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暹罗,中国对现东南亚国来自家泰国的古称,泰语为สยาม(Sayam),英语为Siam。
主体民族为泰人,信奉上座部佛教,自公元13世纪开国,先后经历了素可泰、阿瑜陀耶、吞武里、曼谷四个时代。
1939年6月24日改国号为"泰国",1945年复名"暹罗360百科",1949年再度改名蒸效进"泰国",沿用至今。
- 中文名 暹罗
- 外文名 Siam
- 行政区类别 国家
- 所属地区 泰国
- 意义 自由之国
概述
暹罗(Siam,汉语拼来自音xiān luó),现今东南亚国家泰国的古称。其部分先民是原居于中国云南一带,元时为逃避蒙古入侵而南下迁居中南半岛的古代中国人。暹罗在文化上受到了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的双重影响,尤其是自印度西传而来的佛教文化对其影响至深,至今都还是一个全民信奉佛教的宗教国家。钱太念六克此暹罗国号于1949年更名为“泰国”,意为“自由之国”。

地理位置
图节独也听音音响临 国境大部份为低缓的山地和高原引非初婷各肉轮矛游。地形多变,可分为西、中、东、南四个部份。
泰国西部为山区,是喜玛拉雅山脉的延伸他念他翁山脉为主的山地,一直由北向南走向。位于清迈府的因他暖山(海拔2576米)是泰国的最高峰。

东北部是呵叻高原,这里夏季极干旱,雨季非常泥泞,不宜耕作。中部是昭披耶河(即湄南河)平原。由曼谷向北,地势逐步缓升,湄南河沿岸土地丰饶,是泰国主要农产地。曼谷以南为暹罗湾红树林地域,涨潮时没入水中,退潮后成为红树林沼泽地。泰国南360百科部是西部山脉的延续,山脉再向南形成马来半岛,最狭处称为克拉地峡。
另外,泰国的一般大众习惯将国家的疆域比作大象的头部,将北部视为“象冠”,东北地方代表“象耳”,暹罗湾代表“象口”,而耐波走国背乱困乐字南方的狭长地带则代表了“象鼻”。
自然气候
泰国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常年温度不下摄氏18℃,平均年降水量约1000毫米。11月至2月受较凉的东北季候风影响比较干燥,3月到5月气温最高,可达40℃—42℃,7月至9月受西南季候风影响,是雨季。10月至主己半案预肉现觉讲应九12月偶有热带气论内时者如阶航乐往旋从南海经过中南半岛吹袭泰国东部,但在暹罗湾形成的来自热带气旋为数甚少且弱。

旅培游景区
旅游业在泰国观光旅游局的大力推360百科动下,成为泰国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游客可以在境内不同的地区享受不同的旅游形式。泰国有现代化的城市曼谷,南部面临暹罗湾和印度洋,有很多天然的沙滩度假区发展起来,北部山区气候宜人,亦适宜旅行。
旅游指南
交通
1.市内交通
曼刑老参评父你效谷被戏称为“世界最大的露天停车场”。因为它的汽车保有量在230万辆以上,造成马路上车满为患,尤其是在上下班高峰时间。驾车人士开车带着报纸、小说,示垂免家极塞车时顺便阅读的情景司空见惯。游客出行切记要避开高峰时间。不过,在曼谷开通了轻轨交通线后,塞车的情况已大为改善。
巴士
公共那尽到维杂青请换巴士服务不错但较节均沙结件权宗拥挤,繁忙时间拥挤情况更甚,建议游客不要搭乘。游客如乘坐公共巴士应避开早上7:00—9:30、下午3:00—6:00的高峰时间。泰国的巴士票价很便宜,一般巴士车票仅2铢。部分线路有新型空调巴士,车票由5铢—15铢不等。
曼谷的公共巴士,挂有以阿拉伯字母显示的路线牌,目的地全以泰文显示。票价固定,上巴士后不需马上付款,自有售票员前来收钱。游客继斤坚于预可在旅馆小卖部或书店购买英、泰文对照的,专供旅游者使用的旅游图,图上标有主要观光地点和详细巴士路线。出发前请职员为你写上要去的泰文地方,上车前可问乘客,一般都会得到帮助。
