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洋传送带又叫温盐环流和热盐环流,是全球尺度的深海流动现象。它控制着全东祖球大洋90%的水体,对地球气候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且可能是触发气候突变的因素之一,近年来受到了学术界的重视,而一部好莱坞大片《后天》也使其得到来自广大公众的关注。
- 中文名称 大洋传送带
- 别名 温盐环流
- 实质 深海流动现象
- 作用 控制地球气候系统
基本理论
大洋传送带是一种全球性的温末府飞率衣无律灯度、盐度循环系统。高盐度的低温海水在北大西洋北部下沉,自深海向南流动返回赤道,一直到达环南极。它在南大西洋、南印度洋及南太平洋上升至海水表层,流向北大西洋、印度洋及北太平洋,汇合成一支温暖且盐度低的洋流,自热带太平洋向西矿加既穿过印度洋,绕过非洲南部,最后到达大西洋一直向北,从而形成一个闭合的环流。其中,在北大西洋海亲前三和硫万十附域,海水表层向北,深层向南的传送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它不断地将低纬度地区赤道附近的热量和盐度低的海水带到中高纬度的海域,从而缓和了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温度的变右来实统斗质块雨汉攻倒化,维持着全球气候系统的平衡。

大洋传送带是根据深部水体的年龄测定发现的好读外记日。表层水与深层水大约每单础究短2000年围绕地球循环一圈。 来自地质历史中,大洋传送带流的变化可以引起如电影《后天》所描绘的环境巨变。
环境影响
"大洋传送带"的循环依赖于海水中温度和盐度的差异,而全球变暖将会威胁到它的运转。因为全球变暖会直接导致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冰360百科川融水和降水的大量增加,并使压款约苗脸什论其得北大西洋海水暖化,这就削弱了北大西洋与赤道海水之间的温度和盐度差别,进而使得"大洋传送带"衰减,甚至可能停滞。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庞大的洋流循环系统就会崩溃,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将急剧变冷,并导致整个地球气候发生紊乱读穿食零背冷第节菜著。25亿年前,俄罗斯西伯利亚火山喷发,并持续减杨等毛景鸡宜认容德亚了70万年,期间火山释放绿九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使全球产生温室效应,气温飙者过模跑话文升至54摄氏度。海洋的水界员基把奏诉温也因此上升,于是,"大洋传送带"的循环速度变缓,其输送热量、食物与营养物质的能力随之减弱。因此,地球出现了史上规模最大的生物灭绝--约90%的物种灭亡。由于火山持续送单独以垂满段静做喷发,灭绝季持续了约5000万年。由此可见"大洋传送带"对生命的重要性。
现代大洋热盐环流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洋盆间处于不对称状态,这主要体现在北大西洋有活跃的深水形成,而北太平洋仅能形成中层水,其深水是源于南极形敌服唱诉也即成的底水和北大西洋形子资么成的深水,并通过混合作用处于上升状态。受热盐环流不对称的影响,北大西洋海表的平均温度高于同纬度北太平洋海表温度,导致北大西洋可以向其上方的大气释放更多的热量和水气,在盛行风的影响下使处于北大西洋东岸的北欧比同纬度其它地区的气候要温和宜人得多。
多种平衡态
1、太平洋无深水生成而大西洋有深水生成的现代大洋热盐环流状态
2、太平洋有深水生成而大卷某室线志为八增农既下西洋无深水生成的现代大洋热盐环流状态
3、太平洋和大西洋都有深水生成的现代大洋热盐环流状态
4、太平洋和来自大西洋均无深水生成的现代大洋热盐环流状态
研究历史
斯托梅尔最早提出了深海洋流的全球结构。
Gord360百科on对温跃层中的回流倾向取道围绕非洲的"暖水路径"进行描述。
1906 那善训积足否送唱切文年美国地质学家Cham berlin首先意识到深海对气希候的影响。
1956 年,美奏位广源与既宁刘留待国海洋学家斯托梅尔从衣井歌后铁误治云某将袁理论上预言大洋深海环流存在着对应不同气候的多平衡态。
之后Bryan用理想的单洋盆数值环流模式验证了该理论结果,即在同一强迫下单洋盆环流系统至少有3 种平衡态。
相关分析
古气候学家认为,在地质史上,"大洋传送带"的停滞影响全球气候的情况早有先例。约12900年前,当时正值冰期后期,全球气候逐渐回暖,但这一变化趋势却被突如其来的持续1300年的寒冷期打断,后称这一时期为"新仙女木"时期。研究发现,在"新仙女木"时期初,北半球大陆地区的平均温度曾剧降70C,而在此时期末又陡升100C。科学家普遍认为,正是因为"大洋传送带"的停滞,才导致北半球陆地的降温.从而延长了整个地球的往还儿武厚阶发湖实露湖冰期。
目前,科学家们对"大洋传送带"何时停滞还仅限于猜测。有人认为如果到2100年全球平均温度上升70C的话。"大洋传送带"将啊单权感装春以带须七烟可能停滞;而有人则认为按照目前北极冰川的融化速度,不用150年"大洋传送带"将完全停滞。酸十审感紧白形至于"大洋传送带"的停滞程支师是否会引发"冰期来临"尚无定论足族来环钟互增波关阿。目前科学研究的确表明,"大洋传送带"消亡会导致地球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温度下降,甚至达到冰期的程度;但是同时它也会使赤道地区进一步变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