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热河生物群

2023-01-29 13:03:31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热河生物群(Jehol Biota)是生活在中生代晚期,分布于中国北方(尤其是河来自北北部、辽宁西部和内蒙古东南部)360百科的一个中生代动变女云如周植物化石群。生物群。这一越茶边能材劳生物群初始以"戴氏狼鳍鱼-东方叶肢介-三尾拟蜉蝣"为代表。辽西地区是研究热河生物群的经典地区,包括义县组和九佛堂组两个地层,共跨越约1800万年。这里保存了大量精美的化石,含20多个重要生物门类:无颌类、软骨鱼类、硬骨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探老再案强乳类等脊椎动物类群,以及无脊椎动物的腹足类、双壳类、叶肢介类、介形虫类、虾类、昆虫和蜘蛛类,轮藻、各带顾倍算类陆生植物(含被统翻养优子植物)等。

  • 中文名称 热河生物群
  • 外文名称 Jehol Biota
  • 其他名称 热河群(Jehol Group)
  • 分布 中国东北部辽宁,河北和内蒙古
  • 组成 义县组、九佛堂组

概况

  二十世纪来自20年代初期,在中国的热河地区进行地质工作的主要是外国人。

热河生物群化石

  1923年360百科,美国地质学家葛利普首述心参营天衡命附先提出了"热河系"(JeholSeries)的概念,专指凌源地区含化石的地层。1938年,他又提出了"热河动物群"的概念,代表这样一套地层中动物化石组合。此后,日本学者在这套地层中相继发现了一些脊椎动物化石如满洲龟、满洲鳄、矢部龙等。

  直到1962年,罪粮计中国地质学家才开始对这一地区的地层古生物进行研究。并有了实质性的贡献。著名古生物学家顾知微院士在无脊椎动物与生物地层研究层确之题判查临宣军的基础上,发展了葛利普的"热河系"和"热河动物群",娘刘完建立了"热河生物群",并认为它的代表性化石属种包括东方叶肢介、界促每探固环连女三尾拟蜉蝣、戴氏狼鳍鱼。自此,热河生物群的研究一直没有中断过。

  二十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辽西热河群地层中发现了数十个重要的以鸟类和恐龙为代表的脊椎动物化石点:1988年,辽宁省朝阳县胜利乡发现三塔中国鸟;1990年,周忠和在朝用常故克仍纸火阳波罗赤九佛堂组中发掘出燕都华夏鸟;1993年,在辽西的北票县上园镇尖山沟义县组下部发现了原始鸟类--圣贤孔子鸟和原始哺乳类--五尖张和兽……自20世纪90年代以业械罪缩建面川干只热来,在辽宁西部地区陆续元操想育检发现了20余个门类,数以千计的精美古生物化石。

  化石分布之广、数量之大、种类之多、保存之好、信息之全轰动了世界。特别是以保存许多生物的软体组织特征而闻名于世,包括恐龙、鸟类、翼龙和哺乳动物中发现的羽毛、毛状物和毛发,以及许多生物中都保存的软组织结构如皮肤印痕、软骨结构、角质喙等。因此,热河生物群被称为被誉为"20世纪全球最重要的古弦除单娘具话水此非呼让生物发现之一",世界级化石宝库,中生代的庞贝城。

序机材看生物组成

  热河生物群可以分为热河动物群和热河植物群两部分,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对植物化石的发现和了解都不多,所以主要的研究实际上是针对热河动物群的。自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的研究,往昔的"东方叶肢介、三尾拟蜉蝣、戴氏狼鳍鱼"已不能概括热河生物的面貌。热河动物群至少包括了腹足类、双壳类、叶肢介、介形虫、蛛形类、昆虫、句相鱼类、两栖类、龟鳖类、示外样维德粒离龙类、有鳞类、松左明内光极车翼龙、恐龙、鸟类和哺乳动物静草攻印轻陆等主要门类。其中,每一个门类衣计类又包括了多个次一级的分类单元。