出租汽车
曼谷的出租汽车很多,绝大部分出租车有空调。通常出租汽车起步收费是35铢步色具,曼谷市区内的出租车价格通常35铢—250铢之间。
客货车(KAPOR)
它是一种由客货轿车改装的带蓬的公共小车。作为公共巴士的补充,穿行于没有公共巴士服务的支巷。招手即停,车费便宜。
摩托车(MOTORCYCLE)
曼谷的公共巴士只走大街,不走小巷。而各个小巷的巷口都有摩托车在排队候客。摩讨标式拉证托车在一些窄小的路段和塞车的时候会给您带来方便。车费非常便宜,一般收5铢—20铢,可议价。
嘟嘟车(TUK-TUK)
嘟嘟车是曼谷的特色之一,它因车身小,易于穿行于车流之间而方便村祖不快捷。这种车实际上就是带车蓬的三轮摩托车。它支结见少济车身绘上色彩滨纷的图画,车费比较便宜,可当面议价,市区内大致30铢—50铢。泰语称这种三轮车做Samlor。很多外国游客都喜欢乘坐这种车招摇过市,欣赏街景。
长尾船(LONG-TAILEDBOATS)
曼谷市内还有用长尾船作为公共交通工具的服务,它利用湄南河及其支流网络,在各主要商业区均有停靠。但作为游客来讲,如不熟悉线路,不要搭乘。除非用来观光。费用一般在20铢以内。
租车服务
游客如果喜欢述市银况片亚久自己驾车在泰国旅教源衣烧步游的话,可以用电话或直接上租车公司租车,一般的旅游区及大城市都有租车公司。正规的租车公司象Avis、Budget、Her严克击投核小tz、Quality、SMC等都提供完善的租车服务,如保险、24小时抢险、备用车、则兰款尔映免费送车、异地还车等等。汽车的租赁费用因车种与时间长短不同而变化,时间以1日(24小时)为最小租车时段。租赁费用除车费外另加7%的税及汽车保险费,汽油费不包括在租车费用内。正规租车公范先司的租车费虽然较贵触代掌及秋写而希笔,但使用起来绝无后顾之忧。至于付款,现金或国际通行的信用卡均可被接受。
在一些旅游区,如布吉岛、苏梅岛、芭堤雅等地,向私人租车显得更为省钱、省力。只要您会开车、有护照、能付租金、签一份简单的合同就行。不需驾照、不需押金,租一天,付一天的钱,多租几天还可讲价。租车时,您只要付钱、签字、交护照(作为抵押,有的不要,有的复印件也行),双方一起看一下车的外表,记住油表位置(油费自理),一切OK,开车上路。对了,您不要担心您的护照或是车况如何,泰国人纯朴本份,绝对不会拿您的护照或给您一台故障车。在这些地区的街道旁、海滩边、酒店门口到处是大把的车在等您,上面立一小牌FORRENT,您一走到车边,就会有人来招呼。至于车型,一般常见的车型都有。最多、最适合的是ISUZU吉普车或美式大吉普,也有四驱的,敞蓬或有无空调都有,在哪儿租,在哪儿还。如果您将住宿的酒店告诉出租人,那您可将车钥匙还给总台即可。
2.城际交通
航空
泰国曼谷的廊曼国际机场是东南亚最大、最繁忙的机场,每天都有航班飞往世界各大主要城市。由曼谷飞往中国大陆、台湾、港澳的航班,每周有近百班之多。北京、上海、广州、昆明、成都、重庆、厦门、汕头、香港、澳门、台北、高雄每天(周)都有航班飞往曼谷,其中一些城市还有直接往来于泰国的旅游城市清迈、布吉的航班,飞行时间少则一个多小时,最多不超过五个小时,空中交通可谓十分便捷。
由曼谷的廊曼国内机场每天都有飞往泰国26个主要城市的航班,加上一些支线航班,泰国国内的航空运输同样是四通八达。
泰国的国际国内空中交通运输主要由三家航空公司负责,它们是:泰国国际航空公司(TG),主要承担绝大部分的国际国内客货运输;泰国安吉尔航空公司(8G),主要承担泰国国内支线和部分东南亚及中国西南地区的客货运输;泰国曼谷航空公司(PG),主要承担由普吉岛至泰国国内城市和新加坡的客货运输。
由机场到市内可乘坐泰航空调巴士,沿途在指定的酒店、地点停车。售票柜台在机场抵达大厅的出口处,先买票后上车。
