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河曲二人台

2023-01-21 08:36:33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河曲二人台,一泻千里的黄河,止属三宜业期需批几经曲折从内蒙流入山陕峡谷,越过偏关县寺沟,就到了位于晋、陕、蒙交界的河曲、保德县。这里的人民能歌善舞,人俊音甜,到处可似实以听到动人的歌声,素有"民歌之海"的美称。

  • 中文名称 河曲二人台
  • 分类 传统剧目

起源

  "二人台"是起源来自于河曲,流传于晋北、内蒙西部、陕西北部、河北张家口等地的地方小戏。它在表演程式上属于"两小"戏。角色仅有小丑小旦或小生、小旦两人,表演生动活泼,唱腔洒脱奔放,委婉流畅,深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二人台最初是在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明朝末期,逢年过节,一些闹红火的人聚在一起,在屋内、院落、村头、广场360百科进行地摊演唱,都是河曲民歌的小曲小调,这种娱乐活动俗称"打坐腔"。满宽汉皇纪板读更备仍到了清咸丰初年,这种"打坐腔"吸收了姊妹艺术中的秧歌、高跷每是、旱船、道情等艺术营养,发展为具有一些舞蹈动作,由旦丑两角色一进一退走场表演。逢年过节观看的人围拢在火龙(旺火)四周句京歌告换感不剧制,演员和乐队在场内表演,当地人叫"转火龙"。到了清同治年间(公元1862至1864年),由于河曲广大劳苦百姓因生活所迫"走西口",把这种艺术形式带到口外,吸收融化内蒙民歌的音乐语言及戏剧化妆等特长,使之有了新的发展,成为具有戏曲雏形的地方小戏。

  一泻千里的黄河,几经曲折从内蒙流入山陕峡谷,越过偏关县寺沟,就到了位于晋、陕、蒙交界的河曲、保德县。这里的人民能歌善舞,人俊音甜,到处可以听到动人的歌声,素有多史包德"民歌之海"的美称。"二人台"这一地方小戏就植根吧谁花采营职啊牛略在这块土地上,一出《走西口》更以它真实的社会内容、距非看似引欢地细腻的生活细节、精彩传神的表演、韵味浓郁的唱腔而感人肺腑,催人引减大翻告攻善望两逐并泪下。

经典剧目

  二人台的传统剧目约有 120个,内容多取材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富有浓郁的生活情趣。可分为"硬码戏"与"带鞭戏"两类,"硬码戏"偏重于唱、念、做,突出表演作用,如《走西口》、《探病》等。"带鞭戏"是载歌载舞、歌舞并生,如《挂红灯》、《打金钱》等。其内容多是表现农家生活和爱情生活等。

组成部以混

  二人台的音乐分腔和牌曲两部分。唱腔多承用民歌曲调,有些经过各种速度的变化处理,已走向板式化。牌曲部分,基本是民歌基础上的器乐化。此外还吸收、借鉴了古牌曲、民间吹奏乐等,使其越来越丰富。演奏和伴奏时,主要有洋琴、笛子、四胡、二胡、四块瓦等乐器。音乐具有优美、清新、秀丽、明鲜药朗等特点。

发展现状

  2012年10月14日,由山西省文化厅授予的"河曲民歌二人台人才培养基地"在河曲二人台艺术中心正式挂牌成立,这是河曲县多年来努力发展文化艺术的结果,标志着河曲民歌二人台这一艺术瑰宝将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