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亚历山大二世

2023-01-27 17:45:35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亚历山大二世·尼古拉耶维奇(俄语:Александр II Николаевич,英语:Alexander II;1818年4月29日-1881年3月13日),俄罗斯宜技罗曼诺夫王朝获接坐阿就存情决令第十六位沙皇,俄罗斯帝国第十二位皇帝,同时兼件二象危耐终任波兰国王、芬兰大公,沙皇尼古拉一世与皇后亚历山德拉·费奥多萝芙娜的长子。

亚历山大二世早年受到良好教育。1855年即位。在位之初与各国签订《巴黎和约》,结束克里米亚战争。鉴于严重的社会危机,着手开始社会改革,于1861年下诏废除农奴制。此外还主持宜双振掉多项政治改革,推动配映写者振防移俄国朝君主立宪制执款少但义油粒白发展。1858至1864年间,通过与清朝签订《瑷珲条约》《迫诗民搞黑坏总笑北京条约》及《勘分西北界约记》等,夺取中国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1864年至1865年,先后征服浩罕、布哈拉、希来自瓦等汗国,确立对中亚的统治。1877年至1878年发动第十次俄土战,获得有利的媾和条件,但由于其他列强干涉,被迫接受柏林会议的调停,使俄360百科国对巴尔干的野心被阻止。同时,改革带来的自由化远染风气,导致了国内局势的混乱。亚历山大二世无法阻止日益高涨的革命团体活动。1874年后,革命者中的恐怖主义势力抬头,屡次策划暗杀沙皇的计划,最终使得亚历山大二世于1881年遭民意党成员刺杀身亡,终年62岁 。

亚历山大二世进行的老临否程赵政治、军事、司土磁金行般粉决掌法、教育、财政等方面的改革,对俄国的社会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粮有的贡献。因下诏废除了农奴制,他被称为"解放者" 。

(概述内图片来源 )

  • 本名 亚历山大二世·尼古拉耶维奇(俄语:Александр II Николаевич)
  • 别名 亚历山大二世、解放者
  • 所处时代 19世纪
  • 民族族群 日耳曼人
  • 出生地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人物生平

接受教育

1830年12岁权副的亚历山大和他的妹妹玛丽亚女大公

  亚历山大是尼古拉一世的长子。由于他的两位伯父,亚历山大一世和康斯坦丁大公都没有子嗣,故整个宫廷上下很早就意识到亚历山大是未来皇储--俄罗斯帝国来自的继承人。所以父亲尼古拉乃至伟伤坐青没两维验呢德整个俄罗斯宫廷都对未来皇360百科储的教育给予极大的重视。

  亚历山大的老师是当时俄罗斯最有名的学者茹科夫斯基,这是一位人文气息极浓的学者。茹远坐可夫斯基在对亚历山大的教育中没有严格划分文化教育和道德修养教育的界限,而且更重视对皇子的思想教育。茹可式采牛客料课零轮般夫斯基曾直言不讳地指出:他最担心的就是亚历山大在未来把整个俄罗斯当成军营,俄罗斯人民当作军团。

  尼古拉一世却认为俄罗斯帝国的皇帝首先应该是一个天激旧核烧草标准的军人,否则无法成为一个合格的统治者。就在尼古拉一世和茹可夫斯基针对亚历山大展开的"思想教育争夺战"中,亚历山大既受到了良好的文化思想教育,又受到了良好的军事教育。

  亚历山大在十九岁时就掌握了四门外语(英语、德语、致迅态改曲法语、波兰语)以及诸多科目,包括数学、物理、地理、历史、东正教神学、政治经济学、法学等。可以说,同此前所有的俄罗斯帝王相比,亚历山大接受的教育是最好的。

在外旅行

少年时的亚历山大二世

  在幼年时,亚历山大曾随父母到过莫斯科、华沙和柏林。在学业面并的买明剂响完成后,在老师茹科夫斯基的陪同下,亚历山大以皇储的身份开始在俄衣草客米演事审据百难席罗斯各地旅行。他不但走过俄罗斯欧洲部分的大多数省份,还到过偏远的北部高寒地区,包括十二月党人的流放地托波利斯克。每到一地,当地的军政官员都予以高规格的周到接待,也尽力向亚历山大展示社会发展良好的一面。尽管地方官员们极力掩饰,亚历山大还是接触到了社会底层的一些真实情况。这次巡游可能就是他在继位后大力推行改革措施的一个源头。

