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溪河,长江支流岷江的支流,古名拥斯茫水,又名大牢溪。发源于威远县越溪镇的青风寨,流经威远、仁寿、来自荣县(有一段为犍为界河),在宜宾市叙州区汇入岷江。主要支流有仁和溪、朱家河、太公河、斑竹河、牛尾河等360百科。河长229公里,流域面积2630平方公里。
越溪河荣县以下航运历史悠久。清以后,为金石井盐运道,商贾逐盛。至1980年代叙州区段搞司妒负病仍可航行小型机动想专复得船。
荣县在越溪河上游兴建工论强认按幸福堰,为万亩引灌区。叙州区在越溪河干流上建南食烧火守止有观音水电站、大塔顶评最绿讲滩水电站,越溪河干流河口段有屯头溪电站(后拆除)。
越溪河山青水秀,明人樊曙《越溪记》有详细记述。特别是叙州区大塔滩至隆兴风景尤佳。沿岸有"一线巫峡"、"老概标阻始路是灯熊涉水"、大塔荔枝园、安塘坡油樟种子林、宋蟠龙书院、明清古庙群遗址和火葬石室墓群等胜景。该河段已开发为风景区。
- 中文名称 越溪河
- 别名 大牢溪、拥斯茫水
- 所属水系 长江支流岷江的支流
- 地理位置 四川省南部
- 流经地区 威远、仁寿、荣县(犍为)、宜宾市叙州区
干流概况
河道弦误标府种功受走向
威远段
越溪河系岷江一级支流。源于永建卫随差乡清风寨。向西流经越溪、高堰、碗厂场,于铁马桥附近纳放生河后入仁寿县碗厂乡,转南经仁寿大联乡到天灯坡折回县境,至富强乡唱歌坝入荣县,到宜宾黄龙附近入岷江。荣县界以上河长 48.3 公里,大小溪沟流布越溪区 11 来自个乡,流域面积 257 平方公里, 县境 200 平方公里条费想素百,河宽 20-40 米,自然落差 90 米,平均坡降 1.6‰,平均流量 2山希顺问导底且.26 立方米/秒,最大流量 250 立方米/秒,最小 0.05 立方米/秒,年径流量 1.75 亿立方米。
荣县段
越溪河为岷江水系的一级支流 ,又名拥斯芒水 ,发源于荣威高地西北部威远县越溪区的青风寨。源头海拔 808 米 ,为荣县过境河流 ,流经建华、于佳、双古、观360百科山、长山、踏紫、正江、保华、人和、礼佳、老龙、东佳、新桥、古佳、雷音等地 ,长115 公里 ,流域面积 730 平方公里。上段石炭练调内却约木沉细起坝至滩坎上 ,流经低山区 ,平均 比降为0.67 % ,其约盾金太中滩坎上至观音滩段属山间河谷盆地 ,两岸分布一、二级阶地 ,观音滩以上窄谷与宽谷相间出现:中段为滩坎上至箭滩 ,其中:小井沟段 (沙凼河至箭滩) 长 9 公里 ,段打内落差 90 多米 ,比降 10 % ,下段即箭滩至大佛沱 ,河道迂回 ,含含水流平缓 ,平均比降 0.4起算危7 % ,谷地两侧均为中至浅切割丘陵 ,有不少河谷平坝。整个流域地势较高 ,水源丰富 ,出县境处年总经流量 4.8 亿立方米 ,主要支流有仁和溪、朱家河、太公河、斑竹河、牛尾河、立石桥河、沙溪河等。
叙州段
越溪河古称大牢溪,发源于简阳县(威远县),向东南流经荣县入县境征远乡,再经合围空剧拿边质担考难打什、观音、隆兴、越溪等乡至屯头溪入岷江。县境干流长97.5公里,流域尼围去面积1070平方公里。干流总落差195米,平均比降0.86‰。上游河谷开敞,一般150~350米,中下游河谷变窄,一般1棉克溶选乙束连着她50~250米,岸高7下液维~15米,两岸阶地较少。
河道特征
越溪河山青水秀,明人樊曙《越溪记》有详细记述。建国后河道渐被分段渠化,昔日"乱石嵯峨,惊涛澎湃"的险滩已化为平湖;而翠竹连岗、苍木掩岭,水禽游息、渔舟放网等原貌仍依稀可辨,从大塔滩至隆兴风景尤佳。沿岸有"一线巫峡"、"老熊涉水"、"双凤临河"、"一对铜鼓"、"和尚夜影"等景点。岸上沿途有大塔荔枝兴不秋杆联你止宁园、安塘坡油樟种子林按季厚阶发、宋蟠龙书院、明清古庙群遗址和火葬石室墓群、刘华烈士少年读书处宝光寺小学对缩敌去脸格双修、郑佑之烈士纪念碑等。
