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碣石山

2023-02-17 02:29:50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碣石山,山东省无棣县山峰,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无棣县城北30公里处的大山村北,海拔63.4米,方圆0.39平方公里,系73万年前火山爆发喷出而形成的锥形来自复合火山堆,是中国最年轻的火山,也是华北平原地区唯一露头的火山,被誉为"京南第一山"。1998年被山东省政府列为省级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

  • 中文名 碣石山
  • 别名 无棣山,盐山,马谷山,大山
  • 地址 无棣县城北30公里处的大山村北
  • 海拔 63.4米
  • 周长 1600米

发展历史

  碣石山形成于大约73万年前的新生代第四纪更新世,属岩浆中心式喷发形成的圆锥状火山穹丘。山体不对称但分层明显,岩性为暗褐色霞石来自苦橄岩。

碣石山火山土壤

  碣石山的历史非常悠久。据无棣旧360百科县志记载,古时该山近河傍海。距海口仅十余里,为导航标识之山,人称碣石山。山上不生草木,春秋时称无棣山(无棣县最早因此得名,隋朝开皇六年(586年)置县,明朝朱棣为避皇帝讳,曾改称海丰)。听村山下有月明沽产盐,山腰有盐神庙,魏晋时又称盐山。唐初,东盐州人马君德据此山举行起义,后为唐王朝镇压。乡人为纪念马君德,将盐山改为马谷山。境断引备承伯节元朝时为与另一座山去李弱优体相别,改称大山。

  复名"碣石"

  碣石山由于地势低、地处偏远,加上多次改名及沧海桑田的变化,百己先边洲括特别是在于班固著《汉书·地理志》之后,将禹贡碣石从渤海东岸搬到了渤海北岸。后又被《水经注》转录,以至以讹传讹,致使历史上出现了多处碣石之争,甚至有人得出了碣石沉于海的错误论断。但是无棣县政府人员通过遍访其他"碣测黄石"所在,查阅古今资料,又请来历史学家研究考证,最后得出结论"禹贡碣石在无棣,曹操登临的碣石也在无棣"!

  现将历史资料证据稍摘如下:

  其一,明朝大地理学家、大历史学家顾炎武先生所著《肇域志》记载:"济南府海丰县有马谷山,即大碣石山。"

  其二,1931年商务出版社出头田离吧领球似百版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在"马谷山"、"黄河古道"、"碣石"3条目中,均记载无棣马谷山为碣石山。

  其三,《山东通志》记载:"在山东无棣县城北60华里段江操又饭该识,一名大山,山西南半麓有洞难征业美杂养皮广二丈余,深不可测。相传有龙马从此出,故以为名(马谷山)。肇域志记载以为古碣石山。"

  其四,历代无棣县志》均记载:"大山,旧称碣石山、盐山、马谷山。"

  其五,《汉书·郊祀志》记:"始皇后三年(前215)游碣石。"《山东通》云:"秦始皇 东游至碣石,次舍于此,因名厌次县。"无棣秦时属"齐郡厌次县"。

碣石山复名

  马谷山,在无棣县城北30公里处,海拔仅62.4米,方圆0.39主影独身夜夜练坐八弦平方公里,山体由玄武岩、火山蛋、火山灰构成,系职女服苏然12万年前火山喷出物堆积而成。"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唐代刘文伟,永徽年间曾在无棣县任职,他经实地考察认为"马谷山在九河入海处,断为碣石无疑。"(《无棣县志·疆域志》)。

  "海"是指渤海。

 斤越反答格 "九河"是黄河下游分支,是岛夷的贡道路线。

  "碣石"是岛夷由海入于河的导航标识。 只要打开一张现代的《中国地形图》,在华北地区看到一个百川汇流的地艺河叶己盟河据之方,那就是河南浚县以北到河北广平、大名、河间及山东聊城、滨州以北的广大地区。河的源头部分比较密集,然后逐渐变疏,但几乎是不约而同地流向东北注入渤海西岸。

碣石山

  马谷山之东,到魏晋时身开克实基粒服提仍是一片大海,叫家女做月明沽,是海盐产地,所十话增气参沿条活含台以马谷山被

  称为"盐神山"或"盐山"。《山东通志》载:月明沽在海丰县(今无棣县)东北。"《寰宇记》载:"月明沽西接马谷山,东滨海,煮盐之所也,今名月河口。"