A1线:机场至是隆路(SILOM)。
A2线:机场至王家田广场(SANAMLUANG)。
A3线:机场至素空逸(SUKHUMVIT)的亿加买(EKAMAI)。
A4线:机场至华南蓬火车站。
铁路
泰国的铁路运输系统是以曼谷为中心,向国内各府辐散的结构。主要有四条国内线和一条国际线:
北方线:由曼谷到清迈,约851公里,每天有两个班次往返的特别快车、快车。行车时间特别快车约为14小时30分,中途主要车站有阿育他亚(大城)(Ayuthaya)、龙富里(Lopburi)、彭世洛(Phitsanulok)、喃邦(Lampang)。
东方线:由曼谷至柬埔寨境内的阿兰亚普托多(Aranyaprathet),约有255公里。行车时间为特别快车约5小时,快车需7小时,中途主要车站有:查强(ChaChoengSao)、普兰清普利(Battambang)。
东北线:由曼谷至老挝境内的诺凯(Nong),约有624公里。行车时间特快列车为11小时。中途主要站有:阿育他亚(大城)(Ayuthaya)、呵叻(NakonRatchasima)、乌冬他尼(UdonThani)。
南方线:由曼谷为起点,沿着暹罗湾的马来半岛而行,约有990公里。途经七岩,直达合艾,再穿越国界至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及新加坡。
国际线:由曼谷乘火车到马来西亚,日夜都有定期班车,有特快或普快。曼谷至马来西亚的伯特沃斯(Butterworth),每逢星期一、三、五有3班车开行,如往新加坡要在伯特沃斯转车。
曼谷的主要火车站有三个:拍喃四路(RamaIVRd.)的全国火车总站,又叫华南蓬站(Hualompong)。前往泰国北部、东北部和南部的特快列车由此开出。此站建筑是欧陆式,大堂宽敞明亮,站台闸口前有到站及发车的英、泰文指示牌,清楚明了,且地图、资料等齐备。凡国际列车、长途车及逢星期六、日举办的旅游专线火车都可在这里查询、订位。目甲汕路(NikomMakkasanRd.)的东线火车站,每日有班车开往泰国东部,位于阿仑庵玛遴路附近的挽谷莲(Thonburi)南线铁路总站,每天有慢车开往泰国南部。
美食
泰国菜讲究酸、辣、咸、甜、苦五味的互相平衡,通常以咸、酸、辣为主,而带着一点甜,而苦味则隐隐约约在背后。在不同地区之间,饮食口味及偏好稍有差异。主要分成四大菜系,各种菜系都有不同特色。
历史文化
公元1238年,素可泰王国建立。
公元14世纪中叶,泰人首领乌通王吞并了素可泰王国疆域,建立了阿瑜陀耶王朝(大城王朝)。
为了适应领土不断扩大的形势,国王把全国划分为畿内省和畿外省进行管理,京都及其附近地区为畿内省,边远地区属畿外省,此外还有附属国。至18世纪中叶,其国土东部伸张到呵叻、尖竹汶,南至北大年,西抵丹那沙林、土瓦等地,北部兰那泰也为它所臣服。
公元15世纪中叶,戴莱洛迦纳王推行行政制度改革,开始实行军务与民政分治此外还制定了萨克迪纳制,国王按全体皇族、各地方领主和大小官吏社会地位的尊卑授予不同等级的爵位;同时,又按爵位的高低分别赐予不等数量的食田,社会地位低下的平民百姓也可获得5莱土地。阿瑜陀耶时代生产发展,物产丰富,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国王拥有一支庞大的船队,专门运载土产到邻国交换货物。中国史书记载,在公元1370年—1643年之间,其使节来到中国访问和贸易达102次,中国明朝使者回访也有19次之多。清朝乾隆年间在广州设立“本港行”,专门办理对暹罗的贸易、税务等事项。阿瑜陀耶与西方国家尤其是荷兰葡萄牙等国商务交往也很频繁,它以“夏利脑”(新市的意思)这个名称闻名于西方世界。