水文特征
观音水文站资料,多年平均流量27.7立方米/秒,径流量8.70亿立方米,含沙量0.998公斤/立方米,年输沙量87万吨。县境段天然落差34.4米,水能理论蕴藏量10200千瓦,利用落差22.48米,已开发建成观音难石互优适、大塔滩、屯头溪小水电站,装机容量2120千瓦。建电站回水淹滩32个,改善航道约58公里。从屯头溪至沙沟场可断续行驶小机动铁节核船。
主要支流
前长对断再直 沙溪河,发源于县境内清白乡古桥沟。源头海拔 645 米 ,流经工坏失船清白、铁厂、富西、文昌、度佳、杨佳、河口、河东 ,来自在古佳 ,出县境入宜宾县合什乡双河口汇入越溪河。沙溪河又名白石沟水 ,流经浅切割低山带和丘陵区 ,流程较短 ,属山区性河流 ,洪、枯水位变化大 ,多年平均吧由黄机热花胶杂酒流量为 3.7 米3/秒。主要支流有姜家河、古石桥沟、龙滩河、冯家堰、内才沟、观音沟等。
越溪河支流发育,叙州区境内主要支沟有18条、以乔巴河和蓼叶沟较大。5公里以上的支沟有:
斑竹溪。昔称云峰溪。360百科发源于荣县金花乡,由西北向东南流入县境三合乡,经三合场入荣县,复于叫领起快然路道标石该县合江场入越溪河。河长18.2公里,县境内长6.7公里。
申家滩溪,发源于柳家乡律阳村,流向北转东流8公里于征远乡川水村入越溪河。黄沙溪源出荣县平安乡,由北向南流入县境于合什场西入越溪河。河长13公里,县内长2公里。
罗汉溪,柳嘉乡境河段称桂花河。主源出自白马乡黄角村,一源出自发龙乡。二源会合后流经沙沟乡于广学村入越溪河。河长15公里。水浮溪源出荣县古文乡,于古罗乡新燕村入境范原体斯它林,经祝殿乡至凉风乡水浮村入越溪河。河长14.6公里。
沙沟,源出沙沟乡广学村,由西向东北流6.7公里入越溪河。
平水溪,源出古罗乡普岗极标款定套损易类战千河村,由东北流向西南,经凉短区础酸量风乡治地续流入越溪河。河长10.8公里。
道程 丝栗溪,又名百谷溪。源出万菁乡分水村,由西南向东北至观音附近的三溪口有发自观音乡万古村和红岩村二小溪来会,续北流至观音场东入越溪河。河长9公里。
瓦窑河,源出徐家乡瓦窑村,从东北向西南流6.2公里于改进乡改进村入只死看不棉盟必越溪河。
四方溪,源出万菁乡花甲村,从西南向东北流7公里于改进乡双鱼村入越溪河。
关门石溪,一源出自徐家乡红菊村,另一源出自石庙村。两源会合后,由东北向西南流入越溪河。河长5公里。
乔巴河,上游段名洞子河,中游段名沙河适但备,下游段名乔巴河。发源于自贡市农团乡,由北向南转西南入县境高升乡,经白龙、黎明、永远、永兴、花古等乡于隆兴乡富来村入越溪河。县境内干流长41.4公里,流域面积285儿阳营罗该企观另能另.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5.87立方米/秒,天然落差22米,可利用落差12.5米,水能理论蕴藏量1011千瓦,可开发104千瓦,已开发83千瓦。
乔巴河主要支沟乐较有7条。即猴子沟,一源出自高升乡何家村,另叫衣助属权拿得念阶法一源出自白龙乡杨庙村,向西分别流5.5和3.4公里合流后入洞子河。
应身国的植院歌从载路 道关河,源出白花乡碾子村,于白龙乡杨庙村入洞子河。牛尾河,发自荣县莲花乡,由东北往西流5.76公里于牛冷存念发扩异厂太根耐河场入沙河。
流沙河,一源发自永远乡石柱村,另一源出自小屋村,两源从东北向西南流5念重况雷请破公里和6.7公里合流后续流1.4公里入沙河。
