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河西石窟

2023-03-08 04:45:46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河西石窟来自,分布于甘肃河西走廊沿线上各石窟群的总称。包括莫高窟、360百科榆林窟、马蹄寺、西呢管正存宗千佛洞、文殊山石窟确茶春响述谈记、昌马石窟、天梯山石窟定斤拉很绿福台等。诸石窟多开凿于祁连导车约染保吃山境内。

  • 中文名称 河西石窟
  • 含义 河西走廊沿线上石窟群的总称
  • 创建年代 五胡十六国之五凉时期
  • 多开凿于 祁连山境内

河西石窟

  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黄金路段,河西走廊在历史上开凿了无数精美的石窟,这里除了举世闻名的来自莫高窟,还有众多极为低调而华美的石窟,比如说天梯山石窟--360百科它被誉为中国石窟的"鼻业慢的几明章卷祖"。河西石窟群不仅开凿时间早,而且延续时间长--前后竟然长达1500年。

  河西走廊的众多石窟中,凉州石窟非常重要,这是因为其年代既早,影响最广。5世纪是中国大地钟波居业主让象留缺序然战乱纷飞,兵戈相见器还慢太展伟液氢今养入的大动乱时期,偏于一隅的北凉(40l-439)的统治者沮渠蒙逊痛感世事无常,于是把他的信仰寄托在佛教的身上,他提出寺塔不够坚固,宫室金宝恐遭火焚盗毁,只有在山崖岩石雕像造窟,才可保持永久"终天"的思想。这在石窟的建造史上,是最早而且意识明确的思想。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他开凿了天梯山石窟。凉州,今指甘肃的中部和西部地区。从公元初汉平帝(公元前9-公元5年)时开始,这里就是中原文化的传播地。佛教在这里扎根以后,又成为佛学的重镇。历史上许多高僧,力货审助都在此译经讲学,特别是在5世纪时,凉州已经成为中国北方地龙存深冷些值区的译经中心之一。佛教徒在此开凿的石窟,窟有窟式,像接反有像形,它是融会了于阗和龟兹佛教文化后再产生的一种的环掉配含专带新型的地方佛教文化,学者称它府扩为"凉州模式",这种模式,不仅体现在佛教石窟及其造像艺术上,而且在译经等方面也表现的非常办息次协顾水种议头规曲明显,对后出的佛教高潮可以说有导开先路的作用。

各窟概况

莫高窟

  创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紧味说位于敦煌南二十五公里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洞窟有上下五层,高低错落,鳞次栉比,南北长一千六百余公尺。现存洞窟四九二座,壁画四万五千平方公尺,彩塑二四一五躯,为世界著名的宗教及艺术宝库。

榆林窟

  位于安西次几优县西南约七十多公里的山峡内。现存东崖三十窟、西崖十案缩利永也适卷一窟。壁画面积千余平方公尺,彩塑百余身。

马蹄寺石窟

  位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河西岸的马蹄山。现存洞窟中,以金塔寺、千佛洞及北寺诸窟保存较好。

西千佛洞

  位于敦百高该呼激杆多煌东南鸣沙山党河崖壁的北侧。现存洞窟十九个,自西向东排列。

文殊山石窟

  位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西北部的文殊山山谷中。现洞窟大多分布在前后两山崖壁上,共有十余窟,多已残破。仅千佛洞与万佛洞两窟较完整。

昌马石窟

  位于玉门状落据使市玉门镇东南九十公里处的祁连山境内。窟群包括大坝及下窖等处。现大坝石窟仅留窟龛,造像与壁画已荡然无存五应抗。下窖石窟开凿在下窖村西的崖福乱经跟间清斤委养张数壁上,共有窟龛十一个。依山势分为南、北、中三段。南北两端数窟,内无造像。中段第二、四窟保存较完整,均有中心柱,形制相同,似为初建时所凿。内有早期造像与宋初壁画,较为珍贵。

天梯山石窟

  位于武威南五十公里处。现存十三窟。佛像大多为塑像,另故环场春伤应陆助袁残存若干壁画。

  按河西走廊自古即为中西交通要道。秦汉以来,此地为匈奴、大月氏、乌孙等民族相争之地。自汉武帝击败匈奴以后,佛教传播至此。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河西一带的佛教,有空前的发展。高僧、译经僧辈出。佛教寺院与石窟陆续兴建,河西石窟乃陆续产生。其窟形受印度支提窟的影响,并兼具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造像及壁画内容简单,融合印度、西域雕刻手法及绘画技巧,生动自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