公元16世纪中叶以后,曾经盛极一时的阿瑜陀耶与缅甸发生旷日持久的战争,边境常陷于战乱之中,北部属国兰那泰有时也不得不向缅甸称臣。内忧外患交错,国势暂衰,公元1767年4月京都被缅军攻陷,财物被抢劫,人口被掳掠,皇室、寺院、民房和典籍文物全部焚毁殆尽,也是在这时候,西方列强开始侵入暹罗地区。
公元18世纪,时值缅甸入侵,在华裔民族英雄披耶达信的领导下,暹罗人民英勇反抗外族入侵,取得了复国斗争的胜利。随后迁都于吞武里,建立了吞武里王朝,达信被拥为王。他继续领导击退缅军的频频进攻,把四分五裂的国家重新统一起来。
公元18世纪中后叶,吞武里王朝部将昭披耶却克里即后来的拉玛一世,逐渐掌握政权,至公元1782年,拉玛一世正式登基,建都曼谷,建立却克里王朝(曼谷王朝),吞武里王朝灭亡。
称谓 | 姓名 | 在位年份 |
---|---|---|
拉玛一世 | 昭披耶却克里 | 1782年—1809年 |
拉玛二世 | 依刹罗颂吞 | 1809年—1824年 |
拉玛三世 | 帕难高昭 | 1824年—1851年 |
拉玛四世 | 玛哈·蒙固 | 1851年—1868年 |
拉玛五世 | 朱拉隆功 | 1868年—1910年 |
拉玛六世 | 瓦栖拉瓦 | 1910年—1925年 |
拉玛七世 | 巴差提勃 | 1925年—1935年 |
拉玛八世 | 阿南塔·玛希敦 | 1935年—1946年 |
拉玛九世 | 普密蓬·阿杜德 | 1946年—2016年 |
曼谷王朝初期,君主继续实行等级森严的“萨克迪纳”制,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同时也对旧的徭役制度和税收制度进行改革。主要措施是减少服徭役时间和增加实物税的项目,因此人身依附得以减轻由于吞武里、曼谷及其附近地区的开发,湄南河三角洲肥沃平原被开拓为新的农业耕作区,水稻耕植面积逐渐扩大,甘蔗、胡椒的种植也发展起来,制糖、制盐和金属加工工业也随之兴起,航海、造船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木材开采加工工业也随着对外贸易的发达而发展起来。贸易和生产的发展吸引了中国南方尤其是广东沿海居民前来谋生,这些中国侨民受到当地居民和政府的欢迎。
近现代,曼谷王朝传至第四代君王蒙固王,或称马古大帝(即拉玛四世,1851年—1868年在位)时代,亚洲两个文明古国印度和中国已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蒙固王屈从于英国的压力,于1855年与英国政府代表J.鲍林签订了英暹通商条约。条约破坏了暹罗传统的司法独立、关税自主和宫廷垄断对外贸易的政策。其他西方列强也纷纷效法前来订约,从此暹罗沦为半殖民地(见鲍林条约),同时因为西方国家的纷纷入侵,曼谷王朝也不得不开始了国家开放政策。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英法两国已经分别在暹罗东西两边建立英属印度和法属印度支那殖民地。1896年英法签订〈关于暹罗等地的宣言〉,将暹罗列为两个殖民地之间的「缓冲国」,其后英法于1904年划定势力范围:湄南河以东为法国势力范围,以西为英国势力范围。暹罗虽然没有成为列强殖民地,例外地成为东南亚地区中唯一在政治上保持独立的国家,但是它已处在西方势力的团团包围之中,仍然受到英法的诸多压制。
