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柞木叶,中药名。为大风子科植物柞木Xylosma racemosum (Sieb. et Zucc.) Miq.的枝叶。分布于秦岭以南和长江以南各地。具有清热燥湿,解毒,散瘀消肿之功效。用于婴幼儿泄泻,痢疾,痈疖肿毒,跌打骨折,扭伤脱臼,死胎不下。
- 中文名 柞木叶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 目 侧膜胎座目
入药部位
枝叶。
性味
味苦、涩,性寒。
归经
归心经。
功效
清热燥湿,解毒,散瘀消肿。
主治
用于婴幼儿泄泻,痢疾,痈疖肿毒,跌打骨折,扭伤脱臼,死胎来自不下。
相关配伍
1、治痈疖初起:鲜柞木叶,捣烂敷患处,干则更换。
2、治跌打骨力述象心威坚务宜又责折,扭伤脱臼:整复360百科后,取柞木叶研粉,加酒、醋调敷。(1-2方出自《安徽中草药》)
用法用量
真丝侵台蒸论同清例件 外用:适量,捣敷;或研粉,酒、醋调敷。
使用注意
孕妇方究汉简消讲市们势助禁服。
采集加工
全年均可采创字宗丰层先每连,晒干。
形态特征
柞木又名凿子木、凿头木、红檬、柞树、檬子树、葫芦刺、鼠木、刺柞、凿树。常绿大灌木或小乔木,高4-15米;树皮棕灰色,不规则从下面向上反卷呈小片,裂片向上反卷;幼时有枝刺,结果株无刺;枝条近无毛或有疏短毛。叶薄革质,雌雄株稍有区别,通常雌株的叶有变化,菱状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长4-8厘米,宽2.5-3.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圆轻形,边缘有锯齿,两面无毛或在近基部中脉有污毛;叶柄短,长约2毫米,有短毛。花小,总状花序腋生,长1-2厘而父米,花梗极短,长约3毫米;花萼4-6片,卵形,长2.5-3.5毫米,外面有短毛;花瓣缺;雄花有多数雄蕊,花丝细长,长约4.5毫米,花药椭圆形,知底着药;花盘由多数腺体组成,包围着雄蕊;雌花的萼片与雄花同;子房椭圆形,无毛磁械联顶总操关著执,长约4.5毫米,1室,有2侧膜胎座,花柱短,柱头2裂;花盘圆形,边缘稍波状。浆先效雨渐算果黑色,球形,顶端有宿存花柱,直径4-5毫米;种子日些该充点亲2-3粒,卵形,长2-3毫米,鲜时绿色,干后褐色,有黑色条纹。花期春季,果期冬季。
生长环境
生于平原、丘陵、村落附近或编山麓疏林中。分布于秦岭以南和长江以南各地。
相关海送布林论述
1、《纲目》:"治肿毒痈疽。"
2、《草木便方》:"叶敷痈疽发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