陈河,两专源均发自荣县莲花乡,主源由东北向西南流10.3公里入县境黎明乡鱼坝村,续流10.8公里于徐家乡陈河没村入乔巴河。
永兴河,-源发自白花乡碾子村,另一原发自白安乡黄坝村,两源会合向西流经白安、永兴乡境于九龙村入乔巴河,河长20.4公里。二洞子河,源出花古乡银定村和真武村,两源各流4.32和2.6公里会合,续流1.8公里入乔巴河。
竹麻溪,源出改进乡中峰村,由西向东南流11公里,于隆兴乡大龙村入越溪河。土地河两源,发自马场乡马嘴、金岔村,由南向北合流后转向西北流5公里于隆兴乡水口村入越溪河。
苦竹溪,源出马场乡太平村,由西南向北流10公里,于越溪场入越溪河。万里河又名蓼叶沟。主源出自发龙乡文家村,另一源发自泥溪乡松林村。两源均从西北向西南分别流12.7公里和6.7公里会合,续南流11.4公里于古柏乡丰富村入越溪河。流域面积97.1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7.5立方米/秒,天然落差60米,水能理论蕴藏量292千瓦,可开发量19.7千瓦。
李子溪,源出越溪乡安靖村,由东向西流7.2公里至该乡高峰村入越溪河。
赵石溪,源出大塔乡斑竹村,从东北向西南流5.5公里至该乡小塔村入越溪河。
治理开发
1957年,荣县在越溪河上游兴建幸福堰 ,为万亩引灌区。1974 年由长山盐矿投资 ,在正江建成蓄水 240 万立方米的石堰。除供采卤和制盐用水外 ,还用于电力提灌 9000 余亩。至 1985 年 ,在越溪河流经的区内建成 10 万立方米以上的石河堰共 29 座 ,蓄水量 1711.8 万立方米。
幸福堰。 位于于佳、建华两乡交界处的越溪河跌水滩头。回水长 40 华里 ,集雨面积305 .54 平方公里 ,多年平均来水量 1.38 亿立方米。该堰 1958 年 5 月建成 ,1970年 ,改木闸为钢质翻桥闸 ,坝墩提高 1 米 ,增加库容 103 万立方米。 开渠 24.28 公里 ,建成渡槽、隧洞、倒虹管共 17 处 ,并建电力提灌站 6 处 ,装机335 千瓦。控灌观山、建华 ,于佳三个乡的农田 10894 亩 ,其中自流引灌 410 万亩。
战天水库,位于越溪河三级支流道关河上,是县境内典型的蓄水提灌工程。已建成沙壳直立条石心墙坝高28米,集雨面积3.25平方公里,总库容408.8万立方米,有效库容264.5万立方米。配套电力提灌站4级装机11台457千瓦;建成输配水渠41.8公里;渠系建筑物:石拱渡槽9座总长1222米,隧洞7个总长1510米,倒虹管3根总长336米。提水净扬程57.73米,控灌面积15146亩。该工程由白花公社主办。于1971年10月15日开工,坚持常年施工与农闲突击相结合,常年施工专业队1012人。1974年底大坝高修到20米,凿穿输水隧洞608米。1975年列入地区小(一)型基建项目和白永电灌工程项目,9月对干渠36公里全面开工。1976年10月建成左干渠上净跨为36米的悬链线石拱涂家林渡槽。1977年相继建成四级电灌站和渠系建筑物。1978年春旱抗旱中投产,抽水556小时,灌田8655亩。以后,逐年配套转入管理,修进库公路6.75公里。综合经营:渔场、农场、林场、果园。
1959年在越溪河干流上,观音场东龙坨滩建成条石溢流重力坝高6米,装木制水轮机带100千瓦美国产旧发电机和48千瓦木制水轮发电机组共148千瓦,投资26万元。1980年,建成越溪河干流河口段屯头溪电站,装机2台900千瓦。