第五代君王拉玛五世即朱拉隆功大帝(1868年—1910年在位)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借鉴西方国家经验,领导了一场近代化改革运动,引进西方的行政、税收、教育和军事制度,传统的“萨克迪纳”制为薪俸制所代替,废除奴隶制,国王聘请了外国顾问在政府各部门任职,又选送青年到西方留学,外交活动重心也倾向西方。暹罗走上了向西方学习的道路(见朱拉隆功改革)。西方政治思想的影响和1929年—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暹罗的打击,导致了1932年6月24日政变的爆发,公元1932年6月,在一次不流血革命后,暹罗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从此暹罗制定了宪法,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1938年上台的銮披汶政府推行“大泰族主义政策”。对内造成民族压迫,对外被日本帝国主义所利用,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銮披汶·颂堪政府在日本威胁利诱下签订了攻守同盟条约。1942年1月25日又向英美宣战,正式参加轴心国一方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战时,日本曾将部分在缅甸和马来亚半岛北部占领地割让给暹罗,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暹罗随即在翌日宣布:「暹罗1942年1月25日对英美宣战宣言无效」,暹罗的「宣战无效」宣言被同盟国承认。
王朝更迭
素可泰王朝
素可泰在巴列文里的意思是“幸福的黎明”。当时,泰国还没有统一的文字,因此用“素可泰”作为第一个王朝的年号,以表明新时期的开始。

素可泰王朝的君主为兰甘亨大帝,他被泰人尊称为“泰国之父”。他最大的贡献,是将高棉文改创为泰国自己的文字,这套书写字体在1292年铭刻碑文时开始启用,于是在1292年,泰文开始在全国流行。
素可泰王朝建立后,国泰民安,其势力开始向湄南河盆地流域扩展。公元十四世纪初,素可泰王朝的势力已经影响到整个马来半岛河老挝一带。
兰甘亨大帝极受人尊重,其原因是他团结各族,以平等方式对待泰族以外的少数民族,如高棉人,马来人和华人,他崇尚佛教,并派信徒到锡兰(斯里兰卡)学习佛经,从此小乘佛教开始在泰国占了主要的地位。
大城王朝
兰甘亨去世后,强盛一时的王朝日渐衰退。此时,泰国东部的一股泰族势力日益壮大,并很快蔓延到中部地区。1347年,一名太守的女婿拉玛铁菩提,结集兵力,在湄南河和巴塞河的汇合处建立了一座新城,取名“阿育他亚”(华人称为大城),并立号为王,这就是泰国的大城王朝的开始。
拉玛铁菩提称王后,立即开展外交和军事攻势,并且一统天下,他的精明思想河治国才能为大城王朝的基业奠定了基础。大城王朝维持了四百多年,经历三十三位君王。十五世纪末,绕非洲好望角至东方之航线开通后,欧洲人开始前往泰国通商,首先来到的是葡萄牙人,他们占领了马六甲海峡一带,于1512年抵达大城。从此,荷兰人,英国人,法国人亦相继而来,企图在泰国这块富饶的土地上获得利益。
1767年,缅军攻入大城,城内的王宫,佛寺,民房和艺术宝藏均被摧毁,昔日的辉煌殿阁,如今只存残垣败壁,荒草遍地,仅供游人凭吊而已。
吞武里王朝
大城王朝的京城在1767年沦陷祜,缅军留下士兵驻守,以镇压泰人的反抗。但在泰国东南沿海一带,崛起了一支抗缅部队,主将原是大城王朝的将领郑信(中国史书称郑?)。郑信是华人华裔,其父郑镛原籍广东澄海,由于家贫往泰国谋生,并与一泰族女子结婚,于1734年生下郑信。
大城被沦陷时,郑信率领随从逃出大城,于泰国东南的罗勇府建立基地,重新组织力量,半年后大举反攻。首先攻破了曼谷的西岸吞武里,继而乘胜追击,围攻大城,并和缅军展开血战,最后终于收复了大城。
