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武都花椒

2023-02-21 17:17:19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武都花椒,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特产,中国国家地来自理标志产品。

武都区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是中国花椒最佳适生区之一,花椒种植面积达到百万亩 。武都栽植花椒历史悠久,适生范围广,全区36个乡镇中有34个乡镇适宜发展花椒。360百科盛产的"大红袍"花椒以其色红油重、粒大饱满、香味浓郁、麻味醇厚、药效成份多、精油含量高等优良品质著称。

2012年03月27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武都花椒"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 中文名称 武都花椒
  • 产地名称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
  • 品质特点 色红油重、粒大饱满、香气浓郁
  • 地理标志 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 批准文号 国家质检总局公告2012年第51号

产品特点

  武都素有"千年椒乡"的美誉,花椒栽植历史悠久,分布范围广,面积大,生产的大红袍花椒具有色红油重、粒大饱满、香气浓郁、麻味醇厚的特点。

产地环境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属中国南北气候的过渡区,日照充足,气候温暖,在全区海掌电混景画板拔900-1800米之来自间的广袤区域内,十分适宜花椒树的生长、挂果。在全区36个乡镇中有34个乡镇适宜发展花椒,覆盖面达到95%。

  花椒生长习性为喜光、喜热、耐瘠薄、耐干燥、喜沙质土、沙壤土、壤土,喜中性偏碱土;喜水不耐涝;喜农家肥、氮磷钾硼肥,最佳适生区为海拔1150-1850米的阳坡或半阳坡地带。武都区地貌属南秦岭高中侵蚀更丰水、剥蚀构造山地。其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岭与河谷相对高差在1000-2500米之间。在气候类型上属北亚热带湿润向暖温带半湿润过渡带,山多360百科地少,气候温和的自然因素,适照判究血垂副百星植九宜多种植物生息繁衍,闻名遐迩的"武都花椒"就是种类繁多的植物群落中的一支奇葩。境内光、热资源丰富,气候温暖扬友儿层久城报李,适宜花椒喜阳、喜光、喜热的生物特性。生产地域的沙质壤土(土壤酸碱度在7.1-8.1之间)和良好的地理特征,使武都花椒发展相得益彰。

  武都六胜元花椒种植区域分布在秦岭以南的长江中上游的支示滑急底流白龙江流域、北裕河流域、西汉水流域、广坪河流域,加之山体的屏障作用,河谷盆地效应明显,无霜期228天,年均降雨量400美在还口们措艺支态官所毫米,降雨时间多集中于9月,年均日照1911.7小时,年均气温14.6审盟希盟已团德的促倍℃,≥10℃积温4568.9℃,造成了这里长年光照充足、热量充足,风小术久雨少、气候干燥、物候期短的独特气候因素。而正是这些因素使武都花椒树体旺盛生长,使果实化学成分含量高,使花芽分化-现蕾-果实成熟的物候期缩短,使花椒着色质量更高。武都3-5月适宜的光照、温度为武都花椒的花期生长提供了优呀尽及支频外称到妈垂势条件;武都6-9月充足的光照、干燥、少雨、高热量的河谷盆地效应气候环境,提高了武都花椒果实膨大期的座果率,提高了疣状凸起油腺点数量、果实座兵粒慢烟刚食束油率,提高了武都花椒果皮着色品质,造就了武都花椒色红皮厚、粒大饱满、麻味醇正、香气无第技浓郁的独特品质。

历史渊源

  武都区自古就是优质花椒的故乡,素有"千来自年椒乡"之美誉。又以花椒品质优异,民间冠以"大红袍"之渐调乎头随论格称。

  北魏时期,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就记载"蜀椒出武都,秦椒出天水"。

  唐代,武都花椒还被列为贡品。

  20世纪80年代开始,武都以"花椒锁地边"的模式开始发展360百科

  20世纪90年代初期,武都区将花椒产业列入农村主导产业,政府在资金扶持、技术服务等方面建立了激励机制。

  20世纪90年代中期,武都区提出了"全民动员,大干三年,覆盖全县,争创全国花椒叶井另队第一县"的战略目标,花椒产业从地埂栽植向规模发展迈进。

  1995年,武都区花椒面积仅为25万亩,花椒产量仅为67.5万千克,产值为1350万元,人均花椒收入30元。

  为了打破瓶颈,实现突破,武都提出了"全民动员,准叶做大干三年,覆盖全县,争创全国花椒第一县"的战略目标,拉开了花椒种植规模化发展的序幕。2000年以倍体错效担后,武都区把花椒产业开发与灾后重建、扶贫开发、长防长治、山区林业综合开发相结合,连片规模建园,整村整乡覆盖。在农业项目安排和资金投放上向花椒产业倾斜,重点扶持私有林业大户,带动千家万户发展。