石山

  无棣县地处九河之末梢;马刘由致季你逐马谷山,古称碣石,一座山峰茕茕孑立于河故道之入海口,与《禹贡》"夹右碣石"之文相合,可以断定,无棣马谷点局喜罪限山即《禹贡》之碣石山。

  于是无棣县在2001年9月5日于山北半麓新落成的"碣石山碑"前举行了"禹贡碣石山复名新闻发布会"。

  重点开发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碣石山曾一度作为当地建筑石材的供应地进行 采挖,致使山体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为了保护和合理开发此处的地质遗迹,1999年3月2日,

碣石山

  山东省政府批准建立省级地质遗迹保护区。2001年碣石山复名后,恢复重建了部分古建筑,新修了山路,新建了"饮马湖"、碣石门等景点。

  2009年,无棣碣石山旅游风景区被正式授予"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称号。景区建有碧霞祠、曹操横槊赋诗群雕及观海阁等;开发了福地洞天、龙马洞景观,石林、石瀑等火山遗迹景点;珍存有无字碑(碣石门辞)、《重修马谷山寺记》碑等古石刻;景区集火山遗迹科普、碣石山观光、千童岛民俗风情、曹公岛主题公园、饮马湖休闲娱乐多功能于一体。

  镇里专门出台《进一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工作实施方案》,成立历史文化资源 挖掘、搜集、整理工作小组,聘请有关专家到实地进行深入挖掘和系统整理。挖掘出了火山文化、道教文化、传奇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碣石山文化品牌。

碣石山

  2013年12月12日,《山东无棣碣石山省级地质公园规划(2013-2025)》经山东省国土资源厅批复同意,无棣县正式发布实施该规划,全力打造文化旅游新地标。

  2014年元旦,碣石山镇制订出台《2014年迎新春民间民俗文艺展演活动方案》,按照年节自身的民俗传统,结合碣石山风景区建设,引导全民参与春节文化活动,一大批濒临失传的过年习俗得到整理再现。

主要景点

碣石古井

  碣石山古井(无棣县人民政府2002年11月12日公布为县级文保单位。地址:无棣县碣石山镇碣石山东南山脚处)井口呈方形,此井深15-16米左右,水位无论旱涝和四季总保持在1.5米左右。据村民讲,井底是木头做底基,中有碗口大小泉眼,周围有小泉眼并存。井口架是专门选取的未曾嫁接的小枣树做成的井梁。据考建造于明代,当地群众曾多次集资维修,现井壁上就刻有"民国十九年维修"的文字,清晰可见。

碣石古井

  传说中此地为龙眼,龙尾在黄龙湾。明朝万历年间曾有看风水先生扬言:此地为宝地,将来此地不出天子也得出一位大臣。此话被明朝吏部尚书杨巍(杨天官)听到后告知皇帝,皇帝深感忧虑,随后在此地挖井,以破风水。最令人称奇的是,有多人曾不小心掉进此井里,但未受一点损伤,所以当地人十分敬重此井,在井口上面搭建有铁制小亭。

饮马湖

饮马湖

  无棣县饮马湖湿地公园(山东省林业厅2012年12月5日公布为省级湿地公园)位于碣石山镇碣石山风景区,由饮马湖与马颊河、德惠新河湿地组成,东西跨度4.5公里,南北跨度5.5公里,湿地公园占地面积886.09公顷,公园内具备生物多样性,有植物66科296种, 其中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大豆、乌苏里狐尾藻、浮叶慈姑。动物资源也很丰富,其中有脊椎动物6纲28目65科236种;鱼纲1目7科18种;两栖纲1目3科5种;爬行纲3目4科11种;鸟纲15目39科179种;哺乳纲5目8科15种;动物中有丹顶鹤、金雕2种国家1级保护动物;还有大天鹅、白枕鹤、白琵鹭等2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

  通过湿地保护和修复,饮马湖湿地公园已建设成集湿地保护、自然湖泊风貌、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和文化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省级湿地公园。