郑信进城,目睹昔日大城只留下一片焦土,故决定迁都到湄南河西岸得吞武里,并建立起泰国的第三个王朝,吞武里王朝。重建家园得郑信,消灭了据地称雄的其他势力,收复失地,统一了泰国。然而,郑王由于宫廷内部得争权夺利,以及执政后期因妃嫔争宠而精神错乱,不久在一次倒戈事件中被政变者处死,时年四十八岁。吞武里王朝就此覆灭,为时只有十五年。
后人为纪念郑王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的丰功伟绩,在吞武里区域内建立郑王庙,并在大罗斗圈广场中央塑造一座郑信纪念碑,碑上耸立着郑信骑马戎装铜像,策马挥剑,极之英武。现在每年12月28日郑王加冕之日,泰国王边亲临该铜像主持纪念仪式,民众循例在铜像附近举行郑王朝祭大典,举行两昼夜的庆祝活动。
曼谷王朝
郑信王朝被推翻后,其手下部将昭披耶却克里被加冕为王,在位为1782年到1809年,他就是拉玛一世王(拉玛是取自泰国民间传说的一位英雄),也称曼谷王朝或节基王朝,也就是延续到目前的泰国王朝。是当今皇上普密篷大帝(拉玛九世王)的祖先。
一世王封王之后的第一件大事是把皇宫的地址从吞武里迁到曼谷,于是曼谷就成了泰国史上第四个国都。然后仿照大城的宫殿模式,开始建造新皇宫。他将旧城里所有劫后余生的工匠师傅全部找来,建成了举世闻名的建筑,大皇宫河玉佛寺,从此国泰民安,曼谷王朝至今已逾二百多年,而皇族仍为拉玛家族,国都依然是曼谷。
拉玛一世的继位者为拉玛二世(1809年—1824年),在位十五年。曾遣使赴北京两次,时为清朝道光及嘉庆年间。然而最受后世称道的是他在艺术方面的贡献,他所兴建和修复的曼谷庙宇不胜枚举,最著名的便是郑王庙(Wat Arun).他还展开外交活动,并允许葡萄牙在曼谷设立第一个西方国家的大使馆。
拉玛三世王在位期间为1824年到1851年,他继续了暹罗重新对外开放的政策,成功地与中国进行了贸易,源源而入的中国彩色陶瓷使他倡导利用陶瓷片来装饰许多寺庙。他还是个极度虔诚的佛教徒,鼓励美国的传教士把西药和印刷引进了泰国,经过改良后使泰国开始有了泰文的印刷,天花疫苗也就是当时从美国引进的。
蒙库是拉玛三世的弟弟(1851年—1868年)他在继位拉玛四世王之前做过二十七年的和尚,他是节基王朝的英明国王之一,是泰国历史上第一位接受西方学术思想的国君,精佛学,重科学,知识渊博,通晓多种语言。他探研了许多学科,如西方历史、地理、数学、现代科学,尤其是天文学。他曾成功地推测出1868年8月18日将会出现日全食,当时许多欧洲和亚洲的科学家们持不相信的态度跑到泰国湾东南岸上观察,这一天,果然月亮挡在地球前面,整个太阳被遮掉了。蒙库的成功在东西方的天文学中倍受崇敬。为了抵抗西方国家的侵入,他与邻国化干戈为玉帛,又与西方多国建立外交关系,先后与英国、美国、法国、丹麦、荷兰、葡萄牙、比利时等国签订了商业或友好条约。无疑,这种做法导致他的国家免遭外国的欺凌而沦为殖民地的命运。
继承蒙库王位的是他的儿子,当时他只有十五岁,继任为曼谷五世王,也就是泰国史上最著名的朱拉隆功大帝。
五世王大帝,英明睿智,高瞻远瞩,韬略艺世,攘外安内保国,在当时帝国主义步步逼近,耀武扬威下,大帝不为武力而屈服,整军经武和外交周旋力挽狂澜,终使泰国保得领土完整,主权独立。并亲手创建拍遵宗诰军官学校,培养了优秀的新一代军事人才,强化了保卫国军疆域的力量。
大帝屡次亲访西欧强国,汲取经验,将国政革新,设行政、法律、医学学院,改革税务和海关制度。大帝建成泰国第一条铁路、第一所医院,并创办完成了自来水、电力、电讯、电话系统。大帝在访欧期间,对文明国家的法治及民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改变了宫廷规章制度,废止了古代的跪拜礼节,废除了奴隶制度,兴建学校、博物馆、图书馆。颁布国民教育制度,并在国内修筑了第一条铁路,发展道路系统,创办邮电局和暹罗的第一所医院(是里拉医院)。历史学家称他执政时期为“维新时代”,实际上,这一时期是泰国现代化的开端。
