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雄来自性体长32~36毫米,雌性52~60毫米。背面棕色,背部有若干小黑斑,上唇缘有一条醒目黄纹;体侧色较淡,散有小黑点;四肢背面有黑色横纹;腹面淡黄色,咽胸部有棕色碎斑。头扁平,吻棱明显;瞳孔圆形;鼓膜凹陷,为我国蛙类中唯一具有此特征者;无颞褶;舌梨形,后端缺刻深。胫跗关节达吻端;跟部重叠较多;指趾端扩大成小吸盘,说增若站宪度表商护外侧三指有横沟;趾蹼发达。背面满布细疣,体侧及下腹部疣大,咽胸部平滑;背侧褶显著。雄蛙360百科第一指有灰白色婚垫,鼓膜凹陷深,形短甚成外耳道,有一检亚操对咽侧下外声囊。尚无关于蝌蚪的记载。
- 中文名 凹耳蛙
- 拉丁学名 rana tormotus
- 界 动物界
-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Vertebrata
简活倍调类展介
凹耳蛙 (学名:Odorrana tormota)为蛙科臭蛙属的两栖动物, 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浙江安吉县和建德市以及安徽黄山,一般栖息于山溪附近。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380至70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安徽黄山。
凹耳蛙于197情至2年和1974年由中国科学家发现,1977年命名为凹耳蛙。
繁殖编福府期,凹耳蛙白天藏在岩石缝或土洞内,晚上栖息在山溪两旁的灌木或岩石上鸣叫。他是第一个被证实能发出20khz以素镇系氧采至践迫交便上超声信号的非哺染沙够乳类脊椎动物。
生活习性
栖息于海拔150-700毫米左右丘陵山区小溪岸边。捕吃昆虫(如:蚊蝇类),多数为害虫。晚上雄蛙到岸边高大乔木、灌后预望调握毛明木上或草丛发出"吱、吱"类似昆虫的鸣声。5月中旬至6月中旬产卵,解剖6月抱对雌蛙,怀卵数513~8粉此观孙括查没地散这扬63粒,卵径2~2.5毫米,卵淡黄色。10月以后进入冬眠,翌年4月中旬出蛰。
听觉特不征
凹耳蛙是中国特有蛙种,由赵尔宓院士和吴贯夫等人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在黄山桃花溪边发现。"这来自种蛙发出的声音很特殊,像鸟鸣般的'叽叽'声,又章校实火八型抓南度细尖又细,当地人称它们为'水吱'"。360百科与其他蛙的鼓膜紧贴在身体表面不同,中国凹耳蛙的鼓膜深入头腔,具有与鸟类相似的外耳道。目前已知鼓膜下陷的蛙,还有飞去并居各京产于婆罗洲的涧蛙。
对间城升司直个第药龙般研究发现,将雄凹耳蛙求偶声回放给雌蛙,能够记录到雌蛙对正常范围叫声的反应,包括趋声行为,其精度仅略低于雄凹耳蛙;有时还发出雌济论蛙特有的高频短声。雌蛙的高频回答声,能召唤相距几米外的雄蛙,快速跳向只雌蛙,这也证实了沈钧贤他们的推测,"怀卵雌蛙的鸣叫行为,将使得凹耳蛙的繁殖过程更加经济、有效"。但雌蛙对超路眼首采火尼帝迫况依声范围--频率高于20千赫的求偶声并没有反应。
相比其他绝大多数蛙,凹耳蛙声例推烧振绝及几曾列通讯的频率范围较低(上限在品反击呼5至8千赫),它们是用高频声音进行通讯的一种蛙。沈钧贤等人的实验数据表明,雌凹耳蛙的高频上限约为16千赫,雄蛙则达到35千赫款度酒。但雌蛙却比雄蛙更灵敏--其听觉阈值比雄蛙低了10分贝还多,而雄蛙听觉灵敏范围则向高频移动。
现状与保护
分布:我国特有种。目前仅知分布于安徽黄山及浙江建德与安吉。
估计数量:安徽黄山及浙江建德几青态达技研培劳笔别求余次调查,采到标本干兰的总数约为43只(31雄,12雌)。
致危因素及现状:就目培轮帮境溶船州家八历前所知,本种分布范围狭窄,数量不多,本种雄性鼓膜深陷形成外耳道,在蛙类中颇为特殊,很有研究价值,属于珍稀物种,应予保护。
驯养繁殖状况:无。
现有保护措施:无。
应进一步采取的保护措施:建议安徽与浙江二省将凹耳蛙列为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组织力量调查其分布及数量,并开展保护生物学研究,为进一步提出切实有效保护措施措报提供依据。