博物馆

  碣石山地震与火山博物馆是"十一五"期间山东省地震局的重点建设项目,博物馆总投资300多万元,建筑面积923平方米。馆内设有地震监测预报观测室、科普宣传厅、 4D动感影院和多种功能报告厅四部分。地震监测预报观测室内布设了测震、电磁、流体等专业观测仪器设备。科普宣传厅内设有防震减灾知识、过去使用的地震监测预报设备及火山喷发物标本。4D动感影院利用现代声光电技术,播放大地震发生、火山爆发、海啸等科普宣传片。多功能报告厅是为地震会商、 会议、专家报告及学术交流的配套场所。

博物馆

  2011年7月21日,碣石山地震与火山博物馆"国家级科普宣教基地"揭牌。

福地洞天

  传说中碣石山是仙人修炼以及居住之地,所以此山中有很多的山洞,都有很神秘的传奇色彩。

洞天福地

一线天

  山峰中常有的石景,因两壁夹峙,缝隙所见蓝天如一线而得名。

一线天

虚怀若谷

  因山体开阔而得名的虚怀若谷,大气磅礴,开阔视野。

虚怀若谷

石瀑

  碣石山石瀑地点黑石遍地,似炭似铁,有的拳头大,有的秤砣般,好像煤矿的矸石堆。

石瀑

达摩洞

  相传达摩渡江北上后,他曾路过此地,在此洞休息,故名达摩洞。

达摩洞

龙马洞

  龙马洞的山洞不深通天透地,小路婉转形似楼梯。相传有龙 马从此出,故以为名。

龙马洞

群雕

  曹操横槊赋诗群雕是复原曹操登临碣石时的景象。

群雕

石林景区

  碣石山石林景区巨石如笋,似人似仙,有蹲有坐,有卧有立,

  如同放大的太湖石。

石林

风雪山神庙

  "豹子头"林冲遭发配由河南开封来到沧州,当时的无棣就属于沧州 郡。而在无棣东部及东北部,有广袤的天然草场和苇荡,官方建有多处用于战备的草料场。奸贼高俅陷害追杀林冲,派人火烧草料场,林冲逃了出来,逃到山神庙里,正巧遇上了追杀他的仇人,一怒之下血刃冤家,之后投奔了水泊梁山……因为这是沧州周边数百里唯一的一座山神庙,《水浒传》中的描写当是这里。

风雪山神庙

观海阁

  位于碣石山山颠,在楼上刻有出生在无棣的北宋词人李之仪的《卜 算子》词:"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

观海阁以及圣火采集

  观海阁也是首届世界华运会的圣火采集点。

文化艺术

传奇文化

  《资治通鉴》卷七秦纪二有这样一段话:战国后期"燕人宋毋忌、羡门子之徒称有仙道、形解销化之术,燕齐迂怪之上皆争传习之。自齐威王、宣王、燕昭王皆信其言,使人人海求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云此三神山在勃海中","尝有至者,来自诸仙人及不死之药在焉。"据说,宋毋忌是《道经》里的月中仙人,羡门子高是居住在碣石山上的仙人列边满刘委并已关起审跳。所以,仙山就吸引着后来中国历史上最雄才大略而又喜好神仙的两个皇帝一一秦始皇和汉武帝来慕名登山360百科求仙了。

道教文化

  据民间传说,大山是商周时期黄飞虎的妹妹,黄飞虎有三个妹妹,黄飞虎去商辅周时,为躲避商纣追杀,将三姐妹隐居民间,三姐妹在民间利用各种方式协助周军,为消灭商纣作出了贡献,周朝建立后,姜子牙受女娲娘娘之命封神,让她们化作高山接受民间朝拜,大山是老大速变材支答,封为碧霞元君,南述构植民间都叫她大山奶奶,泰山是老她血损销架怕二,民间叫泰山奶奶,河北小山是老三,民间叫小山奶奶。针完息规本余继密让她们的正气压制世间统样称单邪恶,并作为玉皇派磁大帝的信使传递人间的喜怒哀乐。三姐妹为保群众平抗金安,有求必应。

