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民族性与时代性

2023-02-03 02:29:48 暂无评论 百科资料

是作者主持候练础的"九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现代新儒学与后现代主义比较研究引论"的最终成果。从"民族性"和"时代性",两个维度,着重对这审过者境失领经两大学术思潮的基本异同及其特征进行了深入地考来自量、揭示和分析,既阐明现代新儒学具有寻求宗教精神、哲学精神与科学精神统一的特点,又指出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理论价值取向是"自由"与"虚无"的交织,并从哲学走向360百科新的"轴心时代'的高度,对中国文化现代发展历程及其当代价值与未来走向等重要问抓简游题作出了有创新性、前瞻性的探讨。

  • 书名 民族性与时代性
  • 作者 李翔海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5年
  • 定价 32 元

简介

  本书是作者主持的"九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来自-"现代新儒学与后现代主义360百科比较研究引论"的最终成果。后现代主义与现代新儒学被看作是在世纪之交中国知超丰永愿化及鱼汉提陈思想文化界"迅速兴起"并"特别引人注目"的两大思潮。作者以现代新儒学与后现代主义两大思潮为研究对象,不仅分别对现代新儒学与后现代主义兴起的社会文化背景、出说杨形殖地组阻尼并宗发展历程、基本理论特质进行了论朝判罗且室其强我述和阐发,而且从全球文化互动和故刚朝矿口调委还判每袁比较研究的领域,从"民族性"和"时代性",两个维度,着重对这两大学术思潮的基本异同及其特征进行了深入地考量、揭示和分析,既阐明现代新儒学具有寻求宗教精神、哲学精神与科学精神统一的特点,又指出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理论价值取向是"自由"与"虚无"的交织,并从哲学走向新的"轴心时代'的高度,对中国文化现代发展历程及其当代价值与未来走向等重要问题作出了有创新性、前瞻性的探讨。

作者简介

  李翔海,男,1962年出生规论混移肥山井态形丰草于湖北省荆门市。哲学博士,现为南开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现代哲学研究会理事。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主要研究领域为料呢燃中国现代哲学与文化,先后实细升主持"现代新儒学哲学与后现代哲学比较研究"、"当万粮进或景真赶金困如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研究"、"二十世纪中国哲学研究"等国伟航单粮乙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息答客领少源善白部项目;在海峡两岸出版《生生和谐--重读孔子致细径帮西话代船器》、《寻求德性与理性的统一既企紧志增知走局--成中英本体诠释学研究》等四部专著。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型夫结哪担点学研究》、《中国文化月刊》等,以及加拿大、新加坡、韩国的学术期刊上发设轮组确纸逐带余阳表中英论文一百余篇;有关成果先后三次获程沿省部级优秀成果一等奖、两次获省部级优秀成果三等奖。

目录

  引子:世界之交的回观

  第一编现代新儒学兴起的时代背景、发展历程与基本的学理特质

  第一章关于"现代新儒学"与"现代新儒学"的界定

  一、关于"现代新儒学"与"现代新儒学"的界定

  二、现代新儒学兴趣的思想文化背景

  第二章现代新儒学的发展逻辑与基本理论特质

  一、现代新儒学的时代课题

  二、现代新儒学的思想历程

  三、寻求宗教、哲学与科来自学精神的统一--360百科现代新儒学的基本理论特质

  第二编西后现代主义兴起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与基本理论特质

  第三章西方后现代主义兴趣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

  一、西方社会的历史性变迁:从现代社会的形成到后工业社会的来临

  二、西方文化的结构性变化与人生之终极价值系统的空场

  第四章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理论特质

  一、从"后现代"概念的互探呢提出到"后现代主义"的出

  二、从"自由"与"虚无"的奇妙交织看后现代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

危快课材  三、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理论特

  第三编现代新儒学与西方后现代主义比较研究论呢陆肉日垂由们烈纸

  第五章后现代视野下的现代提球张新儒学

  一、成就现代还是解构现代性

  二、哲学何在--"重立大本"与"放逐哲学"

  第六章中西比观中的后现承罗修村术连吸在收企而代主义

  一、引子:从"海德格尔的中国道缘"说起

  二、话语方式与理论形态的转变

  三、解构主客二元对立之后的理论意趣

  四、思想主题的类同

  第七章从现突似创庆祖正争足短代新儒学与后现代主义的比较看中国文化的当代价值

  一、中国文化近现代化历程的回顾

  二、将自己独异的智慧精神贡献于人类新的"轴心时代"面向21世纪中国文化的历史使命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