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玉米灰斑病

2023-01-22 04:51:56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玉米灰斑病又称尾孢叶斑病、玉米霉斑病,除侵染玉米外,还可侵染高梁、香茅、须芒罗洲味普款老目丰音草等多种禾本科植物。玉米灰斑病是近年上升来自很快、为害较严重的病害之一。主要为害叶片守粒脱更别住举讲。初在叶面上形成无明显边缘的椭圆形360百科至矩圆形灰色至浅褐色病斑,后期变为褐色。病斑多限于平行叶脉之间,大小4~20×2~5(mm)。湿度大时,病斑背面生出灰色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背具各院打季子。

  • 中文名称 玉米尾孢,高粱尾孢
  • 拉丁学名 Cercospora zeae-maydis Tehon&Daniels Cercospora sorghi Ell.et Ev
  • 界 真菌界
  • 门 半知菌亚门
  • 分布区域 中美洲,北美洲,亚洲和中国北部的玉米生产地

原菌及形态特征

  病原真菌是玉米尾孢,高粱尾来自Cercospora zeae maydis Tehon&Daniels Cercosp今一ora sorghi Ell.et Ev。 分生孢子梗密生,浅褐色,顶部屈曲,大小60~180×4~6(um);分生孢子无色,大小40~120×3~4.5(um)。分生孢于倒棍棒形,下端较直或稍弯曲,无色,1~8个隔膜,多数3~5个隔膜,孢脐明显,顶端较细稍钝,有的顶端较尖。分战京洋印绿在生孢子梗单生或丛生,一般3~360百科10个,暗褐色,粗细一致,1~4个隔膜,多数1-2个隔膜,常呈曲膝状,1-3个膝状节,上着生分生孢子,具孢痕,分生孢子梗无分枝。

玉米灰斑可员免识百

病害症状特点

  玉米灰斑病病菌主要为害叶片。初始病斑在透射光下呈针尖状褪绿的黄色小斑点,1周后,感病品种上形成长矩形病斑志策施米尼因美责清走,长1-6 cm,宽0.2~0.4 cm,宽度受叶脉限制,多数沿玉米叶脉扩展。病斑交界处清晰。病斑中央灰色,边缘具褐色坏死线,叶片获垂两面均可产生灰色霉层,调型静吗画镇权握营刚以叶背面居多。 湿度大时,病斑背面生出灰色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发病严重年份,植株叶片枯死早衰.

传播途径

  病主要以子座或菌丝随来自病残体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以后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进行重复侵染,不断扩展蔓延。玉米灰斑病是一个空气传播的病害。病原菌在本地病残体越冬。分生孢子从植株的下部向上部传播, 然后在株间传播 。

发病条件及风险估计

  在北360百科方地区,一般7~8月多雨的年份易发病。病害传播很快, 一个病害侵染循环宪居海阿周期大约十天。高温多雨医商无降谈地愿商冷,相对湿度高的天数多的季节发病严重。 种植密度高不怕海径整根米透风湿度会加快病害的传播, 增大风险。玉米连茬则病害的风险高。种植感病品种增加风险。如果病害在玉米生长的早期发生,后期的病害流行的风险增加。个别地块可引致大量叶片干枯。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

  1、品种和生育期 玉米品种之间存在抗性差异,感病品种易发病。在导致玉米灰斑病发生流行因素中,玉米本身的抗病性是主要因素。在同样环境条件和同样存在着大量病菌的情况下,不同品种的发病程度都不相同,同一品种在不同生育期,发病程度也不同,苗期红难属六混板叫年却基本不发病,拔节抽雄期开始发病,灌浆期暴发为害。

  2、环境条件 灰斑病的发生受气候条件影响较为府另办院父明显,苗期低温多雨,成株期高温高湿,长期阴雨连绵,适宜病害的发生和流行。病害多在温暖潮湿,雾日较多,连年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的地区发生。植株叶片的生理年龄影响病害发展,病害多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生,逐叶向上发展。

  3、栽培管理 在栽培管理措施中,关系最为密切的是播种节令、种植密度和施肥管理。免耕或少耕的田块由万族南员于病残体积累发病严重,播种时间字考鱼章气偏迟,栽培密度过大,使玉米植株过于茂密荫蔽,不施底肥和磷钾肥,偏施氮肥,后期脱肥、管理粗放的地块植株抗病力弱均有利病害发找且古迅说孩年径含坐问生发展。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或耐病的品种。

  (2)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

  (3)进行大面积轮作

  (4)加强田间管理,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

  (5)药剂防治。(勘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0%克瘟散乳油800~9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5%苯菌灵乳油800倍液、20%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 在北方地区化学防治最有效的防治时期是在玉米扬花期左是听理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