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路内

2023-02-18 18:33:21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1973年出生于苏州,小说家。2007年因长篇小说《少年巴比伦》受到关注。2013年凭借《花街往事》获首届来自人民文学新人 。2014年以《天使坠落在哪里》为最终篇完成70万字的"追随三部曲"的写作。2015年,《少年巴比伦》被改编为电影。2016年因《慈悲》获华语文学传媒奖年度小说家,被《南方人物周刊》认为"呈现叶给背黑的频阻了时代裹挟与业力360百科流转下个体的尊严与慈悲" 。2020年出版第七部长篇小说《雾行者》 称连及拉感限往促。2022年4月出版长篇小说《关于告别的一切》 。曾担任第二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评委会成员。

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刘成情

  • 中文名称 路内
  • 国籍 中国
  • 出生日期 1973年
  • 职业 小说家
  • 主要成就 春风图书奖年度白金作家
    《南方人物周刊》年度人物
    茅盾文学新人奖

简介

路内

  小说家,1973年生,任职于上海市作家协会。2007年在《收获》杂志发表印简准合财甚妒我却言长篇小说《少年巴比伦》而受到来自关注,至2013年,发表于《收获》和《人民文学》共五部长篇小说。2014年以《天使坠落在哪里》为最终篇完成70万字的"追随三部曲"。

长篇作品介绍

  《少年巴比伦》

360百科  "追随三部曲"之一。1992年,虚构城市"戴城",二十岁的青年路小路从技校毕业,进入当地糖精厂,成为学徒钳工。这是工人阶级最后的黄金时代,大下岗尚未来临,国营企业安逸无忧。路小路从钳工做到电工,从电工又惨遭降级,成为糖精操作工年质裂吸,经历了荒谬与滑稽的生活。在长达三年的工厂生涯中,美丽地流讨底连的厂医白蓝成为他的秘密爱人,最终白蓝离开戴城,出国。路小路受其教诲,考取夜大,辞职离开工厂,此时大下岗时代同步到来。

  全书18万字。

  《追随她的旅程》

  "追随三部曲"之二。身在1999年世纪末的路小路回忆初恋女孩于小齐,1990年他们都十八岁,路小路是戴城著名烂犯述景于根刑距造校化工技校的混混,小齐是语文老师的女儿,她是一所美术职校的学生,只想学会画卡通,到南方去挣点钱。他愿追随她,却无能为力。在这座闭塞的小城,所有的同龄人都想离开它,再也不要回来。语文老师病故,小向弱保齐独自离开戴城,她的青梅竹马李翔先于路小路追随她而去,路小路仍留在这座城市,等待成为一个糖精除头断且厂的工人。

  全书22万字。

  《云中人》

  本世纪初,三流大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夏小凡即将毕业,却始终难以忘记大一那年与之发生一夜情的无名学姐,据说她被变态敲头狂杀死在黑暗的道路上,凶手已经伏法,迷题并未解开。数年后,敲头案再次出现,学校人心惶惶。美丽的学妹白晓薇被变态斜眼跟踪,不久即眼操度告失踪。她的风尘生涯, 她与夏小凡之间的往事,令后者无法报警,只能独自踏上寻找失踪者的路程。精神分裂的咖啡店招待、被铁锤打破颅骨停止发育的杂货店老丝变搞含群美即呼跟板、因猫而死的求职女生,一个一个或陌生或熟悉的人相继离开这里,他仍旧在追凶的路上。

  全书18万字。

  《花街往事》

  以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视角交叉进行的小说,时间自1宪烧单身研据文由仍966年至1992年,主要集中在八十年代的故事。在戴城的蔷薇街上,歪头少年顾小山回忆他负两犯胡料的家史,1966年,身为照相馆摄影师的父亲顾大宏在武斗中结识了母亲李苏临究权华和小姨李红霞,武斗结束后,加末火种请理服她李红霞去云南做知青。七十年代,李苏华和李红霞因翻车事故死在山沟里。帅气的父亲成为鳏夫,家中留下一个德集们除鸡地律儿美女姐姐顾小妍和怪物弟弟顾小山。八十年代,顾大宏成为早期的个体户,他曾在五十年代学过跳舞,一时成为全城名人,到处教人跳舞,招惹了大破鞋关文梨,纠葛十年的滥情。姐姐小妍是这条街上最早的本科生,被宾馆门童勉子和外地青年牛蒡追求,阴差阳错,两个人在同一个夏天犯罪、坐牢。顾小山因是先天残疾,自幼受到欺辱,只爱着小学同桌罗佳,她三次出现补艺城工率言服城降担于他的生命里,从童年到青年时期,成为他人生的唯一光明发证许气模室多宁年镇拉所在。

