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文名称 玉米细菌性茎腐病
- 危害作物 玉米
- 为害部位 茎秆和叶鞘
- 病原名称 菊欧文氏菌玉米致病变种
- 病原类型 细菌
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中部茎秆和叶鞘。玉米10多娘亚孩顺座片叶时,叶鞘上初现水渍状腐烂,病组织开始软化,散发策出臭味。叶鞘上病斑不规则形,边缘浅红褐色,病健组织交界处水渍状尤为明显。湿度大时,病斑向上下迅速扩展,严重时植株常在发病后3~4天病部以上倒折,溢出黄褐色腐臭菌液。干燥条件下扩展缓慢,但病部也易折断,造成不能抽穗或结实。
病原信息
Erwiniachrysanthemipv.zeae(Sabet)Victoria,ArboledaetMunoz异名E.carotovoraf.sp.zeaeSabet称菊欧文来自氏菌玉米致病变种,属细菌。菌体360百科杆状,两端钝圆,单生,偶成双链,革兰氏染色阴性,周生鞭毛6~8根,无芽孢,无荚膜,朝劳占呼值时农行大小0.85×1.6(um)。菌落圆形,低度突起,乳白月宜他色,稍透明。此外,有报道Ps造法导石土黑显谁eudomonaszeaeHsi.etFang.称玉蜀黍假单胞菌,也是玉还蛋米细菌性茎腐病病原。
传播途径
病菌可能在土壤中病残体上越冬,翌年从植株的气孔或伤口侵入。玉米60cm高时组织柔嫩易发病,害虫为害造成的伤口利于病菌宁侵入。此外害虫携带病菌同时起到传播和接种的作用,如玉米螟、棉铃虫等虫口数来自量大则发病重。
发病条件
高360百科温高湿利于发病;均、温30℃左右,相对湿度高于70升山顺养微伤还茶身失%即可发病;均温34℃,相对又湿度80%扩展迅速。地势低洼或排水不良,密许这许准度过大,通风不良,施用氮肥过多,伤口多发病重。轮作,高畦栽培,排水良好及氮、磷、钾肥比例适当地块植株健壮,发病率低。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实行轮作,尽可能避免连作。收获后及时清双说极哪洁田园,将病残株妥善处理,减少菌源。加强田间管理,采用高畦栽培,严禁大水漫灌,雨节皇编工很季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预奏交进讲缩造段接护统滞留。
(2)及时治虫防病。苗期开始注意防治移老渐甲刘程答内剧倍半玉米螟、棉铃虫等害虫,及时喷洒50%辛硫磷四孔马察香切乳油1500倍液。
(3)田间发现病株后,及时拔除,携出田外沤肥或集中烧毁。
(4)必要时于发病初期剥开叶鞘,在病部涂刷石灰水。用熟石灰1kg,对水5~10kg涂刷有效。
(5)在玉米喇叭口期喷洒25%叶枯灵或20%叶枯净可湿性粉剂加60%瑞毒铜或瑞毒铝铜或58%帝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有预防效果。
(6小安景缺收)发病后马上喷洒5%菌毒清水剂600倍液或农用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防效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