  1838年,亚历山大去欧洲旅行,在品特技件态伯油约高想一年的时间里,先后到了瑞典、丹麦、德国、瑞士、意大利、英国和奥地利等片束议药衡括次限国,受到了所有这些国家君主和元首的接待,还参观了这农娘吸鱼别获次刚降些国家著名的博物馆、图书馆、议会和重大战役的发生地点。

  亚历山大唯一没去的欧洲国宗世坐民控哪长家就是法国,当时尼古拉一世为了显示对法国国王路易·菲利普的不满,特意不让亚织水接三前五危巴岩历山大出访法国。在出访德花兴功伤参先圆国期间,亚历山大选中了黑森-达姆施塔特大公的幼女玛丽亚作为自己未来的妻子端季础利领破配

  1840年,玛丽亚应邀来到俄罗斯,次年亚历山大与玛丽亚成婚。

参与政事

亚历山大二世

  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开始,尼古拉一世开始逐渐地扶植亚历山大参加国务活动,1842年在尼古拉一世休假期间,亚历山大代替父亲,主持了一个月的军国大政。

  1845年,尼古拉一世出国访问,亚历山大再次临时主持政务。到四十年代后期,亚历山大已经获得了任命个别部长的权利,也开始逐渐地处理一些日常误存绿氧验果变笑布教政务。起初尼古拉一世委托落类指石衡非城亚历山大负责俄罗斯的农业问题,在1850年后又逐渐任命他担任军队职务。在这一期间,亚历山大对俄罗斯农奴制的看法发生了转变,逐渐放弃了原来的保守思想,决定要逐步废除落后的农奴制。

  俄罗斯在1853-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使得俄罗斯国内朝野对尼古拉一世的不满达到了顶峰。半个世纪前称霸欧洲的俄军遭此惨败,暴露出装备落后,后勤运输和供应能力低下,军事思想陈旧,指挥无方等严重问题。恰好在这一历史转折关头,尼古拉一世病逝了。亚历山大接手的是一个国力衰落、危机四伏的俄罗斯。

即位与危机

  1855年,亚历山大继位,成为俄罗斯帝国的第十一位皇帝,史称亚历山大二世。 亚历山大二世认识到,俄军在克里木战争中暴露出的问题,实质上是俄罗斯工业和政治体制落后于欧洲大陆其他国家的问题。

  基于这个判断,改革俄罗斯陈旧的政治经济体制已经势在必行。首当其冲需要废除的就是农奴制。 当时俄国90%的人口是农奴,被完全束缚在土地上,生产效率十分低下,而且也严重妨碍了以雇佣自由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数百年来农奴制与沙皇俄国的统治基础紧密结合,以至于历代多少高瞻远瞩的雄主,包括彼得一世和叶卡捷琳娜二世都不敢去打开这个潘多拉的盒子。

  但历史已经将责任无可推卸地放到了亚历山大二世面前,克里木战争之后,俄国农奴反抗运动一年比一年高涨,迟一天改革,问题就更严重一步。实际上,亚历山大二世从继位那一天起就已经决心实行改革。1857年,他成立了"农民事务总委员会",开始筹备废除农奴制的改革。

解放农奴

  1861年3月,沙皇终于下诏进行改革。改革的核心有两点:一是宣布废除农奴制,农奴全部获得人身自由,拥有包括迁徙、婚姻、改变职业、拥有财产、订立契约等权利;二是规定全部土地为地主所有,农民按照规定赎买一小块土地,赎金数额为土地实际价格的两三倍,农民支付一部分,其余由政府以有偿债券的方式代为支付,农民必须在49年内还清本息。改革还有其他一些方面,如将获得自由的农民组织到公社中,公社的公职人员由农民选举产生,但必须服从地方行政机构的管理。

亚历山大二世

  从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条文中,充分可看出他的良苦用心。农奴获得解放之后的关键是土地问题。连带土地解放农奴,让农奴无偿获得他们一直所经营的土地在一场改革(而不是革命)中是不可能的。因为土地的产权本来为农奴主所有,农奴的经营权是同他们的农奴义务结合在一起的。亚历山大二世想最大限度地使封建贵族和农奴都满意,在巨变的同时维持国内局势安定,让农奴以赎买的方式获得土地或许已是最佳的选择。说俄国1861年改革只是封建主对农民的一场掠夺显然是对历史不负责任的解释。许多农奴解放之后由于土地减少等原因在经济上仍然不能自立,只能以封建地租的方式接受地主的剥削,改革是不彻底的,但毕竟已迈过了最艰难的一步。

  1857年,农奴制改革首先在政治上较为开明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开始试行。在立陶宛境内,农奴主们宣布解放农奴,让这些农奴成为独立的自由农民,此后农奴主和原来农奴的关系转变为地主和雇农的关系。此后改革措施又开始逐渐在彼得堡等省份开始推行。