  小说单行本共分八部扩谁款找:当年情,相册,跳舞时代,疯人之家,胖姑结婚,痴儿,日晕月晕,光明。

  全书25万字。

已发表作品

  长篇:《少年巴比伦》发表于《收获》2007年第6期

  《追随她的旅程》发表于《收获》2008年长篇专号·春夏卷

  《云中人》发表于《收获》2011年第老列3期

  《花街往事》发表于《人民文学》2012年第7期

  短篇:《女神陷阱》发表于《鲤·谎言》

  面百练客专卷《无人会跳华尔兹》发表于《鲤·暧昧

  《四十乌鸦必居极色常批般存滑鏖战记》发表于《鲤·最好的时光》

文学之路

  当大酸宣热夫多数文学青年在大学校园里满怀望引对里斗脱关祖元松忧伤地抒情时,19岁的路内已开始在苏州、上海、重庆的工厂里辗转。如果把他做过的工作罗列出来,将笑其企酸凯还时脸总素否会是长长的一串名单:钳工,维修电工,值班电工,操作工仓库管理员,营业员,会计,小实搞更足讨也希奏香职员,电脑设计,小贩,播音员,摄像师,广告公司文案,公关公司老板,等等等等。

作品

  "失业,找工作,又失业,又找工作。就这么回事。"路内说。而这个从19岁就开始进工厂的苏州少年,当年最多的文学启蒙是工厂里的图书馆,"因为一天八小时就盯着几十个电表,也不用干活,只能看看文学期刊了。"与许多人偏向西方的阅读经验不同,路内读的更多的是苏童、林白等当时为时代风气的先锋小说。而更多时候,他就像小说中的路小路们那样游荡在街头,看人打群架,进工厂拧螺丝钉或者换灯泡,在混沌的忧伤中度过青春。

  1998年,路内去南方走来自了一圈,终点站是重庆,他360百科去那里替台湾商人看守聚提袁仓库。那时南方发大水,沿路展示在这个青年面前的是诗意却也残酷的画面。"一个苏州人,看到的全是鱼米之乡的景色,头一回看到岩石缝里种玉米。你会去想,为什么贵州的小孩都没书读,你这辈子的忧伤,跟那些没沙杆察晶二厂衣服穿的小孩比起来,算什么虽革沿面句非?""感觉自己的忧伤一下子转化为内心的忧伤。"他这样描述这趟旅程带给自己的震动。

作品由来

  路内老家是苏州,用他的话说,离苏笔下的香椿街就一个街区,这难道就是他与文学的最早渊源?《少年巴比伦》和《追随她的旅程》的故事都发生在一个叫"戴城"的江南小城,路内说,戴城其实就是缩小版的评镇精异型过架控苏州。在这两部小说里,主角是收督血草农息垂坚女错岩一位名叫路小路的少年,技校毕业,在化工厂修水泵,和老阿姨调情,在学校里做混混……而这些大都是路内本人在1990年代初的生活止测兵轨迹。中国作家有写大学的,有写高中的,路内算是为技校生正了言。《少年巴比伦》里路小路没办法博得同年龄女孩的青睐,却是工厂老阿姨保护的对象,路内说这是真的,在工厂里老阿姨对他很好衣委青顶专神妒;《追随她的旅程》里路小路的铁哥们叫杨一,里面关于杨一的一大堆糗事,原来大都是路内好兄弟的故事兴粉结板好装互整学,据说真实的杨一同学是全上海最穷的IT公司CEO,如果要做签售,倒是可以把真实版杨一拉来捧场。

路内

  路内曾半开包又事季家抓议细艺井练玩笑地说,他可能是中国年轻一代作家里学历最低的一位--子尽被互存资液构她坚益技校,接着是水泵修理工--其实只会拧螺丝,然后又跑到重庆看仓库,后来在苏州干起了广告,一路又跑到了上海。身份不停转变,只是没有中断过写作。有朋友劝他,既然已经写了两部小说,就专心在家写小说发财吧。路内说,要是靠写小说吃饭,早就饿死了,广告公司的工作至少让自己生活安稳。从单纯的财务盈利报表看,写作是负收益。路内开玩笑地说,出小说最大的希望就是,"能不让出版社朋友亏就行"。首印1.5万册的《少年巴比伦》现在还滞销着,这成了他出版人有点头疼的事情,只希望《追随她的旅程》能补偿一下。《少年巴比伦》和《追随她的旅程》写的是路内的青葱岁月,而手头上计划写的另一部小说却是悬疑惊悚题材,他可能不再用长篇为"路小路"立传了。

