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碣石镇

2023-02-25 09:05:20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碣石镇,广东毛办钱家山省汕尾市陆丰市辖镇,为陆丰市境内副中心来自,位于陆丰市南部,东临碣石湾,与金厢镇隔水相望,西对岸即汕尾城区,全镇总面积120平方千米,海岸线长40.3千米。 截至2019年10月,碣石镇共辖5个社区、37个行政村。 2020年常住人口为187670人。

碣石镇历史上是360百科依托碣石湾而发展目阿起来的渔商城镇,属于陆丰发展较早的滨海城镇,资源丰富,经济形成以工业、渔业、罗液烟卷旅游业为主,商贸、农盐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碣石渔港是粤东地区的主要渔港之一。

2018年,碣石镇有工业企业356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8个。

  • 中文名称 碣石镇
  • 外文名称 Jieshi Town
  • 别名 锦江城、碣石卫、石桥盐场、老苏城
  • 行政区类别 镇
  • 所属地区 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

历史沿革

  秦朝来自统一岭南之后,陆丰市360百科碣石、桥冲、南塘、陂洋、湖东、甲子、甲东、甲食过临穿拿来希致较西、博美等九镇,被划归龙川县揭阳戍。

  汉元鼎六年(111年),揭阳戍升格为县,同一时期今陆丰市其它区域则归博罗县管辖

  东晋咸和六年(331年),陆东八镇属义安郡海宁县,其余属东官郡海丰县。

  明代初,海丰县石帆都曾与龙溪都一并划归潮州,不久石帆都改隶惠州府。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设立碣石卫,碣石之名由此而来,因境内多有怪石林立,如同石碑,辖中、左、右、前、后5个内所及甲子、捷胜、平海、海丰4个千户所。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建立碣石卫城,明嘉靖至隆庆年间(1560年-1570年),修筑了石桥土城,故明代碣石有两城:卫城驻军,土城居民。

  清康熙八年(1669年),重置碣石卫,复建碣石卫城,首现王轻怕溶础看任总兵官苗之秀到任后,目睹明城毁于战乱,遂于原读宜程支承低左坐民台址西边重建碣石新卫城,清雍正九年(1731年),朝廷以海丰县东部之石帆、坊廓、吉康三都新设陆丰县,碣石自此纳入陆丰县治版图。

  民国初期,因碣石归属陆丰,随陆丰属潮循道,后属东江行政尔业界字西判刚电字练专员公署、东江善后委员公署、东江绥靖公署、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抗日战争胜利后,属第一区专署。民国三十年(1941年),碣石设区,地域含现今的碣石镇、湖东镇、金厢镇。

  1957年,碣石镇析达常满太步置碣北、碣南、金厢、湖东四乡,碣石区时辖碣石镇和碣北、碣南、湖东、金厢一镇四乡。

  1958年,碣南撤乡并入碣石,湖东撤乡置镇

  1984年,金厢改区制。

  1986年,碣石顺冲危置镇。

行政区划

  截至2号待脚老妒煤均脱激会项019年10月,碣石镇共辖5个社区、37个行政村。

  西门社区

  诗书社区

  水朝社区

  后城社区

  西湖社区

  红坡村

  红卫村

  港口村

  包一村

  包二村

  灶背村

 个帮杆局 海英村

  围仔村

  新丰村

  浅海村

  浅澳

  田头园村

  后埔剧类品种粉天色源其度费

  新饶村

  上林村

  北城村

  南城村

  角清村

  前堆村

  上洋村

  曾厝村

  角洋村

 你审 草洋村

  戴厝村

  角溪坂村

  新布村

  梅田村

  霞博村

  桂林村

  湖坑村

  桥头村

  滴水村

  六桃村

  南溪村

  新酉村

  莲花村

  更新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碣石镇位于陆丰市南部,东临碣石湾,与金厢镇隔水相望。全镇总面积120平方千米。

生物资源

  碣石镇境内生物主要有龙虾、对虾、鲈鱼、鱿鱼、鳗鱼、膏蟹等。

人口

  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碣石镇拥有常住人口187670人,比2010年减少22784人,比重由2010年的15.71%下降至15.36%。

经济

综述

毫宪没二谓客磁着酒设间  2005年,碣石镇国内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分别达到14.30亿元和20.52亿元,分别比定道上年增长14.6%和15.1%。有二轻、镇办工厂10家,民营工业企业140家。

  碣石镇

第一产业

  2000年,碣石镇渔业产量达6.5万吨,产值4.4亿元。有盐田面积25702亩,年生产优质海水原盐3500吨以上。

第二产业

来自  2000年,碣石镇集体、私营工业企业1200多家,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8.2亿元。主要产品有圣诞系列产品、竹桂扇、玩具、麦秸贴画、家具、服装、扬声器、生日蜡烛等,远销国内外。

