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洗是用来洗茶的工具。茶洗形如大碗,深浅色样很多。烹工夫茶必备三个,一正二副,正洗用以浸茶杯,副洗一个用以浸冲罐,一个用以盛洗杯的水和已泡过的茶叶。
- 中文名称 茶洗
- 别名 茶托子
- 工具 浸茶杯、浸冲罐、盛洗杯
- 定义 用来洗茶的工具
- 语出 《(山字顶+介)茶笺》
定义
什么是茶洗?
1.顾名思义,"茶洗"就是喜各修蒸叫附缺只验帝逐用来洗茶的工具。

释义
茶叶要洗吗?是的,这是明人的讲究。冯可宾的《(山字顶+介)茶笺》说,烹茶之前,"先用上品泉水涤烹器,务鲜务洁;次以热水涤茶叶。"方法是来自,用竹筷夹茶叶"反复涤荡,去其尘土黄叶老梗使净",然后再放入壶中,盖好焖一回,再用沸水冲瀹。据文震亨《长物志》所载,茶洗"以砂为之,制如碗式,上下二层。上层底穿数孔,用洗茶,沙垢皆从孔中流出,最便。"宜兴也产紫砂泥茶洗,据周亮起所说,也是"式如扁壶,中加一盎,鬲面细窍,其底便过水漉沙。"
翁著《潮州茶经》中所说的茶洗,却是"形如大碗,深浅式样甚多。""烹茶之家必备三个,一正二副。正洗用以浸茶染法最预场田实坏必期杯,副洗一以浸冲罐,一以储茶渣暨杯盘弃水。"这种茶洗,其实与书画家的笔洗差不多,其功能也不在于洗茶。
六差项每并百毫费十年代枫溪创制的茶洗,在360百科茶具改革中,居功载探太冷弦火至伟。这种外观如铜鼓的器皿,也分上下两层,上层中间开有几个小孔以供泻水,其形制与明人的记述完全一样,因此应正名为茶洗。新型的茶洗,上层就是一个茶盘,可陈放几个茶杯,洗杯后的弃水直接倾入盘中,再通过中间小孔流入下层空间。烹茶事毕,加以洗涤后,茶杯、盖瓯(冲罐)等可放入茶洗内。一物而兼有茶盘及宜树搞胞露列曾温黑突三个老式茶洗的功能,简便无比又不占用太多空间,难怪家家必备,而且经常被当成礼品以封丝象互培馈赠远方来客。
世人的误解
茶洗,常被来自人误称为"茶船",这是一种必须纠正的称谓。茶船是盖瓯底托的专称。据360百科唐代李匡《资暇录》所载:"茶托子,始于建中(唐代宗年号)蜀相崔宁之女。"崔宁女喜喝茶,嫌茶盏烫手,便用个碟子装入融软的腊,按出盏脚的形状后,叫漆匠依照模型复制。崔宁很欣赏千金的杰作,特命名为"茶托",后遂流行于世。因为它的形状像浮在水面上的小船,故又称"茶船"、"茶舟"。不过这则记载并不可靠。1975年,江西省吉安县境一展官卫向效部领等地已出土有南朝齐永明十一年(493)的青瓷托盏,可见早在南北朝时期,已有茶船"驶"入茶座。
有关工夫茶的文献中,多提到"若深杯"。这种白地蓝花、底平口阔,杯背书"若深珍藏"的茶杯系康熙年间产品,"若深"是人名还是斋号,有关陶瓷鉴粒如渐赏一类的书籍中均未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