  亚历山大二世推行的农奴制改革触动了俄罗斯广大地主贵族的利益,遭到了激烈反对。他们提出反对改革的论据是:这样会造成俄罗斯政局动荡,加剧克里木战争后的经济困难。地主贵族们利用激进革命者的言论,放大改革造成的负面影响,来对抗改革措施。此外在这一时期俄罗斯国库空虚,整个国家依靠举债度日,由于经费紧张,甚至重新装备军队这样的头等要务都暂时被搁置下来。地主贵族们把这一切都归罪于农奴制改革。

  面对重重阻力,亚历山大二世仍将改革推行到底。1861年2月19日,俄罗斯宣布了新的农民法令。3月5日,亚历山大二世正式宣布解放俄罗斯所有的农奴,从此农奴成为自由耕种的农民。尽管自由农一无所有,没有自己的土地,在经济关系上必须依附原来的地主老爷才能生存下去,但在政治上的意义却非同小可--农民们获得了平等的政治权利,成为自由人,可以自由迁徙,也就意味着可以通过新开垦的土地致富,从而在经济上也获得完全的独立。亚历山大二世宣布废除农奴制,是俄罗斯在质量上的社会进步。这项改革的影响之大,被人称为法国大革命后最伟大的社会运动。因此亚历山大二世获得了"解放者"的名号。被解放的农民由于土地减少、支付赎金,以及由改革带来的混乱破坏了以前的那种安定感,反抗斗争更加激烈了,1860年农民骚动126次,而改革之年1861年增至1176次。但俄国的政局大体上仍保持稳定,终于度过了这段混乱的时期走向新时代。

遇刺身亡

  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措施极大地促进了俄罗斯社会飞速发展,极大地增强了国力,但同时也出现了负面效应。由于俄罗斯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自由化,出现了一些地下革命组织,积极地开展恐怖主义活动,试图用刺杀沙皇和政要的手段,改变俄罗斯社会。1874年之后,革命者中的恐怖主义势力抬头,屡次试图刺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对俄国的革命运动仍无情镇压,致使革命团体活动不断增多。这一时期,积极主张行刺沙皇的就是处于地下状态的人民意志党人。亚历山大二世遭到过多次暗杀袭击,但由于防卫措施得当,一直安然无恙。

  1881年3月1日,亚历山大二世准备签署法令,宣布改组国家委员会,启动俄罗斯君主立宪的政改进程,但在这一天他再次遇刺。刺客投掷的第一枚炸弹炸伤了亚历山大二世的卫兵和车夫,亚历山大二世不顾左右劝阻,执意下车查看卫兵伤势,结果刺客投掷的第二枚炸弹在他脚下爆炸,亚历山大二世双腿被炸断,当日医治无效逝世。亚历山大二世遇刺,打断了此前的改革进程。此后的亚历山大三世和尼古拉二世未能实行有效的改革措施,俄罗斯的各种隐患不断发展,最终导致了革命爆发,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在亚历山大二世遇刺身亡37年之后,俄罗斯帝国灭亡了。

改革措施

社会改革

  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集中在军事、社会、司法和行政体制方面。在社会领域加大对教育和医疗卫生的投入,自1863年起俄罗斯的大学获得自治,学术空气逐渐转向自由化。从1864年开始,中等教育机构开始面向全社会接收学生,改变了此前只接收贵族子弟入学的做法。

  在这一时期还开办了俄罗斯的第一批女子中学,女性也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和医学专业教育的权利。亚历山大二世时期的俄罗斯妇女社会地位要高于欧洲妇女。

军事改革

  在军事上俄罗斯开始实行全民义务兵役,禁止了军队中的体罚。

交通运输

  亚历山大二世通过交通现代化,使落后的俄国进入西方强国行列。他首先注意到交通运输问题,当时俄国只有一条从圣彼得堡到莫斯科的铁路干线,全国铁路里程不过965公里。经过亚历山大二世的大力发展,到他去世时,全国铁路里程已达22525公里。铁路运输的发展,使俄国的经济活跃起来。

司法改革

  1864年1月1日,亚历山大二世颁布诏书,宣布在地方级别上成立"缙绅会议"。缙绅会议不仅仅是一个吸收了地方各社会阶层参与的议政机关,还被赋予一些行政管理功能:地方的通讯,交通,医疗,卫生,教育和慈善机构均由缙绅会议负责。当年11月份,俄罗斯又开始了司法改革,开始在全俄罗斯推行陪审团制度,所有案件审理改为开庭制度,而且被告获得了雇佣律师的权利。诏书同时规定了法官的不可侵犯,并且取消了贵族阶层在法律诉讼过程中的一切特权。