大塔滩水电站,大塔乡越溪河下游,是县境内现阶段规模较大的骨干水电站。1966年筹建,1967年5月停工。1971年续建。1972年因经费不继而停工。1973年5月复工又因无经费而停工,同年12月又复工。1975年3月始确定大塔滩建为水电站。1981年8月由完成水机窝壳、尾水及电机层板梁混凝土浇注。1982年建成主、副厂房,同年7月完成两台机组安装投入运行。该工程边施工、边设计、边报计划,工期长达16年。安装立式水轮机ZD561-LH-120型配发电机TSLZ16/21-10型机组2台总容量1260千瓦。
航道航运
越溪河 从新桥至宜宾观音滩 245 公里 ,县境内 115 公里 ,航运历史悠久 ,"宜宾贩米而至 ,运木耳归 ,时仅十余舟 ,咸丰间 ,为金石井盐运道 ,商贾逐盛。光绪初 ,金石井盐改犍路 ,今所载石炭 ,陶器而已 ,舟仅百余"。直至民国 20 年 (1931) 有大小船只110 只 ,每只载重 10 至 15 吨 ,主要运煤炭、石灰、土陶及粮食等。洪水期一天可行至终点岸。解放后 ,航运未中断。1971 年正江乡筑堰后 ,用机动船运煤炭到长山乡各盐厂。1980年木船年审发证 ,有运输木船 33 只 ,每只载重 5 至 15 吨。
越溪河航道县境段97.5公里,有滩81处,其中:大塔、小塔、磕落三滩为险滩,落差3米以上,航运至此需起载过滩,其余78处滩口,采取堵堰:开堰办法可航行载重10吨以下木船。民国33年农历7月15日,磕落滩岸陡崖崩塌,堵塞河床造成落差5.6米。建国后,1953年12月至1954年3月,组织206人进行整治,疏滩淘漕,耗资4188元。降低了水位,减少淹没,并可通航木船。1959年建成观音水电站,溢流坝高6米,回水淹滩13个,改善航道13公里。1980年建屯头溪水电站,淹没小塔滩,改善航道11公里。1982年建成大塔滩水电站,溢流坝高11米,淹没大塔、磕落等滩9个,改善大塔至观音航道45公里。其中:大塔至隆兴河段27公里,可航行小型机动船。
基本信息
在宜宾县段山清水秀,岩岸千姿百态,风光奇异,景色迷人。名人樊曙的《越溪河记》(收载清嘉庆《宜宾县志》),详细记述其风光、产物、人物、民情。建国后,因建筑电站,越溪河被分段渠化,昔日怪石嶙峋,惊涛拍岸的险滩已化为晶莹平湖。机轮往来于碧波绿水间,翠竹连岗,苍木掩岭,渔舟唱晚,牧童横笛;支溪汇流处,苍台铺地,芦竹掩映,水禽舔息,清幽深邃,尤其是越溪河隆兴至大塔段长百里许,景色甚佳,有"一线巫峡"、"老熊步水"、"猕猴垂诞"、"双凤临河"、"和尚夜影"、"铜鼓秋风"、"丹山碧水"、"千尺石门"、"天工石佛"…等景点。还有南宋程公许读书处--蟠龙书院、明尹伸府第遗址和墓冢、石室火葬墓群、摩崖造像、汉代崖墓及大塔荔枝园、安塘坡的油樟种子园等古迹名胜。
风景名胜区
地处川南风景资源富集区,位于宜宾县腹心地带,距宜宾市中区以北40公里,宜宾至乐山公路从境内穿过。越溪河系岷江一大支流,金沙江、岷江、长江三江航运发达,风景区在规划的交通环线和旅游环线上,位置适中。风景名胜区面积248.8平方公里。属浅丘型河流风景名胜区,景区融山、水、林为一体,对川南富集的风景资源起着重要的补充作用,以河流景观为载体,竹林景观为灵魂,山林景观为陪衬,宗教文化为内涵,珍奇稀有的孑遗植物为点缀,境内生态环境优良,长达近50公里的河段无工业污染,碧波荡漾,赢得"百里翠湖"美誉。
河畔竹树遮盖,常年郁郁葱葱,峰恋叠嶂,景色秀丽。乘船顺流而下,凭栏浏览,可观赏河畔,林间白鹤翻飞,水面野鸭出没,水中游鱼嬉戏,领略峰回水转,曲径通幽的情趣;乘座快艇在河中风驰电掣,体味乘风破浪的胆略。沿河数十条河叉,长短不同,深浅各异,引入探寻,途中尚有"仙人赶石""双桥望月""小山峡""崖墓""摩崖石刻""天工大佛"等30余处景观可供品味。
越溪河景区
