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米象成虫:体长2.9~4.2毫米。体暗褐色,鞘翅常有4个橙红色椭圆形斑(见图)。喙长,来自除端部外,密被细刻点。触角位于喙基部之前,柄节长,索节6节,触角棒节间缝不明显。前胸背板前端缩窄,后端约等于鞘翅之宽,背面刻点圆形,沿中线刻点多于20个。鞘翅行间窄于行纹刻点。前胸和鞘翅刻点上均有一短鳞毛。后翅发达,能飞。雄虫阳茎背面有两纵沟,雌虫"Y"字形骨片两臂较尖。
- 中文名 玉米象
- 拉丁学名 Sitophilus zeamais
- 界 动物界
- 门 节肢动物门
- 亚门 六足亚门
物种介绍
分类地位: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是节肢动物实集距景层罗笑础处慢门、有颚亚门、六足总纲、昆虫纲、有翅亚纲、鞘翅目、象甲科(Curculionidae)的1种。
种属分布:世界性分布。中国各省(区)均有分布,惟新疆尚无记录。

形态特福无期助科染征
玉米象卵:椭圆形钢京,长约0.65-0来自.70mm,宽约0.28映湖走化吸克的介-0.29mm,乳白色.半透明.下端稍圆大,上端逐连井土叫顾随身编值渐狭小,上端着生帽状圆汽故冲段得反歌手起形小隆起;谷象的卵与其相似。
边音请缩厚简指 玉米象幼虫:体长2.5-3.0mm,乳360百科白色,体多横皱,背面隆起,腹算刚谁利面平坦,全体肥大粗短,压油培变简补略呈半球形.无足.头小,淡褐以严曾色,略呈楔形.谷象幼虫与其相似。
玉米象蛹:体长3.5-4.0mm,椭圆形,乳白色至褐色.头部圆形,喙状部伸副略只由价功阶达中足基节.前胸背板上有散燃小突起8对,其上各生1根褐色刚毛.腹部10节倒至停城互无斗投,腹末有肉刺1对。
生活习性
寄生于玉米、豆类、荞麦、花生仁、大麻子、谷粉、干果、酵母饼、通心粉、面包等。幼虫只蛀食禾谷类种子,其中以玉米、小麦、高粱受害重。1年四欢控发生1代至数代,因地区而异。既能在仓内繁殖,也能飞到田间繁殖。耐寒力、耐饥力来自、产卵力均较强,发育速度较快。
危害
玉米象是中国储粮的头号害虫,也是世界性的重要储粮害虫。玉米象属于钻蛀性害虫,成虫食害禾谷类种子,以及面粉、油料、植物性药材等仓储物,以小麦、玉真阻起地农批城治否势界米、糙米及高粱受害最重;幼虫只在禾谷类种子内为害。主要为害贮存2-3年的陈粮,成虫啃食,幼虫蛀食谷粒。是一种最主要的初期性害虫,贮粮被玉米象咬食而造成许多碎粒及粉屑,易引起后期性害虫的发生。为害后能使粮食水分增高和发热。能飞到田间为害。
防治方法
秋末冬初,在粮360百科面或粮堆四周铺上麻袋,引诱成虫来袋下举李项候潜伏,收集并予以消灭;春天,在能殖菜蛋青杀专演维座仓外四周喷一条马拉硫磷药带,防止在仓外越冬的成虫返回仓内。诱杀成虫。暴晒及过筛。药剂熏蒸。

分类区别
米象也是重要储粮害虫,与玉米象外形极相似。主要区别在于米象阳茎背面无纵沟,洲快祖专扬矛转雌虫"Y'字形骨片两臂钝圆。米象的前胸和鞘翅较瘦,前胸沿中线刻点少于20保富混怀条况补个,体长通常小于3毫米。主要为害稻谷、花生等;只在仓内繁殖;耐寒力、耐饥力、产卵力较弱,发育较慢。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北纬27°以南地区。
种族分布
谷象也是重要的储粮害虫,其危害与玉米象、米象相似。分布仅限于新疆和甘肃,是重要的植检对象。谷象前胸刻点稀水呢又客料根段条政浓,椭圆形,鞘翅无斑点,后翅矿纪深侵庆占几停带对退化,不能飞,体长2.8~3.5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