛤汤

  材料:花蛤半斤、龙井10公克、姜丝少许。

  做法:

  1、用开水将龙井泡开后,过滤茶渣得到清净茶汤,茶汤留置备用。

  2、另外煮开半锅水后,放入花蛤及姜丝。

  3、待花蛤张开后,再将茶汤倒入,混合煮开即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