山明水秀,人杰地灵,历代留存的遗迹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积淀,这里的山峦、老树、驿道、石刻、古寺都充满了传统的、历史的、文化的氛围;每一个山冈峡谷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每一棵古树都有一个神秘的传说;每一座遗址都有一段繁荣的历史。坐落于越溪河畔的山寨古镇隆兴,那里曾是古代中国"南方丝绸之路"的水陆交通要道,历史上曾是川南繁荣的政治、商贸、文化中心,唐朝归顺县就建政于这钟灵毓秀之间,宋代文人荟萃的蟠龙书院也坐落于这钟灵之地,宋代"一门三进士"的千古科举奇迹在此创造,元代"陈母教子"的传说渊源于此,明代贵为四朝兵部郎中的尹伸生于此,长于此,葬于此;绵延唐、宋、元、明、清的172座古寺掩映于这青山翠竹之中,罕见的40余处众僧塔群,3000多僧尼沉寂在这浓荫苍郁的山峦。河岸的摩崖石刻,天工神佛;静立街头,古韵悠悠的护林古碑;那风韵犹存的"清朝一条街"等历史文化遗存,无不折射出越溪河几许遗世独立的超然与宁静。
越溪河这些年
1、2000年12月,编制完成《宜宾越溪河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2、2003年,四川省人民政府以川府函[2003]62号批准为四川省省级风景名胜区
3、2004年,四川省环境保护局以川环发【2004】128号将景区内的隆兴乡命名为四川省首批生态园区。
4、2005年3月21日印尼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金融家、意大利总理顾问林水有一行来宜宾县越溪河风景名胜区考察。
2005年5月8日,宜宾县人民政府与四川省弘扬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正式签约,拟在2020年前投入10亿元人民币,合作开发越溪河旅游资源。
合作双方将按照"政府出资源,企业筹措资金,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的模式进行开发,投资企业将在2020年前投入10亿元人民币,前期投入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其中2010年前,每年投入不少于5000万元,总投入不少于3亿元人民币,实行滚动开发,将在2010年前建设成为国家级风景区,2020年前力争达到世界级风景名胜区水平,把越溪河风景区打造成国际佛事胜地、国际度假胜地。
2006年9月15日,省建设厅组织相关专家对《越溪河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进行了专家评审,并原则通过评审,目前,其《规划》文本正按程序报省政府批复。
7、2007年,越溪河玉佛文化产业园项目招商。
项目总投资:18000万元
概况:被誉为"百里翠湖"的越溪河是省级风景名胜区,自然风光秀美,最具特色的还是隋唐以来在明末清初一夜之间销声匿迹的108座寺庙(朱三太子出家修行之处)和千古之迹神密的地下"万龛众僧塔"(包括普陀山开山祖师灵骨),世有"北有兵马俑,南有众僧塔"之说。
建设内容:
1、景区旅游开发恢复建设寺庙;
2、建玉佛博物馆(陈列展示全球最大、最完整的玉佛);
3、建设玉文化产业园(生产、出售珠宝玉石旅游产品)。
4、募集购请玉佛入寺的建设资金。
建设条件:景区基础设施齐备,旅游开发已有一定基础,玉佛来源已有意向。
项目经济效益分析:经济效益体现在景区旅游门票收入,博物馆门票收入,玉器产品出售收入中。
合作方式:协商!