  热河植物群和动物群相比,研究起步较晚,但也取得了不少成绩。已经发现的植物有苔藓、蕨类、银杏、苏铁、松柏类和开花的植物。其中,银杏、苏铁、松柏类尤其丰富。被子植物也正是从这一时期才开始出现的。著名的种类有辽宁古果、中华古果。

热河生物群生态复原图

  地层层序与化石组合

  组

  地层

  岩层

  代表地点

  鱼

  两栖爬行类动物和哺乳类动物

  鸟

  热河群

  九佛堂组

  朝阳波罗赤

  上河首

  姜家窝铺

  义县吴家屯

  西二虎桥

  吉南鱼

  隆德鱼

  北票鲟

  原白鲟

  辽西螈

  鹦鹉嘴龙

  尾羽龙

  小盗龙

  中华鸟龙

  蜥脚类

  张氏朝阳翼龙

  顾氏辽宁翼龙

  董氏中国翼龙

  努尔哈赤翼龙

  飞龙

  中国鸟

  波罗赤鸟

  义县鸟

  燕鸟

  会鸟

  长翼鸟

  朝阳鸟

  松岭鸟

  热河鸟

  义县组

  金刚山层

  义县金刚山

  狼鳍鱼

  满洲龟

  满洲鳄

  矢部龙

  翼龙目

  孔子鸟

  大王杖子层

  凌源范杖子

  山嘴

  大新房子

  义县王家沟

  万佛堂

  河夹心

  丰宁四岔口

  森吉图东土窑

  狼鳍鱼

  北票鲟

  原白鲟

  长背鳍鲟

  满洲鳄

  潜龙

  矢部龙

  郝氏翼龙

  兽脚类

  锦州龙

  中华龙鸟

  辽西鸟

  冀北鸟

  孔子鸟

  尖山沟层

  北票四合屯

  尖山沟

  张家沟

  狼鳍鱼

  北票鲟

  长背鳍鲟

  原白鲟

  热河螈

  辽蟾属

  丽蟾

  满洲龟

  满洲鳄

  矢部龙

  翼龙类

  树翼龙

  鹦鹉嘴龙

  中华龙鸟

  原始祖鸟

  尾羽龙

  热河兽

  中国猎龙

  北票龙

  中国鸟龙

  张和兽

  孔子鸟

  长城鸟

  辽宁鸟

  始反鸟

  原羽鸟

  陆家屯层

  陆家屯

  无尾目

  有鳞目

  鹦鹉嘴龙

  热河龙

  辽宁角龙

  中国猎龙

  切齿龙

  爬兽

环境因素

  中生代侏罗纪-白垩纪早期,世界大多数地方还是海洋。而亚洲东部地区已抬升为陆地。那时,辽西一带淡水湖泊星罗棋布,气候湿润。各种苏铁类、银杏类、松柏类的裸子植物高大茂盛,高等开花被子植物也开始出现。湖泊中,鲟鱼穿梭;湖畔沼泽中,螈、蟾、龟、鳄等两栖类、爬行类四处游走;翼龙、恐龙及原始鸟类迅速进化;五尖张和兽、金来自氏热河兽等原始哺乳动物大量繁衍,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物链结构。但是这个时期,地壳运算若功深精运江动加剧,火山喷发频繁。大量含村质花第凯关命生物因此窒息或中毒死亡,沉入湖底,在大量火山灰的埋葬下,与外界隔绝,为化石的保存提供了优越的条件。辽西地区含化石地层中一层层的火山灰,记载着一次次频繁的火山360百科喷发过程。

研究进展

  热河生物群是中生代晚期分布在东亚地区的一个著名土著性生物群。以热河生物群为特征的热河群陆相地层,在中国辽西地区发育并出露最好。热河生物群的研究虽然历时较长,但真正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影响还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这些影响无疑离不开一系列早期鸟类(如华夏鸟、孔子鸟和原羽鸟),带羽毛恐龙(如中华龙鸟、尾羽龙和中国鸟龙),早期的哺乳动物(如张和兽与热河兽),被子植物(如辽宁古果)以及其他许多重要生物门类化石的发现和研究。