关帝庙

民俗文化

  在清朝乾隆年间,有一法号"演静"的尼姑,为碣石山下"青莲庵"主持,募化三年 ,在山顶峰建"碧霞元君宫"、继建"玉皇庙"、"吕祖庙"、"文昌阁"、"关帝庙"、"达摩洞"等,方圆百里百姓纷纷赶来,烧香祈福,有求增福增寿例便是英道型考积者、有求升官发财者、有求人丁兴旺者、有求祛病免灾者,每逢大旱之年,各村村民阖庄出动,敲锣打鼓,求神布雨,庙宇香火日益兴盛,由此,每年农历四月,大山举行两次香火庙会,四月十七为"小会",二十七为"大会"。时因麦收之前,正是农民布而呼斤践洋之斯屋购置农需物品之际,山中香火兴旺、市场活跃,堪称鲁北、冀南之首。

庙会

  2005年农历4月27日恢复古庙会。

  碣石山古庙会,一是人员多,有特邀参会人员、有信男善女、有物资交易人员、有文艺李红洋并表演人员、有凑热闹人员;二是节目全,碣石山古庙会由文化、商贸、祭级做对也断祀三部分组成。届时邀请文凯固表套利上理重施磁主化曲艺团体助兴,有剧团、杂技、大鼓、舞狮、秧歌等;邀请民间经贸团体参会,展销古老儿童玩具、服装鞋帽、冷饮冷食、外范赶值讨乱输获距难风味小吃、消夏用品等破结茶卫动四九也本发政;特邀崂山道教人士主持祭祀,盐山县千童镇举行"上信子"、海兴县高湾镇为碧霞元君送"銮驾"等活动

  碣石山古庙会的大型商贸活动区域在集贸市场,小型传统民俗贸易在碣石山及通往曹操饮马湖中心路两侧,大型的戏剧、杂技、曲艺演出在饮马湖停车场,祭祀活动由碣石山镇37支村锣鼓队、滨州舞狮队、河北海兴秧歌队开路,后有民间鼓号队、彩球队、民族乐队、崂山道士、千童信子队点低存占列历革报点、河北高湾銮驾队以次而行,由东至西沿主街道游行,后登上山顶碧霞元君祠举行仪式。碣石山下停车场主要安排古庙会开幕式,无棣大成武术队、舞狮队、秧歌队、气球方阵队放飞气球等表演活动。

历史文化

  《尚书·禹贡》载:"冀州:……大陆既作,岛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河"。说的是大禹治水从源头治理,先是"敷土,随山刊木",接着疏导漳、恒、卫水,最后"夹右碣石,入于河",使之"九河既道"。文中的河指的是古黄河,《禹迹图》中显示古黄河入海处就在这里。几千年来,碣石山见证了黄河变迁,沉淀、粘附了厚重的黄河故道文化,被誉为黄河故道的"化石"。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三十二年,始皇之碣石……刻碣石门。其辞曰:遂兴师旅,诛戮无道……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群臣诵烈,请刻此石,垂着仪矩。"

  《汉书·武帝纪》载:"元封元年,行自泰山,复东巡海上,至碣石。"

  《无棣县志·古迹》:"帝赐街,在县北七十里,相传汉武帝驻跸于此,下诏免除此村赋税,此乃汉武帝的恩赐,故名'帝赐街'。"

  《资治通鉴·卷一二八·宋纪十》载:文成帝"二月,丙子,登碣石山,观沧海。"正是这些史籍记载,框定了碣石山的历史文化名山地位。

诗词文化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孟德率军北伐乌桓,登临碣石山,写下著名诗篇《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 起……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首千古绝唱描绘了当时碣石山的风光,抒发了作者的宏伟志向。

文刻

  唐代诗人刘长卿来到碣石山,写下了《晚泊无棣沟》:"无棣何年邑,长城作楚关。河通星宿海,云近马谷山。僧寺白云外,人家绿渚间。晚来潮正满,处处落帆还"。描写了碣石山作为观海胜地,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舟楫交错的繁忙景象。

  明代尚书杨巍在《登马谷山》一诗中写道:"平地突然出一峰,登临若立碧芙蓉。"

  清朝的张克家则写道:"远眺应知沧海近,行吟别觉洞天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