8、2007年6月1日,宜宾县隆兴石室墓入选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以"川府函﹝2007﹞114号"公布)。
9、2015年,宜宾县隆兴至李场沿越溪河环线公路贯通。这是宜宾县解决人们安全出行难问题与旅游景区公路同设计同打造带来的便利交通条件。
据了解,该路段全长27公里左右,分为四段。
其中隆兴至越溪街上左岸为通村公路,右岸为5.5米宽水泥路,全长约10公里。
越溪街上至李场大塔收费站10.2公里(由市政府出资修建),6.5米宽水泥混凝土路面路。
大塔收费站出口至小冲头(大屏连接线)至大塔滩约6公里。其中3.8公里为沥青路面,7.5米宽。
为方便自由旅行,游客有四条路线可以选择。
一是从乐宜路宗场出口至斗白路经双河口至隆兴,沿越溪河畅游。
二是可从乐宜高速大塔收费站出口进行分段游。
三是从宜宾红丰中路(五粮液厂)经思波至李场至越溪(或大塔-大塔滩环线畅游)。
四是乘船从隆兴至大塔滩直游。该路线的全线贯通,将极大地方便各地游客到越溪河观光旅游,同时也为促进隆兴、李场两地经济发展,开发越溪河发挥积极作用。
10.四川省政府近日批复宜宾市《关于审定越溪河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请示》,原则同意《宜宾越溪河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5~2030)》(以下简称"总规")。根据总规,越溪河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22.2平方公里,以越溪河风光为标志,以河流灵、丘林秀、溪涧幽、文化远为特征,具有较高的游憩价值、生态价值、科考价值和开发价值。
批复要求,宜宾市要严格保护景区内的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科学合理开发,实现永续利用;抓紧编制景区详细规划,科学划定核心景区范围,明确保护内容和保护措施,加强对核心景区的保护管理;景区内各类建设活动必须符合总规要求,并按规定程序严格审批;按照《风景名胜区条例》和《四川省风景名胜区条例》规定,进一步健全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依法加强景区管理。
11.宜宾县县委于2017年12月公示了《越溪河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其中包括越溪河景区总体布局规划图和越溪河景区分级保护规划图。
越溪河三宝
越溪河景区有全国最大的"油樟种子园",有西南最大的"竹种基地",还有享誉海内外的珍稀淡水鱼。油樟、竹和淡水鱼号称"越溪河三宝"。
油樟
相传,嫦娥耐不住月宫的寂寞,于是与小白兔偷偷地溜下凡间,来到越溪河畔的青山绿水之间嬉戏。刚巧,嫦娥的香囊掉在了越溪河边,一只山鹰嗅到香囊的香气,叼走了香囊,于是,香气从越溪河畔一路飘过。从此,越溪河沿岸就长出了许许多多的香树,后人称之为香樟树,也就是油樟。
越溪河景区以其特有的土壤和气候,盛产油樟,产出的樟油数量多,质量好,享誉国内外。成为全国保存和发展最好的天然香料油源基地之一。油樟是一种木本芳香的油植物,油樟树常绿、高大,枝、叶、茎、根、花、果都具有芳香气味。樟木香气浓郁,耐腐、防蛀,是建筑、家具、造船、和工艺品的上等材料。也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食品、国防工业。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75%的樟油产自宜宾县,而宜宾县的樟油集中于越溪河。自1979年始,四川省林业部门在越溪河营建了全国第一个人工油樟种子园,占地320亩。今天的油樟种子园已经成为越溪河景区的一大景观,那里三溪环绕,小舟放逐,鸟鸣迎宾,柔竹拂面,翠屏遮天。弃舟入园,走兽引路,野花争艳,芳香扑鼻。登峰了望,青青之岭,叠翠天际,阳光普照,云蒸霞蔚,沁人心脾,令游人流连忘返。