  从苏州定居到上海的路内,是某广告公司的内容总监,业余写小说。2007年的《收获》在半年内连续发了《少年巴比伦》和《追随她的旅程》两部长篇,单行本的《少年巴比伦》还在滞销着,刚刚上市的《追随她的旅程》则令路内期待很大。最近因为家里添了小宝宝,被吵得不行的路内只好把写作地点搬到了办公室。

人物评价

  路内,当代文坛出现的最让人惊艳的小说家,被评论家称之为中国70一代最好的小说家之一,文字幽默畅快,而又伤感缠绵,常常让人"微笑着读他的文字,却忍不住悲伤"。半年内在《收获》杂志连发两个长篇小说。是目前上海文坛青年一代的领军人物。有读者用"惊艳"一词来形容青年作家路内在文坛的出现。半年之内两次登陆《收获》杂志,长篇小说《少年巴比伦》让许多人"微笑着阅读,却忍不住悲伤"。近日,他又推出长篇《追随她的旅程》,用富有生气的细节和语言抒写戴城少年路小路的青春成长。

路内

  至于路内的小说,之前的《少年巴比伦》,新作是《追随她的旅程》,而《追随》比之《少年》,其实更是一段路小路自我发现的旅程。当然这种自我身份的确立,是在一系列的追随他者的过程中无意完成的。陈垦讲,路内的小说其实是命题作文,就是说,路内其实是目标比较明确的去回溯或者部分的虚构自己的青春。

  看路内的东西,多少觉得一点王小波的意思。虽然他比王小波要来的更加失控一些。当然这种失控主要来自于路内对文本中的暴力,采取的绝不忏悔的态度。作品中的很多人物是"死了也是活该,活着也是混着",所以死于暴力,或者不死于暴力,还有其中的残忍、无力和混乱,都是正常的,所以根本没有忏悔的必要。

  当然这种失控的另一方面就是也同时成就了他小说中的那种"年轻气盛"。而这种"年轻气盛"很大程度来自文本中的路小路。路小路不过就是一个混混,混迹于一群混混之中。一些时候,觉得自己不该这么混着,但这种念头也并不强烈。当然围绕路小路的还有一些似是而非的爱情和暴力,一种"沾沾自喜的形态和虚假的幸福感",当然还有大量脏字。

作者书评

  读路内的小说,总给人一种错觉,感觉90年代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年代,那个时代格局下的小城市的生存状态,竟然不可思议的具有一种普遍性。而青春期的无望、闭塞、疯狂其实也并不是小城市的街头混混才有的。

路内

  记得《追随》的结尾,路内讲"人就是这种德行,没准前辈子是个暴徒,然后下辈子学着做个小资。二十世纪就要过去了,而这个世纪关我屁事。"这样的结尾在整部小说的紧张之后,是显得比较放松的。看来青春或者青春写作也总是这样一回事。在青春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一些人死了,一些人离开了,一些人沉沦了,一些人发达了。而发达的人,发达成了小资,于是做出《追随》这种东西,其中融合着"因已远逝,无从返还,多少会生出逝者已矣的忧郁"的武断情绪。并且这种情绪对照当下现实的猥琐,到反而显得青春的酣畅淋漓。

  在《少年巴比伦》之前,路内只是写写"撞鬼启示录"这类恐怖小说的报纸专栏。唯一的长篇写作经历或许是20多岁时写过的那10万字,只不过那些带着青春的冲动文字在一次搬家之后便遍寻不着,只留下"稿纸像草纸乱飞"的印象和中指磨出的厚厚书茧。而2006年应出版人要求写的畅销书,写到后来就变成了刊载《收获》上的《少年巴比伦》。与同为出生于70年代的作家相比,路内34岁才发表第一部长篇似乎晚了一些。半年后,他又在《收获》增刊发表了《追随她的旅程》。

  按评论家的说法,《少年巴比伦》的"叙事速度像青春一样富有生命的节律,同时还有一种青春般的透彻--忧伤,但不残酷,更不绝望"。而新作《追随她的旅程》 ,同样书写着戴城青年路小路的青春成长,文字却比前一部成熟了不少:"我也说不清这是不是自传,小说里很多地方是编派的,也有耳闻目睹的,也有亲身经历的。有些自己经历过的事情安在别人头上,有些反之。"这些文字对应着少年路内的成长,而少年路内的成长造就了这些文字。

现状

  如今的路内是一家广告公司的创意总监,闲暇时候才写写小说,毕竟,写作维持不了他的生计。"写书是件多余的事,但有点上瘾,跟抽烟一样。我本来应该写完一个长篇就歇菜的,但是不知哪儿来的诱惑,架不住自我膨胀。这么写下去,肯定达不到最高的期望值,但已然是超过最初的预期了。"他这样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