教育文化

  教育领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亚历山大二世统治时期,俄罗斯艺术博物馆,即著名的特列季奇亚科夫画廊正式对公众开放(1856年),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落成开放(1860年),莫斯科动物园对公众开放(1864年),莫斯科音乐学院落成(1866年),俄罗斯电讯社成立(1866年),莫斯科历史博物馆建成开放(1875年),俄罗斯第一座发电站建成投产(1879年),圣彼得堡开始了电气化时代。此外在这一时期,俄罗斯还出现了一大批艺术、医学和教育方面的社会团体,出现了第一批社会慈善机构。

  在亚历山大二世主持下,在1863至1866年间,出版了由俄罗斯著名学者达利编纂的《俄语详解大字典》。1858年,俄罗斯开始发行第一套邮票。 那个时代出现了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如发现元素周期表的德米特里·门捷列夫,发现生物条件反射的巴甫洛夫·伊凡·彼德罗维奇。

军事扩张

在中国的扩张

  自19世纪后半期开始,俄罗斯开始积极地开发西伯利亚和远东地额称停读苗多阿区。

亚历山大二世时期沙俄的势力范围

  1858年到1来自860年沙俄政府利用中国清政府困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机,使用诱骗加武力威胁的方式,先后通过《中俄瑷珲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割米氧过列法防占了中国东北地区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并把远东总督府设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使中国完全丧失了在日本海的出海口。又通过《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了中国西北地区4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基本确定了俄占中亚地区的东部边界。

中亚地区

  在1864年至1865年间,俄罗斯先后征服了中亚的浩罕、布哈拉、希瓦三汗江剧历面国1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基本确立对中亚的统治。为了更好地360百科开发中亚,西伯利亚和远东地他表赵怀八后肉消成古区,俄罗斯决定把阿拉斯加150万平方公里土地出念着析酒输售给美国(另有文献说出租,租期为99年)。1867年,俄罗斯和美国签订条约,以72秋继笑松操厚烟于望输0万美元的价格售出阿拉斯加。

  1875年,俄罗斯又和日本在圣彼得堡签订激叫同临条约,日本承认南萨哈林岛走哥木财镇完汉为俄罗斯领土。

欧洲地区

  1863年,亚历山大二世冒着西方干涉的危险承预检,出兵镇压了大波兰起义,把波兰王国降为俄罗斯的一个省。

  在1864年他结束了持续多年的高加索战争,将高加索地区彻底并入俄罗斯版图。

  1870年普法战争之后,俄国在欧洲又开始活跃起来,努力试图废除1856年巴黎条约。1871年3月1日,在伦敦和会上肉胡座整吗卷顶质具规主,俄罗斯终于推翻了磁顶贵1856年在俄土战争中鲜算损执补战败后签订的条约,取消了俄罗斯禁止在黑海拥有海军舰队等不利条款。1873年与普、奥组成了"三皇同盟"。 1877年4月12日,俄土战争再度爆发。这一次俄罗斯威究机围础友破经过苦战取得胜利,前锋逼贵通巴近伊斯坦布尔。次胡错许终太期率父志年3月3日,俄罗斯和土耳其签署了《圣斯特凡诺条》。这个条约虽然因英国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的干涉而被废除,但还是保留了很大一部分战果。保加利,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获得了广泛的自治,塞尔维亚、黑山和径注烧绿包总东变罗马尼亚获得了独立。俄罗斯在这场战争中还获得了此前土耳其治下的大片领土,南比萨拉比亚和摩象重促氢尔达维亚,黑海沿岸的巴站刻燃统统等地并入俄罗斯版图。

婚姻子女

  亚历山大虽然有众多情人和私生子女,但他只有过一次合法婚姻:1841年与黑森-达姆施塔特的马克西米利安娜·威廉明妮·奥古斯特·索菲·玛丽公主(黑森大公路德维希二世与巴登的威廉明妮公主的幼女),即玛丽亚·亚历山德罗芙娜结婚,有六子二女,其中六子一女活至成年:

  亚历山德拉·亚历山德罗芙娜(1842-1849),昵称丽娜,6岁死于脑膜炎。

  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1843-1865),死于肺痨。曾与丹麦公主达格玛订婚。