竹
传说,瑶青仙姑在宜宾长宁竹海万岭山编绿织翠成功以后,她的父亲急召她回天庭团聚。仙姑为了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砍了几枝最美的竹枝带回天庭。可是,她还想在宜宾这块宝地上游览一番。于是,她脚踩仙云,在空中盘旋,不忍离去。正当她被脚下的美景吸引之时,打了一个喷嚏,抖掉了手中的竹枝,竹枝正好掉到了越溪河畔。这时,瑶青仙姑想到最美的丫枝掉了,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她的眼泪化为了甘霖,几根竹枝迅速生根发芽,越溪河的竹就这样繁衍生长开来。竹,是越溪河的第二大特色。竹具有丰富的内涵,它挺拔秀丽,不畏严寒,质朴无华,虚心有节,枝叶婆娑,具有刚、柔、忠、义、谦、常、乐,让人充满宁静清远的神思。它具有声、形、影、意"四趣"。历代文人咏竹诗中均有绝妙的总结,王维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把竹之声趣写尽。《红楼梦》中萧湘馆的对联"宝鼎茶闲烟尚绿,幽帘棋罢指犬凉"把竹之意趣写尽。竹的高风亮节,与松、梅并称"岁寒三友",与梅、兰、菊合称"谦谦四君子"。
越溪河有西南最大的竹种基因库。楠竹、黄竹、西风竹、慈竹、苦竹、斑竹、水竹、钓鱼竹、鸡爪竹、箬竹、金竹、白夹竹、紫竹、刺楠竹、刺竹、八角竹、寿竹、人面竹、大小琴丝竹等130多个品种,应有尽有,岁寒不凋,与油樟并立于越溪河畔。舟行水中,了望两岸,茂林修竹,姿态万千,清风徐来,万杆起舞。
鱼
溪河沿岸森林覆盖率高,河水纯正、天然,养育了无数的享誉中外的珍稀鱼类,有黄腊丁、翘壳、母猪壳、青鲌、鲶鱼、麻纱沟、甲鱼、青鳝、白鳝等10余种珍稀鱼。此外,还有自然生长的鲤鱼,鲢鱼、白甲鱼、红眼棒、重口、石巴、九道箍、菜板鱼、岩鲤、鲭勇敢、花鲫鱼、鳊鱼等20多种普通鱼。
关于越溪河珍稀鱼"母猪壳",在越溪河还流传着一段传说:王母娘娘身边一侍女暗恋上了天蓬元帅,天蓬元帅被贬下凡间时,她心神不定,不慎打碎了王母娘娘的玉盘,王母娘娘一怒之下,将她打入凡间,变成鱼不象鱼,猪不象猪的东西。她觉得自己形貌极丑,无地自容,悄悄钻入了越溪河的岩逢里。经过若干年的演变,就成了今天人们见到的"母猪壳"。
越溪河沟溪众多,处处都是理想的天然钓鱼场所。钓鱼爱好者随便找一个地方垂钓,都可以放松身心,陶冶性情。宋代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在隐居越溪河期间最喜爱钓鱼,并写下了在越溪河广为流传的钓鱼诗。
垂钓越溪
黄庭坚
春钓越溪古渡头,鱼味飘香满戎州。
诗人不见李太白,一带青山碧水流。
进入景区的路线
线路1:乐宜高速宗场站--双河口--大鸡公--隆兴入口
线路2:(推荐路线)乐宜高速大塔站--越溪入口(或者大塔入口)
线路3:宜宾红丰中路(五粮液厂)--思波--李场--越溪入口(或者大塔入口)
路线4:宜宾--屏山新县城--越溪入口(或者大塔入口)
路线5(未开通):成宜高速隆兴站--隆兴入口
路线6(未开通):成宜高速观音站--观音入口
路线7:乐宜高速泥溪站--古柏入口(或者观音入口)
路线8:成贵高铁泥溪站--古柏入口(或者观音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