朱拉隆功于1910年逝世,在位时间长达四十二年。后人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在曼谷国会大厦前放置他的铜像。每年十月廿十三日他的祭辰之日,在此广场都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
朱拉隆功的继位者瓦栖拉鸟(Vajiravudh)为拉玛六世王,他出生于英国牛津,曾服役于英军。他的改革措施乃是以西方精神为指导。他的重要变革之一就是在1913年颁布诰令,要求臣民采用姓氏,从此改变了泰国只有名而没有姓的历史。他在全国推行初级教育,并成立曼谷的第一所大学,朱拉隆功大学。他的丰功伟绩中,意义最为深远的是要民众提高国家观念,籍以缔造爱国情操。六世王瓦栖拉鸟很晚才结婚,他仅有的女儿是他在1925年过世的前一天才诞生的,于是王位由他的胞弟帕恰迪波(Prajahipok)接任。随着世界潮流,皇族的权力逐渐被宪法所限制,拉玛七世王执政时,结束了长达七百多年的君主专制,在1932年12月10日开始实行君主立宪,颁布宪法。从此泰国变为君主立宪的国家,即国王继续在位,由国会组织政府处理国家事务,一直至今。
1935年七世王在英国宣布退位,他保留了素可泰亲王的荣誉头衔,并在英国度过余生。他十岁的侄子阿南塔·玛希敦(Ananda Mahidol)于是继位为拉玛八世王。在他尚在瑞士求学期间,由摄政会三人专职辅佐直到他学业完成。1945年,阿南塔·玛希敦国王满二十岁,全国人民欢天喜地地迎接他回来执政,可是事隔一年,于1946年6月9日,这位年轻的国王竟然在自己的卧房内中枪驾崩。于是他的弟弟普密蓬·阿杜德继位,即现今节基王朝第九世君主。
政治经济
古代,早在远古时代,在今泰国的领土上便有人类生息繁衍。20世纪60年代,在北碧府探拍洞遗址发现旧石器时代的粗糙石核和刮削石器,此外还发现中石器时代的石核工具和人类骨化石。在班考遗址出土大量石斧和新石器时代人类骨化石。在孔敬府能诺他遗址出土的有稻壳印的陶片,由此可以断定早在几千年前这里的人们已懂得栽培稻谷。

公元初年,在今泰国的北部和中部出现一些分散的、各自独立的政权。最早的有金邻国(即金陈国),位于今叻丕府境内。中国史籍《扶南异物志》载:“金邻一名金陈,去扶南可二千余里。地出银,人民多好猎大象,生得乘骑,死则取其牙齿”,其地隘古代东西交通之要冲。在这里出土有公元2世纪的铜质小佛像和希腊罗马式铜灯。
公元6世纪孟人建立堕罗钵底国,统治着湄南河下游的富庶农业区今佛统府的著名佛塔遗迹高达127米,为世界之冠。该国后为真腊所吞并。10世纪在湄南河下游兴起的孟人国家罗斛国,农业发达,物产殷富。曾多次遣使到中国访问和贸易。
在泰国的北部边陲地区,很早便有泰人活动。13世纪兰那泰王国在清莱建立了政治中心后,泰人不断向南发展,先征服了孟人的哈利奔猜国,继占领了泰人的帕尧国,1296年建成了清迈城。兰那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迁移至此。13世纪在湄南河上游称雄的素可泰王朝,国势兴盛,人民生活安定。在文化上的重要建树是吸收了古代巴利文、吉蔑文和孟文的优点,创造了符合泰语特点的泰人文字,并用这种文字刻写了碑铭,为兰甘亨国王歌功颂德和记载当时的社会生活。这种古泰文便是现代泰文的基础。同时,国王从锡兰引进了小乘佛教。著名的素可泰式的青铜佛像,便是这一时期的文化代表(见彩图[泰国素可泰时期的佛像])。素可泰与兰那泰通好,同中国关系密切,曾聘请中国陶瓷工人前往传受陶瓷制作工艺,创造了享誉东南亚的宋加洛瓷器。
- 上一篇: 见京兆韦参军量移东阳二首
- 下一篇: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