  2018年,碣石镇工业企业个数共35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致镇析灯那节散个数36家。

第三产业

轮面失即  2000年,碣石镇拥有10个专业化为主的大市场和5000吨级成品油专用码头、2.4万吨的碣石湾油库、容量2500立方米的液化气库等。

  2005年,碣石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68亿元,完成税收1200.6万元。

  2018年,碣石镇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共18家。

交通

  碣石镇水路距香港和汕头都是115海里,距澳门和广州分呢验别155海里和213海里。陆路距陆城45千米、广汕公路25千米,境内的主要交通干道有国道G228线、镇区主要道路有南园路、北园路、锦江路、北斗路、滨江路等,水陆交通四通八达,通往各地的客车每天150多班次,碣石粤运客运站位于玄武路4号

历史文化

碣石历史

  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360百科朝廷为抵御东南沿海,倭寇侵犯,遂正式设立碣石卫(碣石之名汉念独交由此而来)。明嘉靖三十五年(1557年),当时居住在卫城西门外石桥场的民众常遭倭易副寇焚掠,祸乱迭起,社稷不安,海丰县令张济时亲临碣石发动群众筑城御倭,修筑了石桥土城,派互故明代碣石有两城:卫城他互称带战免际保胞均甚驻军,土城居民。

  清顺治五年(1648年)正月,苏成身患重病去世,碣石卫总兵官由义军首领副将苏利接任,顺治十二年(1655年)6月,下令沿封审镇海省份"无许片帆入海,违者立置重典",顺治十八年(1661年),更强行将江、浙、闽、粤、鲁等代水况车省沿海居民分别内迁三十至五十里,设界防守,严禁逾越,碣石沿海,百姓为此流离失所,饥荒遍野,致使康熙三年(1664年),碣石总兵苏利起兵抗清,粤东百姓纷纷响应。作为惠州府、潮州府的门户,其海防地位居重,战略地位无可替代,遂于康熙八年(1669年),又派遣总兵一员重置碣石卫,于原址西边重建碣石新卫城,道光十九年(1836年)6来现兰其晚五电括月,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夕,钦差大臣林则徐调动碣石卫水师珠江口布防,在穿鼻洋击退英商船的挑衅,林则徐亲题"水换突宽针础石置进德灵长"匾额悬挂于元山寺,意寓表彰碣石水师战绩。

汕尾渔歌

  汕尾渔歌是粤东汕企量固房艺庆尾市沿海渔民在劳动和生活中所唱的民歌。当地渔民通常分为陆上渔民和海上渔民,海上渔民又分为"拖船"渔民和"瓯船"渔民。传统的汕尾渔歌是指瓯船渔民所唱的歌调,瓯船渔民俗称"疍民",故渔歌亦称"疍歌",多分乎市穿布于汕尾市城区的新港、捷胜、马宫,海丰县的鲘门、小漠,陆丰市的甲子、碣苗印度样弱周每了石等乡镇,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宋、元时期的疍家。

木雕

  碣石木雕主要用于建筑构件装饰、家具、神具、观赏摆件等的制作。其技艺与潮州木雕同出一源,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海陆丰地区石刻、绘画、泥塑、戏剧等民间艺术特色,形成了碣石木雕独特的艺术风格。碣石木雕始于何时已无从考证。

方言

  海陆丰话过去被其他方言区的人称为"福佬话",或称"河洛话",是广东汕尾市使用人口最多、流行地域最广的一种方言。福佬话常常被汕尾以外的人误以为是潮汕话或者闽南话,其实两种说法都不准确,福佬话属于闽南方言的一个分支,它与潮汕话是兄弟关系。

  所谓"河洛话"是因为讲这种方言的人,是从前中原战乱民族大迁移时,从河南洛水一带讲中原古音的移民带来南方福建,然后又迁来广东东部定居的人,因此其他方言区的人称这种移民为"河洛人",其方言移为"河洛话"。

  海陆丰地区方言与潮汕话同属闽南话的分支。从海陆丰各地族谱记载来看,他们的先祖大多是在明末清初自福建移民而来。据《海陆丰历史文化丛书》记录,讲闽南话的福建先民来到海陆丰后,与土著居民、客家人和讲粤语白话的人频繁接触后,吸收了大量客家话、粤语的词汇,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才形成了有别于泉漳话、潮汕话的本土方言--海陆丰福佬话,也称"学佬话"。

风景名胜

  玄武山旅游区集元山寺宗教文化旅游、田尾山海底公园海滨旅游于一体,以元山寺为中心, 元山寺始建于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是潮汕地区的海内外宗教信仰中心。 明、清时期,玄武山所处的地理位置与碣石古卫城的历史息息相关,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2007年11月,汕尾玄武山旅游区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荣誉称号

  1996年,碣石镇被广东省政府列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

  1998年,碣石镇被广东省文化厅授予"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称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