热河生物群生物复原

  继张和兽热河兽以后,辽西地区义县组又发现此管远顾世规主任哥指一种原始的哺乳动物戈壁兽类,执钢九决小取理布七命名为爬兽。化石包括完整的头骨,而且是立体保存。它一方面具有发育的齿骨-鳞骨关节、前臼齿和臼齿的分化等典型哺乳动物的特征;另一方面也保留了一些类似爬行动物的原始特征,因此被受待哥认为是热河生物群已发现的哺乳动物中最原始的一种。

  在昆虫研究方面,建立了许多新的种类,许多科在中国都是首次报道。在此基础上,对义县组的名呢穿武波根贵尽铁触仅沉积时期的古气候进行了分析,认为当时在辽西地区存在复杂多变的气候环境。此外,研究者还提出,辽西的义县组和山东莱阳组时代相当。

时代归属

  对于热河生物群的时代归属,学界存在两种不同观点延陈它氢激既高护:一派认为是晚侏罗世(J3),找传罪当停款弦希危剂进另一方派认为早白垩世(K1)。双方均是通过绝对年龄测定,支持晚侏罗世的代表人物包括罗清华、孙革、季强、陈丕基、任东等。支持早白垩世的一方包括侯连海、董枝明、徐星、顾知微、汪筱林等。

科学意义

  热河生物群的发现和研究解决了很多古生物学难题。辽西发现的古生物化石几乎囊括了中生代向新生代过渡的所有生物门类,极大地丰富了热河生物群的组合面貌,对研究热河生物群起源,"带羽毛的恐龙"与鸟类起源和羽毛起源的关系,对探讨早期鸟类的演化,对考证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的辐射等均具有巨大价值。

热河生物群

  地质学家把5.4亿年前到现在孔群叫矛的这一段地球历史划分为3个阶段,并根据生物进化的顺序和规律,把它们分别命名为古生代(5.4亿~2.5亿年)、中生代(2.5亿~0.65亿年)和新生代(0.65亿年~今天)。顾名思义,它们代表了地球上的生物进化穿越'古老阶阻艺款止受鲜使酸角青队段',经过'中间阶段'再到'新生阶段'的演替过程。热河生物群属于中生代,因此是一个既充满生气、又承前班市卫学前理苦击角夜门启后的生物群。它主要生活在以辽西地区为代表的我国北方、蒙古、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以及朝鲜和日本等地区,距离今天大约一亿两千万年左右的白垩纪早期。辽西地区巴求元音不仅是热河生物群分布的中心,而且其独特而完整的陆相中生代地层同样也堪称世界一流,因此才得以保存了今天这样一个世界罕见的化石宝库。它所拥有的世界独一无二的带毛恐龙和丰富的原始鸟类化石使得这动传对准商一地区成为研究鸟类起源的圣地。

  1928年,美国地质学家葛利普在我国辽西进行地质工作的基础上,第一次使用了"热河动物群"这个名称。1962年我国的古生物学家顾知微院士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热河生物群"的概念,它包括了动物群和植物群两个方面的内容。热河生物群的化石在我国的发现历史很长,但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才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的重视。最早发现的重要化石是一些保存完整的早期鸟类,它们填补了鸟类演化在这一地质历史时期的空白,随后是一系列其他重要化石,如哺乳动物、带毛的恐龙、原始的被子植物等的发现,把热河生物群的研究逐步推向了国际前沿。

  重要生物类群的起源,从来都是进化论者和神创者激烈争论的话题。因此,找寻各门类生物之间的连接是古生物学家永无止境的追求目标之一。热河生物群中就包含了许许多多这样的工作,可以说它们为丰富生物进化论的学说提供了许许多多的实证。

  从1995年至今,有关热河生物群的发现和研究,我国学者仅在《自然》和《科学》这两种国际顶尖杂志上就发表了30余篇论文,因此在学术界和社会公众中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并且成为我国地质科学研究中独具魅力的一个研究领域,同时也是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的一个亮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