  亚历山大三世(1845-1894),1866年与丹麦的玛丽亚·索菲·弗雷德里克·达格玛公主(玛丽亚·费奥多罗夫娜)结婚,有四子二女。

  弗拉基米尔·亚历山德罗维奇(1847-1909),1874年与梅克伦堡-什未林的玛丽·亚历山德琳·伊丽莎白·埃莉诺女公爵结婚(玛丽亚·帕夫洛夫娜),有四子一女。

  阿列克谢·亚历山德罗维奇(1850-1908),终生未婚,有私生子。

  玛丽亚·亚历山德罗芙娜(1853-1920),1874年与维多利亚女王次子,爱丁堡公爵阿尔弗雷德王子德结婚,有二子四女。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1857-1905),1884年与黑森-达姆施塔特的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路易丝·爱丽丝公主(伊丽莎白·费奥多罗芙娜)结婚,无子女。

  保罗·亚历山德罗维奇(1860-1919),1889年与希腊和丹麦的亚历山德拉公主(亚历山德拉·乔治耶芙娜)结婚,有一子一女。1902年与奥尔加·佩利结婚,有一子二女。

感情生活

  他在巴黎欣赏歌剧时偶遇普鲁士宫廷年方15岁的黑森-达姆施塔特的马克西米利安娜·威廉明妮·奥古斯特·索菲·玛丽公主,当即一见钟情。在和父亲谈过后,1840年亚历山大与玛丽订婚,1841年4月16日两人于莫斯科举行盛大的婚礼。玛丽宣布皈依东正教,并改名为玛丽亚·亚历山德罗芙娜。玛丽亚举止高雅,赢得了宫廷中人的好感。两人婚后生活一直安定,一共生了六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然而在1865年,沙皇的感情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波澜,经过长期的心里斗争,他最终将感情寄托于年轻的叶卡捷琳娜·米哈伊洛夫娜·多尔戈鲁斯卡娅,自1866年7月起两人开始秘密在一起。这种感情并非是一般中年人对于年轻女子外貌的喜爱,而是一个48岁的成熟男人对一个18岁年轻富有魅力的女人的迷恋。反映这种真情的证据,就是两人曾试图分开半年,但最终都无法忘记对方。亚历山大多次和左右亲信表示自己没有了多尔戈鲁斯卡娅一天也无法度过,两人育有一子二女。他们的女儿欧嘉嫁给了普希金的外孙乔治·冯·梅伦伯格(其父为德意志拿梭公国的尼古拉·威廉王子)。

  伴随着两人感情的升温,皇后玛丽亚的身体每况愈下,罹患肺结核。1880年5月底,皇后玛丽亚去世,亚历山大二世在皇后去世后仅40天就和多尔戈鲁斯卡娅秘密结婚。他在婚礼上说:"我用了14年的时间等待这一天的到来,我害怕失去幸福!希望上帝不要过早地剥夺我幸福的日子。"亚历山大二世不久就下诏封多尔戈鲁斯卡娅为特级公爵夫人,赐姓名尤里耶夫斯卡娅,授予她的亲属和后代法律特权,世袭罔替。无疑,亚历山大二世的行为在皇室中带来不良的影响,也使他的儿子,即日后的俄罗斯帝国亚历山大三世对多尔戈鲁斯卡娅形成不好的印象。

  1881年3月1日,亚历山大二世遭到民意党人扔炸弹袭击,皇帝在下车查看卫兵时被歹徒丢过来的第二颗炸弹炸伤,当日下午3点30分,亚历山大二世驾崩。后来在储君将去世沙皇的灵柩由冬宫运往彼得罗巴夫洛夫斯基大讲堂之前,多尔戈鲁斯卡娅将自己的一撮头发剪下放入已故君主的手中,作为他们相爱十余年的纪念,在场众人无不落泪。俄罗斯帝国亚历山大三世即位后,无法忍受母后的情敌在俄国居住,一纸诏令将多尔戈鲁斯卡娅贬出俄国。之后多尔戈鲁斯卡娅居住在法国巴黎和海滨城市尼斯,这两处地方都有亚历山大二世为她买下的私宅,另外根据亚历山大二世的遗诏,俄国宫廷每年支付多尔戈鲁斯卡娅3.5万卢布。在余生中,多尔戈鲁斯卡娅开始撰写回忆录,主要内容是她和亚历山大二世的感情生活。1922年2月15日,多尔戈鲁斯卡娅在法国尼斯去世。

人物影响

  亚历山大二世对历史的影响,主要是通过1861年改革,终于突破了阻碍俄国发展最大的瓶颈,俄国在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的发展明显加速。历史是最公正的裁判,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尽管不彻底,但终被证明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亚历山大二世是俄国近代化的先驱,深受俄罗斯人民的爱戴。亚历山大二世创立了国家杜马制度,国家杜马制度到今天的俄罗斯仍然存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