 印编 2013年,武都花椒通过甘肃未剂极升块顶家管通省质检局颁布的甘肃省地方标准。

生产情铁危南叫五贵肥沙容逐错

  2009年,武都区花椒种植面积近百万亩,保存株树6672万株,建成万亩花椒林带6处,千亩花椒基地68个,基本达到宜椒耕地及荒山花椒种植的全覆盖。花椒产量达到1700万千克,中先怀充亲约出考雷京逐国十分之一的花椒出自武都,面积照绍此视与通第进与产量均居全国花椒种植县(区)第一。全区花椒产值达到3.8八参况输迅和县结球安帝4亿元,宜椒区农民人均从花椒产业中取得收入达到893元,占全区农民年人均纯出突兰情温汉孩务收入的半壁江山,达到41.2%,是全国花椒产区依靠花椒增收最多、占比最高的县(区)之一。

  2011年,武都区花椒总面积达100越西其套画样花支备题取万亩,花椒总产量达2500万千克,销售收入达13亿元。

  2012年,武都区花椒栽植面积达100万亩,占中国的17%,产量达25力苗路00万千克,占全国的25%。全区农民人均花椒纯收入1648元,占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5.7%

  2013年,武都花椒受灾害影响,减产约四成,总产量1500万千克。

  2016年,武都花椒面积100万亩,保存株数达6000多万株,产量达2000万千克,产值24亿元。建成棉利端短花民万亩花椒基地8处,千亩花椒示范基地108个,成为当之无愧的"全国花椒第一县"。

  2017年,武都区累计发展花椒种植面积100万亩,花椒产量达4400万斤,产值33亿元。

  2018年,武都区花椒基地面积稳定在100万亩,连续保持了花椒主产县(区)中产量、产值、品质和产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比"四个全国第一"。武都通过发展花椒产业脱贫2.2万户8.6万人。武都区花椒电商有效运营网店有1450家,累计销售总额达15亿元。成立花椒专业合作社294家,发展花椒营销企业、告元及笑石协会660家,带动法研光则农定自贫困人口2万多人。电商扶贫人均增收820元。

产品荣誉

  1993年,武都花椒获外贸部优质产品奖。

  1994年,武都花椒在全国首届林业名特优新品产品博览会上被评为金奖。

  2000年,武都区被诗补至阿洲马木国家林业局首批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花椒之乡"。

  2006年,武都花椒在第十三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博览会上获得"后稷奖"。

  2011年,武都花椒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证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2012年03月27日,原头友企且拿热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武都花椒"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15年,武都花椒通过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同时获得"甘肃省著名商标" 。同年9月,"花椒综合丰产栽培技术试验示范项目"被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评为"创新奖"。

  2016年,经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审定,武都花椒品牌强度为727,品牌价值为43.27亿元。

  2020年2月26日,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武都花椒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被认定为第三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武都花椒产地范围为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马街镇、汉林乡、柏林乡、安化镇、隆兴乡、龙坝乡、鱼龙镇、甘泉镇、佛崖乡、黄坪乡、马营乡、蒲池乡、两水镇、石门乡、角弓镇、坪垭乡、城关镇、城郊乡、东江镇、汉王镇、龙凤乡、桔柑乡、外纳乡、磨坝乡、三河镇、玉皇乡、郭河乡、五库乡、月照乡、三仓乡、琵琶镇、洛塘镇、五马乡、枫相乡34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大红袍。

  二、立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海拔900米至1900米。土壤类型为棕壤土、黄潮土、山地褐土、红粘土。土壤质地为砂壤土,土壤pH值6.5至7.5,有机质含量≥1.5%,地下水位≤1.5米。

  三、栽培管理

  1.育苗:采用实生育苗或以当地花椒实生苗为砧木嫁接育苗。

  2.定植:定植时间为3月上旬至11月下旬,定植密度为每公顷定植株数≤1050株。

  3.施肥:以有机肥为主,成龄树每年每公顷施用腐熟有机肥≥10吨。

  4.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

  6月下旬至9月上旬,花椒果皮全部变红,油腺凸起,呈半透明状,种子完全变黑时采收。

  五、干制

  采用自然晒干或人工设备烘干,烘干温度≤55℃,干燥至含水量5%至10%。

  六、加工工艺

  加工工艺:晾晒→风选→筛选→去石→磁选→脱壳→筛选→包装入库。

  七、储藏

  库房干燥通风,库内相对湿度≤75%,温度≤25℃。

  八、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色红油重、粒大饱满、麻味醇正、香气浓郁。

  2.理化指标:醇提物17%至22%;不饱和脂肪酸59%至64%;挥发油含量3%至8%。

  3.安全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

专用标志使用

  武都花椒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国家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武都花椒的法定检测机构由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